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用抗人白细胞分化抗原单克隆抗体对515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进行了免疫分型诊断,区分出T细胞型(T-ALL)和非T细胞型(Non-T-ALL)白血病,后者又分为普通型(C-ALL)、无标志型(Null-ALL)以及B细胞型(B-ALL)等主要亚型,T细胞及非T细胞型白血病细胞根据其表型特点又可进一步划分。本研究所观察到ALL细胞表型基本反映正常T或B淋巴细胞亚群分化阶段或某些类型细胞的表型特征,急性淋巴白血病免疫分型不仅有助于判断白血病细胞的来源,与FAB分型方法配合使用还可以大大提高对白血病的诊断准确率。同时,分型结果显示出与临床表现、治疗反应以及预后转归有一定的相关性。本文对中国急性淋巴患者的发病特点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An in vitro-vivo technique for establishment of cell lines on murine leukemia has beendeveloped. Using this method, suppressive T lymphoblastic leukemia L7811-85, L7212-85, non-T, non-B lymphocytic leukemia L1210-86, B lymphocytic leukemia P 388-86 and Friend erythroleu-kemia FLCL cell lines have been established. Incidence of leukemia with these cell lines was 100%. Along with the increase of genera-tions of cell lines, cell growth accelerated, generation time shortened and cloning efficienciesrose. A following up electron microscopic observation on L7811-85 and L7212-85 showed thatthe virus particles were "A" particles in original cells. When they became cell lines in vitro,virus particles increased and transformed into typical "C" particles with budding. An inhibitory activity relevant to leukemic cells on proliferation of leukemic cells hasbeen observed in the supernatant of L7811-85 medium and was regarded as an "autocrine".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用一例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骨髓穿刺液接种于BALB/C/nu裸鼠皮下,然后用皮下新生肿物做细胞培养,结果人癌组织诱发了裸鼠本身B淋巴细胞恶性转化,意外地在体外建立了裸鼠B淋巴细胞传代细胞系,这个细胞系定名为NLB-SK。目前该细胞系已在体外培养十个月,传代72次,冻存后复苏良好。根据其细胞生物学特性,推测裸鼠B淋巴细胞恶性转化可归因于人恶性肿瘤细胞和裸鼠正常体细胞之间的水平致癌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小鼠可移植性粒细胞白血病瘤株L_(801)的骨髓细胞,经体外培养建立了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系(株),定名为L(833)。三年来在体外已传至280余代,细胞生长迅速稳定,经不同途径动物接种致瘤率均为100%。经细胞学、细胞化学、病理学和超微结构等检查,均证明本细胞系(株)仍为粒细胞白血病细胞。L_(833)细胞系细胞染色体分析证明仍然是亚二倍体,众数39条,Y染色体丢失和存在一个标记染色体。L_(833)-A和L_(833)-B(利用半琼脂法分选出的细胞集落定名为A和B)染色体除了上述变化外,还各自存在一个标记染色体。本系细胞对所用各类抗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敏感性。对辐射(γ线)也很敏感,L_(833)和L_(833)-A的D_0值分别为98.8和104.9 rad。其结果和L_(801)基本是一致的,它的建立不但对于深入研究白血病和其药物筛选等有重要意义,而且利用体外瘤株进行有关研究更直观、经济和易于进行精确定量研究。  相似文献   

5.
从一例临床诊断为硬腭癌病人的大腿皮肤建立了一个上皮细胞系.该细胞系已在体外繁殖传代二年以上,命名为PcaSE-1细胞系.根据细胞在瓶中的生长特性、大B标记染色体的持续出现、电镜观察以及异种移植等结果,证实PcaSE-1细胞为一个异常的上皮细胞系.PcaSE-1细胞接种于免疫的Wistar大鼠新生乳鼠皮下所形成之结节,一部分病理诊断为低分化鳞癌细胞,另一部分细胞形成类皮肤样组织结构,病理诊断为角化鳞状上皮。  相似文献   

6.
采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得到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并结合磁珠分选的方法进一步纯化得到正常B淋巴细胞,探索了正常和肿瘤B淋巴细胞之间的差异。通过应用具有高分辨率的原子力显微镜(AFM)对正常人和慢性淋巴白血病人外周血B淋巴细胞进行成像,并对这两种B淋巴细胞的高度、直径、体积及膜表面的颗粒平均高度、平均粗糙度和颗粒分布进行测量,对比观察两组细胞膜表面宏观和纳米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慢性淋巴白血病B淋巴细胞比正常的B淋巴细胞高大,细胞膜表面颗粒更大且细胞膜粗糙。此外,对这两组淋巴细胞进行了机械性质方面的测量和统计,结果发现慢性淋巴白血病B淋巴细胞粘附力(524.1±160.0)pN比正常B淋巴细胞粘附力(1091±260)pN约小1倍,且癌变的B淋巴细胞硬度明显比正常的小。当正常细胞癌变时,细胞的形貌、超微结构及骨架会发生一定的改变。实验证明应用AFM可在形态学和机械性质上明显区别正常和慢性淋巴白血病B淋巴细胞,为临床诊断慢性淋巴白血病提供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不同动物瘤株和人类癌细胞系,在体外和体内研究中发现癌细胞侵袭过程具有相似规律,从而提出侵袭过程分为五个阶段的模式。并指出在侵袭过程中癌细胞伸出的丝状伪足起着重要作用。为了癌细胞转移机制的研究,利用国内自建的动物瘤株,相继建立了一个高肺转移和两个高淋巴合并肺双向转移的模型,并将其中两个模型又建成长期传代的细胞系(MFC和MUCC)。这些模型和细胞系对今后转移机制研究极为有用,并对淋巴道转移步骤、血道转移部位及其来源之间的关系做了较详细研究,在文内进行了讨论也提出了一些初步看法和观点。  相似文献   

