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铂(Ⅱ)配合物跨人红细胞膜传递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顺铂(cis-DDP)和顺式1,1-环丁烷二羧基二胺合铂(Ⅱ)(即卡铂,CBDCA)具有良好的抗癌活性,其主要靶分子均为DNA。但这些配合物与DNA作用前必须首先通过细胞膜。离体肿瘤对顺铂的摄入要比卡铂快得多,海拉细胞(Helas-3)摄入顺铂的速度要比摄入K_2PtCl_4或K_2PtCl_6慢。Binks等研究了鼠小肠摄取顺铂和卡铂的动力学机理,指出这两种配合物  相似文献   

2.
从构效关系看铂配合物的抗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世纪60年代末期,Barnett Rosenberg与其合作者发现了顺铂(cis-[PtCl_2(NH_3)_2]的抗癌活性.至今,顺铂作为一种有效的抗癌药物虽已广泛运用于临床,但它有严重的肾毒性和胃肠道反应,引起高音失听等副作用.同时顺铂水溶性低,水溶液不够稳定,缓解期短.为此,人们对铂配合物的抗癌活性与配合物结构关系以及配合物中各个配位基团对活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企望能从具有抗癌活性的铂配合物中,筛选出高效、低毒、水溶性高、稳定性好的抗癌药物.  相似文献   

3.
刘洋  何键  刘祝东  谌喜珠  刘伟平 《色谱》2002,20(4):345-347
 顺 二氯一氨 (4 氨基 2 ,2 ,6 ,6 四甲基哌啶 1 氧自由基 )合铂 (Ⅱ ) (简称HJ5 )是一种有研究与应用前景的新型铂抗癌配合物。建立了常规测定HJ5含量的高效液相分析方法。流动相为V(乙腈 )∶V(水 ) =10∶90的溶液 ,检测波长为 2 10nm ,柱为PhenomenexC18(15 0mm× 3 9mmi d ,10 μm) ;采用外标法测定了HJ5的线性方程、回收率和精密度。该方法能使HJ5峰与杂质峰很好的分离 ,其峰面积与检测量呈线性关系 ,最低检出限为 0 0 7μg。用 9g/L的氯化钠水溶液作溶剂 ,能有效抑制HJ5的水解 ,使其稳定时间达到 2h以上 。  相似文献   

4.
以7-氨基-1,3-萘二磺酸为柱前衍生试剂,采用邻氯苯甲酸为内标,建立了苯甲酸及其单取代物的区带毛细管电泳-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AD)分离测定方法。实验考察了运行缓冲液浓度及pH值,β-CD浓度、柱温及分离电压对分离的影响。优化实验条件下,苯甲酸及其单取代衍生物峰面积与内标物峰面积之比与分析物相应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是0.9972~0.9998,样品加标回收率在97.6%~101.5%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0.68%~2.04%。采用该法对实际生抽、老抽样品中的苯甲酸进行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顺铂及相关配合物与兔肝金属硫蛋白(MT)反应平衡产物的组成分析表明.铂(Ⅱ)化硫蛋白中角分子MT可以结合7.0当量Pt(Ⅱ),而且结构不同的顺. 反铂和四氯铂酸钾对应有相同的化学计量关系,研究了这些配合物与兔肝Zn~7,MT~2反应的动力学,发现Pt(Ⅱ)与MT的反应为三个速度不同的控制步骤,求得了相应的表观一级反应速率常数K~Ⅰ.K~Ⅱ和K~Ⅲ首次观测到在相同条件下,反铂与MT 的反应速度比顺铂大3-5倍,初始反应速度常数K~Ⅰ与Pt(Ⅱ)的存在形式及有效浓度有很强的依赖关系,而同一种配合物在不同pH和浓度下.K~Ⅱ和K~Ⅲ无明显变化.提出了铂(Ⅱ) 配合物与MT反应的动力学机理,并根据顺.反铂与MT反应动力学性质的不同, 对它们抗癌活性及毒性差异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丁道远  胡皆汉 《应用化学》1992,9(3):114-117
自发现顺铂具有抗癌活性以来,人们一直致力于它的抗癌机理研究。很多结果表明顺铂与蛋白质核苷酸(DNA)作用时主要与DNA中鸟嘌呤的N_7配位,通过形成链内交联作用造成DNA损伤。顺铂在显示抗癌活性的同时,也表现出较强的毒副作用,有文献认为毒性可能与形成Pt—S键抑制生物体内的巯基酶有关。  相似文献   

