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4,6-三特丁基硫酚铜[Cu(SC6H2Bu3^t-2,4,6-)]n与CS2的反应产物, 用CS2-乙醇重结晶得黄色晶体, 经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 其结构为[Cu(S2CSC6H2Bu3^t-2,4,6-)].晶体属四方晶系, 空间群142d.a=b=1.7079(3)nm,c=3.5228(10)nm, V=10.275(6)nm3, Dc=1.19gcm^-3, Z=4.1863个衍射点参与修正,R=0.0559.四个铜原子形成变形四面体, CS2在全部四个Cu-S键中插入, 形成硫代黄原酸配体(RSCS2^-).配体中两个硫原子参与配位, 其中一个S桥连两个Cu原子, 另一个S端位于第三个Cu原子。每个Cu原子都采取平面三配位方式。CS2插入形成的CS2基团基本平面, C-S平均键长为0.1712nm。本文还对CS2, 在Cu-S和Ag-S键中插入反应产物的结构特点及影响反应的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2,4,6-三特丁基硫酚铜[Cu(SC6H2Bu3^t-2,4,6-)]n与CS2的反应产物, 用CS2-乙醇重结晶得黄色晶体, 经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 其结构为[Cu(S2CSC6H2Bu3^t-2,4,6-)].晶体属四方晶系, 空间群142d.a=b=1.7079(3)nm,c=3.5228(10)nm, V=10.275(6)nm3, Dc=1.19gcm^-3, Z=4.1863个衍射点参与修正,R=0.0559.四个铜原子形成变形四面体, CS2在全部四个Cu-S键中插入, 形成硫代黄原酸配体(RSCS2^-).配体中两个硫原子参与配位, 其中一个S桥连两个Cu原子, 另一个S端位于第三个Cu原子。每个Cu原子都采取平面三配位方式。CS2插入形成的CS2基团基本平面, C-S平均键长为0.1712nm。本文还对CS2, 在Cu-S和Ag-S键中插入反应产物的结构特点及影响反应的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具有一定空阻的配体α-萘硫酚及其铜的配合物[α-C~1~0H~7SCu]~n。它在PPh~3存在下与CS~2反应,获得了CS~2在其Cu-S键中的插入产物,用X射线衍射法测得其晶体结构为[Ph~3P)~2Cu(α-C~1~0H~7SCS~2)]·CS~2(1)。由此单核插入产物与混合溶剂CH~2Cl~2/CH~3OH反应,培养出产物的晶体,测定结构为(Ph~3P)~2Cu(α-C~1~0H~7S)~2Cu(PPh~3)(2)。化合物(1)是以铜原子为中心的配合物,铜原子以变形四面体与硫代黄原酸α-C~1~0H~7SCS~2^-的两个S原子和两个Ph~3的P原子配位。化合物(2)为中性双核铜配合物,2个萘硫酚配体的硫原子桥连2个铜原子,组成了四边形。2个铜原子配位情况不同,Cu(1)采用平面三配位构型,分别与2个桥连的硫原子和1个PPh~3的磷原子配位,而Cu(2)则与2个桥连的硫原子和2个PPh~3的磷原子形成变形四面体配位。  相似文献   

4.
白色的[Bu~tSAg]_n与PPh_3溶于CS_2中,析出桔黄色晶体。经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其结构为(PPh_3)_2Ag(S_2CSBu~t)。发现了一个CS_2在Ag—S键中的插入反应。此反应为可逆反应,晶体在120—230℃失去CS_2。晶体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I,a=10.571(1),b=13.638(3),c=14.391(3)A,a=88.75(2),β=72.84(1),γ=80.58(1)°,V=1954.9A~3,D_o=1.36g/cm~3,D_m=1.36g/cm~3,Z=2.3572个衍射点参与修正,R=0.045,R_w=0.043。Ag原子以变形四面体与硫代黄原酸配体Bu~tS—CS_2的两个S原子及两个PPh_3的P原子配位。插入反应形成的CS_3基团基本上共面,其C—S键长比CS_2中的键长明显加长,而比单键的C—S键长要短,并在红外光谱上出现特征吸收峰。  相似文献   

