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8 毫秒
1.
相移干涉法测量ICF微球内表面粗糙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分析光线通过微球壳层后各界面的相位分布,讨论了相移干涉法测量微球内表面粗糙度的基本原理,研究了微球上部壳层对内表面粗糙度测量的影响,得到了聚苯乙烯,聚a甲基苯乙烯微球的内表面形貌特征图像,测量数据与原子力显微镜测量数据在同一量级。以微球壳层对超光滑碳化硅及单晶硅片表面形貌的调制作用为研究对象,讨论了微球的外表面粗糙度以及微球壁厚对内表面粗糙度测量结果的影响,确定了相移干涉法测量微球内表面粗糙度的不确定度,实验结果表明:对于表面粗糙度小于30 nm、厚度小于9 mm的微球,测量不确定度小于0.4 nm。  相似文献   

2.
 为分析冷冻靶丸外部温度场,应用ANSYS软件对ICF空心微球靶的热传递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建立了单元传热的几何物理模型,靶丸微球呈空间均匀分布,计算区域由三个同心球壳组成,分别为液体层、靶丸壳层以及氦气层,氦气层厚度为球壳层厚度的7倍。模型左右两边界设为绝热边界条件,采用智能自动划分网格,设定参数为3,单元类型为三角形。模拟表明,在靶丸工作温度为24 K的情况下,为保持靶丸气泡受力平衡,自洽得到靶丸内部温度梯度为14.02 K/cm,以此求解出所施加的外部温度场为7.758 K/cm。将计算值与现有的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模拟结果与国外实验值(8.2 K/cm)吻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3.
塑料多层靶丸X射线照相技术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理论上分析了高增益ICF实验燃料容器的塑料多层微球材料对X射线吸收机理,给出了适当的X射线照相条件,即工作电压取10kV,照像时间为1.5h,获得了壳层反差较为理想的靶丸X光图像。照相实验所得底片具有很高的横向分辨率,经显微镜放大,微球图像界面清晰可辨,用CCD将图像输入计算机,使用一般图像软件即可较为精确读出壳层厚度像素,为塑料靶丸制备工艺提供了方便有效的跟踪测量手段。  相似文献   

4.
制备大直径无气泡聚苯乙烯空心微球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品质聚苯乙烯(PS)空心微球是惯性约束聚变(ICF)实验用多层塑料微球靶的重要芯轴,常由乳液技术制备。针对由乳液技术制备的PS微球壳壁内容易形成气泡而且大直径微球制备困难的问题,实验研究了对壳壁内存在的气泡以及消除方法和制备大直径PS微球的制备技术。  相似文献   

5.
X射线法测量ICF靶丸参数中表面轮廓法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ICF靶参数测量中,用接触X射线显微辐射照相法记录微球X射线图像,采用精密表面轮廓仪处理微球X射线图像,直接测量了单层微球壁厚。与光干涉法比较,两种方法测量结果相差小于0.3μm。  相似文献   

6.
 基于定态局域热动平衡辐射输运方程求解和光线追踪方法,编制了X光成像后处理程序,能够数值再现ICF内爆压缩X光成像过程。将该程序用于神光Ⅱ装置间接驱动内爆物理的理论设计和实验数据分析。模拟结果表明:燃料区压缩后的尺寸、燃料区掺Ar和内壳层涂S两元素特征谱线发光时序及发光持续时间等过程,后处理方法结果与诊断测量数据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7.
 发展了背光阴影成像技术,用于诊断透明ICF冷冻靶冰层内表面质量。分析了单层球壳阴影图像中形成亮环的物理机制。用光学追迹软件Tracepro模拟产生了透明单层球壳的阴影图像,用于研究亮环位置与球壳厚度及折射率的关系。建立了背光阴影成像实验装置,获得了透明单层球壳具有明显亮环的实验阴影图像。编制了阴影图像处理软件,获得了靶丸内表面1维功率谱曲线,并据此计算出靶丸内表面均方根粗糙度。理论分析、软件模拟及实验研究均表明,背光阴影成像技术是透明冷冻靶冰层内表面质量的有效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8.
掺溴聚苯乙烯平面调制箔靶的制备及测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平面调制靶是ICF分解实验中的重要用靶。介绍了在过去工作的基础上掺溴聚苯乙烯平面调制箔靶的制备工艺,研究旋转涂覆和流延工艺对靶的表面起伏图形转移的影响,采用SEM观察薄膜表面起伏图形的形貌,对掺杂溴的含量进行测量和控制,以台阶仪测量靶的表面粗糙度。  相似文献   

