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N-(2-氨乙基)-月桂酰胺浮选铝硅酸盐矿物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N (2 氨乙基) 月桂酰胺对高岭石、伊利石和叶腊石等铝硅酸盐矿物的浮选行为.发现该表面活性剂对叶腊石的浮选回收率最高可达97.7%,对伊利石和高岭石的回收率相对较低,一般不超过82%.矿浆pH对高岭石、伊利石和叶腊石的回收率影响较小.酸性矿浆中表面活性剂通过静电引力吸附在矿粒表面;碱性矿浆中,表面活性剂通过氢键吸附在矿粒表面.红外吸收光谱证明,三种矿物表面中均存在-OH;在一个较宽的pH范围内,三种矿物矿浆的Zeta电位均为负值,表明矿粒表面荷负电.矿粒的扫描电镜(SEM)照片(×15000)表明,叶腊石主要呈薄片状颗粒,高岭石和伊利石颗粒呈不规则形状.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静态批式吸附实验研究了离子强度、pH、温度以及共存离子等对Sr~(2+)在黑云母上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H在3.0~5.0之间时, Sr~(2+)在黑云母上的吸附可忽略;当pH在5.0~10.0之间时,随着pH的增加, Sr~(2+)在黑云母上的吸附百分比迅速上升.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大, Sr~(2+)在黑云母上的吸附百分比逐渐降低. Sr~(2+)在黑云母上的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分别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结果表明, Sr~(2+)主要是与黑云母表面的铁羟基发生了配合作用.  相似文献   

3.
海藻酸钠固定化桔青霉微球对铀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桔青霉(PC)作为对照,研究了铀溶液的pH值、吸附时间对海藻酸钠固定化微球(SAIPC)吸附性能的影响,吸附铀的最佳pH为6,7h基本达到吸附平衡。在308K,铀浓度为50μg/mL,pH值为6.0,SAIPC和PC分别在7h,5h达到吸附平衡,它们的吸附容量分别达256和116mg/g。对吸附动力学模型和吸附等温模型进行了分析,SAIPC对铀离子的吸附动力学模型较好地符合了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和Langmuir吸附模型。结果表明:SAIPC是一种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可望在工业中应用的生物吸附剂。  相似文献   

4.
研究新型吸附剂偏磷酸铈对铀酰离子的吸附行为。分别考察了溶液的pH值、温度、接触时间和铀酰离子初始浓度对偏磷酸铈吸附铀酰离子的影响;通过动力学、热力学以及吸附等温线初步研究了吸附机理;最后探究了共存离子和富里酸对吸附的影响。当溶液的pH值为5、温度为30℃、接触时间为60min、铀酰初始浓度为10~(-3)mol/L时为最佳吸附条件,最大吸附量可达到261.78mg/g;动力学研究表明,偏磷酸铈对铀酰离子吸附行为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型可以更准确的描述铀酰离子在偏磷酸铈上的吸附过程,说明此吸附过程为单分子层吸附;热力学研究表明,偏磷酸铈对铀酰离子的吸附属于吸热反应,反应自发进行,高温促进吸附行为。  相似文献   

5.
碳羟基磷灰石除废水中铬(Ⅵ)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利用废弃蛋壳合成碳羟基磷灰石(CHAP)对含铬(Ⅵ)离子废水进行吸附实验研究,考查了溶液的pH值、吸附时间和温度对吸附平衡的影响,并探讨了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行为.结果表明:常温下,吸附时间为30min、pH=3.0、5g/L CHAP对50mg/L的铬(Ⅵ)离子的吸附率达到98.3%以上,CHAP对铬(Ⅵ)离子的吸附机理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方程;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比准一级动力学模型能更好地描述CHAP对含铬(Ⅵ)离子吸附动力学行为;不同温度下的吸附热力学的吉布斯自由能以及熵变和焓变显示该吸附过程为自发吸热反应.  相似文献   

