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采用全略微分重叠法计算了丁烯二酸及其酯类的量子化学参数,并对该类化合物的分子结构特征与抗菌活性间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丁烯二酸及其酯类抗菌活性依分子疏水性能增强而提高,依分子内基团间作用力的增强而减小,随分子最低空轨道能量的降低,抗菌生物活性极显著上升(ρ<0.01),抗代谢性能显著增加(ρ<0.02)。α,β-不饱和羰基结构是该类化合物的抗菌功能域,其活性中心在β-碳和羰基氧。  相似文献   

2.
采用全略微分重叠计算了丁烯二酸及其酯类的量子化学参数,并对该类化合物的分子结构特征与抗菌活性间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丁烯二酸及其酯类抗菌活性依分子量水性能增强而提高,依分子内基团间作用力的增强而减小,随分子量最低空轨道能量的降低,抗菌生物活性极显上升(ρ〈0.01),抗代谢性能显增加(ρ〈0.01),α,β-不饱和羰基结构是该类化合物的抗菌功能域,其活性中心在β-碳和羰基氧。  相似文献   

3.
肉桂中醛、酸类化合物结构与抗菌活性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肉桂醛、酸及其衍生物的抑菌效果进行了测定,对其量子化学参数进行了计算,并对这类化合物抗菌活性和分子化学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抑菌率EFPO、ELUMO和EHOMO的相关系数分别为一0.7814(p<0.05)、-0.7328(0.05<ρ<0.1)和0.6318(ρ>0.1)。该类化合物的抗菌活性中心原子可能是羰基氧、α-碳、β-碳,由这些原子组成的不饱和羰基共轭体系可能是抗菌剂的活性功能域.  相似文献   

4.
笨并硫氮杂卓-β-内酰胺化合物是目前广泛用于临床的广谱抗生素药物。它的抗生素生理活性与其结构有着密切联系,为使该类化合物更具生理活性和优良药效,合成了五种新的1,5-苯并硫氮杂卓-α-恶唑烷酮-β-内酰胺衍生物,并用核磁共振(NMR)、质谱(MS)、红外光谱(IR)及元素分析确定了其衍生物结构,分析和讨论了该类衍生物的光谱特征及其规律,确定了该类衍生物结构的分析判据。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Cu3/2PMo12O40表面改性的骨架镍催化剂上含羰基化合物(正丁醛、异丁醛、丙酮、丁酮和环己酮)及含碳-碳双键化合物(苯、糠醇和1-辛烯)的加氢反应.结果表明,随着骨架镍催化剂上Cu3/2PMo12O40附着量的增加,含羰基化合物的加氢反应速率上升,而含碳-碳双键化合物的加氢反应速率下降.与未改性的骨架镍催化剂相比,当骨架镍催化剂上Cu3/2PMo12O40附着量为6.3%时,羰基的加氢活性提高2倍以上,碳-碳双键的加氢活性下降30%以上.计算了各种化合物在催化剂上的表观活化能.结果表明,Cu3/2PMo12O40表面改性的骨架镍催化剂上,羰基加氢反应的表观活化能降低,而碳-碳双键加氢反应的表现活化能升高.从动力学角度讨论了Cu3/2PMo12O40对骨架镍催化剂的影响.用XPS对骨架镍表面的Cu3/2PMo12O40进行了研究,发现杂多酸盐的Keggin型结构已被破坏,Cu3/2PMo12O40分子中的Cu2+被还原为Cu0,而Mo6+被部分还原为Mo5+和Mo4+;Cu2+和Mo6+价态的变化是由骨架镍表面吸附的活泼氢所引起的.羰基加氢选择性的提高是Cu0和混合价态Mo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鱼腥草素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其药效团为β-醛酮结构。本文以对羟基苯乙酮为原料,通过Claisen缩合、加成、缩合得到12个芳香β-醛酮衍生物,所合成化合物经过红外、核磁、质谱进行了结构表征。对所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抑菌活性测试,初步构效关系研究表明,烷氧基胺席夫碱可能是活性基团,酮羰基的存在对提高抗菌活性有利,苯环上取代基对抗菌活性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由于α-酮酸及其衍生物的分子结构中同时具有羰基和羧基两个官能团,因而显示出比一般化合物更为特殊的化学性质,成为有机合成及生物合成中的活泼中间体.其中,α-苯丙酮酸(PPA)作为α-酮酸中的一种重要化合物,是合成α-氨基酸、α-羟基酸和杂环化合物的重要原料,广泛应用于生物化学、农药及食品行业.而β-苄基-α-苯丙酮酸(BP-PA)具有一个潜手性碳,其独特的结构和多功能团在生物化学、医药、精细有机合成中将会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雌激素类化合物由于其对人和野生动物健康的负面影响而受到广泛关注.雌激素受体存在α和β两种亚型,由于雌激素β受体(ERβ)与α受体(ERα)两者结合腔中的氨基酸序列存在明显差异,因此配体化合物在与雌激素β受体和α受体的结合活性和模式上也可能存在较大差别.本文以50个与雌激素β受体结合的化合物为研究对象,应用比较分子相似性指数分析(COMSIA)的三维定量结构-活性关系(3D-QSAR)分析方法研究化合物结构与活性之间的关系,比较了原子契合和基于受体结构两种分子叠合方式对模型质量的影响,建立了相关性显著、预测能力强的定量活性预测模型(R^2=0.961,qLOO^2=0.671,R^2Pred=0.722),并结合分子对接方法揭示了影响化合物活性的分子结构特征和分子机理.  相似文献   

