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用密度泛函(DFT)方法(BLYP/3-21G~*)研究了C_(74)的稳定几何构型。用 ZINDO及ab initio GIS两种方法对C_(74)的电子光谱进行了计算,预测C_(74)在红 外区域有光谱吸收。计算了C_(74)的三阶非线性光学系数<γ>为1.483 * 10~(-32) esu,它比C_(60)的<γ>(8.84 * 10~(-34) esu)要大得多。预测C_(74)亦将是 一种有很好应用前景的磁性材料。  相似文献   

2.
张钢  周新  刘智  封继康  薄志山 《化学学报》2003,61(12):1911-1915
用半径经验AM1和MP3方法研究了内含C_(60)的环状卟啉锌双体的稳定几何构型 。用ZINDO-SOS方法对分子的电子光谱,三阶非线性极化率进行了计算。该分子在 不同的外场频率下,三阶非线性极化率为48.23 * 10~(-34) - 65.15 * 10~(-34) esu,将是一种有很好应用前景的非线性光学材料。  相似文献   

3.
设计合成了一种新的具有D-π-A结构的有机分子,9-(4,5-二硫甲基-1,3- 二硫杂环戊烯-2-甲叉基)蒽-10(9H)-酮(C_(19)H_(14)OS_4)。以~1H NMR, FTIR,元素分析和UV-vis进行了表征。运用Gaussian 98量子化学程序包,采用 B3LYP密度泛函(DFT)的方法,在6-31G(d)水平上对分子的几何构型进行了优化 ,在优化的基础上用TDDFT的方法计算了化合物的电了防染印花谱,计算值与实验 值基本吻合,用TDHF的方法计算了它的二阶非线性光学系数,与蒽醌相比,其第一 超给化率β较大,为12.03 * 10~(-30)esu。  相似文献   

4.
可溶性氧钒酞菁的非共振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合成了不同取代基和不同取代基位置的可溶性氧钒酞菁化合物,并采用简并四波混频方法测定了这些化合物在非共振条件下的<γ>值和 x~((3)) 值,它们分别在10~(-31)esu及10~(-10)~10~(-9)esu数量级、酞菁环上取代基的性质将影响化合物的<γ>值,取代基的给电子能力越强,<γ>值就越大,而取代基位置对<γ>值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
Na_2MoO_4·2H_2O和2-氯甲基吡啶在水中反应得到了超分子化合物:[MoO_2 (OCH_2C_5H_4N)_2]。其单晶结构测试表明:该化合物含有两种均为6配位的但化学 环境不同的Mo(1)和Mo(2)原子;由此两种钼原子构成的中性配合物[Mo(1)O_2 (OCH_2C_5H_4N_2)]和[Mo(2)O_2(OCH_2C_5H_4N)_2]分别通过氢键O…H-C及吡啶环 间的π-π堆积作用形成了二维的A层和B层,A层与B层之间又在层间氢键的作用下 交错形成了三维的网状固态结构。用Z-scan法在DMF溶液中测试了该化合物的三阶 非线性光学性能,发现它有强的非线性吸收(α_2 = 1.92 * 10~(-9) m·W~(-1)) ,非线性极化率X~((3)) = 1.21 * 10~(-12) esu。  相似文献   

6.
在TDDFT/Lanl2DZ+6-31G*水平下对(ZnS)6~12半导体团簇的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质进行了计算, 并用态求和(SOS)方法得到静态三阶宏观极化率χ(3)和0~2.5 eV范围内输入光子能量对三阶微观极化率γ的动态行为. 结果表明, (ZnS)6~12的χ(3)值比其它半导体团簇的略好. 且(ZnS)7和(ZnS)11分别在1.6和2.0 eV处出现了很大的γ值, 为-2.38×10-33和1.26×10-33 esu. 在此输入光子能量处激发, 它们将会产生很强的三阶非线性光学效应.  相似文献   

7.
Na_2MoO_4·2H_2O和2-氯甲基吡啶在水中反应得到了超分子化合物:[MoO_2 (OCH_2C_5H_4N)_2]。其单晶结构测试表明:该化合物含有两种均为6配位的但化学 环境不同的Mo(1)和Mo(2)原子;由此两种钼原子构成的中性配合物[Mo(1)O_2 (OCH_2C_5H_4N_2)]和[Mo(2)O_2(OCH_2C_5H_4N)_2]分别通过氢键O…H-C及吡啶环 间的π-π堆积作用形成了二维的A层和B层,A层与B层之间又在层间氢键的作用下 交错形成了三维的网状固态结构。用Z-scan法在DMF溶液中测试了该化合物的三阶 非线性光学性能,发现它有强的非线性吸收(α_2 = 1.92 * 10~(-9) m·W~(-1)) ,非线性极化率X~((3)) = 1.21 * 10~(-12) esu。  相似文献   

