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3 毫秒
1.
《大学化学》2021,36(7)
论辩教学是一种能够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提升教学效果的教学模式,针对当前高师院校"化学教学论"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讲授为主,缺乏学生课堂参与的现状,从课前准备、课堂论辩、课后反思和评价三方面精心设计并实施了论辩教学。基于对学生书面论辩修改稿和学生期末考试作答情况的分析,可以认为实施论辩教学对于提高"化学教学论"课程的教学效果,提升化学专业师范生对化学教育理论问题的认识和理解能力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胡洪羽 《化学教育》2015,36(12):19-22
阐述了翻转课堂的含义、发展、特点、模式和国内外教学实验案例;从教学内容、教学结构、师生角色、评价方式和技术平台方面探讨了翻转课堂下化学教学论教学改革的思路;以"说课"为例进行教学设计,分析了翻转课堂下化学教学论的具体实施。  相似文献   

3.
宋若静  孙玉希 《化学教育》2020,41(18):19-22
在当今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要求下,结合国内外教育先进技术方法,通过物理化学教学实践,探索了讲授课堂、翻转课堂、对分课堂等3种教学模式,教学实效性结果表明,开放式的教学更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更适合于我校学生学习物理化学。  相似文献   

4.
"化学教学论"是高师院校化学教育专业中最能体现师范性,与基础教育化学教育教学联系最为紧密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但没有得到师范生应有的重视。为此,内蒙古师范大学的"化学教学论"课程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及教学评价3个方面进行了课堂教学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既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参与度,又训练并提高了学生的课堂教学技能。  相似文献   

5.
立足于教学实践,探讨了"自主、合作、探究"模式下高师"化学教学论实验"课程中项目化学习的设计思路、实施模式和实施程序。教学实践说明将项目化学习应用于"化学教学论实验"课程,能够有效提升化学师范生的实验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6.
党雪平  叶勇  文为  陈怀侠  王凯 《化学教育》2022,43(10):74-79
基于教育现代化、发展“互联网+教育”、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指导思想,结合“超星学习通”网络平台与实验课堂的优势,设计了面向高阶思维培养的“预习自测-讲授讨论-自主实践-总结反思”的四段自主型实验教学模式,并应用于化学与化工类专业分析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实践。该实验教学模式增加了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培养了学生“分析、综合、评价和创造”等高阶思维能力,提高了实验课程的教学效率,为高等院校实践实验教学的改革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模块化结构的我国中学化学课程标准和新教材,需要寻求教学规律与课堂教学的组成、结构模型来支持课程目标的实施,将课堂教学视频案例研究作为新的研究方法,成为关注的热点。研究采用了课堂教学视频案例采集和教学结构维度的分析方法,选取了6个优秀化学理论课堂教学视频案例,应用“Videograph”视频分析软件从学生学习行为、教师教学行为和师生互动3个主要维度对案例进行分析、解读与比较。对教师课堂导入、新内容讲授(区分为教师启发式讲授和教师直接知识讲授)、师生课堂探究(区分为教师演示实验探究和学生自主探究)、师生课堂探究讨论(区分为学生小组探究讨论、师生互动问答讨论)、课堂练习、课堂小结、其他活动等7个部分进行了编码分析和特征解读。初步提出了化学理论课堂教学结构的时间模型。  相似文献   

8.
高师化学教学论课程多媒体组合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后雄 《大学化学》2008,23(4):19-23
在高师化学教学论课程改革实践中,运用链接网络课程资源、收集资深教师教学设计范例和优质教学竞赛录像、制作师范生微格教学录像范本等多媒体组合教学技术,实施生动的案例教学方法,创新了教学论课堂教与学模式,着力培养高师生从教综合能力和教师的专业素质。  相似文献   

9.
姜建文 《化学教育》2011,32(1):49-51
"中学化学教学设计论"是我们主动适应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构建化学教学论课程体系之重要模块,成长记录袋评价是落实新的评价观的有效形式,也是对师范生进行评价的新方式.结合"中学化学教学设计论"教学评价实践,介绍了化学教学论课程模块体系中运用成长记录袋评价法进行评价的具体作法.  相似文献   

