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本文用电子显微镜和电子衍射技术研究苎麻的纤维素Ⅱ和碱纤维素Ⅱ单晶。纤维素Ⅱ单晶成长条状,长约2μ,宽约0.4~0.6μ,电子衍射技术表明长条状单晶长的方向是纤维分子链的方向,故分子链不应该是折叠链结构。碱纤维Ⅱ单晶是不规则的多边形,单晶的大小为0.3~4μ,碱纤维素Ⅱ孪晶是由两块单晶重叠并错开约2.6°角度而构成的,孪晶面为(001)面。  相似文献   

2.
脱皮苎麻经酸解、碱煮和漂白后,纤维两个方向上的折射率都有所提高,而双折射率下降,表明非纤维素物质被溶出,对纤维的晶体结构和取向结构影响不大。经后处理后,纤维两个方向的折射率和双折射率都下降很大,表明纤维晶体结构和取向结构受到破坏,发生了相态改变。纤维的螺旋角随各工艺处理后而逐渐增大,而后处理的原纤的螺旋角增大又比酸解和漂白作用要大些。纤维细胞在第二次碱煮时才能较好地分散开来,纤维的截面形态以后处理后变化最大。  相似文献   

3.
以羟丙基纤维素为原料,通过酯化反应合成了分子量较高的乙酰氧丙基纤维素,并用FT-IR表征了化学结构。以DSC,X-ray衍射PLM和SALS手段研究了产物的热致液晶相转变及其影响因素和溶致液晶性。实验表明,产物的乙酰基含量受合成温度和反应时间影响,其热致液晶的相转变温度和温域随乙酰基含量变化。  相似文献   

4.
<正> 黄麻纤维的非纤维素含量高达35%,这些非纤维素杂质影响着黄麻纤维的物理性能。See gunta认为黄麻纤维粗且硬的原因除与本身纤维素的结构有关外,还与纤维中的木素和半纤维素含量有关。P.B.Sarkar~2等曾通过试验,证实了半纤维素含量对纤维的柔软性有影响,一半纤维素含量降低,柔软性提高。本工作通过不同程度的脱除  相似文献   

5.
脱胶苎麻纤维和粘胶人造短纤维吸附了丙烯酰胺单体后曝露在低温等离子体中,纤维素与丙烯酰胺发生轻度接枝共聚反应。脱胶苎麻纤维样品在功率40—160W,曝露时间5—40分钟,反应器内压力0.5Torr的处理条件下,接枝率均很低,不超过10%。如将反应器内压力升高到0.7Torr,功率又维持在140W时,接枝率虽可提高到20%左右,但制成品已刻蚀损伤严重,纤维发黄变脆。用结构不同的粘胶纤维与之对比,发觉在相同处理条件下,接枝效率较苎麻高些,表现出结构因素在等离子体引发反应中亦能发生影响的迹象,接枝产品的吸湿性能与染色性能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6.
采用交叉极化结合魔角旋转技术13C核磁共振法和原子力显微镜研究了半纤维素的脱除对纤维微观结构的影响。分别对NMR光谱C1区(δ102~108)和C4区(δ80~92)进行拟合。结果表明,随着半纤维素的脱除,次晶纤维素的相对含量从20%增加到33%,基原纤尺寸在4.0~4.3nm之间相对稳定,而基原纤聚集尺寸从17.9nm增加至22.2nm,且与半纤维素含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AMF图像观察到高半纤维素含量的纤维具有疏松的表面结构,而低半纤维素含量的纤维由于基原纤聚集尺寸的增加使得表面结构更加紧密。随着半纤维素含量的降低,向内收紧的拉力使得纤维细胞壁上的孔隙发生关闭,平均孔径减小。但是当半纤维素的脱除累积到一定量时,纤维孔隙结构反而能够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7.
亚麻的化学组成和微观结构对染色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通过X衍射法、纤维化学成分分析法测试了亚麻纤维的微观结构、化学成分,通过对亚麻进行液氨整理改变其结晶度和取向度,从而测得亚麻的结晶度和取向度对染色性能的影响,利用碱煮、H2O2和NaOCl漂白处理降低了亚麻中木质素和半纤维素的含量,从而测量得木质素和半纤维素含量对亚麻上染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亚麻的上染率随着结晶度的降低呈线性上升,随着取向度的降低而上升;随着木质素和半纤维素含量的降低而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8.
《化学研究》2021,32(3)
苎麻纤维是一种古老而极具中国特色的天然植物纤维,因其独特的形态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能,在我国农业和世界纺织工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苎麻纤维的化学改性可以改变纤维的结晶结构,提升纤维的理化性能,有利于纤维的加工处理,改善苎麻织物的服用性能。本文综述了苎麻纤维的主要化学改性方法及其在纺织工业应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以纤维素Iβ为研究对象,通过分子模拟的方法,分别对其在有氨环境和无氨环境下的性能变化进行了仿真分析,主要包括对纤维素末端距、氨分子的扩散运动及氨分子与纤维素的氢键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氨分子的加入使得纤维素链的末端距增大,改善了纤维素链的柔顺性,合理的解释了"液氨整理可以用来改善棉麻纤维的柔顺性"的普遍共识;氨分子在纤维素中的均方位移和扩散系数随着温度的提高而变大,温度从298 K升高到398 K,氨分子的扩散系数增大87.8%,所以液氨整理过程中相应升高温度可以减少浸泡时间,提高生产效率;氨分子与纤维素形成的氢键,使得系统内的氢键总数增加,纤维素链内氢键数基本不变,但削弱了纤维素链间的氢键作用,加剧了纤维素链的运动,体现出良好的溶胀性能.  相似文献   

