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合成了氨基聚酰胺-胺(PAMAM(G1.0))和酯基(PAMAM(G1.5))功能化的两种硅壳荧光纳米粒,通过透射电镜(TEM)、纳米粒度及动电位测定仪(zeta电势)、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和热失重分析仪(TGA)进行表征;通过透射电镜(TEM)、共聚焦显微镜(CLSM)、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实验、流式细胞计数法评价两种硅壳荧光纳米粒进入9L细胞能力的大小、在细胞内的分布情况以及细胞毒性.TEM分析表明,修饰的硅壳纳米粒大小约为60 nm左右,pH=7.4,氨基功能化的纳米粒zeta电势为+19.08,酯基功能化的为-9.01;FTIR和TGA实验进一步证明两种纳米粒被氨基和酯基的功能化.TEM和CLSM结果表明纳米粒主要存在细胞浆中,且能被溶酶体吞噬.CCK-8结果显示两种纳米粒的浓度高达1 mg/mL时仍无明显的毒性作用,且有促细胞增殖作用.流式细胞计数结果表明,细胞摄取纳米粒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氨基比酯基修饰的纳米粒更易进入细胞.  相似文献   

2.
杜凯  朱艳红  徐辉碧  杨祥良 《化学进展》2011,23(11):2287-2298
多功能磁性纳米粒由于其独特的性质而受到广泛的关注。磁性纳米粒可以与荧光探针、生物靶向分子或抗肿瘤药物等相结合实现磁性纳米粒的多功能化,因此在多模式成像、癌症的靶向诊断与治疗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磁性纳米粒的合成以及多功能磁性纳米粒的构建方法,重点介绍了核壳型、哑铃型和组合杂化型三种不同类型多功能磁性纳米粒的合成方法。多功能磁性纳米粒通常具有粒径小、超顺磁性以及荧光等独特性质,在此基础上对纳米粒表面进行稳定化和靶向性修饰后即可在多模式成像、特异性靶向药物输送、基因转染等生物医学领域得到应用。最后指出了当前研究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利用氮氧自由基TEMPO作为功能基团对聚酰胺-胺树枝状大分子进行修饰,通过交联制备出含有TEMPO功能基的纳米粒,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所合成的含自由基大分子在水溶液中的粒径约为120nm。透射电子显微镜显示纳米颗粒近似为球形,粒径分布较为均一。共价结合到纳米粒中的TEMPO依然保持了顺磁性及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生物学评价表明,与小分子TEMPO相比,含TEMPO的纳米粒具有较低的细胞毒性。本研究合成的含自由基纳米粒有望用于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4.
合成了生物素化壳聚糖(Bio-CS),并通过核磁共振(1HNMR)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质谱法(ICP-MS)对其进行结构确证.采用溶剂挥发法(W1/O/W2)制备聚乳酸-羟基乙醇酸(PLGA)纳米粒,并通过共价交联法对纳米粒进行Bio-CS表面修饰.未修饰的PLGA纳米粒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呈规则球状形态,平均粒径为(248.4±21.0)nm,Zeta电势为-(21.21±2.13)mV,Bio-CS修饰后的PLGA纳米粒保持球状形态,平均粒径为(268.3±23.4)nm,Zeta电势为(25.45±2.59)mV.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以及试剂盒对纳米粒表面生物素进行定性及定量研究,结果显示,经过Bio-CS修饰后的纳米粒表面含有N,S元素,生物素取代度为31%的Bio-CS修饰的PLGA纳米粒,其表面生物素含量为(1.36±0.34)μmol/100mg纳米粒.  相似文献   

