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分光光度法连续测定铜、钴、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引言对复杂的分析体系,不经分离而直接迸行多组分的连续测定一直是分析化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本文基于铜、钴和钯与5-(5-硝基-2-吡啶偶氮)-2,4二氨基甲苯(5-NO_2PADAT)显色酸度和络合物稳定性的差异,成功地实现了铜、钴和钯的连续测定.经对实际样品的分析,获得满意结果.2 实验部分2.1 仪器和试剂 岛津UV-260分光光度计;铜、钴、钯标准溶液浓度分别为10mg/L、4mg/L和10mg/L;5-NO_2-PADT乙醇溶液:1.0x10_(-3)mol/L;pH=5.2的HAc-NaAc缓冲溶液.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2.2 实验方法 (1)铜的测定 于两只10mL比色管中分别加入同样比例的铜、钴、钯标准溶液,2mL缓冲溶液,1.0mL5-NO_2-PADAT溶液,摇匀,再加入1mLO.5%盐酸羟胺溶液、3mL95%乙醇溶液,于其中一只中再加入1mL0.01mol/LEDATA溶液.以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放置10min分别用1cm比色皿于519nm处以试剂空白作参比测其吸光度A_1和A_2,A_1与A_2之差为铜的吸光度.(2)钴、钯的测定 于两只10mL比色管中分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浊点萃取-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GFAAS)测定痕量金属钯的新方法,利用表面活性剂Triton X-114和络合剂2-(5-溴-2-吡啶偶氮)-5-二甲氨基苯胺(5-Br-PADMA)对钯进行浊点萃取。研究了溶液pH、试剂浓度、平衡温度和加热时间等因素对浊点萃取及测定灵敏度的影响。优化条件为:pH 5.50 HAc-NaAc缓冲,0.08 mL 5×10-4 mol/L 5-Br-PADMA,0.70 mL10g/L Triton X-114。在最佳条件下,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1~10 ng/mL,钯的检出限为0.068 ng/mL,富集倍率为45倍。该方法可用于环境样品中痕量钯的富集和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新合成试剂5-(5-氟-2-吡啶偶氮)-2,4-二氨基甲苯(5-F-PADAT)与钴(Ⅱ)的显色反应。实验表明,在pH4.7~9.0范围内,钴与试剂形成紫红色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位于506 nm。该配合物在无机酸作用下,可转化为另一具有较高吸收特性的质子化型体,最大吸收波长红移到565 nm,适宜的酸浓度范围分别为:0.24~3.6 mol/L HClO4、0.16~3.84 mol/L H2SO4、0.48~2.4 mol/L HCl、0.64~3.84 mol/L H3PO4。配合物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565=9.1×104L.mol-1.cm-1,钴(Ⅱ)质量浓度在0~0.5μg/mL内符合比尔定律。所拟方法已应用于维生素B12针剂中微量钴的测定。  相似文献   

4.
在0.15 mol/L HAc-NaAc(pH 3.2)介质中,In(Ⅲ)-NCP(2,9-二甲基邻菲咯啉)配合物在2.5次微分极谱图上产生良好的吸附还原波.其峰电位为-0.40 V,峰电流与In(Ⅲ)浓度在4.0×10-8~2.0×10-6 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8.0×10-9 mol/L.应用该法测定了氢氧化铝和陶瓷颜料中的微量铟,结果满意.研究了配合物的组成、极谱波的性质及其机理.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新合成试剂5-(5-碘-2-吡啶偶氮)-2,4-二氨基甲苯(5-I-PADAT)与钌(Ⅱ)的显色反应。实验表明,在30%乙醇存在下于pH 4.0~6.2 HAc-NaAc缓冲介质中,钌(Ⅱ)与5-I-PADAT形成稳定的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位于529 nm。该配合物在无机酸(HCl,H2SO4,HClO4,H3PO4)作用下,可转变为另一种具有较高吸收特性的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位于509 nm,适宜的酸浓度范围分别为0.15~0.60 mol/L HCl,0.15~0.48 mol/L H2SO4,0.15~0.48 mol/LHClO4和0.15~0.90 mol/L H3PO4。表观摩尔吸光系数5ε09=5.72×104L.mol-1.cm-1,钌含量在0~0.5μg/mL内符合比尔定律。40倍的银、10倍的锇、6倍的金和4倍的Pt、Rh、Ir等贵金属离子不干扰钌的测定,钯的干扰可利用其与钌(Ⅱ)显色温度和酸度的差异性消除。方法可用于催化剂中微量钌的测定。  相似文献   

6.
