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近 1 0年来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质谱 (MALDI- MS)作为一种新兴的“软电离”质谱技术 [1,2 ] ,已很快地应用于生物大分子特别是蛋白质研究领域 [3 ] .MALDI- MS可在 1 0 - 12 mol甚至 1 0 - 15mol的水平上 ,准确地测定分子量高达几万到几十万的生物大分子 ;还可通过改变基质、溶液条件和样品的制备方法等实现大分子蛋白质非共价复合物的质谱检测 [4 ] .MALDI- MS能够得到如此广泛的应用 ,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基质的辅助效应 .基质的作用主要可以概括如下 [5~ 7] :(1 )削弱样品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2 )与样品分子结合并使之快速结晶 …  相似文献   

2.
张涛  陈凡  盖青青  屈锋  张玉奎 《化学进展》2011,23(10):2132-2139
离子液因其具有良好的生物兼容性和独特的理化性质,近年来在生物催化和生物大分子蛋白质与核酸的分离分析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离子液与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的研究是离子液相关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基础,有关离子液与蛋白质和核酸相互作用的机理研究受到关注。本文简要介绍了常用离子液的分类,离子液与蛋白质分子作用的机理,离子液与核酸分子作用的机理,以及离子液在酶催化反应、生物分子分离、生物分子电化学分析和毛细管电泳分析中的应用,并主要综述了近年的相关研究和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3.
血红蛋白与NO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电化学表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 ,蛋白质的电化学研究引起了人们广泛兴趣[1~ 5] .利用自组装技术[4 ] 或将蛋白质分子固定于双层磷脂膜、水凝胶、表面活性剂膜及 Al2 O3膜上[6~ 9] 等可成为制备蛋白质膜的有效手段 .血红蛋白(Mr=6 50 0 0 )是生物体内一类重要的蛋白 ,由于对其结构已有较清楚的认识 [10 ] ,因而常被选作探讨生物大分子的电化学行为的模型分子 . NO是一种内皮细胞松弛因子、神经递质和免疫系统的媒介体 ,与生物体内的许多生理过程、疾病的产生与治疗有密切关系 [11~ 13] .因此研究蛋白与 NO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寻求监测 NO的各种途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作为后基因组时代出现的新兴研究领域之一,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备受关注~([1]).如何有效去除复杂生物体系中的高丰度蛋白或富集低丰度蛋自己成为当前蛋白质研究的一个瓶颈问题.分子印迹整体柱结合了分子印迹和整体柱制备技术,是一种对目标分子具有特异性识别的合成技术,已被成功地应用于多种小分子的专一性分离和富集.然而,由于蛋白质固有的特性(体积庞大、结构复杂、构象灵活多变、水溶性等),传统的小分子印迹制备技术并不适合于生物大分子,迄今尚未见相关的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5.
生物大分子参与生命活动的各个过程,在单分子水平上实时观测和分析生物大分子自身的结构动态以及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对于深入理解生物大分子的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自提出以来,单分子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逐渐展现出其在研究生物大分子构象变化和相互作用过程等方面的巨大潜力,一系列新的作用机理陆续被提出。本文对单分子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在蛋白质与核酸分子构象动态变化、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以及蛋白质-核酸相互作用等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QDs标记免疫调节肽及其与T细胞作用的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量子点是直径为1~10 nm的球形半导体纳米晶体, 也被称为半导体量子点, 简称QDs. 与有机荧光染料相比, QDs具有激发光谱单一、 荧光谱线窄、 发光效率高、 发光颜色可调、 可进行多色联合标记, 并且光稳定性好等优点, 所以量子点是非常有前途的生物标记物[1,2]. 研究结果表明, 量子点可以与许多生物分子如蛋白质、多肽、核酸及小分子配体等偶联. 现已有许多关于量子点标记生物分子的报道, 如用量子点标记木瓜蛋白酶、 胰蛋白酶、 天花粉蛋白和表皮生长因子等[3-5].用量子点标记生物分子作为荧光探针已成功地应用于多种生物分析, 如DNA杂交监测、 免疫分析和用QDs检测ATP推动的反应等[4,6,7]. 目前, 对量子点标记生物分子的报道多为对大分子蛋白质的标记, 而对小分子肽标记的报道却很少.  相似文献   

