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首次成功地将NH_4Cl直接氯化Li_2CO_3的反应引入热分析,制作含LiCl的二元、三元体系溶盐相图,避免LiCl吸水性给相图绘制带来的困难,三个二元体系LiCl-KCl、NaCl-LiCl和LiCI-LiF的测定结果与文献吻合很好.并在此基础上制作了LiCl-KCl-LiF三元相图。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Co(NH_3)_4CO_3]Cl、[Co(en)_2CO_3]C1分别与NH_4SCN在100℃发生的固相取代反应.[Co(NH_3)_4CO_3]Cl与NH_4SCN反应生成trans-[Co(NH_3)_4(NCS)_2]~+;[Co(en)_2CO_3]Cl与NH_4SCN反应先生成cis-[Co(en)_2(NCS)_2]~+,然后转化成trans-(Co(en)_2(NCS)_2]~+。采用气相色谱、红外光谱、X粉末衍射和核磁共振法对相应反应体系及其产物进行了测试,推测反应按S_(N~2)机理进行。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NH_4Cl(s)焙烧氯化Pr_2O_3(s)制备PrCl_3(s)的热力学可行性、反应过程、适宜条件和动力学.结果表明:NH_4Cl(s)焙烧氯化Pr_2O_3(s)制备PrCl_3(s)在热力学上是可行的;氯化反应的过程为NH_4Cl(s)先与Pr_2O_3(s)生成2NH_4Cl·PrCl_3(s),然后NH_4Cl·PrCl_3(s)渐渐分解为PrCl_3(s);氯化反应的起始温度为457.35 K,497 K时反应进行完全;T≥643 K时PrCl_3(s)开始水解为Pr OCl(s);氯化焙烧温度理论上应控制在T≤643 K.制备PrCl_3(s)的适宜条件为n(NH_4Cl)∶n(Pr_2O_3)=12∶1、T=(623±10)K和t=40 min,氯化率为100%;氯化反应动力学符合Bagdasarrym模型,反应进度遵从Erofeev方程,氯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48.246 k J·mol~(-1),频率因子A_0为2.28×10~3,反应过程限制环节是界面化学反应控制.  相似文献   

4.
采用等温蒸发法研究了五元体系Li~+,K~+//CO_3~(2-),SO_4~(2-),B_4O_7~(2-) -H_2O在288 K时的介稳相平衡关系,测定了该五元体系在288 K条件下的介稳平衡的溶解度和溶液密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相应的介稳平衡相图和水图,相平衡研究结果表明该五元体系介稳相平衡中有复盐K_2SO_4·Li_2SO_4生成,其介稳相图(Li_2CO_3饱和)有4个共饱和点,9条单变量曲线,6个Li_2CO_3饱和的结晶区分别为LiBO_2·8H_2O,K_28_4O_7·4H_2O,K_2CO_3·3/2H_2O,K_2SO_4,Li_2SO_4·H_2O和复盐K_2SO_4·Li_2SO_4.  相似文献   

5.
首次成功地将NH4Cl直接氯化Li2CO3的反应引入热分析, 制作含LiCl 的二元、三元体系熔盐相图, 避免LiCl吸水性给相图绘制带来的困难, 三个二元体系LiCl-KCl、NaCl-LiCl和LiCl-LiF 的测定结果与文献吻合很好, 并在此基础上制作了LiCl-KCl-LiF三元相  相似文献   

6.
首次成功地将NH4Cl直接氯化Li2CO3的反应引入热分析, 制作含LiCl 的二元、三元体系熔盐相图, 避免LiCl吸水性给相图绘制带来的困难, 三个二元体系LiCl-KCl、NaCl-LiCl和LiCl-LiF 的测定结果与文献吻合很好, 并在此基础上制作了LiCl-KCl-LiF三元相  相似文献   

7.
本文系用1-苯基-3-甲基-4-苯甲醯基吡唑啉酮-5(PMBP)/甲基异丁基甲酮(MIBK)在六次甲基四胺存在下(pH=8.9)萃取预浓缩以后,用1.5mol/LHCl-2mgLa~(3+)/ml-0.5mgNa~+/ml 进行反萃取,继用原子吸收法在 Li_2CO_3、LiBr、RbCl、Cs_2SO_4、KOH、H_3BO_3、K_2SO_4、NaNO_3、NH_4Cl、NaCl、KH_2PO_4等盐类中测定有机相中的铁,反萃液测定其它9个离子。大量的 Cl~-、NO~-_3、SO~(2-)_4、Li、Rb、Cs、B、PO~(3-)_4等没有干扰。  相似文献   

8.
前文曾报道了几种以铵盐或氯化铵为配体与三氧化铬所形成的配合物(CH_3)_3NHCrO_3Cl、(CH_3)_2NH_2CrO_3Cl、CH_3NH_3CrO_3Cl和NH_4CrO_3CI。它们都是高效、温和的醇和肟类选择性氧化剂。其中,NH_4CrO_3Cl(ACC)是最廉价的,具有制备简单、性质稳定、选  相似文献   

