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化学   1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磷在氧化锆-碳纳米管复合材料上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水热合成法成功制备了氧化锆-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并研究了对磷的吸附行为。表征结果表明,碳纳米管经氧化锆修饰后仍具备介孔结构;氧化锆粒子可均匀分散在碳纳米管表面。吸附实验结果表明,氧化锆粒子的粒径越小,氧化锆对磷的标化平衡吸附量越高,吸附速率越快。磷在氧化锆-碳纳米管复合材料上的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式,属于优先吸附,吸附动力学可用拟二级动力学模型描述。降低离子强度和溶液pH可促进磷的吸附,共存离子对磷吸附具有抑制作用,影响顺序依次为F->NO3-≈SO42-,其中F-影响最大,NO3-和SO42-次之。  相似文献   
2.
SBA-15表面经嫁接方式引入氨基官能团,与Ni络合制备了SBA-15负载的Ni催化剂(Ni/SBA-15N)。同时,采用传统的浸渍法制备了具有相似Ni负载量的催化剂(Ni/SBA-15)。在负载量相近条件下,Ni/SBA-15N的Ni颗粒分散性均高于Ni/SBA-15。XRD和TPR结果表明,催化剂焙烧后,在氨化SBA-15表面,Ni以硅酸镍形式存在,而在SBA-15表面,Ni以NiO形式存在。Ni/SBA-15对氯苯催化加氢脱氯活性不随Ni负载量的变化而变化;而在Ni/SBA-15N中,Ni负载量增加,催化剂活性增加。  相似文献   
3.
采用X射线衍射(XRD),程序升温还原(TPR)等表征手段考察了TiO2改性对CuO(或NiO)在γ-Al2O3表面上分散以及还原性能的影响,同时检测了这些改性的催化剂在CO+O2反应中的活性.结果表明:TiO2的改性使得CuO和NiO在γ-Al2O3载体上的分散复杂化,产生了多种状态的氧化铜(氧化镍)物种.当负载量低于其在γ-Al2O3上的分散容量(0.56 mmol Ti4+/100 m2γ-Al2O3)时,TiO2的加入主要是抑制了CuO和NiO在γ-Al2O3载体上的分散;而当负载量远大于其分散容量时,出现了CuO和NiO在晶相TiO2(锐钛矿)上的分散.无论其负载量如何,TiO2的加入促进了CuO的还原.因此,在250℃的CO+O2反应中,改性的催化剂中具有更多的活性位,因而显示出更高的活性;相反,TiO2的改性则抑制了NiO的还原.因此,在350℃的CO+O2反应中,可还原的氧化镍的量明显少于未经改性的催化剂,导致改性催化剂的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4.
以二氧化钛纳米管为载体,分别采用光沉积法和浸渍法制备负载Pd和Ag的双金属催化剂,并考察它们对1,2-二氯乙烷选择性加氢脱氯的行为。催化剂的UV-Vis,XRD,XPS等表征结果显示,在Ag负载量相近的情况下,光沉积法制备的催化剂较浸渍法制备的催化剂具备更显著的Ag富集现象。催化剂对1,2-二氯乙烷活性评价的结果表明,在Ag负载量相近时,光沉积法制备的催化剂对乙烯具有更高的选择性,且随着Ag负载量的提高,催化剂对乙烯选择性也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5.
采用红外(IR)、拉曼(Raman)、X-射线衍射(XRD)、程序升温还原(TPR)等方法考察了经硫酸根改性后的金红石(SR)与锐钛矿(SA)的混合比例变化时的负载型催化剂,MoO3 / TiO2(SR+SA),的一些物理化学性质(如活性组分MoO3的分散行为、表面酸碱性、氧化还原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对于MoO3 / TiO2(SR+SA)样品,低含量MoO3表面分散时倾向于优先与混合载体中的改性金红石(SR)发生作用;TiO2载体表面SO42-的存在,使得载体表面产生了新的酸性位,导致样品中表面分散的钼物种主要以聚合八面体状态存在。  相似文献   
6.
以钛酸纳米管为前驱体,通过添加NaF高温水热合成了(001)面暴露的TiO2纳米薄片,并对其催化苯酚光降解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水热反应后,钛酸型TiO2纳米管(NT)转晶成锐钛矿型TiO2纳米薄片(NS),且具有高(001)暴露面。和NT相比,NS对苯酚的光催化降解活性显著提高,其活性随水热温度升高而增加。NS光催化去除苯酚符合一级动力学,其中200 ℃合成的NS反应速率常数k最高,为0.083 min-1。同时,苯酚的光催化反应初活性与其初浓度的关系符合Langmuir-Hinshelwood模型,表明苯酚的光催化降解受吸附控制。  相似文献   
7.
采用XRD,TPR,CO吸附in-situIR,CO氧化反应等对CuO/γ-Al2O3催化剂经CO处理前后的结构、组成和催化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CO在250℃下处理1h后CuO/γ-Al2O3催化剂中出现了分散态Cu 物种,该物种的产生使催化剂的活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9.
以二氧化钛纳米管为载体,分别采用光沉积法和浸渍法制备负载Pd和Ag的双金属催化剂,并考察它们对1,2-二氯乙烷选择性加氢脱氯的行为。催化剂的UV-Vis,XRD,XPS等表征结果显示,在Ag负载量相近的情况下,光沉积法制备的催化剂较浸渍法制备的催化剂具备更显著的Ag富集现象。催化剂对1,2-二氯乙烷活性评价的结果表明,在Ag负载量相近时,光沉积法制备的催化剂对乙烯具有更高的选择性,且随着Ag负载量的提高,催化剂对乙烯选择性也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0.
采用X射线衍射(XRD),程序升温还原(TPR)等表征手段考察了TiO2改性对CuO(或NiO)在γ-Al2O3表面上分散以及还原性能的影响,同时检测了这些改性的催化剂在CO+O2反应中的活性。结果表明:TiO2的改性使得CuO和NiO在γ-Al2O3载体上的分散复杂化,产生了多种状态的氧化铜(氧化镍)物种。当负载量低于其在γ-Al2O3上的分散容量(0.56 mmol Ti4+/100 m2 γ-Al2O3)时,TiO2的加入主要是抑制了CuO和NiO在γ-Al2O3载体上的分散;而当负载量远大于其分散容量时,出现了CuO和NiO在晶相TiO2(锐钛矿)上的分散。无论其负载量如何,TiO2的加入促进了CuO的还原。因此,在250 ℃的CO+O2反应中,改性的催化剂中具有更多的活性位,因而显示出更高的活性;相反,TiO2的改性则抑制了NiO的还原。因此,在350 ℃的CO+O2反应中,可还原的氧化镍的量明显少于未经改性的催化剂,导致改性催化剂的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