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子磁体化合物的设计合成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个新兴前沿领域[1 ,2 ] ,它涉及化学、物理、材料等诸多领域 ,多核配合物体系是分子磁体化合物中研究最为广泛和深入的一类体系。在多核金属配合物中 ,异多核体系的分子磁性研究尤为引人注目。有关草胺酸类、草酰胺类、草酸根类、二肟类和氰根类多原子桥异多核配合物分子磁体的设计合成已有综述报道[3] 。硫氰酸根可以将多个顺磁性金属离子桥联成一维、二维或三维分子 ,但有关硫氰酸根桥异多核配合物磁性研究的报道比较少[4,5] ,本文报道二个硫氰酸根桥联异三核配合物的合成与磁性研究。1 实…  相似文献   

2.
对分子磁性材料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磁学现象作了简单介绍,主要包括磁耦合、磁有序、磁弛豫和自旋交叉等几个方面。重点综述了单分子磁体、单链磁体、自旋交叉化合物、多功能复合磁体以及磁性分子组装领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正>0引言基于二茂铁及其衍生物独特的结构特征、灵活多样的配位模式,以及该类化合物在非线性光学材料、分子磁体材料、液晶材料以及均相催化等领域的重要用途而倍受关注[1-2]。人们尝试通过把二茂铁引入到其他的分子体系中得到一些新型的含二茂铁基的化合物,其中二茂铁羧酸衍生物作为一类性能优良的配体已被广泛应用于构筑功能配合物,并且已有较多的二茂铁单甲酸、二茂铁双甲酸的配合物被报道[3-8]。但迄今所报道的这些配合物大多为单  相似文献   

4.
超分子化合物是通过2个以上的物质经弱相互作用形成的有序分子聚集体[1].配位化合物中的许多弱化学键,如氢键、偶极、疏水缔合和芳环堆砌等是构筑超分子化合物的重要因素,作为无机新材料的超分子化合物,在光学、催化、磁性材料、导体和分子识别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2-5].  相似文献   

5.
设计分子基铁磁体的理论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组装分子基铁磁体是自然界向化学家提出的挑战性课题、为了预测和解释分子基化合物磁性,本文介绍三种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理论模型,以便实验化学家定向设计和合成分子基铁磁体。  相似文献   

6.
固态金属配位超分子的晶体工程是化学和分子科学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 它不仅因存在内孔和隧道等新颖网络特殊性而具有理论研究价值, 而且在催化、光学、主-客体化学以及分子电学等领域中具有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1~8]. 用于构筑这类功能化合物的方法主要依赖于构筑网络的相互作用, 即利用分子间的氢键, π-π作用及其它的分子间弱的相互作用. 由于Cu-X体系超分子化合物优异的光学和催化性能, 它们的合成与表征近来已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9,10].  相似文献   

7.
冯小佳  李阳光  张志明  王恩波 《化学学报》2013,71(12):1575-1588
设计合成具有单分子磁体行为的分子磁性材料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 合成单分子磁体的一个常用策略是利用有机多齿含氧或含氮配体将各种自旋载体组装成簇,使之具有高基态自旋值(S)和负的单轴磁各向异性值(D),进而满足形成单分子磁体所需的磁能垒. 令人感兴趣的是近年来多酸发展成为一类构筑新型单分子磁体的无机建筑基元. 多酸是一类独特的具有富氧表面、可控的尺寸、形状和电荷的无机纳米级金属氧簇,同时,一系列缺位多酸衍生物能够结合各种过渡金属或稀土离子形成多核金属簇合物. 近五年来,多酸已作为一类无机多齿含氧配体成功构筑系列具有单分子磁体行为的新型过渡金属簇合物、稀土簇合物和3d-4f杂金属簇合物. 特别是一些缺位多酸配体能够为稀土离子提供完美的配体场,进而构筑新一代的单离子磁体. 此外,高自旋、磁各向异性单元(如单分子磁体)还可被均匀分散在具有孔道特征的多酸三级结构中,形成具有单分子磁体行为的多酸基复合材料. 最近,以多酸为模板构筑具有单分子磁体行为的多核簇合物也取得了新进展. 本综述旨在对近五年来利用多酸构筑的单分子磁体化合物进行评论,重点阐述利用多酸设计合成单分子磁体的策略、多酸在单分子磁体化合物结构中的作用和优势,以及多酸构筑单分子磁体这一研究课题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用VSO4·2.5H2O与K3[Cr(CN)6]·2.5H2O反应,合成了一个结晶的普鲁士蓝类室温分子磁体K0.45VⅡ1.12VⅢ0.19[Cr(CN)6](SO4)0 13·4.34H2O,对其结构和磁性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如下:XRD数据表明,该化合物具有类普鲁士蓝的面心立方结构,a=1.178 nm.由半峰宽估算的晶粒的平均粒径约为5 nm.化合物的Tc为340 K,矫顽力HC在40~310 K范围基本保持在5~6 Oe,1.83 K时增至120 Oe.化合物具有较好的空气稳定性,空气中放置10 d后Tc仍为340 K,矫顽力Hc稍有增加.与已报道的同体系的另几个室温磁体比较,其显著的特点是,亚铁磁长程有序相与自旋玻璃态共存,自旋玻璃行为由频率依赖的交流磁化率所证实.  相似文献   

