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综合原子时是我国各守时实验室共同建立的一个均匀、准确和可靠的原子时间基准。本文叙述了综合原子时系统的组成,并给出了综合原子时的算法和对原子钟、比对技术的分析。从1985年10月以来的计算结果表明,综合原子时的均匀性优于5×10-14,频率准确度优于2×10-13,实时的协调时的时差波动小于±0.5μs,长期稳定度为5×10-14左右,频率准确度优于3×10-13。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了1986年太阳中心相对于边缘的差分亮度测量结果,所用波带是0.7—0.8μm。并分别使用两种光电二极管阵(16×16,32×32像元)作探测器,所得资料独立地进行功率谱计算,都清楚地显示出160m变化周期,其平均振幅为8×10-5太阳相对强度单位。本文还分析了Grimea天文台1976至1986年358天(1870h)差分亮度观测的周期值,其振动周期的精确值为160.m0099(±16),它的统计有效值在3σ以上。这一值与160.m0100(±6)的红外观测值和Doppler差分速度观测值160.m010(±1)符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3.
用位相共轭的实验方法,以TEA CO2激光器作为激发光源,研究了阶梯量子阱子带间光学跃迁三阶非线性极化系数X(3)(-ω;ω,-ω,ω)及其随波长变化的色散关系,得到在近共振情况下的X(3)为8×10-5esu,位相共轭反射率η为6×10-3用实验的方法验证了位相共轭信号,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在2×109~5×109Pa,1 000~2 300℃下合成了由二元组分NaAlSi2O6(Jadeit)-CaMgSi2O6(Diopside)构成的绿辉石,通过XRD分析数据计算了绿辉石JdxDi1-x的晶胞参数随组成变化的规律.采用高温高压淬火法和XRD研究了JdxDi1-x(x=0~1.0)高压下(2×109~5×109 Pa)的固溶关系,并根据JdxDi1-x的固溶相图计算了不同压力下的熔化热.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了LF-11 Nd-玻璃激光器件驱动NaF等离子体0.9—1.5nm线谱X光转换实验的理论工作。结果表明:激光(λ=1060nm)功率密度在1×1013—3.5×1013W/cm~2内变化时,0.2%<ε<1%。对ε随λ的变化也做了讨论。同时,将理论结果与实验做了比较。  相似文献   

6.
在中子辐照区熔硅中,观测到一个具有C2v对称性、有效自旋为1的新的顺磁性缺陷,按惯例称为Si-PK3,其g和D的主值为g1=2.0048,g2=2.0118,g3=2.0085;D3=35.9×10-4cm-1,D2=-17.1×10-4cm-1,D3=-18.8×10-4cm-1.可能的微观结构是沿〈110〉晶向、在中间空位上俘获一个氧原子的平面三空位链.氢的存在可使它的退火消失温度由500℃降为350℃左右.  相似文献   

7.
扭秤周期法测量万有引力常数G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华中理工大学引力实验中心的山洞实验室进行了扭秤周期法测量万有引力常数G的实验 .初步的实验结果为G =( 6 .6 6 90± 0 .0 0 1 6 )× 1 0 -11m3 ·kg-1·s-2 ,其相对精度为 240× 1 0 -6.这一结果在3σ范围内与1986年Cohen和Taylor给出的平均值相吻合 .  相似文献   

8.
方复全 《中国科学A辑》1994,37(2):122-129
本文给出了光滑流形S4k+2×S4k+3(k≥1)上自微分同胚拟同痕的充分必要条件,并且计算了这些拟同痕类全体按复合作乘法所构成的群Π0Diff#m1S4k+2×S4k+3,作为这些结果的一个直接应用,我们对一类(4k+1)连通的(8k+6)维闭光滑流形做了完全分类。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相对论的时空理论,建立了将空间 VLB1基线延伸到4×108m(地-月距离)时,精度为1ps 的时间延迟模型和精度为10-3ps/s 的延迟率模型.  相似文献   

10.
对于非线性抛物型方程其中QT=Ω×(0,T)是上半空间R+n+1中的一个柱形区域,ST=Ω×[0,T]是Q_T的侧面,Ω是R~n中的一个有界区域,其边界Ω充分光滑,本文着重讨论函数ai(x,t,u,s)和a(x,t,u,s)关于变元s=(s1…,sn)按指数形式快速增长的情形.文中得到了强非线性抛物型方程(1.1)和(1.2)在空间中广义解的存在性.这个结果也包括了ai(x,t,u,s)及a(x,t,u,s)关于变元s=(s1..,sn)按幂次|s|n的形式增长的情形,改正了Ladyenskaja等的文献中第五章定理6.7的证明中的一个疏忽。  相似文献   

11.
大量的观测事实揭示了类星体现象与天体间强引力相互作用或并合之间的关联 .假定类星体是由大质量天体相互碰撞和进一步并合形成的 ,采用暗物质模型对其在不同红移处的空间数密度进行了估算 .功率谱指数n =1的标准CDM模型中 ,类星体寿命tQ=2 - 4× 108a的计算结果与最新的观测数据很好地符合.对于n <1的CDM模型和混合暗物质模型,高红移处生成的类星体数密度偏低.  相似文献   

12.
尤峻汉  程富华 《中国科学A辑》1983,26(11):1018-1025
本文进一步论证,类星体的发射线有可能来自erenkov线状发射机制,并针对样品3C 273完成了Lα观测谱线和理论谱线的拟合。从而定出3C 273的物理参量的估值。平均气体密度为N≈1.8×1016厘米-3,平均气体温度为T≈13000K,相对论电子密度则为Ne≈108厘米-3。  相似文献   

