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 毫秒
1.
本科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主体,在高等教育结构中居中心地位。它不同于以升学为目的的初等教育,也不同于以研究、创新为目标的研究生教育。而科学是一种文化,是一个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研究的目的是探寻现象背后的原因,发现现象背后不为众人所知的规律。科学启蒙教育包括学生科学发现意识的培养、科学探索的一般方法的教授和科学思维能力的训练。本文以卡诺循环为例说明目前上海交通大学将科学启蒙融入本科教育中的实践。  相似文献   

2.
1 什么是研究型教学模式 研究型教学模式,是指根据教学内容及要求,由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提供相关的实验器材和背景材料,让学生拟订研究方案、实施步骤,在课堂时间内通过学生自己的实验、观察、分析、讨论、总结等一系列活动,发现物理现象,探索物理规律.是以问题的发现、研究和解决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和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一种  相似文献   

3.
一、建构主义理论简析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其核心内容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  相似文献   

4.
将我们依托一年一度的大学生创新实验进行了大学物理研究型教学模式探索,通过两年的实践,学生的创新意识、科研能力、学术规范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得到了极大的增强.更重要的是,通过实践,同学们更加深刻地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更加有方法地从各种渠道和资源中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研究型教学的体验方式极大地激励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给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更有说服力.研究型教学模式培养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更适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 工作室物理”教学模式已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等知名大学中广泛使用. “ 工作室物理”将学生的探索 研究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充分体现了“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我们在大学物 理课程中使用了这种教学模式, 实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 发现这种教学模式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 创造性的思维、 高水平的推理和批评性思维能力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实践证明, 工作室物理不仅培养了学生 探索物理知识的能力, 还全面培养了学生在集体环境中自我学习、 自我成长、 自我完善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教育”的智慧教育模式打破了传统线下教学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局面,为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契机.我校基于学习通平台开展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践,重点介绍了课前、课中、课后及考核等阶段的实践经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定制化的学习需求,使学生学习更自由、主动,但是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仍存在不足,需要不断的探索和研究,使其在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光栅衍射”实验为例,践行OBE“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理念,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为目标,精准教学课堂设计,对如何更好地完成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进行了实践与探索.实践表明,运用OBE理念进行精准教学,提升了实验教学的质量,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对实验教学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8.
现代教育思想倡导研究性学习,注重知识获取的过程,而不单单是结论。教师应着力为学生探究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运用知识,积极参与研究,自觉地发现问题,摸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9.
《物理》2014,(1)
<正>北京大学量子材料科学中心(ICQM,http://icqm.pku.edu.cn/)是直属于北京大学的一个新型教学与科研机构,成立于2010年1月。中心以北京大学深厚学术底蕴和多学科综合优势为依托,打造一个适合于凝聚态物理和材料科学基础研究的开放型学术平台。中心致力于创造良好的学术研究环境,通过广泛的国际/国内,校际/校内合作,吸引一批国际一流的科学家、富有潜力的中青年科学工作者、年轻的博士后和学生,让他们在这  相似文献   

10.
教育、教学是培养人.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不懈的追求.作为教师,合适的切入点是课程.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卢德馨教授以基础物理学课程为载体实施研究型教学,他在南京大学匡亚明学院(原基础学科教学强化部、基础学科教育学院)进行了长达20年的持续探索和实践,自2003年至2008年又在清华大学基础科学班作了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1.
刘振兴 《物理》1999,28(10):585-592
我国磁层物理是在赵九章倡导下从1959年开始发展起来的,40多年来,我国磁层物理有了很大进展。文章对我国磁层物理研究的主要成果作了概述,主要内容包括:磁层顶边界层的瞬时重联研究,磁层顶的不稳定性和反常输产业暴过程研究,磁尾动力学过程研究,极光加速区非线性波和粒子加速研究,行星磁了后是磁层物理发展趋势的展望。  相似文献   

12.
This article is an overview of our investigations of polymorphism in isotactic polypropylene. We suggest the reason for the formation of different forms is perturbations in the mobility of the chains during crystallization. In this work, we try to prove this hypothesis considering the influence of the presence of small organic compounds or external forces, like an electric field, on the process of crystallization. We also analyzed the formation of the polymorphic forms in polypropylene blends and in composites with natural fibers. It was found that in the composites with natural fibers the hexagonal form arises when the fibers are in motion in relation to the polymeric matrix.  相似文献   

13.
新大线同沟敷设热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新大线同沟敷设管道,采用非结构化有限容积法,分析了不同的物性条件下,常温输送原油对加热输送原油的热力影响.  相似文献   

14.
张宗燧 《物理学报》1958,14(4):308-316
这篇短文的内容是:(i)对於量子场论中的i(δψ[σ])/(δσ(x))=V(x,σ)ψ[σ] 如何由寻常的“曲面上的薛定谔方程”导出,作一个较严格的讨论,以及 (ii)讨论上式中的V(x,σ)在什么条件下不包含有σ。我们证明了所需的条件是 (?LI)/(?φμ) (?LI)/(?φν)=(?2L)/(?φμν)F(φ,φρ),式中L,LI代表总拉格朗日及作用拉格朗日,φ代表场量,φμ代表φ/xμ,F(φ,φρ)代表φ及φμ的一个任意函数。  相似文献   

15.
超小金属微粒超导电性的能级统计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平均场理论的自洽方程计算了随机矩阵理论中三种系综(Gauss Orthogonal Ensemble;Gauss Unitary Ensemble;Gauss Symplectic Ensemble)所对应的电子能级的奇/偶电子数分布对临界电子能级间距的影响,得到了在不同的自旋-轨道耦合和磁场中奇/偶电子数分布的临界电子能级间距的定量关系以及奇电子数的Δ((0)随平均能间距o>的变化.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6.
文章讨论了在间接测量中当各直接测量量是独立量和非独立量时,间接测量的误差计算。  相似文献   

17.
早期波谱学在北京大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乐民 《波谱学杂志》1995,12(5):557-559
简单回顾了1954-1966年北京大学波谱学的活动。  相似文献   

18.
矩形通道内横流喷雾掺混流场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PIV系统对矩形通道内横流-喷雾掺混过程中液滴沿横流方向的流场进行了实验测量.分别获得了单喷嘴和双喷嘴下横流掺混中的流场结构,以及液滴的水平速度分布.横流作用下,液滴的最大水平速度为横流速度的两倍左右;反旋涡对降低了液滴的水平速度,提高了液滴在横流中的停留时间.双喷嘴条件下,横流截面上的液滴密集区域呈狭长的三角形,...  相似文献   

19.
微重力条件下舱内对流换热的地面质-热比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热量传递和质量传递的相似比拟原理,对载人航天器地面模拟舱内空气的对流换热和对流传质进行了理论分析,对萘升华质-热比拟实验技术用于微重力舱内对流换热地面模拟的可行性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一种工作压力和模型尺寸保持的抑制自然对流的地面模拟技术,并用数值方法对其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这一技术可用于载人航天器工作舱内对流换热的地面模拟实验。  相似文献   

20.
固体微/纳米尺度传热理论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半导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器件的尺寸已进入到微/纳米尺度。由于量子效应、表面及界面效应,使得微尺度下的热物性与宏观尺度下有了明显的区别。人们针对微观传热领域的特点,发展了声子玻尔兹曼传输方程、分子动力学等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不少问题。一些基础概念问题,特别是非平衡态下的局域温度的定义,有待澄清。本文主要回顾近年来微/纳米尺度传热在理论和数值模拟方面的进展,以及目前所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