8.
有机生色团/SiO_2-TiO_2二阶非线性光学杂化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分散橙-3(DO-3)与γ-缩水甘油氧与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反应 得到的功能性生色团ASD为前体,采用溶胶-凝胶(sol-gel)法使ASD与钛酸四正 丁酯在酸性条件下共水解缩合,合成了新型稳定的有机生色团/SiO_2-TiO_2杂化溶 胶,并对该溶胶体系的相图进行了研究。利用傅立叶红外(FTIR)、透射电镜( TEM)和X射线能量色散谱仪(EDS)研究了杂化溶胶形成过程中的络合机理及溶胶 形态。由一维刚性取向气体模型计算杂化材料膜的二阶非线性光学(NLO)系数X~ (2) is 1.43 * 10~(-7) esu。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得杂化材料的玻璃化温度 可达196 ℃;用紫外-可见光谱对杂化膜在极化前后的取向及取向稳定性进行了研 究。  相似文献   

9.
利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DFT)B3LYP方法,在6-31G~*基组下对巴比妥酸 苯胺取代衍生物体系BA1~BA5进行几何结构优化,以优化后的构型为基础,应用 INDO/CI方法进行电子光谱计算,并结合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同时应用完全态求 和(SOS)公式计算二阶非线性光学(NLO)系数β_μ,设计的系列体系中β_μ最 大值可达到65.47×10~(-30)esu。进一步探讨了体系的共轭性和烷基取代基链的长 度对二者的影响,结果表明,体系的共轭程度越高,烷基取代基的链长度赵长,体 系β_μ值越大,而λ_max红移。  相似文献   

10.
首次研究以苯甲醛缩氨基脲铜(II)[Cu(II)-BASA]为中性载体的PVC膜电极, 该电极对硫氰酸根离子(SCN~-)具有优良的电位响应特性并呈现出反Hofmeister 选择性行为,其选择性次序为:SCN~- > ClO_4~- > I~- > Sal~- > Br~- > NO_3~- > Cl~- > NO_2~- > SO_3~(2-) > SO_4~(2-) > H_2PO_4~-。电极在pH 6. 0的磷酸盐缓冲体系中,对SCN~-在1.0 * 10~(-1)~8.0 * 10~(-6) mol/L浓度范围 内呈近能斯特响应,斜率为56.0 mV/sSCN~- (28 ℃),检测下限为3.0 * 10~(-6) mol/L。采用交流阻抗技术和紫外可见光谱技术初步研究了阴离子与载体的作用机 理,结果表明配合物中心金属原子的结构以及载体本身的结构与电极的响应行为之 间有非常密切的构效关系。该电极具有响应快、重现性好、检测限低、制备简单等 优点。将电极初步应用于实际样品废水分析,结果与HPLC法一致。  相似文献   

11.
尉继英  朱月香  谢有畅 《化学学报》2002,60(11):1929-1935
采用双股江流共沉淀方法制备了锡锆固溶体DeNO_x催化剂,在反应气组成为1. 212*10~(-3)NO,1.095*10~(-3)C_3H_6和2.09%O_2,反应空速为17000h~(-1)条件下 ,含SnO_2为w(SnO_2)=60%的样品在350 ℃时有最大NO还原转化率71%。固定锡锆比 w(SnO_2)=60%,采用尿素均相沉淀法制备的样品在相同测试条件下,350℃的最大 NO转化率达74%。对该样品在不同温度、不同氧气及丙烯浓度、不同反应空速及水 热处理条件下的NO还原性能进行考察。结果表明,锡锆固溶体催化剂具有较高的热 稳定性和水热稳定性,以及较好的抗氧性能和对高空速的耐受特性。结合对丙烯转 化率的分析,锡锆固溶体上丙烯完全燃烧活性的抑制有利于提高NO的还原活性。  相似文献   

12.
诸海滨  金国新 《化学学报》2002,60(3):509-513
合成了硅桥上含乙烯基团的硅桥联茂金属催化剂[(CH_2=CH)CH_3Si(C_5H_4) _2]ZrCl_2 (3),并通过IR, ~1H NMR对化合物进行了表征,3在AIBN的引发下与苯 乙烯共聚形成高分子化的茂金属催化剂4。研究了3和4对乙烯聚合的能力,考察了 n(Al)/n(Zr)'温度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OH基与乙炔(乙烯)的反应是控制大气中OH基浓度的重要化学反应。对反应OH+C_2H_2,1975年Davis等用FP-RF技术测定了反应的速率常数。1977年,Perry又用同样方法对该反应作出了研究;结果表明,此反应的速率常数强烈地依赖于压力,与Davis等人的实验结果不符。对反应OH+C_2H_4,Atkinson等人的实验研究表明,压力在30.0kPa以下,反应的速率常数随压力而改变;而在30.0—88.4 kPa之间,与压力无关.这与前人的结果不同。两个反应的产物也因温度不同而异.此外,上述反应一般是在近101kPa下发生的,而实验结果大多是在低压下获得的。且目前尚无直接的理论计算结果。为此,我们在从头算水平上用统计热力学方法,对反应  相似文献   