9.
通过有限个过渡金属离子如Fe,Ni,Cr,Mn与O、OH、-O或-O2CR等桥联原子或基团键合形成的具有不同尺寸的环形轮状金属离子簇合物或分子簇合物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1,2].它们不仅具有独特的结构,而且在催化、非线性光学、分子自组装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3~5].特别是具有三角型结构的过渡金属-氧轮簇化合物由于可以作为单分子磁体的磁性交换和电子耦合的研究体系,引起了研究人员的极大地兴趣[6,7].研究表明,具有[M(μ3-O)(O2CR)6L3]0/+,(M=Fe3+或Mn3+,L为水或吡啶,R为烷基或芳香基团)结构的化合物具有反铁磁作用[8,9].  相似文献   

10.
苝酰亚胺及其衍生物是一类具有良好的π…π堆积能力和优良的光电性能的n型半导体材料,通过该类化合物与大环化合物构筑纳米超分子组装体是近年来化学、材料科学和纳米科学等领域备受关注的研究之一。本文主要论述了近年来以共价或非共价的方法将超分子大环化合物引入到苝酰亚胺体系构筑出各种纳米功能超分子组装体的研究进展,可以认为超分子大环化合物与苝酰亚胺的组装不仅可以调节苝酰亚胺的光物理行为,而且还可以赋予超分子组装体很多新颖的物理化学特性,使其在传感材料和光电器件等方面展现出很大的潜在应用价值。这些研究极大地拓展了构筑新颖苝酰亚胺纳米超分子组装体的方法。我们相信本文对于进一步构筑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苝酰亚胺-大环化合物超分子组装体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合成和表征了一个新的分子磁体,氰根桥联的杂化型异金属配合物[Cu(en)]3[Fe(CN)6]2·3H2O(en为乙二胺).变温磁化率、零场冷却磁化强度(ZFCM)、场冷却磁化强度(FCM)和磁滞回线测量表明铜铁离子间存在着铁磁性相互作用,其铁磁相变温度为Tc=11.0K,矫顽力为20×10-4T,剩磁为1.70×10-1cm3·mol-1·T.该化合物为杂化型铜(Ⅱ)-铁(Ⅲ)普鲁士蓝类中具有铁磁相变温度的首例.  相似文献   

12.
单分子磁体在量子计算、高密度存储材料以及分子自旋电子学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3d过渡金属单离子磁体具有结构简单、易于研究磁构关系以及可控配体场获得高能垒等特点,因而成为近年来单分子磁体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结合现有研究成果,从配位构型出发,旨在对近年来基于3d过渡金属离子的单离子磁体进行综述,重点阐述配体场、磁各向异性和单离子磁体性质三者之间的关系,为设计合成单分子磁体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通过溶剂热的方法合成了一个具有nia拓扑结构混合价的甲酸铁铵盐,并对其进行了单晶结构和磁性表征,该化合物不仅在T_N=37.2K以下显示亚铁磁体的性质,还在大约28K出现温度补偿磁性行为。本文首次用分子场理论对该磁体的温度补偿行为和磁结构相关性进行了详细的讨论与分析。  相似文献   