5.
诊断治疗药物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策略,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基于磁性氧化铁纳米粒的诊断治疗药物利用纳米技术将纳米粒与治疗性药物同时装载于纳米粒上,该纳米系统一般由三部分组成:磁性纳米粒核心、包覆层及功能区域。该系统可以用于影像诊断、实时监测药物输送、进行药效评价,并有望用于个体化医疗。本文介绍了磁性氧化铁纳米粒的合成、表面修饰、功能化及其生物医学应用等,重点介绍了磁性氧化铁纳米粒的表面修饰及功能化,经过表面修饰及功能化后,可制得多模式化、多功能化的诊断治疗药物,并对纳米诊断治疗药物在应用于个体化医疗所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初步的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6.
应用于药物传输系统的聚合物纳米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载药聚合物纳米粒具有良好的组织靶向性和缓控释性,本文简要介绍了聚合物纳米粒在药物传输系统中的特点,综合分析并讨论了纳米粒的制备技术及应用,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固体脂质纳米粒作为药物载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固体脂质纳米粒是一种新型的纳米给药系统.本文综述了固体脂质纳米粒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包括固体脂质纳米粒的组分选择、制备方法、表面修饰,并且对物化性质分析、给药途径以及载药和释放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以普鲁兰多糖为主链, 通过乙酰化反应合成了疏水性的乙酰普鲁兰(PA), 然后以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DCC)为偶联剂, 4-二甲氨基吡啶(DMAP)为催化剂, 将叶酸与PA偶联(FPA); 采用1H NMR和X射线晶体衍射(XRD)等方法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 采用溶剂扩散法制备包载表阿霉素的PA和FPA纳米粒, 载药纳米粒形态为球形, 动态光散射粒径分析显示载药纳米粒粒径随载药量增加而增大. 透析法测定纳米粒中表阿霉素的体外释放表明, FPA纳米粒中药物释放速度快于PA纳米粒; 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PA/EPI及FPA/EPI纳米粒在KB细胞的摄取情况, 结果表明, FPA/EPI纳米粒进入细胞主要通过叶酸受体途径, 而PA/EPI纳米粒进入细胞与叶酸受体无关, 提示FPA将成为具有一定肿瘤靶向作用的新型载体.  相似文献   

9.
本文合成了钌络合物接枝的聚丙烯酸(Ru-PAA),以此作为电化学发光(ECL)聚合物。当钌络合物为PAA的16.2%(质量比)时,ECL发光聚合物中钌络合物的接枝量达到了饱和。利用Ru-PAA上残余的多羧基和被掺杂PAA的多羧基,以氮丙啶为羧基交联剂,交联制备了PAA掺杂的ECL纳米粒。在ECL纳米粒内掺杂PAA时,ECL强度会增加,表明非发光的聚电解质PAA能够增强纳米粒内部接枝的ECL组分的电致化学发光。当非发光的PAA掺杂量为1/20时,ECL信号增强了43.2%。同时,制备的纳米粒也表现出了一些良好的性质,包括在长达15天的考察期中粒径和粒径分布的结构稳定性、约20nm的小粒径和良好的水溶性。当然,表面的残余羧基也为生物标记与分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将具有肝靶向性分子甘草次酸(GA)偶联在具有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的天然高分子海藻酸钠(ALG)上,合成了甘草次酸改性的海藻酸钠(GA—ALG);对广谱抗癌药物阿霉素(DOX)进行包封,制备了肝靶向载药纳米粒,并考察了GA—ALG载药纳米粒的体外释药性能和对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利用核磁、红外和元素分析技术对GA—ALG结构和GA取代度进行了表征;对GA—ALG载药纳米粒的形貌、粒径、表面Zeta电位等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纳米粒具有较规则球形结构,其水合粒径为(214±11)nm.GA—ALG载药纳米粒在模拟生理条件下(pH7.4)可持续释药长达20天;MTT结果显示GA-ALG载药纳米粒对7703肝癌细胞的具有明显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11.
采用电子顺磁共振(ESR)技术,研究了非骨架铝在-HCM-22分子筛上V说生过程中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H-MCM-22分子筛经过高温处理后,产生一组六重超精细分裂信号(A),该顺磁信号归属为V中心。超精细分裂,是由于与骨架铝相连的氧上的电子空穴与骨架铝相互作用的结果;分裂信号的产生与温度有关,其强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强。不同晶体尺寸的H-ZSM-5分子筛的ESR实验证实,容易形成非骨架铝的分子筛易形成的V中心,它产生于已经脱铝的分子筛或伴随着脱铝而产生,非骨架铝的空轨道为电子接受体。  相似文献   