9.
在氢化钠存在下,用乙酰基二茂铁与正辛酸乙酯进行缩合反应,合成了标题化合物FeCOCH_2COC_7H_(15)(Fc=C_5H_5FeC_5H_4).X射线衍射测定其晶体学数据为:C_(20)H_(26)FeO_2,空间群P2_1/n,a=0.5790(1)nm,b=4.1634(4)nm,c=0.7635(1)nm,β=101.39(1)°,Z=4.最终的偏离因子R=0.050.结构分析表明,该化合物分子以烯醇式形式存在,通过分子内氢键,形成六元环,环中O…H氢键距离为0.146nm.β-二羰基中与正庚基相连接的羰基易于烯醇化。  相似文献   

10.
β-氨基羰基结构广泛存在于具有生理活性的小分子及药物中,并且是重要的合成砌块,可方便地转化为其它结构和片段.报道了一种新的制备β-氨基羰基化合物的方法.该方法使用氧气为氧化剂,醋酸钯、氯化亚铜为催化剂,可将手性高烯丙基胺类化合物转化为相应的β-氨基羰基化合物.该方法产率良好,底物适应性好,不影响分子中已有的手性中心.利用该方法完成了天然产物分子(+)-Sedridine的全合成工作,总收率32%.  相似文献   

11.
赵焱  李莉  刘育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2,23(12):2272-2277
用荧光和紫外光谱滴定技术分别测定了β-环糊精(1)、单-[6-(乙二胺基)-6-脱氧]-β-环糊精(2),单-[6-(二乙烯三胺基)-6-脱氧]-β-环糊精(3)、单-[6-(三乙烯四胺基)-6-脱氧]-β-环糊精(4)及其相应的铜配合物(5,6,7)在25℃,pH为7.2和2.0的缓冲溶液中,与几种染料分子作为模型底物形成超分子配合物的稳定常数。结果表明,环糊精和修饰环糊精均使客体RhB的荧光强度下降,而使其它客体分子的荧光强度增强。与母体环糊精相比,铜键合修饰β-环糊精和修饰环糊精质子化可以增强主客体间的静电相互作用,从而提高对一些底物的键合能力。从主客体间的尺寸与形状关系讨论了主体(1-7)对染料分子识别的机理。  相似文献   