9.
激光惯性约束聚变靶靶丸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激光惯性约束聚变的核心思想是利用球形内爆技术对聚变燃料进行增压,使热核燃料达到高温、高密度的等离子体状态,进而实现聚变点火。基于对称压缩、流体界面不稳定性和实验诊断的考虑,ICF实验对作为热核燃料容器的空心微球的品质在球形度、壁厚均匀性、表面粗糙度以及掺杂水平等方面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为满足这些要求,陆续发展了乳液微封装技术、降解芯轴技术、低压等离子体聚合/掺杂技术、干凝胶玻璃微球制备技术等用于多层塑料微球和空心玻璃微球的研制。另一方面,针对ICF靶丸量小、质轻以及表面要求高的特点,发展了相应的非破坏性靶丸参数表征技术,如X光照相技术、4π形貌表征技术、微球掺杂水平测量技术以及微球内燃料负载水平快速测试技术。基于这些制备与表征技术,初步实现了多层塑料微球、玻璃微球、聚-!-甲基苯乙烯芯轴微球、梯度掺杂CH微球的研制,满足了"神光Ⅱ"、"神光Ⅲ原型"及"神光Ⅲ主机"上开展的一系列内爆物理实验的要求,同时为未来点火物理实验用靶丸的研制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光学微球腔的壳层结构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使用时域有限差分法,对带表面壳层的光学微球腔进行模拟计算,分析了微腔内回音壁模式的能量密度分布,总结了壳层厚度对微球腔谐振性能的影响,并由此探讨对微球腔进行调谐和模式控制的方法.采用这种壳层结构,微球腔的谐振性能得到了有效提高(Q值提高了30%以上,模式体积减小了60%),为光学微球腔后续的结构设计和实际应用提供了一个新的优化思路.  相似文献   

11.
 激光聚变内爆实验中,在燃料中掺杂少量比例的中高Z材料,用X光光谱和X光成像测量掺杂元素的发射信息,诊断燃料的温度、密度和压缩形状。用辐射流体力学数值计算和X光成像后处理程序综合分析方法,给出了内爆靶丸优化设计,并讨论示踪材料在X光诊断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在靶丸燃料D2中掺原子分数约1.0%的氩,内爆压缩中子产额下降约15%。由于氩线发射使整个燃料区X光发射强度提高约50倍,X光成像区域增大约30%,有利于实验诊断测量燃料芯部。为了测量燃料区的边界,在CH内壳层涂厚度0.05 μm的硫,分析表明硫Ly-α单能成像大小与流体力学计算的燃料区大小一致,可用于诊断燃料最终压缩界面。数值分析结果得到了神光Ⅱ间接驱动内爆物理相关实验的验证。  相似文献   

12.
 对ICF靶丸表面“颗粒状”缺陷与功率谱的关系进行了理论研究,采用Matlab软件,数值模拟分析了靶丸表面颗粒的高度、粒径、分布、颗粒数目以及随机噪声等对功率谱曲线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靶丸表面缺陷对功率谱影响较大,缺陷高度的增加、粒径的减小以及数目的增加都会导致功率谱起伏增大;同时,缺陷高度导致的功率谱起伏变化比缺陷粒径对功率谱的影响更为严重,而缺陷数目的增加不但导致功率谱起伏的增大,同时也引起功率谱曲线中呈现一些周期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惯性约束聚变(ICF)研究软X射线诊断科学仪器设备的元器件标定工作主要依赖同步辐射光源X射线辐射计量站进行。该类装置通常与用于开展ICF研究的大型激光装置分处两地,难以满足ICF研究软X射线元器件实时实地的标定应用需求。另外,由于同步辐射和ICF激光等离子体产生的X射线辐射特性存在较大差异,同步辐射计量站的标定结果事实上也不能完全反映元器件在ICF实验应用中的计量响应特性。本文首先介绍一种基于单光学元件的软X射线紧凑型无谐波光源单色化技术,以此为基础提出研制基于ICF激光等离子体X射线源的同源、同几何位形、双束比较校准的多能量通道光源单色化系统,用于ICF应用软X射线元器件的在线标定。新系统一方面可望满足ICF软X射线元器件实时实地的标定应用需求;另一方面,其提供的标定光束的技术特征将最大可能地接近ICF激光等离子体X射线辐射本身。配备相应的X射线二极管(XRD)和标准探测器之后,该系统将形成一套具有在线自校准功能的新型多通道δ能量响应软X射线能谱仪。  相似文献   