10.
《高分子通报》2021,(5):74-79
低温碱/尿素复合溶剂体系对纤维素具有独特的溶解性能,为再生纤维素纤维的制备提供了新方法。这种新型的纤维素纤维制备工艺具有生产流程短、生产成本低、对环境无污染等优点,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但低温碱/尿素溶剂体系溶解纤维素的溶解机理复杂,溶解条件苛刻,纤维素溶解度低,纺丝液的稳定性差,成品纤维的强度还有待提高。本文综述了纤维素在低温碱/尿素复合溶剂中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其溶解机理做了简单介绍,在此基础上展望了碱/尿素复合溶剂体系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工业化前景。  相似文献   

11.
纤维素及其衍生物液晶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勇 《化学进展》1997,9(2):209-216
本文全面地综述了纤维素及其衍生物溶致性液晶和热致性液晶的形成, 液晶性与大分子链结构, 以及具有胆甾型液晶相结构的纤维素衍生物复合材料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乙酸-丁酸纤维素是纤维素混合酯中最重要的一个品种。关于测定纤维素酯中乙酰基和丁酰基含量的方法,一直是沿用Malm等提出的、后为ASTM采纳的分配法,该法操作繁复,费时较长(约需4天)对萃取剂要求严格,乙酰基和丁酰基的分别测定操作不易严格控制,尤其在工艺条件的研究过程中酰基含量变  相似文献   

13.
利用不同的异形喷丝板,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与不同间苯二甲酸- 5- 磺酸基团摩尔含量的共聚酯(HCDP)共混纺丝,制得一系列改性聚酯纤维.改性纤维的断裂强度随共混HCDP中磺酸基团摩尔含量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但该趋势在磺酸基团含量达到一定数量后出现回升.纤维对阳离子染料的吸收率随磺酸基团摩尔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对分散染料而言此差异较小,并且不论何种染料,纤维横截面的变化对上染率的影响均不明显.碱处理对纤维上染率影响巨大.纤维保水率与纤维碱处理后形成的具有毛细效应的微孔结构以及异型纤维本身形成的毛细结构有密切关系,而且纤维对水分的传输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纤维的横截面形状,纤维碱处理后形成的微孔特别是透孔结构有助于输水性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4.
铜(Ⅱ)络合纤维的配位结构与抗菌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蚕丝、粘胶纤维素、聚乙烯醇纤维在铜氨溶液中的多相配位取代反应制备了铜(Ⅱ)络合纤维.用电子自旋共振(ESR)波谱等研究了铜(Ⅱ)络合纤维的配位结构.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实验表明:铜(Ⅱ)络合纤维的配位结构越不稳定抗菌性越强,但耐洗性将会下降.在此基础上设计了配位结构稳定性适中的柠檬酸修饰纤维素铜(Ⅱ)络合纤维  相似文献   