12.
对一些食用油脂中的主要脂肪酸组份的量子化学参数进行计算,并与饲喂大鼠的相应生物学效应进行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在各项大鼠血脂生化指标中,只有血清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与脂肪酸各项量子化学参数间存在显著性相关(P<0.05),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的效果优于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MUFA还可有效降低机体丙二醛含量,增强生物膜的流动性(P<0.01).不饱和脂肪酸分子中烯键碳原子上量子化学参数的急剧变化是油脂产生显著生物学效应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3.
刘进兵  吴凤艳  王子厚 《化学通报》2015,78(12):1096-1101
鱼腥草素具广谱的抗菌活性,其药效团为β-醛酮结构。本文以对羟基苯乙酮为原料,通过Claisen缩合、加成、缩合得到12个芳香β-醛酮衍生物,所合成化合物经过红外、核磁、质谱进行了结构表征。对所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抑菌活性测试,初步构效关系表明,烷氧基胺席夫碱可能是活性基团,酮羰基的存在对提高抗菌活性有利,苯环上取代基对抗菌活性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依据邻羟基二苯醚及芳香肼类化合物的抗菌特性, 以邻羟苯基为分子核心, 酰肼键为桥基, 设计合成了7种未见报道的N-(取代苯基)乙基-2-羟基苯甲酰肼类化合物. 以水杨酸甲酯为原料, 经肼解反应后与取代苯乙酮缩合, 再与硼氢化钠反应制得目标化合物, 化合物结构经IR, 1H NMR和元素分析等证实. 抗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 该类化合物对不同菌株的抑菌活性具有明显的选择性和特异性. 当质量浓度为1×10-4 g/mL时, 化合物3b和3e对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抑菌率高达100%, 有极强的抑菌活性; 所有化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均大于70%, 有一定的抑菌活性. 构效关系分析结果表明, 苯基中引入Cl或Br等卤原子能显著增强化合物的抑菌活性, 而引入-NO2及-CH3基团则会降低其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四苯基环戊二烯酮与三溴甲基苯基汞(二溴卡宾的前体化合物)的卡宾反应,发现该反应可给出比通常有立体障碍的酮要高得多的脱氧(以脱CO的形式)产率.本文从羰基叶立德中间体的“推-拉”稳定作用以及该中间体的构象和电子分布的角度出发,并结合产物分析对这一反常现象进行了讨论,发现在潜芳香结构的羰基化合物与二卤卡宾的反应中,有可能由于“推-拉”作用形成具有芳香结构的羰基是中间体,该中间体由于正负电荷及以较好的分散以及其接近0°/90°型的构象,有效地阻碍了分子间环加成和分子内电环化这两个竞争反应的进行,从而使脱氧途径成为该反应的主渠道.本项研究进一步揭示了一些尚未被人了解的反应规律,合理地解释了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6.
正手性γ-硫取代和氧取代的羰基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及具有生理活性的分子中,而利用含硫和含氧的亲核试剂对环丙烷进行开环反应是获得该类化合物最有效和简单的方法之一.由于硫易与过渡金属配位使之中毒,且羧  相似文献   

17.
一种新型环糊精衍生物的制备及荧光法测定抗坏血酸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章丽  佘世科  高峰  王伦 《分析化学》2005,33(11):1583-1586
合成了单(6-对氨基苯乙酸-6-脱氧)-β-环糊精(AACD)新的荧光化合物。基于抗坏血酸(AA)与AACD形成超分子体系后,荧光强度显著猝灭的现象,建立了一种直接测定AA的新方法。在优化条件下,本方法线性范围0.05~5.0m∥L,检出限0.015mg/L。直接用于实际样品中AA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8.
β-环糊精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β-环糊精(β-CD)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及发展状况,内容有β-CD协同增敏,对映体拆分,β-CD诱导室温磷光法及应用,β-CD及其衍生物的荧光增强效应,测量痕量金属,传感器,模拟酶及超分子化合物,β-CD包络物性质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通过2-甲基-4-对甲苯基-1-苯甲酰基-2,3-二氢-1H-1,5-苯并二氮杂与由不对称1-苯基-2-偶氮-1,3-丁二酮热解产生的a-羰基烯酮的[2+4]环加成反应制备了标题化合物(C34H30N2O3,Mr=514.62),用X射线衍射测定了其单晶结构。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a=11.560(1),b=19.058(3),c=13.207(2)A,β=106.82(1)°,V=2785.2(7)A3,Z=4,Dc=1.230g.cm-3,MoKa(λ=0.71073A),μ=0.064mm-1,F(000)=1088,2278个可观测衍子射点,R=0.046,Rw=0.049。分子骨架为由苯环、具有类扭船式构象的七元二氮杂环和略微扭曲的唑酮环构成的三环体系。  相似文献   

20.
1,5-苯并硫氮杂卓α-氨基-β内酰胺衍生物的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苯并硫氮杂卓-β内酰胺化合物是目前广泛用于临床的广谱抗生素药物,它的抗生素生理活性与其结构有着密切联系,为使该类化合物更具生理活性和优良药效,合成了六种新的1,5-苯并硫氮杂卓α-氨基-β内酰胺衍生物。通过核磁共振氢、碳谱(NMR)、质谱(MS)红外光谱(IR)及元素分析确定了其衍生物结构。分析和讨论了该类衍生物的光谱特征及其规律,确定该类衍生物结构的分析判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