7.
制备了顺铂温敏载药纳米粒子,表征其相关性质并考察不同温度下对体外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制备的两亲嵌段聚合物在水溶液中自发形成胶束结构并包裹顺铂,测定顺铂载药粒子的结构、形态、粒径及包封率、载药量、晶体状态等特性,并对顺铂的体外释放以及不同细胞系体外毒性也做了研究。载药粒子粒径为83.3 ± 4.3 nm,载药量为37.8%,包封率为77.8%。血清中相变温度39.3 ℃。载药颗粒在单纯化疗时细胞抑制率较小,加热后抑制作用明显增加(P<0.01),与游离药物相近(P>0.5)。顺铂载药纳米粒子具有较好的温控特性,为顺铂在肿瘤热靶向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谷胱甘肽在粉末微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其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剑  何忠于  查全性  刘欢 《电化学》2004,10(3):254-259
研究GSH在铂、玻碳以及用乙炔黑填充的粉末微电极(AB PME)表面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在铂和玻碳电极上,GSH的电化学氧化是一个高度不可逆的反应,相应的CV曲线均未出现氧化电流峰或电流平台.而在AB PME电极上,GSH电化学氧化的表观可逆性得到明显提高,其超电势较常规电极下降约0.5V.且其氧化电流峰,与溶液本体的GSH浓度成良好线性关系.采用此法可完全消除AA和UA对GSH测定的干扰,由"内标法"成功地检测了人体血液中的GSH的浓度.又根据稳态极化曲线和极限扩散电流测定,GSH在AB PME电极表面的电化学氧化是一个单电子反应.  相似文献   

9.
《化学通报》2011,(10):956-956
w2011006甾体合铂配合物设计合成与抗肿瘤活性研究进展 摘要 自从发现顺铂具有抗癌活性之后,人们设计合成了许多铂类抗癌药物。甾体激素在生命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铂与甾体配位得到的甾体合铂配合物往往也具有很好的抗癌活性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中叶,顺铂在实验室意外合成。18世纪末到19世纪80年代,以原子-分子论为基础的配合物理论,对顺铂结构的探索从依赖宏观现象和经验归纳发展为微观层面的假说演绎。19世纪末,电子的发现使得配合物理论进入电子时代,并因此对顺铂结构有了新的解释。20世纪60年代,顺铂的抗癌价值得以发现,至今仍不断改良顺铂以减弱其副作用。顺铂的合成和抗癌应用过程,包含着对物质由表及里的认识过程,展现了化学家认识物质、改造物质的动态发展过程,对化学研究和化学教育均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1,10-菲咯啉及其衍生物铜配合物的抗癌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寺丰  鲁晓明 《化学通报》2011,(12):1096-1104
作为一种微量生命元素,铜在生物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很多铜配合物呈现抑制癌细胞增殖的活性。本文论述了以1,10-菲咯啉及其衍生物为配体的铜配合物的抗癌活性研究进展,分析了其对DNA裂解的可能机理。对比顺铂类抗癌药物,展望了铜配合物作为抗癌药物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邻苯二酚合W、Mo手性金属配合物的合成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铂与反铂为同分异构体,顺铂cis-(NH3)2PtCl2已是卓有疗效的广谱抗癌新药,但反铂至今尚未显示出对某种癌症的治疗特效,可见立体异构对抗癌活性的影响[1].80年代中期,Barton提出八面体手性金属配合物Ru(Phen)2+3对DNA有分子识别,于是开始了手性金属配合物RuL2L'2等的合成、对DNA的切割以及抗癌活性的研究[2].......  相似文献   

13.
气相色谱法测定人体血液中乙醇含量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气相色谱法测定人体血液中乙醇含量的测量不确定度进行评定。人体血液中乙醇含量测量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于相对定量校正因子、检材量、检材中添加内标物叔丁醇的体积、检材中乙醇峰面积的平均值与添加内标物叔丁醇峰面积的平均值之比、无水乙醇的纯度及密度等参数引起的不确定度。当检材中乙醇的含量为0.915mg/mL时,扩展不确定度为O.030mg/mL(k=2)。  相似文献   