14.
采用Czochralski方法生长了透明均匀的含Tm3 ,Er3 ,Yb3 稀土离子的YVO4晶体 ,室温下测量了各晶体试样在 32 6和 6 5 8nm泵浦光激发下的荧光光谱 ,分析了不同掺杂浓度和稀土离子的各晶体试样中的荧光光谱性质 ,并讨论了不同掺杂情况下对上转换发光的影响和激活离子之间的相互敏化作用  相似文献   

15.
Fe掺杂ZnO纳米薄膜的光致发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Zn1-xFexO(x=0.01,0.05,0.10)纳米薄膜。X射线衍射谱显示所有样品均具有六角纤锌矿结构。而且在X射线衍射谱中没有发现其他相存在。研究了在不同的溶液浓度、退火温度和Fe浓度下制备的掺杂ZnO薄膜的光致发光谱。结果表明,热退火提高了样品的光学质量。溶液浓度为0.1mol/L,且Fe含量较低的条件下,样品的光学质量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6.
X射线荧光光谱法表征薄膜进展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X射线荧光光谱法表征薄膜样品以其能同时测定样品的组分和厚度等优点,目前在国内外的研究和应用越来越广泛和深入。文章通过从荧光强度理论计算、基体效应和校正方法、分析误差来源及消除、定量分析软件和实际分析应用等几个方面对X射线荧光光谱法表征薄膜样品的研究作了评述。鉴于薄膜样品制备相似标样比较困难,而基本参数法采用非相似标样表征薄膜的准确度较高,因此基本参数法校正薄膜样品的应用比较广泛。重点介绍了基本参数法的荧光强度理论计算公式的发展、计算误差来源以及分析软件应用。展望了X射线荧光光谱法表征薄膜样品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reports the polyethylene oxide/polyvinylpyrrolidone (PEO/PVP) blend with cobalt chloride (CoCl2) films prepared using spin coating method on blue star glass substrate. The XRD analysis shows the decrease in the crystallinity nature of the CoCl2 with addition of the dopant. The FT-IR analysis reveals that interaction between cobalt ions with polymer blend confirms the complexation. The maximum ionic conductivity 0.65?×?10?4 S cm?1 was observed for PEO (45 %)/PVP (45 %)/CoCl2 (10 %) at 30 °C. The optical energy band gaps decreases and Urbach energy were observed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the dopant concentration. The DSC/TGA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mal stability of films enhanced with dopant concentration. Cyclic voltammogram (CV) study shows that the electrochemical strength improves with dopant concentration. These obtained results imply that polymer blend electrolytes are suitable candidature for various applications such as electronic and optical devices like electro-chromic display, fuel cells, gas sensors and solid state batteries.  相似文献   

18.
掺杂聚苯乙烯制备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讨论了惯性约束聚变研究中采用化学及物理手段在聚苯乙烯(PS)材料掺杂卤素、硅、氘等非金属元素以及铁、铬、钛等金属元素的原理和方法。利用硅烷偶联剂对氧化物表面进行了预处理,采用本体聚合的方式将氧化物掺杂在PS网络之中,简述了它们在ICF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The effect of antimony dopant on phase transition, dielectric response and relaxor behaviour of (Pb0.75Ba0.25)(Zr0.70Ti0.30)O3 ceramics was studied. Ceramic samples, with various Sb concentration from the range 1 to 4 at.%, were prepared by a conventional mixed oxide method. 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the investigated ceramics was determined by an X-ray diffraction at room temperature that allowed to determine the unit cell parameters. Dielectric relaxation typical for ferroelectric relaxors was observed in the vicinity of diffuse ferroelectric–paraelectric phase transition. All parameters describing the relaxor behaviour determined from the Vogel–Fulcher relationship depend on the concentration of Sb dopant. The strong influence of antimony on grain structure and on remanent polarisation was confirmed as wel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