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云中客 《物理》2003,32(2):86-86
日本东京大学的 Shimizu 教授与他的同事在实验室中完成了对锂金属的超导电性研究,锂的超导转变温度是 20K,转变压强为 48 GPa,他们的成果显示了一个重要的结论,即越轻的元素将具有越高的转变温度.从这个原理外推,Shimizu 教授猜测,氢元素的超导电转变温度有可能达到室温,但却需要极高的转变压强,其数值将达到 400 GPa的水平.锂金属的超导电性@云中客  相似文献   

2.
超小金属粒子的热力学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程南璞  曾苏民  陈志谦 《中国物理》2005,14(7):1444-1448
超小金属粒子系综的热力学性质受到分离电子能级分布和能级关联的影响。在考虑能级统计后,数值计算了含有奇数或偶数个电子的超小金属粒子正则系综的电子比热和自旋磁化率,并讨论了其低温和高温特征。作为例子,本文数值纳米铝粒子的电子比热和自旋磁化率。  相似文献   

3.
构建了价电子平均能量/能级拓扑指数mV,计算了二硼化镁体系及掺杂二硼化镁体系的0阶拓扑指数0V,发现与超导转变温度TC之间有良好的规律性,因此文中提出以电性连接性指数0V作为掺杂二硼化镁体系超导电性的判据。  相似文献   

4.
黄艳萍  迟振华  崔田 《物理》2022,51(4):247-254
过渡金属二硫属化物是一类典型的二维类石墨烯层状结构的材料,相比于石墨烯的全碳元素组成以及无带隙的电子结构特点,具有更丰富的元素组成、多样的微观结构和奇异的物理性质。过渡金属二硫属化物强烈的各向异性以及在催化、光伏器件和储能材料等领域的优异表现,引起了科学家们浓厚的研究兴趣。它们的层间范德瓦耳斯间隙、层间范德瓦耳斯相互作用、层间堆垛次序对压力非常敏感,易于通过压力调控其晶体结构和电子能带结构,进而发生电子基态的变化。过渡金属二硫属化物的电子基态可以是莫特绝缘体、激子绝缘体、电荷密度波、半导体、(拓扑)半金属、金属,甚至是超导体。在常压条件下,部分过渡金属二硫属化物具有超导电性。实验表明,压力可以诱导过渡金属二硫属化物非超导母体发生超导转变,或者提高超导母体的超导转变温度。文章以典型的过渡金属二硫属化物为例,概述了其在高压调控下超导电性的响应,并简要讨论产生超导电性的物理机制。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基态碱金属原子与理想金属Au表面间的范德瓦尔斯(vdW)作用.通过分析电四极跃迁对vdW的贡献,构建了计算碱金属原子的超精细能级与理想金属表面间vdW作用系数C3的理论模型.以85 Rb、133Cs为例,计算了其基态原子超精细能级的C3系数.其中85 Rb:52S1/2(F=2)及52S1/2(F=3)对应的C3系数分别为:2.2409 KHzμm3及2.2425 KHzμm3;133 Cs:62S1/2(F=3)及62S1/2(F=4)分别对应2.4480KHzμm3及2.4538KHzμm3.研究还发现随着F的增大,C3增大,z(原子与金属表面之间的距离)不变时,原子与理想金属表面间vdW作用增强.这一研究在实现原子囚禁及介质表面量子反射等方面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都处在运动状态,具有能量.根据实验(例如光谱实验和夫兰克-赫兹实验等)和量子论研究表明,原子中电子(原子核也一样)的能量不是任意的,只能取一些不连续定值,即是量子化的.这些不连续的能量状态就是原子能级.  相似文献   

7.
晶格常数与掺杂YBCO体系超导电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现有的YBCO掺杂实验,对掺杂YBCO体系超导电性与其晶格常数进行了研究,发现它们之间具有较好的规律性。因此提出用晶格常数作为掺杂YBCO超导电性的一个判断标准,这对探索超导机制及对今后实验工作掺杂元素和掺杂比例的选取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吴正华  赵明信 《光学学报》1995,15(6):83-688
强磁场中的Cs原子有较大的超精细塞曼分裂,实验用频率可调谐的窄线宽半导体激光调谐到各超精细塞曼能级上进行光泵浦,利用稳态吸收谱方法研究了原子的光泵浦。表明基态超精细相互作用的碰撞修正项导致的驰豫跃迁是谱形状和电子自旋极化新特征的根缘。同时提出了强场下极化度的一种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9.
金属微粒-介质复合薄膜(Au-BaO,Cu-BaO)的光吸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李丽君  吴锦雷 《物理学报》1998,47(5):790-795
对真空沉积方法制备的贵金属微粒(Au,Cu)与介质(BaO)构成的复合薄膜做了近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分析.两种薄膜的吸收谱有明显不同,Au-BaO薄膜的吸收谱图可观察到等离激元共振吸收和带间跃迁吸收,而Cu-BaO薄膜在可见光波段有几个吸收峰,这是因为Cu微粒在薄膜生长中形成了非常小的颗粒.当贵金属含量不同时,吸收谱有不同的特征.关键词: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