9.
采用不同硅源、锂源以湿磨法结合高温焙烧制备了纳米Li_4SiO_4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表征了合成材料的结构和表面形貌,利用热重分析仪(TG)研究了Li_4SiO_4材料高温下的CO_2吸收性能和循环使用稳定性。结果表明,湿磨法制备的Li_4SiO_4材料在550℃、2.5×104Pa下,10min可达吸收平衡,平衡吸收量为27.9%(质量分数),经五次吸收-解吸后仍保持初始吸收性能,显示了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将25%CO_2-25%N2-50%He混合气通过Li_4SiO_4材料床层,发现在550℃下,CO_2能被高效捕集,在相对湿度为10%的水汽存在下,Li_4SiO_4捕集CO_2的性能没有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0.
我国天然碱矿大都是Na_2CO_3,NaHCO_3,NaCl和Na_2SO_4的混合物,其卤水加氨碳酸化可沉淀出NaHCO_3,母液脱氨和二氧化碳后成为Na~2,NH_4~+/Cl~-,SO_4~(2-),H_2O四元体系.为从中提取Na_2SO_4和NH_4Cl,特研究了该体系的100℃相图.发现其内部有NaNH_4SO_4·2H_2O结晶区,这就否定了前人在59.3℃以上不存在这种复盐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The effect of CO_2 partial pressure was evaluated during the CO_2 chemisorption in penta lithium aluminate(Li_5AlO_4), using different CO_2 and O_2 partial pressures in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alkaline carbonates. Results showed that using low PO_2(0.1) did not affect the kinetic and final CO_2 chemisorption process. Moreover, small additions of oxygen(PO_2= 0.05) into the mixture flue gas, seemed to increase the CO_2 chemisorption. Additionally, the presence of alkaline carbonates modified the CO_2 capture temperature range. CO_2 chemisorption kinetic parameters were determined assuming a double exponential model where direct CO_2 chemisorption and CO_2 chemisorption controlled by diffusion processes are considered.Finally, ionic diffusion was analyzed by ionic conduction analysis, where all the gravimetric and ionic measurements were in good agreement showing different diffusion processes depending on temperature.Finally, the oxygen and alkaline carbonate additions have positive effects during the CO_2 chemisorption process in Li_5AlO_4, and a possible reaction mechanism is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2.
以Li_2CO_3,TiO_2为原料,葡萄糖为碳源,采用固相煅烧工艺合成了亚微米级的Li_4Ti_5O_(12)/C复合负极材料.并将之与AgNO_3复合,采用固相方法制备出了Ag表面修饰的Li_4Ti_5O_(12)(AG+C)复合材料.采用XRD、SEM和TEM测试方法对材料的微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C的存在对Ag单质在Li_4Ti_5O_(12)/C颗粒表面的大量形成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从而很大程度地提高了Li_4Ti_5O_(12)/C的电导率,因此有效地改善了其电化学性能.在1C倍率下,Li_4Ti_5O_(12)/(Ag+C)复合材料的首次放电容量达到了164 mAh·g(-1).  相似文献   

13.
利用温度跃升傅里叶变换红外原位分析技术(T-jump/FTIR)对苦味酸碳酰肼,苦味酸氨基脲和苦味酸氨基胍的快速热分解过程进行了研究,利用快速扫描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在线检测气相产物的种类及浓度变化趋势。研究发现,在0.1 MPa氩气气氛下,这3种化合物快速热分解过程的含氮气相产物主要有NO、NH3、HCN、NO2、HONO和HNCO,含碳气相产物主要有CO2、CO、HCN、HNCO和HONO,NH3可进一步氧化为NO2,N2O和H2O等产物;实验同时得到了快速热分解主要气相产物摩尔分数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曲线。研究表明,苦味酸氨基脲作为新型、安全、环保起爆药剂和汽车安全气囊产气剂组分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天然胶乳氯化反应历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红外光谱和化学分析方法 ,对天然胶乳的氯化反应进行了跟踪分析 ,其反应历程应与溶液法工艺氯化历程相似 :1)取代氯化和环化 ,由Cl+ 进攻天然橡胶分子 ,产生的最初取代 ,伴随环化 ,导致二个异戊二烯单元中一个CC双键转化为C—C单键 ;2 )加成 消除 ,伴随C—C基团的转移 ;3)纯粹取代 .但胶乳法在第三步“纯粹取代”的同时 ,生成了一定量的叔碳C—Cl键 ;红外光谱还跟踪纪录了胶乳法CNR中ClCCO和ClC—COOH基团的生成 ,此二点为胶乳法CNR和溶液法CNR结构上最大的不同之处 ,也是导致胶乳法CNR稳定性差于溶液法CNR的主要因素 .从1 3C NMR对胶乳法CNR分析得出样品中含有的伯、仲、叔碳C—Cl键的比例 ,结合IR光谱和裂解色谱 质谱分析 ,得出胶乳法CNR氯化反应的历程 ,氯原子的取代与加成顺序 ;并由结果分析可知 ,胶乳法CNR的结构不如溶液法CNR规整 ,其主要原因为氯化起始阶段有HOCl加成、生成了较多的叔碳C—Cl键以及氯化后期有一定量的ClCCO和ClC—COOH基团生成 .此外 ,还得出结论 :胶乳法制备CNR的氯化反应在所有的NR分子上均匀发生 .  相似文献   