5.
四核铜以α-过硫代萘酸为配体的新原子簇化合物Cu_4(α-C_(10)H_7·CSS_2)_4·1/2 CS_2由α-萘荒酸钠与氯化铜在碱性水溶液中或者用α-萘荒酸与氯化铜在有机溶剂中反应生成.经CS_2—C_2H_5OH重结晶,得红色晶体.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晶体结构.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_(2h)~5-P 2_1/a,晶胞参数:α=16.453(3)A,b=12.651(4)A,C=23.182(7)A,β=100.5(2)°V=4744.6A~3’Z=4.经最小二乘修正后,最终的偏差因子R=0.06、Cu_4呈稍变形的四面体构型.四个α-过硫代萘酸通过S原子与Cu配位.每个配体中有一个S同时与两个Cu配位(形成硫桥),另一个S只与一个Cu配位.Cu原子与相配位的三个S原子基本共面.每个Cu原子与—CSS_2基因形成五元环,此五元环基本上处于同一平面上.分子中近似地有四重反轴(S_4)对称性。 在该原子簇化合物生成过程中,发生了氧化还原作用.本文对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有曲折Cu_4链的新原子簇化合物Cu_4(C_6H_5CS_2)_2·(C_6H_5CSS_2)_2(Py)_2是由苯荒酸与氯化铜在甲醇中反应,然后在吡啶中重结晶得到。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晶体结构。晶体属单斜空间群C_(2h)~5—P2_2/n,结晶学参数:a=9.844(3),b=18.522(6),c=11.643(5),β=99.94(3)°,V=2090.5 3,z=2.2121个衍射点参与修正,最终的偏差因子R=0.052。整个分子处在对称中心上。Cu_4链的四个铜原子共面,Cu—Cu键长为2.701和2.766,Cu(2)—Cu(1)—Cu'(1)夹角为86.7°。Cu_4链由苯荒酸和过硫代苯荒酸的硫原子桥连而形成。吡啶只参与Cu(1)的配位。如不考虑Cu—Cu键,Cu(1)的配位为变形的四面体构型,Cu(2)的配位为平面三角形构型。本文对芳香族二硫代羧酸与IB族元素的反应和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标题化合物由[(μ-CO)(μ-C_2H_5S)Fe_2(CO)_6](C_2H_5)_3NH和反式或反式-C_6H_5CH=CHBr制得。其晶体属空间群C_c;a=1.8053 nm,b=1.0436 nm,c=1.9045 nm;β=93.68°;D_c=1.66g/cm~3;Z=8;R=0.0413。Fe—Fe键长为0.2542nm,苯乙烯基配体的C=C双键为0.1358 nm,乙基以e-键与硫桥原子相连。  相似文献   

8.
硫代钼酸钼与半胱氨酸铜盐或蛋氨酸铜盐反应产物,经吡啶重结晶,都得到以吡啶为配体的钼锢硫原子簇化合物。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晶体结构。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_(2h)~6—C2/C。晶胞参数:α=14.084(3),b=12.683(6),c=14.081(3),β=97.24(2)°,V=2495.1,Z=4。1170个衍射点参与修正,最终偏差因子R=0.079。Cu—Mo—Cu在二重轴上成一直线。Mo与两个Cu原子通过两个硫桥相连,四个吡啶通过N原子与Cu配位,Mo处于四个硫原子形成的四面体中,Cu处于S,N形成的畸变的四面体中,Mo—Cu平均距离为2.655。本文还对硫代钼酸铵与氨基酸铜盐的反应机理,以及铜钼对抗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铜与苯并-1,3-噻唑-2-硫酮配合物的电化学合成与 晶体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顾建胜  马美华  沈理明  郁开北 《化学学报》2000,58(10):1270-1274
在苯并-1,3-噻唑-2-硫酮(Hbztzt,HL)和三苯膦(PPh~3)的乙腈溶液中,用牺牲铜阳极的电化学方法一步合成了Cu(Ⅰ)的相应配合物,电化学效率(E~f)、元素分析和IR光谱表明:产物为同时含有硫醇阴离子(L)和中性硫酮(HL)两种配体及三苯膦的多元混合配体配合物[Cu(L)(HL)(PPh~3)]。配合物在CS~2中重结晶得淡黄色晶体,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其结构为[Cu(L)(HL)(PPh~3)~2]·CS~2。晶体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a=1.0159(2)nm,b=1.4200(2)nm,c=1.8072(3)nm,α=78.12(1)°,β=86.56(1)°,γ=67.65(1)°,Z=2,V=2.3929(6)nm^3,D~c=1.41g·cm^-^3,R=0.0348,R~w=0.0316。Cu原子以变形四面体与两个PPh~3的两个P原子、被氢键(N-H…N)平均化的硫醇阴离子(L)和中性硫酮分子(HL)上的两个环外S原子配位(两个Cu-S键的键长为0.2372nm和0.2410nm)。  相似文献   