6.
采用质量滴定法和静态法分别研究了ZrP2O7的零电荷点(pHPZC)和铀酰离子在ZrP2O7上的吸附及解吸行为.铀酰离子在ZrP2O7上的吸附受体系pH、固液比、电解质种类及富里酸(FA)强烈影响,离子强度对铀酰离子在ZrP2O7上吸附的影响较小;随着固液比(m/V)和pH增大,吸附边界向左偏移;磷酸根与硫酸根对吸附有相反的影响;在低pH下,富里酸(FA)促进铀酰离子在ZrP2O7上吸附;柠檬酸根对吸附有非常大的影响;温度升高有利于吸附.采用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型对吸附等温线进行拟合研究,表明Freundlich模型可以更好地拟合铀酰离子在ZrP2O7上的吸附.通过对热力学数据如(△H0,△S0和△G0)的计算可知吸附过程是自发和吸热过程.铀酰离子在ZrP2O7上吸附为不可逆吸附.  相似文献   

7.
采用静态批实验的方法,研究了接触时间、pH、离子强度、共存阳离子(Li~+,Na~+,K~+)/阴离子(CO_3~(2-),SO_~(2-)4,PO_4~(3-))、腐殖酸对Th(IV)在高岭土上吸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pH和离子强度是影响Th(IV)在高岭土上吸附行为的重要因素,共存阳离子对吸附影响不大,而共存阴离子对吸附有较大的促进/抑制作用。在低pH条件下,HA促进Th(IV)在高岭土的吸附;随着pH升高,HA抑制吸附。表面络合和离子交换是Th(IV)在高岭土上吸附的主要机理。吸附等温线与Langmuir方程可以较好地拟合Th(IV)在高岭土上的吸附等温线。  相似文献   

8.
用电位滴定法研究了甘肃北山花岗岩(BS03,600m)的酸、碱性质,用批式法研究了Eu(III)在该花岗岩上的吸附行为.实验结果表明:在离子强度I=0.1M的NaCl溶液中,北山花岗岩的pHPZNPC为9.4,当I增大至0.4M时,pHPZNPC为9.0.不同离子强度下花岗岩的电位滴定曲线与类似条件下蒙脱石的相仿.Eu(III)在北山花岗岩上的吸附分配比(Kd)随pH、离子强度和Eu(III)浓度的变化而变化.在低pH范围,Eu(III)的Kd值随离子强度的增大显著减小,而在高pH值范围,离子强度对Kd的影响甚微.用模型定量解释了Eu(III)在北山花岗岩上的吸附随pH、离子强度和Eu(III)浓度而变化的实验数据,该模型包含Eu3+与花岗岩发生的阳离子交换反应以及Eu(III)与花岗岩表面羟基发生两个内层表面配合反应(inner-sphere surface complexation reactions).用所建模型对离子强度为0.1M时Eu(III)在北山花岗岩上的吸附行为作了预测,并与文献报道的类似条件下Am(III)在北山花岗岩上的吸附实验数据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9.
利用酸碱滴定、XRD和FTIR对MX-80黏土进行了详细的表征和分析.用静态法研究了离子强度、固相浓度和pH值对放射性核素^63Ni(Ⅱ)在MX-80黏土上的吸附,并用扩散模型(diffuse layer model(DLM))和FITEQL 3.1软件对吸附数据进行模型拟合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放射性核素^63Ni(Ⅱ)在MX-80黏土上的吸附主要受表面络合作用,在低pH条件下离子交换作用也起一定的影响.利用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型对吸附等温线进行拟合研究,表明Freundlich模型可以更好的拟合放射性核素^63Ni(Ⅱ)在MX-80黏土的吸附.研究结果对于评估放射性核素^63Ni(Ⅱ)在作为填充材料的MX-80黏土中的吸附和迁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纳米TiO2去除氟离子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丽君  刘雪岩  姜鑫  李莹  常怀春  张蕾 《应用化学》2012,29(11):1278-1285
研究了锐钛型纳米TiO2吸附剂对氟离子的吸附行为,考察了吸附平衡时间、温度、溶液的pH值等因素对吸附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TiO2对氟离子的吸附在2.0 min基本达到平衡,在pH值2.0~10.0范围内,吸附率大于97%;吸附的氟离子可用0.1 mol/L NaOH溶液洗脱,3.0 min基本达到解析平衡,解析率能达到96%;该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其反应的表观活化能(Ea)为6.85 kJ/mol;颗粒内扩散过程为吸附控制步骤,但不是唯一的控制步骤,同时还受液膜扩散的影响;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D-R等温模型,常温下纳米TiO2对氟离子的平均吸附能为4.26 kJ/mol.吸附反应的△G0<0,焓变△H0>0,说明该吸附过程是自发的吸热反应.共存阴离子HCO3-和pO43-对氟离子的吸附有影响.纳米TiO2在动态和静态吸附实验中的除氟效果相近.  相似文献   