在3.0mol·L-1H2SO4介质中,钯(Ⅱ)与试剂可形成稳定的配合物,而钴(Ⅱ)与试剂在pH 5.5的HOAc-NaOAc介质中才能定量配合,配合物形成后,用硫酸酸化至一定酸度时则转变为另一稳定的深色配合物。同时两者的吸光度于586nm波长处具有良好的加和性。据此,建立了钴、钯同时测定的方法,已用于合成样中微量钴、钯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新显色剂 1-[2,3,5-三氮唑偶氮]-2-萘酚(简称TZAN ) ,并研究了其性质及与钴显色反应的条件,测定了试剂有关参数.在 pH 6.08 的 HAc-NaAc 介质中,试剂与钴形成红色络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 578.2 nm,摩尔络合比 Co2+∶R=1∶2,用双波长测定,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 3.15×104 L/mol.cm,钴量在 0~1.0 μg/mL 范围内遵守比耳定律.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次提出并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增敏型胶束配合物。用反相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相(ODS)柱和含有TBA~+的CH_3OH/THF/水三元流动相成功地分离了铜、铁、镍、钴的3,5-diBr-PADAP-Trition X-100胶束增敏配合物。对配合物自色谱柱流出的加速作用为THF>CH_3CN>EtOH。TBA~+与配合物的吸引作用为[Co(L)_3]~->[Ni(L)_2]~0~[Fe(L)_3]~0>[Cu(L)]~+。被增敏的配合物转入流动相中仍保持增敏状态。建立了连续测定μg/L级铜等四种元素的HPLC-光度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在玻炭电极上用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定纯铂中微量钯的方法。发现事先从酸性介质中以Pd-丁二肟络合物萃取后,最适宜测定Pd~(2+)的电解质体系为:0.15mol/L H_2SO_4-0.25mol/LNaNO_3-4.9×10~7mol/L Tt~(3+)(pH=1.2)。本法结果与比色法相近。回收率在96—101%,5次测定结果的变异系数为1.96%。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3,5-diCl-PADMA与钯的显色反应。在0.5~4.8mol/L HClO_4溶液中,试剂与钯形成稳定的1:1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616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8.38×10~4L·mol~(-1)·cm~(-1)。大量的铜、钴、镍及一定量贵金属离子不干扰钯的测定。所拟方法直接应用于含钯样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间接测定西咪替丁含量的方法。在西咪替丁样品溶液中加入Cu~(2+)溶液,用0.1 mol·L~(-1)氢氧化钠溶液和0.1 mol·L~(-1)盐酸溶液调节溶液至pH 7,并用pH 7的乙酸-乙酸钠缓冲液维持溶液酸度,西咪替丁与Cu~(2+)形成稳定的Cu~(2+)-西咪替丁配合物,该配合物在325 nm处产生明显的特征紫外吸收峰,通过测定其吸光度来间接测定西咪替丁的含量。结果显示:西咪替丁的质量浓度在一定范围内与其对应的Cu~(2+)-西咪替丁配合物体系的吸光度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k)为3.00 mg·L~(-1)。对实际样品进行3个浓度水平的加标回收试验,西咪替丁的回收率为95.3%~102%,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5)为1.2%~2.9%。  相似文献   

12.
钴钯同时测定的新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2-吡啶偶氮类衍生物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钴,虽然灵敏度高,但钯的干扰较严重,至今尚未见简单的消除方法。本文采用5-[(5-氯2-吡啶)偶氮]-2,4-氨基甲苯(简称5-Cl-PADAT)作显色剂,提出利用差减法消除测定钴时钯的干扰,以及钴、钯同时测定的新方法。在实验条件下,钴和钯与试剂分别形成1:2和1:1的紫红色配合物。配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在570nm处,摩尔吸光系数ε_(Co)=1.20×10~5,ε_(Pd)=6.90×10~4。钴浓度在0~10μg/25mL,钯浓度在0~25μg/25mL时符合Beer定律。该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手续简单,快速,用于钯精矿,钢样及分子筛中微量钴和钯的同时测定,获得了良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杨频  周春琼 《化学学报》2003,61(9):1455-1460
合成和表征了两种新的双核配合物[Eu_2 (bbimp) (CH_3COO) (CH_3CH_2O)_2 (CH_3CH_2OH)] (ClO_4)_2 (A)和[Nd_2 (bbimp)-(CH_3COO) (CH_3CH_2O)_2 (CH_3CH_2OH)] (ClO_4)_2 (B)。用紫外光谱法分别研究了磷酸二酯键模型物双-( 2,4-二硝基苯基)磷酸盐(BDNPP)与配合物(A,B)的水解动力学反应。当 BDNPP与A,B的浓度均为2.5 * 10~(-5) mol/L时,反应为二级反应;在25 ℃,pH 7.26时,二级水解速率常数分别为2479 (mol/L)~(-1)·min~(-1),1678 (mol/L) ~(-1)·min~(-1),半衰期分别为16.1 min和23.8 min,比单独的Eu~(3+),Nd~ (3+)水解BDNPP的速率均快得多,37 ℃时反应更快;在25 ℃,pH 6.50~8.50时, 两个反应的水解速率常数的lgK与pH值均呈正的线性关系。