8.
以2,4-二氯-5-硝基嘧啶为起始原料,通过多步反应制备了一系列新型嘌呤-8-酮衍生物,并经~1HNMR、~(13)CNMR和HRMS结构确认.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测定了目标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结果表明:部分目标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抗肿瘤细胞增殖活性,其中四个化合物抑制人子宫颈癌细胞(Hela)、人急性淋巴母细胞白血病细胞(MOLT-4)和白血病细胞(K562)的活性相当或优于阳性对照药R-Roscovitine.  相似文献   

9.
设计合成了4个N,N-二(8-黄酮甲基)香叶胺类化合物,所有目标化合物的结构均经1H NMR、MS和元素分析测试技术确证。采用MTT法考察了目标化合物对K562(白血病细胞)和SMMC7721(肝癌细胞)2种肿瘤细胞的体外抑制活性,结果表明,所测化合物对2种肿瘤细胞都有体外抑制活性,其中N,N-二(3′,4′-二甲氧基-8-黄酮甲基)香叶胺(1c)的活性最好,IC50值分别为5.78和3.85 μmol/L,N,N-二(4′-氟-8-黄酮甲基)香叶胺(1a)和化合物1c对K562(白血病细胞)的体外抑制活性明显优于商品药物美法仑(Melphalan)。以溴化乙锭(EB)为荧光探针测定了化合物1c与鲱魚精DNA有较强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开发新型抗肿瘤药物候选分子,将香豆素单元有机融入1,4-戊二烯-3-酮分子骨架中,设计合成了16个结构新颖的单羰基姜黄素衍生物.在确证目标分子结构后,采用甲基四氮唑盐(MTT)比色法测试了其对胃癌SGC7901细胞和肝癌HepG2细胞体外增殖的抑制活性.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绝大多数目标分子均能显著抑制SGC7901和HepG2细胞的体外增殖.其中,化合物4c和4j对SGC7901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0.22和0.27μmol/L,其活性显著优于对照药剂表柔比星(1.23μmol/L).同时,化合物4l对HepG2细胞的IC50值(0.47μmol/L)也显著优于表柔比星(2.30μmol/L).细胞形态学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含香豆素结构1,4-戊二烯-3-酮衍生物能显著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的体外增殖,可作为高效抗肿瘤药物候选分子进行深度开发.  相似文献   

11.
设计合成了4种N,N-二(8-黄酮甲基)香叶胺类化合物,所有目标化合物的结构均经1HNMR、MS和元素分析测试技术确证。采用MTT法考察了目标化合物对K562(白血病细胞)和SMMC7721(肝癌细胞)2种肿瘤细胞的体外抑制活性。结果表明,所测化合物对2种肿瘤细胞均有体外抑制活性,其中N,N-二(3′,4′-二甲氧基-8-黄酮甲基)香叶胺(1c)的活性最好,IC50值分别为5.78和3.85μmol/L,N,N-二(4′-氟-8-黄酮甲基)香叶胺(1a)和化合物1c对K562(白血病细胞)的体外抑制活性明显优于商品药物美法仑(Melphalan)。以溴化乙锭(EB)为荧光探针观测到化合物1c与鲱魚精DNA有较强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2.
观察了4种不同硒制剂对白血病细胞系体外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各种硒制剂对U937和K562白血病细胞的生长和增殖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的顺序为:硒代二半胱氨酸<亚硒酸钠<硒蛋氨酸<硒胱氨酸.  相似文献   