7.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测定分子间相互作用的技术 ,应用最广泛的是 Pharmacia公司发展的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实时分析 ( Biomolecular interactionanalysis,BIA)技术 [1~ 3] .它可以实时、原位地测定生物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而反应物无需标记 ,可以测定反应的动力学常数 ,这对于进行反应的动力学分析和机理研究 ,以及进行性质鉴定和筛选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4~ 8] .肿瘤坏死因子 ( Tumor necrosis factor,TNF)是临床上用于肿瘤治疗的非常有效的细胞因子类药物 [9] .本文报道了…  相似文献   

8.
新型氨基酸尾式卟啉及莫锌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金属卟啉配合物作为主体分子对氨基酸酯及其衍生物的分子识别研究是当今卟啉仿生化学的重要课题[1~6].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在生物传感器的研制,癌症的诊断和治疗,模拟含卟啉生物大分子的功能以及在生物大分子构象和类型的识别研究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7].  相似文献   

9.
钌卟啉[Ru(bpy)2(MPyTPP)Cl]+与DNA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钌卟啉(ruthenated porphyrin)是通过卟啉环上的配位基团与多吡啶钌配位而得到的一类具有丰富的光谱和化学活性的大分子配合物[1~5]. 目前, 对钌卟啉的研究大都集中在其氧化还原、电化学以及催化氧化反应活性和超分子自组装等方面, 而对钌卟啉生物功能方面的研究则鲜为报道[6].  相似文献   

10.
液相色谱Z值对溶菌酶分子构象变化的定量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 研究蛋白分子的构象变化用得最多的是光谱法, 如荧光光谱、圆二色谱和核磁共振谱等[1]. 由于蛋白质分子构象变化与其在色谱中的保留行为直接相关[2], 所以色谱法也成为研究蛋白质分子构象变化的一种新方法[3]. 此外, 计量置换理论中的Z值也已被成功地用于表征生物大分子的构象变化[4]. 用Z值研究蛋白质分子构象变化的优点是可以使用不纯的样品, 这是因为在测定Z值的过程中会与其它组分相分离. 使用Z值还会对蛋白分子构象变化进行定量表征[5,6]. 本文以溶菌酶(Lys)为目标蛋白, 用色谱法[反相液相色谱(RPLC)和弱阳离子交换色谱(WCX)]系统地研究了Lys在不同变性(胍变非还原、脲变非还原、胍变还原和脲变还原)环境中因疏水性及电荷分布的不同对Lys分子构象变化的影响, 并用Z值进行了定量表征.  相似文献   

11.
2,6-二甲酚双波长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水中NO3-及NO2-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中NO3-和NO2-的一般光度法同时测定已见报导,但其操作手续均较麻烦。2,6-二甲酚光度法单独测定NO2-或NO2-虽已有报导,可是它们相互干扰。我们采用双波长光度法,测定NO3-和NO2-在H2SO4介质与2,6-二甲酚的反应产物,既免除了它们的相互干扰,又达到同时测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Ring-opening polymerization of ε-caprolactone catalyzed by rare earth chloride dissolved in N,N-dimethylformamide and adding a small amount of propylene oxide was studied.The optimum conditions for the ring-opening polymerization of CL are as follows.In the bulk polymerization: n(DMF)/n(LaCl3)=10,n(PO)/n(LaCl3)=20,aging temperature: 30 ℃,aging time: 1 h,c(CL)=7.91×10-3 mol/L,c(LaCl3)=1.58×10-5 mol/L,the polymerization carried out at 30 ℃ for 1 h,yield=83.3%,Mν=1.93×104.In the solution polymerization: n(DMF)/n(LaCl3)=10,n(PO)/n(LaCl3)=20,aging temperature: 30 ℃,aging time: 1 h,toluene as the solvent,c(CL)=4.22×10-3 mol/L,c(LaCl3)=8.43×10-6 mol/L,the polymerization was carried out at 30 ℃ for 2 h,yield=62.9%,Mν=1.21×104.  相似文献   