11.
疏水蛋白是丝状真菌产生的一种外泌蛋白质, 它们可以在不同表面形成双亲性蛋白膜. 疏水蛋白也是一种优良的蛋白质固定化基质, 然而蛋白质在疏水蛋白表面吸附的驱动机制却是未知的. 本文系统研究了不同pH和离子浓度下蛋白质在疏水蛋白表面的吸附. 首先, 用石英晶体微天平技术研究了不同pH和离子浓度下, Ⅰ型疏水蛋白HGFI和Ⅱ型疏水蛋白HFBI在聚苯乙烯表面的吸附. 结果发现, pH和离子强度对HGFI在聚苯乙烯表面的吸附影响较大, 对HFBI的吸附影响与HGFI相比则较小; HGFI在聚苯乙烯表面主要形成的是弹性膜, 而HFBI在聚苯乙烯表面主要形成的是刚性膜. 随后又研究了不同pH和离子浓度下牛血清白蛋白(BSA)和亲和素(Avidin)在HGFI和HFB上吸附, 结果表明, pH和离子强度对BSA和Avidin在HGFI和HFB上吸附有显著影响, 说明BSA和Avidin在两种疏水蛋白上吸附的主要驱动力为静电力. 本文研究结果为实现疏水蛋白表面可控地固定蛋白质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2.
四环素在环境中难于降解,容易残留在环境中,影响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埃洛石纳米管是一种天然硅酸盐矿物,具有均匀的纳米中空管状结构。本文通过化学键合以牛磺酸对埃洛石纳米管表面进行修饰得到改性的埃洛石纳米管(HNTs-Tau),显著提高其对四环素的吸附能力。系统研究pH、吸附时间、吸附温度及离子强度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HNTs-Tau在pH=6的弱酸性溶液下吸附效果最佳。振荡时间为2 min时,去除率可达到90%以上。在25℃下采用10 mg HNTs-Tau对800μg/mL的四环素溶液的吸附容量可以达到512.5 mg/g。采用4种动力学模型拟合,HNTs-Tau对四环素的吸附行为更加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采用2种热力学模型拟合,HNTs-Tau对四环素的吸附行为更加符合Freundlich模型,对四环素的最大吸附容量可以达到714.3 mg/g。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预辐射接枝法在7 L固液接枝反应釜中批量制备了偕胺肟(AO)基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g-(PAO-co-PAA))纤维吸附材料,用红外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了材料的功能基团和表观形貌,研究了该材料在模拟盐湖水中对铀酰离子的吸附行为,并考察了溶液矿化度(TDS)、铀酰离子初始浓度等因素对材料吸附行为的影响.在TDS、溶液pH 8.1和铀酰初始浓度与西藏达则错盐湖相当的模拟盐湖体系中,AO含量为6.0 mmol g~(-1)的材料在28 d后对铀的吸附量高达8.29 mg g~(-1).铀酰离子的吸附量随TDS增加而有所降低,在TDS相当于海水10倍的pH 8.1模拟盐湖水中,铀的吸附量仍然达到6.63 mg g~(-1).材料对铀酰离子的吸附量随其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在pH 8.1的模拟盐湖水中当铀浓度由187增加到1639μg L~(-1),其吸附量由4.54增加到17.48 mg g~(-1).结果表明,UHMWPE-g-(PAO-co-PAA)纤维材料在盐湖体系铀的提取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磷在氧化锆-碳纳米管复合材料上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水热合成法成功制备了氧化锆-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并研究了对磷的吸附行为。表征结果表明,碳纳米管经氧化锆修饰后仍具备介孔结构;氧化锆粒子可均匀分散在碳纳米管表面。吸附实验结果表明,氧化锆粒子的粒径越小,氧化锆对磷的标化平衡吸附量越高,吸附速率越快。磷在氧化锆-碳纳米管复合材料上的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式,属于优先吸附,吸附动力学可用拟二级动力学模型描述。降低离子强度和溶液pH可促进磷的吸附,共存离子对磷吸附具有抑制作用,影响顺序依次为F->NO3-≈SO42-,其中F-影响最大,NO3-和SO42-次之。  相似文献   