两种配合物与小牛胸腺 (CT)DNA作用,使CT DNA最大吸收峰发生减色和红移,使溴化乙锭(EB)-DNA复 合物体系荧光强度减弱。两种配合物对超螺旋质粒pBR322 DNA的断裂在50 ℃,pH 8.0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N-庚基-N′-(对氨基苯磺酸钠)硫脲(HPT) 与钯(Ⅱ) 的反应条件.结果表明:在 pH 4.8~5.8 的 HAc-NaAc 介质中,并有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CTMAB) 存在下,试剂 HPT 与钯(Ⅱ) 形成稳定的黄色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 295.2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 2.98×105L*mol-1*cm-1.钯(Ⅱ) 浓度在 0.04~0.28mg/L 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相关系数 r=0.9989.方法简便、快速、选择性好,用于催化剂、贫钯矿中微量钯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2-(2-噻吩偶氮)-5-二乙氨基酚(简称TADAP)作柱前显色剂,反相色谱法分离测定铜(Ⅱ)、钴(Ⅱ)、镍(Ⅱ)离子。用含有1.5×10~(-4)mol/L的TADAP,0.1mol/L氯化锂和0.1mol/L乙酸盐(pH4)的甲醇(60%)-水(40%)溶液作为流动相,流量为0.9ml/min,紫外-可见检测器检测波长为545nm。在此条件下,铜(Ⅱ)、钴(Ⅱ)、镍(Ⅱ)螯合物得到最佳分离,并定量测定了茶叶中铜、钴、镍的含量,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得到一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DMTADAT光度法钴、钯同时测定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光  张小玲 《分析化学》1989,17(8):713-716
本文提出,在高氯酸介质中,以5-(4,5-二甲基噻唑偶氮)-2.4-二氨基-甲苯(简称DMTADAT)作为显色剂进行钴,钯同时测定的新方法。在实验条件下,钴、钯与试剂形成配合物的摩尔吸光系数为ε_(CoL2)~(605)=9.3×10~4,ε_(PdL)~(610)=5.4×10~4。钴在0~10μg/25ml,钯在0~35μg/25ml浓度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所拟方法已成功地应用于矿样中钴、钯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17.
碳纳米管修饰电极对对苯二酚和邻苯二酚的电催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循环伏安法(CV)和交流阻抗技术(EIS),研究了对苯二酚(HQ)和邻苯二酚(CC)在多壁碳纳米管(MWCNT)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分析和比较了修饰电极对这两种酚的催化反应。修饰电极对两种多酚类化合物都有强烈的电催化作用,电极过程受扩散控制。在pH 5.8的HAc-NaAc缓冲溶液中,HQ在修饰电极上的线性范围是10×10-4~1.0×10-2mol/L,检出限为1.0×10-5mol/L;在pH 4.4的HAc-NaAc缓冲溶液中,CC在修饰电极上的线性范围是4.0×10-5~2.0×10-3mol/L,检出限为8.0×10-6mol/L。该修饰电极可对HQ和CC同时进行测定。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平平加(Peregal O)存在下,Pd~(2+)与1,10-邻菲啰啉(Phen),N-(对硝基偶氮苯)-对氨基偶氮苯(镉试剂A,Cadicn A)形成四元混配配合物的显色反应。实验表明,pH为8.2~10.5的缓冲介质中,平平加存在下,Pd~(2+)与Phen,Cadion A形成橙色配合物,λ_(max)=490nm,ε=8.01×10~4L·mol~(-1)cm~(-1),组成比Pd~(2+):Phen:CadionA=1:1:2,钯在0~20μg/25ml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本法操作简便,直接用于硅铝催化剂中微量钯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福美双-Cu2+配合物的极谱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单扫描极谱方法研究了福美双-Cu2+配合物的伏安行为.在pH4.0 HAc-NaAc缓冲液中,福美双与Cu2+形成配合物并于-1.06 V(vs.SCE)处产生一灵敏的极谱还原峰,其峰高与福美双的浓度在1.25×10-6~3.00×10-5 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测得配合物的组成福美双∶Cu2+=1∶1.应用本方法测定植物样品中福美双的残留量并与HPLC比较,结果满意.同时还结合分光光度法研究了Cu2+对福美双的降解行为.并探讨了该极谱波的电极过程机理.  相似文献   

20.
Hbbimp的金属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与DNA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四种2,6-N,N-二[二(2-苯并咪唑甲基)]氨甲基-4-甲基苯酚(Hbbimp)的金属(Zn2+、Mn2+、Eu3+、Nd3+)配合物,并用红外、此外、摩尔电导、元互分析表征了它们的结构。用凝胶电泳实验研究了它们与PBR322DNA的作用,发现在37℃时四种金属配合物与DNA的作用效果均不明显;在50℃,pH8.0时,仅两种稀土(Eu3+和Nd3+)配合物可将大部分超螺旋DNA(CCC带)转化为缺刻产物(OC带);在37℃,[H2O2]<1×10-3mol/L,[稀土配合物]:[H2O2]=1∶20时,配合物在较低浓度时即可将CCC带全部转化为OC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