12.
气固相同晶取代法制备Ti-ZSM-5及其催化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B-ZSM-5沸石为母体,经过盐酸洗涤脱硼后,采用气固相同晶取代法制备了Ti-ZSM-5沸石.考察了制备条件如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载气流速等对产品沸石中钛物种的配位状态和含量的影响.发现进入Ti-ZSM-5骨架中的钛含量存在一个极限值.FT-IR、UV-Vis表征技术和丙烯环氧化反应结果表明:不同气固相反应条件下制备的Ti-ZSM-5沸石具有不同的物化性质.骨架钛含量高而非骨架钛含量低的钛沸石具有较高的丙烯环氧化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3.
1-甲基-1-乙氧基-1-烷硫基甲烷类化合物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乙缩醛和烷基硫醇为原料,在30-35℃于四氯化碳中反应20min左右,分别合成1-甲基-1-乙氧基-1-烷硫基甲烷,经红外光谱,质谱以及核磁共振谱检测,确证了产物结构。  相似文献   

14.
氨基糖广泛存在于如链霉素、卡那霉素和春日霉素等抗生素中 .由于含氨基糖抗生素的抗菌活性强 ,血中浓度升高速度快 ,已成为重要的临床药剂 .在这类抗生素的结构及生物合成研究中 ,氨基糖的结构分析及相关化学合成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我们曾将手性荧光试剂 ( S) - ( + ) - TBMB甲酸 [( S) - ( + ) - 2 -叔丁基 - 2 -甲基 -苯并 - 1 ,3-二氧杂环戊烷 - 4-甲酸 ]结合到糖的 C1位 ,报道了 1 0 - 12 mol级的单糖痕量结构分析方法 [1,2 ] .最近又利用 ( S) -TBMB甲酸与氨基糖的专一选择性反应 ,进一步展开了氨基糖 D,L立体异构体痕量分…  相似文献   

15.
蜂王信息素的改进合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早在50年代,Butler等[1]发现蜂王的上颚腺能分泌一种影响工蜂活动的物质,并提出了蜂群是靠蜂王分泌的该种化学物质传递各种个体间的信息的论断,Barbier等[2]测定其结构为9-氧代-2E-癸烯酸1(蜂王物质),并首次进行了人工合成.  相似文献   

16.
在负载H3PO4的固体上3,3,4-三甲基-4-戊烯-2-酮的催化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振华 《分子催化》2003,17(2):129-135
3,3,4-Trimethyl-4-penten-2-one has been synthesized by the acylation of 2,3-dimethyl-2-butene with acetic anhydride in the presence of soild-supported H3PO4.By comparison of the acylation reactions of 2,3-dimethyl-2-butene with acetic anhydride over various soilds-supported H3PO4,it was found that K10 clay,silicagel,HY zeolite and HMordenite were good supports.The results obtined indicate that the soild-supported small amounts of H3PO4 possessed higher catalytic activities,For obatining a higher yield of 3,3,4-trimethyl-4-penten-2-one different supports required different modification methods.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一种新的钌配合物Ru(PA)2Cl,以叔丁基氢化过氧化物为氧源,考察了它对甲苯,乙苯和环己烷的催化氧化反应。发现它对环己烷和乙苯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在适当的反应条件下,催化环己烷氧化成环己醇和环己酮,基于产物的催化转化数达1021。  相似文献   

18.
在低温碱性甲醇溶液中一氯化四苯基卟啉铁催化萘酚H2O2氧化高选择性地制取2-羟基-1,4-萘醌(HNQ),以2-萘酚和1-萘酚为底物时HNQ的最高产率分别为57%和40%(纯度>95%).根据金属卟啉催化氧化反应的特性,采用UV-Vis和EPR现场光谱监测催化剂和反应物的光谱变化,提出了羟基游离基加成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9.
含有β 二酮结构的烯类单体,如丙烯酰丙酮,分子中的β 二酮部分存在着酮式 烯醇式的互变异构现象[1~3],张亦帆等对此进行了详细的研究[4].CH2CHCOCH2COCH3CH2CHCOHOCHCCH3CH2CHCOHOCHCCH3此类单体不同于一般...  相似文献   

20.
聚氨酯-接枝-磺化聚氧乙烯的合成及其血液相容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梳状的磺化聚氧乙烯接枝共聚醚和4,4’ 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反应,合成了磺酸根离子和聚氧乙烯复合修饰的聚氨酯(PEU g PEO SO3Na).通过血小板粘附试验对材料的体外抗凝血性试验表明将具有“类肝素”生物活性的磺酸根离子通过PEO为“间隔臂”固定在聚醚氨酯上,不仅可以有效地阻抗血小板的粘附、活化,还可以有效地阻断内外源凝血途径,具有较好的血液相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