13.
通过比较分子力场分析方法(CoMFA)研究氟喹诺酮均三唑衍生物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鼠白血病细胞(L1210)和人白血病细胞(HL60)的体外增值抑制活性的三维定量结构-活性相关(3D-QSAR).根据CoMFA模型的立体场和静电场三维等势线图可知,外部苯环的4-位引入的近正远负大体积基团,有利于提高氟喹诺酮均三唑衍生物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4.
9-吖啶基甲醛芳亚胺席夫碱分别与氯乙酰氯、苄氧乙酰氯在三乙胺作用下产生的烯酮发生[2+2]环加成反应和巯基乙酸的合环反应,合成了9个1-芳基-3-取代-4-(9-吖啶基)-氮杂环丁-2-酮衍生物L1~L6和2-(9-吖啶基)-3-芳基-1,3-噻唑烷-4-酮衍生物T1~T3,对所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体外抗癌活性和白细胞共同抗原活性筛选.结构表明,当样品浓度为10μmol/L时,化合物L4对肿瘤细胞HL-60(Leucocythemia人白血病细胞)生长的抑制率为79.4%.当样品浓度为20μg/mL时,化合物L5,L6和T3对细胞分裂周期磷酸酯酶Cdc25B(Cell division cycle 25B phosphatase)的抑制率分别为80.64%,99.75%和99.34%.当样品浓度为20μmol/mL时,化合物L6和T3对CD45(leukocyte common antigen,LCA白细胞共同抗原)蛋白酪氨酸磷酸酶A的抑制率分别为86.12%和91.03%.在此基础上,初步讨论了该类化合物的构效关系.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了生理性诱导剂1,25(OH)_2D_3对一株新建的人原始巨核白血病细胞系(HIMeg)的体外诱导分化作用。在浓度为10~(-9)—10~(-6)mol/L的1,25(OH)_2D_3作用下,活细胞计数、克隆形成率测定显示1,25(OH)_2D_3对HIMeg细胞有增殖抑制作用;同时,应用光/电子显微镜、细胞化学染色、免疫酶标、流式细胞分析等技术,从细胞形态结构、细胞化学、细胞表面分化抗原以及DNA倍体性诸方面证实了1,25(OH)_2D_3能诱导HIMeg细胞进一步分化成熟。从而提示:1,25(OH)_2D_3可能是体内巨核系的一个重要促分化因子,并可试用于治疗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等疾病。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三种抗EGF受体的单克隆抗体(MoAbs)用于裸鼠移植入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研究。注射MoAbs 3和176分别抑制了低分化鼻咽癌细胞系CNE-2和上皮样癌细胞系A431的生长,而相同的抗体用于宫颈癌细胞系HeLa时,则无抑制作用.用~(125)I-EGF结合试验测定了CNE-2和A431细胞膜EGF受体的含量分别为1.3×10~5/细胞(Kd 7.7×10~(-8)mol/L),1.4×10~6/细胞(Kd 2.4×10(-9)mol/L)。实验结果亦显示MoAbs 3和176分别可竞争性地抑制EGF与其受体的结合,这两种抗体同时显示良好的抑瘤效应,而不能抑制EGF与其受体结合的MoAb101,则抑瘤效果亦差。上述MoAbs在体外有补体存在时不具备杀伤CNE-2及A431等肿瘤细胞。  相似文献   

17.
硒抑制体外白血病细胞的生长和增殖.并能诱导部分白血病细胞分化成熟。但其药理作用因硒制剂的不同而异.硒代二半胱氨酸抑制V937和K562血病细胞的生长和增殖,半数抑制浓度为3.0μmol/L,经30μmol/L硒代二半胱氨酸作用3天后,U937胞吞噬率以5%上升至14%,K562细胞内血红蛋白含量由0.20增至0.40μg/10^6细胞,说明硒代二半胱氨酸能诱导部分白血病细胞分化成熟。  相似文献   

18.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 (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1B, PTP1B)是当前开发治疗糖尿病药物的优秀靶标, 也是钒配合物抗糖尿病作用相关的重要靶蛋白. 研究了三种含氮平面杂环螯合配体2,2’-联咪唑(L1), 2,2’-联吡啶(L2), 1,10-邻菲咯啉(L3)的氧钒配合物对PTP1B以及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LP)的体外抑制作用. 结果表明, 1∶1和2∶1型配位的氧钒化合物均表现出对PTP1B较强的抑制活性, IC50值在120~260 nmol/L间, 抑制能力接近双麦芽酚氧钒配合物(BMOV). 抑制动力学实验表明这些氧钒配合物对PTP1B的抑制模式均为竞争性抑制, 抑制常数在20~160 nmol/L. 其对PTP1B抑制活性较ALP高103倍, 表明氧钒配合物对两种磷酸酶的抑制具有一定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9.
以芳香氮芥N,N-二(2-氯乙基)-1,4-苯二胺为药效基团,不同链长的萜醇和饱和醇为载体,通过氨基甲酸酯的联接方式,设计合成了6个芳香氮芥衍生物,收率在66%~90%之间,所有目标化合物的结构均经元素分析、1H NMR、13C NMR和MS测试技术确证.对K562(白血病细胞),B16(黑色素瘤)和CHO(中国仓鼠卵巢细胞)3种细胞模型进行了体外抗肿瘤活性测试,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的活性较N,N-二(2-氯乙基)-1,4-苯二胺有明显提高,并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与商品药物美法仑(Melphalan)相当,其中法尼基修饰的化合物6e在浓度为0.1~10 μmol/L范围内,对B16细胞的体外抑制率明显优于美法仑.  相似文献   

20.
鬼臼毒素衍生物的量子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若干个鬼臼毒素衍生物进行了量子化学计算,根据其电子结构及有关分析结果,结合它们对体外L1210白血病细胞生长的抑制活性(IC50),讨论了它们的活性部位及构效关系,发现具有较高活性的化合物分子中有三个重要部位:C4位为有效的修饰位点;B环及E环是重要的活性部位,其中B环是接受电子的主要活性部位,其正电性越高,活性越强;E环及其4'位酚羟基氧的负电性越高,活性越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