10.
SC(Ph)NHPh,CuX(X=Cl,Br,I)和PPh_3的固相反应产物经CS_2处理得红黄色立方晶体[Cu(SC(Ph)NHPh)(PPh_3)_2X],其中X=Cl的单晶用X射线衍射法收集晶胞参数,此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_1/c,α=1.8013(5)nm,b=1.4588(5)nm,c=1.7222(4)nm,β=105.54(3)°,F=4.3601nm~3,Z=4。中心铜离子以扭曲四面体配位,Cu原子周围的平均键角为109.4°,其中Cu—S键、Cu—Cl键、Cu—P(1)键和Cu—P(2)键的键长分别为0.2352(3)nm、0.2375(4)nm、0.2297(4)nm和0.2282(3)nm.  相似文献   

11.
白色的[Bu^tSAg]nPPh3溶于CS2中, 析出桔黄色晶体. 经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其结构为(PPh3)2Ag(S2CSBu^t). 发现了一个CS2在Ag-S键中的插入反应. 此反应为可逆反应, 晶体在120-130℃失去CS2. 晶体属三斜晶系, 空间群P1,a=10.571(1), b=13.638(3), c=14.391(3)A, α=88.75(2), β=72.84(1), γ=80.58(1)°, V=1954.9A^3, Dc=1.36g/cm^3, Dm=1.36g/cm^3, Z=2. 3572个衍射点参与修正, R=0.045, Rw=0.043, Ag原子以变形四面体与硫代黄原酸配体Bu^tS-CS2的两个S原子及两个PPh3的P原子配位. 插入反应形成的CS3基团基本上共面, 其C-S键长比CS2中的键长明显加长, 而比单键的C-S键长要短, 并在红外光谱上出现特征吸收峰.  相似文献   

12.
白色的[Bu^tSAg]nPPh3溶于CS2中, 析出桔黄色晶体. 经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其结构为(PPh3)2Ag(S2CSBu^t). 发现了一个CS2在Ag-S键中的插入反应. 此反应为可逆反应, 晶体在120-130℃失去CS2. 晶体属三斜晶系, 空间群P1,a=10.571(1), b=13.638(3), c=14.391(3)A, α=88.75(2), β=72.84(1), γ=80.58(1)°, V=1954.9A^3, Dc=1.36g/cm^3, Dm=1.36g/cm^3, Z=2. 3572个衍射点参与修正, R=0.045, Rw=0.043, Ag原子以变形四面体与硫代黄原酸配体Bu^tS-CS2的两个S原子及两个PPh3的P原子配位. 插入反应形成的CS3基团基本上共面, 其C-S键长比CS2中的键长明显加长, 而比单键的C-S键长要短, 并在红外光谱上出现特征吸收峰.  相似文献   

13.
通过(μ-BrMgS)(μ-n-C_4H_9S)Fe_2(CO)_6与CH_2=共轭加成及中间物的醇解反应先制得(μ-n-C_4H_9S)(μ-)Fe_2(CO)_6,然后进一步将它同PPh_3反应制得标题配合物,该簇合物晶体属C2/c空间群,α=30.892(4),b=12.454(2),c=25.725(4);β=91.46(1)°,Z=8;Dc=1.284 g/cm~3;R=0.060,其簇核由2个铁原子和2个硫原子构成蝶式结构,2个三苯膦配体处于铁—铁变键反位,2个桥硫原子上的取代基团均以e键与硫原子相连。  相似文献   