14.
袁洋  王琼生  王世铭 《无机化学学报》2010,26(11):2105-2108
<正>0引言多酸盐是一大类多核配合物[1],具有丰富的拓扑结构、氧化还原化学及光化学方面等多样性的特点,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多酸具有较强的接受电子的能力,是一类优良的电子受体,它可以与无机分子、有机分子、离子等结合成结构新颖、性能独特的配位化合物[2-10]。利用有机分子和多金属氧酸盐作为基本单元,合成具有高维超分子网络结构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一直备受人们关注[11-14],该类化合物在主客体化学、催化、医药以及  相似文献   

15.
分子基导电磁体又称磁性导体,是有机导体和分子磁体研究的交叉领域.由于在现有的绝缘性的分子基电荷转移复合物中存在着铁磁性,反铁磁性和量子磁体行为,因此好的导电性和磁性不能共存曾经是大家的一个共识.自从发现了第一个分子基金属性铁磁体,将有机导体的兀一单元和磁性络离子相结合制备分子基导电性磁体成为了一个热门的研究领域.到目前为止,金属性铁磁体,半导性的室温亚铁磁体,金属性弱铁磁体和具有超导电性的反铁磁体都被人们合成出来了,人们正在期盼有着高电导性和高磁有序温度的分子基导电磁体的出现.  相似文献   

16.
超分子化学是分子间弱相互作用和分子组装的化学,近年来超分子晶体日益受到重视,超分子化合物在材料,催化,药物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1,2]。4,5鄄二氮芴鄄9鄄酮(dafo)是一种多吡啶配体,它含有羰基,易衍生出各种桥联配体,该化合物及其衍生物有特殊的结构和性能[3~5]。Dafo具有  相似文献   

17.
超分子化学是当前化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基于环糊精和偶氮化合物的光控超分子可逆体系是近几年在超分子化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活跃领域。二者的复合物具有的优秀光学性质使其在光敏型自组装、催化、分子机器设计和智能材料领域受到极大的关注。本文综述了基于环糊精和偶氮化合物的光控超分子可逆体系的研究进展。介绍了该体系的研究背景、优势与原理; 根据该体系控制组装体的不同进行了分类总结,包括囊泡、凝胶、轮烷、催化体系、分子触手等; 最后结合现阶段的研究情况,对其前景与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徐鉴  孙幼红  张慧 《无机化学学报》2010,26(12):2189-2194
设计合成了一种可在含水体系中选择性识别Hg2+的荧光传感器(化合物1),该化合物中同时包含了作为信号输出基团的罗丹明6G和作为键合基团的2-取代吡啶。其结构得到了1H NMR,ESI-HRMS和单晶X-ray衍射分析的确认。在混合的水体系中,该化合物对二价汞离子表现出高选择性和高灵敏度的荧光和显色传感,体系的发光伴随着汞离子的加入而得以增强,颜色由无色变成粉红色。荧光滴定、ESI-HRMS和Job曲线分析都显示该传感器分子和汞离子形成1∶1的配合物。  相似文献   

19.
单链磁体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链磁体是继单分子磁体之后分子磁学领域的又一前沿课题。对其磁特性的研究不论是在基础理论方面还是在实际应用方面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本文较全面地介绍了现有单链磁体的种类、结构、磁学研究方法,并对其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聚集诱导发光体系:化合物种类、发光机制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集诱导发光(AIE)体系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个研究领域,目前该领域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AIE化合物的分子设计理念和相应的对AIE机制的理解。AIE体系的研究为固态强发光材料特别是备受聚集发光猝灭难题困扰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提供了全新的分子设计思路。本文纵观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对AIE化合物种类、发光机制及其相关应用做出了较为详尽的综述报道。具有AIE性质的化合物主要包括多芳基取代的杂环化合物、多芳基乙烯类化合物、分子内电荷转移化合物、含有氢键的化合物、聚合物等。这些化合物的AIE发光机制也各有不同,包括分子内旋转受限、非辐射失活衰减受限、分子构象扭曲以避免形成激基缔合物以及利用特殊的分子堆积方式如J-聚集、交叉分子堆积、由分子间的C—H…π作用或特殊的氢键作用形成相应的发光聚集体等。基于其特殊的AIE性能,AIE化合物可广泛应用于化学传感、生物传感、生物标记、电致发光以及逻辑门器件等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