14.
王畅  吕家根  章竹君 《化学学报》2002,60(9):1672-1676
将微透析技术与荧光分析相结合,测定了6-硫鸟嘌呤(Thioguanine,6-TG) 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在NaOH(1.0 * 10~(-3)mol·L~(-1))介质中,6-TG可 被KMnO_4氧化,氧化产物具有较强的荧光,且荧光强度与6-TG浓度可在2.0 * 10~ (-11) ~ 2.0 * 10~(-6)mol·L~(-1)范围内分段拟合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 为4.0 * 10~(-12)mol·L~(-1)。当灌流速度为5μL·min~(-1)时,6-TG的透析率 为(7.2 ± 0.2)%。利用Scatchard方程处理数据,得到6-TG-BSA的结合常数和结合 位点分别为1.02 * 10~4 (mol·L~(-1))~(-1)和1.63。  相似文献   

15.
常青  郑和根  王燕  赵利 《化学学报》2009,67(21):2433-2438
新合成了一种六棱柱型金属团簇化合物Mo2Ag4S8(dppy)4, 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结构分析方法测定了其晶体结构. 应用Z-scan技术研究了该金属团簇化合物在波长为532 nm的纳秒激光脉冲作用下的三阶非线性光学特性. 为了研究Mo2Ag4S8(dppy)4的非线性起源, 应用泵浦探测技术研究了该金属团簇化合物在波长为532 nm的皮秒激光脉冲作用下的光学非线性响应. 实验结果表明金属团簇化合物Mo2Ag4S8(dppy)4具有自聚焦特性和非线性吸收特性; 非线性折射率n2, 非线性吸收系数β和非线性极化率χ(3)分别为1.45×10-10 esu, 6.2×10-10 m/W及2.1×10-11 esu. 实验结果表明金属团簇化合物Mo2Ag4S8(dppy)4的光学非线性响应是非线性吸收和非线性散射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A second-order nonlinear optical (NLO) molecular switching with redox has been investigated in the present paper. The static first hyperpolarizabilities of 5-(BMes(2))-5'-(NPh(2))-2,2'-bipyridine (BNbpy) containing three-coordinate organoboron, Pt(II) chelate complex Pt(BNbpy)Ph(2), and their reduced forms have been calculated by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DFT) combined with the analytic derivatives method. There is an enhancement of static first hyperpolarizabilities in the reduced form according to the calculations. That is, the β(vec) value of one-electron-reduced form is ~7 times as large as that of neutral form BNbpy; the β(vec) values of one- and two-electron-reduced forms are ~3 and ~4 times as large as that of neutral form Pt(BNbpy)Ph(2), respectively. In particular, the β(vec) value of two-electron-reduced form (3)Pt(BNbpy)Ph(2)(2-) is 1349 × 10(-30) esu, ~286 times larger than its neutral form. Moreover, the component β(z) value of the metal chelate complex Pt(BNbpy)Ph(2) is 25 × 10(-30) esu, which is ~14 times as large as that of ligand BNbpy; the corresponding F(-)/CN(-) compounds show a decrease in β(x) values compared with the case of the ligand and Pt(II) complex. Analyses of geometries, density of states (DOS), and time-dependent DFT (TDDFT) calculations reveal that the one-electron reduction promotes the molecular conjugation in the x-axis and intensifie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metal Pt(II) and ligand and then results in an enhancement of the static first hyperpolarizability, whereas the binding of F(-)/CN(-) to the B atom turns off the p(π)-π* conjugation and has no effect on the conjugation of bipyridine, which leads to a decreasing β value in the x-axis.  相似文献   

17.
采用温度快速跃迁原位池与快速扫描傅里叶变换红外联用(T-Jump/FTIR)技术在0.1-0.4MPa压强范围内研究了3,4-二硝基呋咱基氧化呋咱(DNTF)的快速热裂解.试验是以1000℃·s-1的升温速率在800和1000℃的温度下进行,用快速扫描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实时跟踪分析DNTF裂解的气相产物.结果表明,DNTF快速热裂解的主要产物CO、CO2、NO和NO2的相对摩尔浓度c*与温度和压强有关,通过分析相对摩尔浓度比(c*NO/c*NO2)随温度和压强的变化,揭示了DNTF中碳硝基C—NO2存在均裂生成NO2和异构化生成NO两条竞争分解的可能途径,同时压强可能抑制呋咱环和氧化呋咱环生成NO的可能性.压强升高使c*CO和c*CO2升高,而使c*CO/c*CO2下降,证明DNTF的分解中存在非均相的气相/凝聚相反应和均相的气相产物间反应的二次或三次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