14.
邻甲基苯荒酸四乙基铵盐分别与硝酸银和氯化铜反应,经毗啶重结晶,得到四核银簇合物Ag_4(o-CH_3C_6H_4CS_2)_4(Py)_4(晶体Ⅰ)和二核铜化合物Cu_2(o-CH_3-C_6H_4CSS_2)_2(Py)_(晶体Ⅱ)。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它们的晶体结构。晶体Ⅰ的空间群为P2/n。晶胞参数:a=14.757(4),b=12.231(3),c=15.183(4)A,β=91.14(2)°,V=2739.95A~3,Z=2。2590个衍射点参与修正,最终偏差因子R=0.087。晶体Ⅱ的空间群为C_1~1-P1。晶胞参数:a=9.307(7),b=9.546(7),c=10.119(8)A,α=95.06(9),β=109.74(10),γ=118.86(10)°,V=705.94A~3,Z=1。1198个衍射点参与修正,最终偏差因子R=0.086。 Ag_4(o-CH_3C_6H_4CS_2)_4(Py)_4分子中Ag_4呈蝴蝶状构型,其配位情况与四核银簇合物Ag_4(a-C_(10)H_7CS_2)_4(Py)_4相似。Cu_2(o-CH_3C_6H_4CSS_2)_2(Py)_2分子构型与Cu_2(a-C_(10)H_7CSS_2)_2(Py)_2十分相似。Cu—Cu键长为2.608A。而且邻甲基苯荒酸与Cu~(2+)反应包括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也与a-萘荒酸与Cu~(2+)反应相似。可以认为邻甲基苯荒酸与a-萘荒酸有相似的空间效应和电子效应。  相似文献   

15.
(NH_4)_2MoS_4、CuBr和(C_(16)H_(33))C_5H_5NBr·H_2O固相反应产物,经CH_2Cl_2/CH_3OH处理得黄色菱形晶体[C_5H_5N(C_(16)H_(33)]_4[Cu_4Br_8],晶体属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a=0.9762(2)nm,b=3.1948(4)nm,c=0.9143(2)nm,α=94.71(1)°,β=116.48(2)°,γ=92.54(1)°Z=1.晶体中含以Br~-为桥基连接的四核铜(Ⅰ)链状阴离子,四配位铜原子的Cu—Br平均距离为0.2664nm,三配位的钢原子的Cu—Br的平均距离为0.2517nm,铜原子间的距离为0.296~0.320nm.  相似文献   

16.
配合物{[Cu(hmtade)][Ni(dmit)2]}2·4DMSO的合成、表征及晶体结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合成了配合物{[Cu(hmtade)][Ni(dmit)2]}2·4DMSO(1)(hmtade为5,7,7,12,14,14-六甲基-1,4,8,11-四氮杂环十四-4,11-二烯; dmit为1,3-二硫杂环戊二烯-2-硫酮-4,5-二硫醇; DMSO为二甲亚砜), 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进行了表征, 并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晶体结构. 该晶体属于单斜晶系, P21/n空间群; 晶胞参数: a=1.49952(6) nm, b=1.77229(7) nm, c=3.1275(1) nm, β=102.442(1)°, V=8.1163(5) nm3, Dc=1.558 Mg/m3, Z=8, F(000)=3944, μ(Mo Kα)=1.637 mm-1, S=1.016, (Δ/σ)max=0.001, R1=0.0673, wR2 =0.1672[I>2σ(I)]. 晶体结构研究表明, 配合物{[Cu(hmtade)]·[Ni(dmit)2]}2·4DMSO包含2个[Cu(hmtade)][Ni(dmit)2]子单元. 每个子单元中, 1个dmit中的1个S原子与Cu及Ni配位, 形成异双核Cu—Ni配合物. 其中Cu(Ⅱ)为五配位的四方锥构形, Cu—N键长在0.1949(5)~0.2007(4) nm范围内, Cu—S键长分别为0.28913(18)和0.28952(18) nm; 配阴离子[Ni(dmit)2]2-为畸变四方形, Ni—S键长在0.21729(16)~0.21905(17) nm范围内. 溶剂分子DMSO与配体hmtade形成了N—H…O氢键. 通过分子内S…S和S…H短接触形成了二聚体, 二聚体之间通过S…S短接触形成一维链状结构, 并通过S…S, S…H和C…H短接触进一步形成二维和三维结构.  相似文献   