13.
对甲基二溴偶氮胂的合成及其与稀土显色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本文报道了对甲基二溴偶氮胂的合成,该显色剂在酸性介质中与稀土元素产生高灵敏度显色反应,大多数常见元素不干扰,所拟分析方法已成功地应用于小麦和铝合金中稀土总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4.
鉴于目前测定排污水中微量铜的分光光度法不够理想,我们曾提出了一种方法[1]。在此基础上,本文又提出了一种以邻硝基苯基萤光酮(ONPF)为显色剂,以氯化十六烷基吡啶(CPC)为增溶敏化剂的新方法.本法的选择性与前法[1]大致相当,而灵敏度提高一倍,为目前最灵敏的分光光度测定铜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对二氟沙星在中性水溶液中的光化学性质进行了研究.在pH值为7.17的水溶液中二氟沙星的紫外吸收峰位于273 nm(摩尔消光系数ε=33000 dm3·mol-1·cm-1),323 nm(ε=15500 dm3·mol-1·cm-1),335 nm(ε=15500 dm3·mol-1·cm-1)处.荧光吸收和发射光谱均显示二氟沙星具有pH效应,其pKa(电离平衡常数)测定分别为5.9和9.8.二氟沙星的荧光量子产额较低,在pH=3.00时达到最大值,为0.06.同时对二氟沙星在中性水溶液中的激光光解和脉冲辐解进行详细研究.激光光解研究发现在水溶液中二氟沙星的三重激发态位于620nm,其摩尔消光系数为7900 dm3·mol-1·cm-1.通过能量转移的方法得到其三重激发态的能量为263.5 kJ·mol-1,三重激发态的量子产额为0.21.在激光激发下,二氟沙星进行单光子电离其量子产额为0.02.脉冲辐解研究表明二氟沙星可以与水合电子(e-aq)及羟基自由基(·OH)快速反应,其二级反应动力学常数分别为1.72×1010和1.0×1010dm3·mol-1·s-1.本文对二氟沙星光化学性质的研究有助于确定其光敏毒性的产生机理.  相似文献   

16.
锌试剂与牛血清白蛋白作用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UV光谱法研究了锌试剂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在弱酸性溶液中的结合反应,研究了溶液吸光度与BSA浓度的关系。测得其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P=1.3×106L·mol-1·cm-1,最大结合数n=278,表观结合常数Kc=8×107.研究了小分子探针与蛋白质的反应机理及在蛋白质上的结合部位及结合力类型。它们之间主要是以分子间的静电引力结合反应。离子强度对结合反应有显著的影响;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均以不同的程度和形式对反应有影响。讨论了此结合反应的模式,认为该反应基本符合Scatchard模型。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选择SAF和5Br-PADAP两个显色体系构成显色体系对,建立双显色双波长分光光度法。可不经分离,同时高灵敏地测定铌和钽,应用在合金钢分析中获得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镓-水杨基荧光酮伏安络合吸附波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pH为3.0的0.2mol/L邻苯二甲酸氢钾-HCI和5.0×10-6mol/L水杨基荧光酮底液中,线性扫描可得灵敏的Ga-SAF络合物吸附波,峰电位为-0.93V(vsSCE).镓在7.5×10-9~3.8×10-7mol/L浓度范围内与峰高成正比关系.  相似文献   

19.
吸附模式识别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活性物质在电极上吸附是十分复杂的,无法用一简单模型描述。不同的吸附模型决定不同的吸附电流方程,因此判别电活性物质的吸附行为服从那种模式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目前,吸附等温模式使用较多的主要有Langmuir等温式、Frumkin等温式和Temkin等温式,通常的识别方法是将实验测定得到的覆盖度θ和电活性物质在溶液中的浓度C代入上述模型方程,并逐一插值计算或拟合回归分析求出最接近的那个模式,以确定该物质的吸附方式。但计算与实验结果有一定差异,且工作量很大。最近张正奇等提出的单纯形-偏差图半定量识别法,具有一定使用价值。本文将介绍一种通用的定量、快速的识别吸附模式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