10.
顺应时代发展对农药化学教学的要求,依据现代教学论的基本原则,对农药化学课程教学进行了课堂教学-学生实验-生产实践"三位一体"的改革与实践,形成了理论学习-实验-理论学习-实践-理论学习的良性教学模式。实践表明,该模式能全面有效地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1.
"学生演示-集体评课-全班实验"三环节教学模式是高师教学论实验课程的主要形式,我们对化学专业教学论实验课程教学现状进行了教学观察和调研,从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管理形式、课程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优化,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这对促进高师院校的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培养创新型实验教学能力的师范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在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过程中,实行动态管理制度,低年级统一培养,高年级通过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和参加科研训练的办法遴选拔尖学生,探索"扎根课堂打好基础,依托科研提高能力,着眼交流开阔眼界"的培养模式,实现"以高水平科研带动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在基础核心课程中设置平行的英文班和阅读讨论班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2016年,随着北京大学综合改革计划的推进,进一步明确了"一体化、多层次、开放式、重基础、求创新"的教学指导思想,在注重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方法培养、注重数学和物理基础知识学习的基础上,构建多样化和多模式的立体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适合的课程学习和个性化学术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3.
结合本校化学教学论实验的教学现状,融合云教学及翻转课堂理念对教学进行重构,设计并实施以“蓝墨云班课”云平台为师生互动桥梁的翻转课堂云教学。以中学化学数字化实验教学为例,让化学师范生以“学习者”和“未来教师”的双重角色体验翻转课堂云教学的学习过程,并利用SERVQUAL模型评价法对云教学进行数据分析、反馈完善。通过进一步问卷分析,了解到学生不仅熟练地掌握了所学知识内容,而且对翻转课堂模式与实施细节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最后对翻转课堂云教学及师范生教学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顺应新工科人才培养的需求,对无机材料合成方法课程进行了改革探索。结合本专业光电功能材料研究特色,整合教学内容;采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和多途径实践教学,提升学生创新思维、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多角度融入思政元素,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细化采分点,突出过程性评价。该改革实践对同类课程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施致雄  黄沛力  王晖 《化学教育》2016,37(22):52-56
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引入到预防医学专业卫生化学实验课中,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饮料中的山梨酸与苯甲酸”为例分析翻转课堂设计过程,包括任务单设计、教学视频制作、课堂组织、课后评价等诸多环节。实践表明,翻转课堂的应用,激发了非化学专业学生对卫生化学实验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探究者,而教师则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促进者和指导者,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合作精神。  相似文献   

16.
旨在为改善化学师范生对课堂体态语认识提供参考的调查显示:多数师范生对体态语的作用与用法有正确的认识,但不清楚对"手势"、"表情"的规范使用;不少师范生不懂得教师的衣着服饰也属于课堂体态语。原因是领导与教师缺少对体态语的重视,学生学习与训练机会少。教学学院应对体态语教学有要求、有安排,教育学或化学教学论教师应组织有关体态语教材,在课堂上引领学生学习与训练。  相似文献   

17.
设计并实践了新的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方法和考评方法。将案例分析与翻转课堂相结合,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前教师选择案例并设计问题,学生分组预习;课堂上学生讨论分析为主,教师查漏补缺为辅;课后学生撰写报告上传至线上平台,教师批阅并反馈问题。新的考评方法中,突出对学生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实验操作水平、实验台与实验室整洁水平的考查评价。实践表明,新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实验操作水平,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挑战高难度学习任务的热情。新的考评方法为评价学生能力提供了可执行的标准。  相似文献   

18.
针对化学信息检索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设计基于“雨课堂+奥尔堡PBL模式”的教学改革方案,并在许昌学院制药工程专业中予以实施,通过问卷调查和过程性评价检验教学改革效果。结果表明,在化学信息检索课程中引入“雨课堂+奥尔堡PBL模式”后,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等得到显著提升,教学满意度高达92.5%。  相似文献   

19.
《大学化学》2021,36(7)
基于在高等院校进行大学化学课程教学的重要意义和目前的教学现状,提出了包括知识预留、学生预习、提出问题、教师讲授、课堂讨论五个过程的索授式授课模式,并在大学化学课程中进行了教学尝试。应用结果表明索授式授课模式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知识掌握的有效率、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等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并根据教学实践效果,从生理学、心理学、哲学、教育学和社会学角度,讨论了索授式授课模式的理论应用意义,希望对我国高校课堂教学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大学化学》2021,36(7)
以超分子化学课为载体,基于"生本课堂"教学理念,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特色实验教学三方面进行教学革新,构建了一套"对分课堂"教学新模式,激励学生进行挑战式学习,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和沟通能力,同步提升高年级本科生的素质、能力和知识水平,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