17.
{[(C_6H_5)_3P]_2Cu}_2B_(12)H_(12)配合物晶体属三斜晶系,空间群 PI,晶胞参数为 a=12.134(3),b=15.521(3),c=11.236(3)(?);α=94.41(2)°,β=115.41(2)°,γ=103.47(2)°;Z=1.结构通过重原子 Patterson 及 Fourier 法解出,经块对角矩阵最小二乘法修正,对3699个独立衍射点的计算,最终偏离因子 R 为0.084.结构测定表明,硼笼阴离子 B_(12)H_(12)~(2-)位于晶体对称中心上,它通过两个螯合环■分别与以对称中心相联系的两个Cu(Ⅰ)原子配位,每个Cu(Ⅰ)原子进一步得到两个三苯基膦配位,形成近似四面体的配位结构.硼笼 B_(12)H_(12)~(2-)中的 B—B 平均键长为1.78■,B—H 为1.16■,Cu—P 和 Cu—B 的平均距离分别为2.270(4)和2.39(2)■.在螯合环■■的两个三中心键 Cu—H—B 中,Cu—H 的距离为1.82和1.88■,螯合环的五个原子几乎完全共面.  相似文献   

18.
以5-氟水杨酸和2,2-联吡啶为定向配体,与乙酸铜反应经溶剂热法合成了新型共晶化合物[Cu(fiac)(2,2-bipy)]2·(Hfiac)2(Hfiac=5-氟水杨酸,2,2-bipy=2,2-联吡啶),并对其结构进行了单晶X-射线衍射表征、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Pī空间群,晶胞参数a=0.785 69(10)nm,b=1.149 97(16)nm,c=1.365 20(13)nm;α=113.841(12)°,β=90.879(9)°,γ=107.528(12)°,V=1.062 5(2)nm3,Z=1,Dc=1.656g·cm-3,R1=0.052 0,wR2=0.155 7,S=1.019.共晶化合物中的Cu(Ⅱ)离子分别与来自1个fiac配体上的2个O原子和来自1个2,2-bipy配体上的2个N原子配位,形成平面构型.对化合物的荧光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其具有一定的荧光特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合成了钼硫原子簇新化合物(NH_4)_4[Mo_3(NO)_4S_(13)]·3H_2O,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晶体结构.晶体属三斜晶系,空间群C_i~1—P_1~-,晶胞参数:a=9.535(2)A,b=9.740(2)A,C=15.795(4)A,a=89.85(2)°,β=91.80(2)°,r=99.37(1)°,V=1446.6A~3,Z=2.1903个衍射点参与修正,最终偏差因子R=0.075,R_ω=0.074.此化合物中硫和钼的结合状态是多种多样的.中心两个硫原子分别和三个钼成键,构成三角双锥.除了过硫配位基S_2~(-2)外,还有三个硫原子组成的多硫链.钼原子的配位数为7,采用稍有畸变的五角双锥构型.和钼配位的三个NO基,Mo—N—O是直线型的;和多硫链结合的NO基,S—N—O是弯曲型的。  相似文献   

20.
[Cu(Phen)_3][DTB]·6H_2O的合成与晶体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螯合配体1,10-邻菲咯啉(Phen)与2,2′-二硫代二苯甲酸(H2DTB)的钠盐及氢氧化铜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配合物[Cu(Phen)3][DTB].6H2O,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配合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晶胞参数:a=1.822(2)nm,b=3.053(4)nm,c=2.016(3)nm,α=90°,β=106.28(4)°,γ=90°,Z=8,V=10.762(25)nm3,Dc=1.255 g/cm3,Mr=1016.57.该配合物晶体结构由配阳离子[Cu(Phen)3]2+和未配位的反荷阴离子[DTB]2-和晶格水分子组成.每个Cu(Ⅱ)原子与来自三个Phen的6个N原子配位,形成畸变的八面体结构单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