14.
在反相离子对色谱中,研究了四种离子对试剂对铂络合物保留值的影响。用流动相中离子-偶极作用物和铂络合物的结构说明了保留机理。用NaCl作内标测定了顺式-二氨-1,1-环丁二羧酸铂(Ⅱ)(碳铂)和顺式二氯二氨合铂(Ⅱ)(顺铂)样品,七次配样测定得到满意的回收率,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7%和0.5%,检出限为75ng/ml和0.23μg/ml。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新型抗癌铂配合物3,5-二异丙基水杨酸-1,2-环己二胺合铂(Ⅱ)(SM54111)在溶液中的稳定性.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HPCE)法,分离在pH 3.7~9.0的缓冲液中铂配合物与其降解产物,联用电喷雾质谱(ESI-MS/MS)检测,确证降解产物的结构.结果表明,SM54111溶液,在pH 5.0~9.0时基本稳定,pH《5.0时发生解离反应.证实该新型抗癌铂配合物SM54111在生理pH范围的溶液中稳定.在pH 4.5时,以SM54111色谱峰面积计算,得到降解反应速率常数K=0.133 h-1,半衰期t1/2=5.6 h.降解产物为母体化合物PtO键水解断裂的单齿水杨酸-Pt配合物,同时观察到Pt配合物的新裂解方式,可以经过亲柱攻击和重排反应同时脱去2个中性分子(C2H7N和H2),并证实其电离程度强烈依赖于电离原条件.该结果可为研究SM54111的药代动力学和药理学提供方法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核磁共振电信号内标法在人体尿液定量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Varian谱仪核磁共振电信号内标法在人体尿液代谢物浓度测定上的应用,通过实验证明了该方法进行定量分析的可靠性.NMR电信号内标法原理上是通过Varian谱仪去耦通道在常规一维谱图上产生一个参考信号,并利用谱仪软件程序来调整该信号在频谱上的强度、频率、衰减速率等参数.避免了代谢组学中NMR定量实验需要添加已知浓度物质(例如TSP)作为内标而引起的内标物与样品相互作用、谱峰重叠、内标物不溶及弛豫时间太长等问题.研究结果表明,Varian谱仪去耦通道产生的电信号稳定可靠(标准偏差0.36%),能够用于定量分析;当样品浓度大于20 mmol/L或小于2 mmol/L时,该方法测定的相对误差分别为1%和5%.通过配制低浓度的尿液模型样品,验证了电信号内标法测量人体尿液代谢物的浓度的可行性,最后使用该方法测量真实的人体尿液中常见代谢物的浓度,测定结果与医院常用生化分析仪器的测定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17.
杨菁  孙黎光  白秀珍  周海涛 《色谱》2002,20(4):369-371
 建立了一种利用反相高效液相同时测定 18种氨基酸的方法。以正亮氨酸为内标物 ,异硫氰酸苯酯为柱前衍生剂 ,用C18柱在柱温 38℃下采用二元梯度洗脱 ,于 2 5 4nm波长处检测。氨基酸质量浓度在 3 5mg/L~ 5 5 6mg/L时 ,其峰面积与内标物峰面积的比值和氨基酸的质量浓度的线性相关系数 ,除胱氨酸 (0 96 2 )外均大于 0 99;18种氨基酸的加标回收率在 96 0 %~ 10 2 .4 %。信噪比为 2时 ,亮氨酸最低检测限为 0 5mg/L。应用该方法对小牛血去蛋白注射液中的游离氨基酸含量进行了测定 ,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以顺铂和奥沙利铂为原药,合成了2种以磷酸二氢根为配体的铂(Ⅳ)前药(代号:CPL-1501和CPL-1504),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表征了其化学结构,通过循环伏安法测定了它们的还原电位。应用标准MTT法,测试了这2种铂(Ⅳ)前药对多种人癌细胞株生长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CPL-1501作为顺铂的前药,水溶性好(10 mg·mL~(-1))、稳定,E_p值分别为0.16和-0.52V,为不可逆的双电子还原过程,在癌细胞缺氧的微环境中易被还原激活。CPL-1501对多种癌细胞株的生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抗癌活性与顺铂相当、明显高于水溶性Pt(Ⅱ)抗癌药物-卡铂。CPL-1504虽然水溶性(50 mg·mL~(-1))高于奥沙利铂,却未表现出明显的抗癌活性,这可能与其较低的还原电位(E_p值分别为-0.51和-0.76 V)有关。  相似文献   

19.
七十年代末,德国的H.Koepf和P.Koepf-Maier首次证明二氯二茂钛具有抗艾氏腹水癌(EAT)活性后,现在人们又发现了二茂钛衍生物,尤其是二茂钛卤化物对多种肿瘤都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可以说,二茂钛配合物是继顺铂后又一类型有效的有机金属抗癌剂。现有的研究表明,处量后的二茂钛晶胞中,胞内金属的分布和报导的铂配合物相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60年代,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Rosenberg发现了顺铂具有抗癌活性,开辟了金属类抗肿瘤药物研究的新领域.经过40余年的研究,已相继成功开发了卡铂、奈达铂、奥沙利铂、舒铂、洛铂和双环铂等铂类抗肿瘤药物.虽然对于铂类抗肿瘤药物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临床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其毒副作用和抗药性,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进一步广泛应用.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科研工作者开始寻找新的金属类抗肿瘤药物以弥补现有铂类抗肿瘤药物的不足.在金属元素中,唯有钯(II)与铂(II)配合物具有相似或相同的结构特征,进而表现出相近或相似的化学性质.因此,继铂类抗肿瘤配合物后,钯(II)配合物作为潜在抗肿瘤药物成为一个诱人的领域.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钯(II)类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其构效关系,这对于指导新型钯(II)类抗肿瘤药物的合成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