15.
疏水性磁性微球的制备及对盐藻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疏水性材料制备微米级磁性微球,并应用于对盐藻的吸附分离研究,考察了pH值,吸附作用时间,NaCl浓度以及磁性微球添加量对盐藻吸附的影响.结果显示磁性微球对盐藻的吸附受溶液的离子强度影响较大;pH值在一定范围内对盐藻的吸附有较大影响;延长吸附作用时间和加大磁性微球的添加量可以增加对盐藻的吸附量.通过调节pH和施加机械搅拌,磁性微球上吸附的盐藻可以很好被洗脱下来,磁性微球可以多次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不同pH值介质中酪氨酸在活性炭上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pH值4.2~6.1时吸附量较大,在酪氨酸的等电点时吸附量最大;酪氨酸被吸附的主要形式是兼性离子;酪氨酸离子靠VanderWaals力吸附在活性炭/水界面上.用介质pH值对酪氨酸溶解度的影响和活性炭的表面性质解释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7.
结合静态实验和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学(EXAFS)技术研究了pH、时间、有机配体等环境因素对放射性核素Eu(III)在钛酸纳米管上的吸附行为和微观机制的影响.宏观实验结果表明:Eu(III)在钛酸纳米管上的吸附在pH<6.0条件下受离子强度影响,而在pH>6.0条件下不受离子强度影响;腐殖酸HA/FA在低pH条件下可以促进Eu(III)在钛酸纳米管上的吸附,而在高pH条件下抑制Eu(III)在钛酸纳米管上的吸附.EXAFS微观分析结果表明:在pH<6.0条件下,吸附属于外层吸附机理;在pH>6.0条件下,吸附属于内层吸附机理.pH<6.0时,中心原子Eu周围只有Eu-O一个配位层,其平均键长为2.40,配位数在9左右;随着pH逐渐升高,第一配位层的配位数下降,表明吸附Eu原子配位的对称性下降.当吸附时间延长或pH升高,吸附原子Eu周围出现了Eu-Eu和Eu-Ti第二配位层,其平均键长分别为3.60和4.40,配位数分别在2或1左右,表明形成了内层吸附产物或表面沉淀或表面多聚体.腐殖酸HA/FA的存在,可以改变Eu(III)在钛酸纳米管表面的吸附形态和微观原子结构,Eu(III)不仅可以与钛酸纳米管的表面羟基直接键合形成二元表面复合物(Eu-TNTs),还可以通过HA/FA的桥连作用形成三元表面复合物(HA/FA-Eu-TNTs).这些研究结果对于评估放射性核素Eu(III)与纳米材料在分子水平上的作用机理及分析Eu(III)在环境中的物理化学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自制巯基功能化膨润土(TFB)对Pb2+的吸附行为,考察了溶液的pH值、离子强度、吸附时间和温度对吸附平衡的影响,并对吸附过程进行了动力学与热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常温下,吸附时间为60min、0.1mol/L的KNO3、pH=6.0、5.0g/L TFB对200mg/L的Pb2+的吸附率达到85.4%以上,TFB对Pb2+的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TFB对Pb2+的吸附热力学符合Langmuir等温线方程和Dubinin-Radushkevich (D-R)等温线方程,表明吸附主要发生在TFB表面的活性区域,属于单分子层吸附,其吸附平均活化能E在8-16kJ/mol范围内,表明该吸附过程为化学吸附,不同温度下的吸附热力学的吉布斯自由能以及熵变和焓变表明该吸附过程为自发放热反应.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升含铀废水的净化效果,制备一种新型磁性复合生物吸附剂,用于铀离子的吸附实验研究,运用BET吸附理论、红外光谱(IR)、X射线衍射光谱(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对吸附剂进行表征,对吸附动力学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Fe3 O4和啤酒酵母粉质量比为1:2,溶液pH值为5、吸附剂用量为0.05 g、初始浓度...  相似文献   

20.
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在海泡石上的吸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水解的聚丙烯酰胺(HPAM)在海泡石上的吸附及水解度, pH值和离子强度对吸附的影响, HPAM在海泡石上的吸附等温曲线发现属Langmuir型. 吸附能为-17到-20kJ/mol. 吸附量随HPAM水解度和pH的增长而减少, 随盐的浓度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