15.
测试和比较了天然棉纤维织物和几种人造可再生纤维素纤维(竹原纤维、莫代尔纤维和天丝纤维)在实验室条件下和大环境堆肥条件下的生物降解性.生物降解行为的测试分别采用ASTM D5988-03、堆肥法和酶催化降解法,以比较几种织物在自然环境和微生物培养基条件下的降解速度;结合红外光谱通过分析降解前后结构的改变研究不同的降解方法对纤维素材料的降解程度.结果表明纤维素类纤维织物均表现出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并且人造可再生纤维素纤维的降解速度高于天然棉纤维.和传统的实验室条件下测量织物降解性的方法相比,堆肥中含有更多的微生物和酶活性组分,加速了纤维素材料的分解.  相似文献   

16.
以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磺酸钠(SDS)为模板,Zn(NO_3)_2·6H_2O和NaOH为锌源和沉淀剂,通过改进的模板法在温和条件下制得纳米层状ZnO.以离子液体1-烯丙基-3-甲基咪唑氯盐([Amim]Cl)为溶剂,木浆纤维素和纳米层状ZnO为原料,采用溶液共混方法,通过干湿法纺丝制备了ZnO质量分数分别为3%,5%,7%及9%的纤维素/ZnO纳米复合纤维.采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热重分析(TG)等方法对纳米层状ZnO及纤维素/ZnO复合纤维进行了表征,并探讨了ZnO的加入对复合体系流变性的影响,同时对复合纤维进行了力学和抗菌性能测试.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氧化锌纯度高,且呈现出重复周期为3.58 nm的层状结构,抗菌性能优异.纳米层状ZnO的加入提高了纤维素纤维的热稳定性和机械强度,同时赋予纤维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性.ZnO片层被纤维素链剥离,并均匀分散于纤维素/ZnO复合物中.ZnO的加入增大了纤维素溶液的黏度,当ZnO含量达到5%以上时,在整个频率范围内,弹性模量大于损耗模量,纳米粒子可稳定悬浮.  相似文献   

17.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研究了新乡种植红豆杉树皮中的多种紫杉烷类化合物.结果表明,新乡种植红豆杉树皮中的10-去乙酰巴卡丁Ⅲ、巴卡丁Ⅲ、7-木糖-10-去乙酰基三尖杉宁碱、7-木糖-10-去乙酰基紫杉醇、7-木糖-10-去乙酰基紫杉醇C、10-去乙酰基紫杉醇、三尖杉宁碱和紫杉醇的平均含量(质量分数,n=...  相似文献   

18.
采用红外光谱、X-射线、扫描电镜和凝胶渗透色谱等方法研究了氰乙基醋酸纤维素及膜的结构与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氰乙基醋酸纤维素具有分子量分布均勻、溶解性能好的一种无定形纤维素衍生物。氰乙基醋酸纤维素制备的膜水通量和脱盐率不仅比醋酸纤维素膜有所增加,并且有优异的耐微生物性能。研究了微生物侵蚀与乙酰基损失和膜的结构变化,并讨论了总取代度与乙酰基和氰乙基取代度对膜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从氰乙基醋酸纤维素在 pH=0.43的酸性条件下水解后的表观乙酰基含量数据,根据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原理,用计算机求解了各个反应速率常数,所得结果与实验值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20.
共聚酯PEIT-PEG结构与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PET与PEG共聚可改善PET的抗静电性,但PEG含量的增加,会使共聚物的结晶温度大幅度地降低,不利于纤维加工,且伴随着结晶的发生,纤维的抗静电性也受到影响。在共聚体系中添加间苯二甲酸(IPA),不仅能破坏大分子链结构的规整性、降低共聚酯的结晶性,而且能提高共聚酯纤雏的抗静电性能。用DSC与TG对共聚酯(PEIT-PEG)的聚集态结构、热性能、结晶性能等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