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假定11Li,14Be和17B是由N=2Z核芯和两个外层中子组成的三体系统,核芯-中子和中子-中子间的作用为弱吸引指数势,不足以形成核芯-中子和中子-中子二体束缚态.本文的计算表明,核芯-中子-中子三体系统可形成束缚态,计算结果基本上解释了11Li,14Be,17B的基态能量和异常大核半径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2.
在三体模型的基础上,采用汤川作用势,进行变分计算,进一步研究了晕核11Li,14Be和17B的基态性质,给出了晕中子密度分布的一个解析表达式.理论计算结果与最新的实验数据一致.  相似文献   

3.
高早春  陈永寿 《中国物理 C》2003,27(12):1100-1105
讨论了单中子晕核11Be的能级翻转现象,指出晕核的单中子分离能Sn与基态单中子的势阱内位置Dg之间存在明显差别.通过引进一种新的势阱——双MWS(Modified Woods-Saxon)势,首次在平均场的层次上再现了11Be中2s1/2轨道与1p1/2轨道的翻转现象,而不再需要考虑当前普遍认为的组态混合解释.由此认为,奇中子晕核中的能级次序翻转,反映了其平均场与稳定核的相比较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从而导致晕核体系反常壳结构的出现.  相似文献   

4.
王宁  李祝霞 《中国物理 C》2001,25(5):399-404
通过用QMD模型研究晕核11Be+208Pb的近垒熔合反应,发现晕核引起的熔合反应中,并存着两种相互竞争的机制:一方面当入射晕核11Be靠近靶核时,由于11Be是弱束缚体系,与靶核的相互作用可使其很容易破裂或少数核子被靶核俘获形成核子转移反应,从而对于熔合表现出压制;另一方面当11Be的少数中子进入靶核并与靶核相互作用而使得靶核有些激发,而使局部半径增大,导致熔合势垒降低,熔合截面增强.用QMD模型计算出的熔合截面与实验值基本符合,垒附近表现出增强效应.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重核252Cf自发裂变产生的瞬发γ谱的测量, 对丰中子核112Ru的能级结构进行了研究, 确认和扩展了基带和单声子γ振动带, 同时识别了两个新的边带, 认定它们分别为二准粒子带和二声子γ振动带. TRS模型计算表明112Ru核具有三轴形变, 其形变参量为β2~0.27, γ~-29°. 推转壳模型的计算结果表明112Ru核基带回弯是由h11/2轨道的一对中子发生角动量的顺排所致. 对该核二准粒子带以及γ振动带的特性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刘朗  王培伟  陈洪  孟杰 《中国物理 C》2006,30(Z2):227-229
利用相对论类壳模型方法(RMF+SLAP), 研究了包含对关联情况下, 轻核8Be, 12C, 16O, 20Ne中的可能出现的α集团效应. 结果很好地再现了轻核的α集团结构. 与没有考虑对关联的情形相比, 对关联可以使原子核基态性质发生改变, 导致不同的α集团结构.  相似文献   

7.
刘祖华  周宏余 《中国物理》2005,14(8):1544-1548
恒星能量下俘获截面很难直接测量。10Be(n,γ)11Be俘获反应涉及到非均匀宇宙大爆炸核合成,无直接测量实验截面数据。利用转移反应10Be(d,p)11Be的渐近归一化系数(ANC)方法,计算了10Be(n,γ)11Be俘获反应截面和反应率。11Be是中子晕核。研究表明,在恒星能量下俘获到晕态的截面和反应率显著增大。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推广到晕核散射的Glauber理论,并用其研究晕核14Be的散射问题.弹核的密度分布分别采用谐振子密度分布和相对论平均场理论计算得到具有两个晕中子结构的密度分布,对晕核模型的多重积分采用蒙特卡洛数值积分方法.计算了不同能量下14Be,12Be与靶核12C散射的反应截面,并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14Be的两个中子采用具有晕中子密度分布的理论计算与实验符合较好,而采用不具有晕中子密度分布的结果与实验值相差较大.  相似文献   

9.
郭文军  姜焕清  刘建业 《中国物理 C》2001,25(12):1206-1212
利用考虑了量子修正、库仑修正、核子–核子碰撞同位旋效应和假定有效原子核密度分布后得到的改进的Glauber理论,计算了晕核与稳定核反应总截面,研究了晕核结构对反应总截面的影响.结果发现对于11Be,14Be和11Li等入射核,必须考虑它们的晕核结构和利用自由的核子–核子碰撞截面才能得到与实验符合的反应截面,并可依据反应总截面来确定晕核的密度分布和均方半径等信息.  相似文献   

10.
王刚  方向正  郭建友 《物理学报》2012,61(10):102101-102101
利用形变约束的相对论平均场理论研究了Pt同位素偶-偶核的形状演化,比较了基态结合能和四极形变的理论计算值和实验值, 分析了这些核的位能曲线、单粒子能级及其随四极形变β2 的变化规律,发现从N=88到N=126, Pt同位素的基态变形从球形对称核经X(5)对称性核、演化为具有稳定形变的核,再演化为球形核的变化过程.其中, 166-172Pt是近球形核, 174Pt和192-196Pt位于球形和稳定形变之间,可能具有X(5)对称性, 176-190Pt具有稳定的变形, 198-202Pt是近球形核, 204Pt是球形核,这些结果与实验一致.  相似文献   