15.
刘永梅  郭永榔 《应用化学》2009,26(10):1236-1240
以Li2CO3和NH4VO3为原料,在不同条件下合成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用Li1+xV3O8。研究了反应物的分散条件和煅烧温度对产物晶型结构、形貌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XRD、IR和SEM结果表明,用超声波在无水乙醇中分散反应物得到的前驱体于550 ℃下煅烧,所得产物Li1+xV3O8结晶度低、粒径小、形貌均匀。 充放电、循环伏安等结果表明,该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极化低、嵌脱锂位置多、循环稳定性好。 在0.5 C放电条件下,第2次循环放电容量达到268 mA·h/g,100次循环后容量仍保持210 mA·h/g以上。  相似文献   

16.
高碘酸盐氧化硫脲的非线性动力学行为和机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酸性介质中,高碘酸盐氧化硫脲的非线性反应呈现多种不同的化学计量方程 式。当[KIO_4]_0/[SC(NH_2)_2]_0 > 4时,计量方程为4IO_4~- + SC(NH_2)_2 + 3H_2O = 4IO_3~- + SO_4~(2-) + CO_3~(2-) + 2H~+ + 2NH_4~+;当[KIO_4]_0/ [SC(NH_2)_2]_0 = 8:7时,计量方程为8IO_4~- + 7SC(NH_2)_2 + 17H_2O = 4I_2 + 7SO_4~(2-) + 7CO_3~(2-) + 6H~+ + 14NH_4~+;而当[KIO_4]_0/[SC(NH_2)_2] _0 < 1时,反应的主要计量方程为IO_4~- + 4SC(NH_2)_2 + 8H_2O = I~- + 4S + 4CO_3~(2-) + 8NH_4~+。同时反应体系在氧化剂过量的条件下碘钟产生的诱导期 与1/[H~+]~2成正比;而当还原剂过量时,体系I_2逐渐累积至极值的诱导期与体系 初始pH呈线性关系。运用包含质子平衡反应、碘化合物自身反应、碘化合物-硫化 合物反应以及硫-硫反应的15步反应机理较好地模拟出封闭体系中pH,[I~-]以及 [I_2]的准振荡行为。  相似文献   

17.
廖晓恒  刘方 《应用化学》1992,9(1):72-75
我国硝石矿很少,硝酸钠主要靠合成法生产,即用纯碱(或烧碱)溶液吸收硝酸“尾气”而得:  相似文献   

18.
ZrO2酸碱性质的TPD表征 I. 单组分吸附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以NH_3、吡啶、Et_3N、CO_2和苯酚为探针,用TPD-MS方法对ZrO_2催化剂的酸碱性质进行了表征.ZrO_2上碱性探针(NH_3、吡啶和Et_3N)的脱附温度远低于在强酸性SiO_2-Al_2O_3上;而酸性探针CO_2的脱附温度远低于在强碱性MgO上的结果.为ZrO_2的弱酸弱碱性质提供了证明.NH_3吸附IR结果表明ZrO_2表面配位不饱合Zr~(4+)为酸(Lewis酸)中心.NH_3、吡啶和Et_3N与这些酸中心作用的方式和能量分布相似.NH_3和CO_2的TPD谱图均存在三个脱附峰,且相应脱附峰的温度范围相近.表明ZrO_2的酸中心和碱中心具有匹配相当的酸、碱强度,ZrO_2为典型的酸-碱双功能催化剂,在苯酚的TPD过程中,ZrO_2的特征表现为对苯酚的强吸附和对苯酚分解的高活性.文中结合IR结果,对与NH_3和CO_2的脱附相联系的表面吸附物种分别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本文用TEA CO_2激光器研究了F_(114)(氟利昂-114)激光解离的通道竞争动力学过程。实验发现, F_(114)的激光解离是C—C链和C—Cl键断裂的双通道竞争过程; 其解离过程可以用Arrhenius公式来描述, 并且激光解离的表观活化能与热解离活化能相近, 因而该解离反应具有明显的热解离行为。理论计算还表明, F_(114)的双通道解离过程基本上符合RRKM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