13.
张鉴祖 《中国科学A辑》1991,34(7):727-735
本文在Technicolor框架下构造了一个无反常的Chiral Color模型,按规范群SU(3)cl×SU(3)cl×SU(2)L×U(1)Y规范手征低能有效拉氏量和Wess-Zumino项,获得:(1)轴胶子质量MA>170GeV,排除了轻轴胶子存在的可能性;(2)轴胶子参与的一切可能的纯规范介子顶点,其中单喷注事例gA→gZ0,Z~0→vv,e+e-和γ——喷注事例gA→gγ是与标准模型不同的主要预言。  相似文献   

14.
从感染TMV的普通烟叶中分离到含有TMV-RNA复制酶的无细胞提取物(20,000×g沉淀),它能在四种三磷酸核苷(其中三磷酸尿苷用氚标记)、镁离子和放线菌素D的存在下离体合成双链RNA,经酚-SDS提取、Serva纤维素柱层析获得的3H-双链RNA,用聚丙烯酰胺-琼脂糖凝胶电泳、核糖核酸酶处理、热变性、自退火等手段,证实3H-双链RNA中含有TMV-RNA的复制型(RF)和复制中间体(RI),分子量分别为4.0×106和5.0×106,分子杂交竞争试验表明3H-双链RNA中新生链的60-70%为TMV-RNA正链。  相似文献   

15.
李学初  楼南泉 《中国科学A辑》1981,24(12):1497-1504
本文给出了在5—43乇五种不同氩气压力和0.07—1乇钠蒸气压下利用Na+CCl_4反应得到的C2*d3Πg到a3Пu态跃迁的△v=0带序的化学发光光谱。假定C2*d3Πg v=6为优先生成,并然后经碰撞逐渐弛豫到低振动能级,这样就可以计算出C2*d3Πg态的总的脱活速率和振动弛豫速率。计算结果是:在温度为 340℃时,在氩气中其总脱活速率为4.1×106-1-1,振动弛豫速率为2.2×10~6乇-1-1。在氮气中这两个传能速率则要略高一些。C2*d3Πg态被钠原子猝灭的速率约为107-1-1,约比气动碰撞速率高一个数量级。这是由于发生电荷传递形成了Na+C2*-中间络合物所引起。  相似文献   

16.
马仁义 《中国科学A辑》1992,35(3):243-253
本文讨论辛流形(M×R2n,ωσ)中的 Hofer-Zehnder辛容量,定义 l1(M,ω)=:inf{〈ω,α〉|〈ω,α〉>0,α∈π2(M)}.证明若l1(M,ω)>0,πr2<1/2l1(M,ω),则CHZ(M×B(r))=CHZ(M×Z(r))=πr2.当M等于点{P}时,就得到目前已知的结论.设CPn是复投影空间,ω是CPn上的辛形式,满足∫cp1ω=n+1,那么当πr2<1/2(n+1)时,CHZ(CPn×B(r))=CHZ(M×Z(r))=πr2.作为应用,还将证明M×Z((l1(M,ω)/2π)1/2)中的 Weinstein猜想成立.  相似文献   

17.
吴詠时  曹南薇 《中国科学A辑》1982,25(11):1025-1034
本文在左右对称规范理论SU(2)L×SU(2)R×U(1)模型中引入四种离散的水平对称性,分别得到各代轻子之间的混合角及相应的质量关系。文中对v3的可能的质量值作了估计,并讨论了这四种模型中中微子非零质量和轻子混合所引起的各种物理效应。诸如夸克混合角的确定、μ—e普适性的表现形式、中微子振荡及其在天体物理学中的应用等等。特别着重讨论了模型B中重中微子(mv3)约为2×102MeV)的寿命和各种可能的衰变模式,以便为重中微子的实验探测提供一点线索。  相似文献   

18.
研究耦合SchrÖdinger-BBM方程组的Cauchy问题,此方程组近似地描述了一维Langmuir波与离子声波相互作用的非线性动力学行为.在适当的条件下,证明该问题在L2×L2和H1×H1空间中的整体存在性.  相似文献   

19.
将能量为1.5MeV,剂量分别为1.5×1015cm-2和7.5×1015cm-2的磷离子注入<100>硅单晶,经1050℃,20s退火形成导电埋层,在500—4000cm-1波数范围的红外反射谱中,观测到由自由载流子等离子体效应所致的干涉现象,在分析高能离子注入体系和自由载流子等离子体效应光学响应的特征基础上,通过计算机模拟红外反射谱,建立了深导电埋层的光学表征方法,应用这种表征方法,获得了导电埋层中的载流子分布、迁移率和高能注入离子的电激活率,模拟计算结果表明红外反射谱对载流子分布形状和模型中参量是敏感的,模拟计算的准确程度是高的,进行了模拟计算的结果与实验结果的比较。  相似文献   

20.
讨论如下拟线性抛物组第一边值问题的显式、弱隐式和强隐式差分解ut=(-1)M+1A(x,t,u,…,uxM-1)ux2M+f(x,t,u,…,ux2M-1(x,t)∈QT={O<x<l,0<t≤T.},uxk(0,t)=uxk(l,t)=0 (k=0,1,…,M -1),0<t≤T,u(x,0)=φ(x),0≤x≤l,其中u,φ和f是m维向量值函数,A是m×m正定矩阵,ut=∂u/∂t,uxk=∂ku/∂xk.在以下意义下证明了该问题的一般有限差分格式的稳定性:即离散向量解在W2(2M,M)(QT)中的离散范数是连续地依赖于初始数据的HM离散范数,以及矩阵A与自由项f的相应的离散范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