11.
汪锡沧 《中国物理 C》1989,13(9):842-848
9Be+Λ二集团模型研究超核 10Be的结构.用9Be的密度矩阵折叠Λ超子与9Be集团间的ΛN势的解析表达式.求解道耦合方程组得到10Be的较低的激发态能谱.考虑到Λ超子在超核中的类胶作用会使芯集团更加紧密,在自由9Be核的密度矩阵中引进了收缩因子S,调整S使重现10Be结合能的实验值.计算并讨论了芯集团的收缩.  相似文献   

12.
刘祖华 《中国物理 C》2005,29(12):1167-1169
6Li, 9Be为弱束缚核. 通过弱束缚弹核6Li, 9Be轰击靶208Pb,208Be的实验熔合激发函数与理论预言的比较, 讨论了弱束缚弹核破裂对熔合过程 的影响. 比较结果显示, 弱束缚弹核与重靶核的完全熔合截面在垒上能区 明显压低. 由部分熔合截面与完全熔合截面之和得到总熔合截面. 研究结果 表明, 破裂对总熔合截面几乎没有影响. 由此可见, 弱束缚核的部分熔合 可能发生在强吸收区域附近. 最后还给出了全熔合截面与部分熔合截面 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采用Boltzmann-Langevin方程研究了能量为35MeV/u的14Be, 8He,6He,11Li,17B,11Be,19C与12C靶的反应,计算了产生中子集团的截面, 发现14,Be与12C靶反应产生4n的截面与实验值符合得很好. 通过这几个入射核与12C靶形成中子集团截面的对比, 发现核的晕中子越多产生中子集团的截面越大, 晕中子数相同时, 质量数越大产生中子集团的截面越大.中子集团可能主要来自晕核子.  相似文献   

14.
用单色双光子共振电离方法研究了乙基苯的第一激发态的振动光谱. 从基态跃迁到第一激发态的带源位置出现在37586 cm-1处.获得的第一激发态振动光谱超过了2000 cm-1,并观察到了几个乙基取代基的扭转振动和与苯相似的正则振动. 同时,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和单组态相互作用(CIS)方法计算了第一激发态的跃迁能量,用Hartree-Fock和CIS方法优化了基态和第一激发态分子结构,预测了振动频率. 基态和激发态结构的优化结果均显示为顺式结构,即乙基取代基的对称面垂直了苯基平面.  相似文献   

15.
总结了兰州放射性束实验小组在兰州放射性次级束流线上近几年来利用产生的放射性束流,轰击Si或C等靶子,测量它的反应总截面.并利用经验公式将这些结果归一到相同的能量和靶子,与其相邻的核相比较,发现了9C,11Be,14Be,8B,14B 和12N等核素的反应总截面值有奇异增大的现象.利用微观的Glauber模型进行了计算,对有奇异结构的核采用核芯加价核子的密度分布形式,理论计算和实验结果符合得很好,可以给出奇异核的弥散的密度分布.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α集团模型下,利用谐振子基展开和广义Talmi-Moshinsky交换,完成了对Λ超核9Be、6Be和10Be能谱的变分计算,借助统一的α-α、Λ-Λ势和修正的Λ-α势,使9Be、6Be和10Be能级得到自洽的描述.此外,对上述三个Λ超核的结构和粒子间的关联也作了研究和分析,得到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偶偶Cd同位素核的形变HF态及负宇称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具有正宇称的轨道空间扩大到包含具有负宇称的1h11/2轨道,采用修正的表面δ相互作用(MSDI),对104Cd,106Cd,108Cd,110Cd,112Cd,114Cd和116Cd等7个偶偶核作了形变HF计算.得到了基态和一些激发态的解.同时,还用近似角动量投影形变Hartree-Fock(PDHF)方法对108Cd和110Cd进行了能谱计算,得到其正、负宇称带的解,计算结果与实验谱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8.
基于之前的激光诱导荧光激发谱工作,采用激光诱导荧光色散谱技术直接侦测中性FeS基电子态X5¢振动能级到v″=3而获得其振动常数. 所得FeS(X5△)振动频率值(518±5 cm-1)和最近的光电子能谱测量值(520±30 cm-1) [J. Phys. Chem. A 107, 2821 (2003)]符合得较好,该光电子能谱测量值是之前唯一报道的FeS电子态振动频率的实验值. 通过比较实验结果和相关文献(主要来自理论预测),确定FeS的基态是X5△态.  相似文献   

19.
简要回顾了目前有关非束缚态核11N的实验研究现状,并根据GANIL和MSU的逆运动学弹性共振散射实验的结果,用多能级R矩阵理论拟合了散射质子的激发函数共振峰. 拟合结果表明,新的11N能级顺序应为:1/2+, 1/2,5/2+,3/2+, 3/2,5/2+,7/2,同镜像核11Be的实验测量结果和GCM理论计算11N的能级顺序相一致.  相似文献   

20.
加速器质谱计具有很高的灵敏度,能测量样品中含量极微的杂质同位素.10Be是一种宇宙成因核,在地学、环境科学和宇宙学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它为纯β衰变核,端点能量低且半衰期很长.采用测量剩余核放射性方法确定10Be形成截面很困难.本文报道利用加速器质谱计技术测量10Be反应总截面的方法和结果,并对应用前景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