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主持人按在课堂教学中,重素质与重应试是有绝然分界的.这条界线,一线的教师是十分清楚也十分讲究的.是许多教师挑选教学材料(比如挑选例题)、安排教学方法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设计的两个教例,都是关于数学素质上的东西.现在的新课程的考试,已经开始把它纳入视野与考卷了.我认为,高中的各级考试,也应该把它纳入视野:就是高考,也可以考一点教师猜不到,但可运用“从最简单的情形开始”,“借助数学实验”,“运用数学基础知识(最好是高中的)与符号”来解决的并不复杂的问题.把这一类问题也纳入考能力的视野之内,难道不好吗?考能力,考思维过程,似乎一直来找不到好的办法.现在有了,就看命题组的成员的认识,与他们是否认为值得一试了:考一点“题海”的设计者与崇拜者也顾及不到,但恰可以运用“从最简单的情形开始”,“借助数学实验”来解决的问题.这就是这一篇设计的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3.
2005年高考,吉林、黑龙江和广西等省共用全国卷Ⅱ,试题贯彻了《考试大纲》确定的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在平和的氛围中透出清新,在稳定的前提下追求创新,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考潜能的考试目标.  相似文献   

4.
2005年高考,吉林、黑龙江和广西等省共用全国卷Ⅱ,试题贯彻了&;lt;考试大纲&;gt;确定的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在平和的氛围中透出清新,在稳定的前提下追求创新,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考潜能的考试目标.……  相似文献   

5.
2005年高考,吉林、黑龙江和广西等省共用全国卷Ⅱ,试题贯彻了<考试大纲>确定的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在平和的氛围中透出清新,在稳定的前提下追求创新,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考潜能的考试目标.……  相似文献   

6.
<正>3不等式与命题说到不等式与命题,在去年便考了类似题型11.(《2018年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数学试卷》第11题)用一组a,b,c的值说明命题"若a相似文献   

7.
1 问题展现 问题 在△ABC中,若AB=2,AC=√2BC,则S△ABC的最大值____. 这是一道高三数学模拟试题,同时又是一道高考试题(08江苏).本题主要考查正余弦定理的概念和简单应用,以及函数、不等式的综合应用能力. 课后统计发现,学生解这道题的正确率很低.究其原因有二:(1)由于历年高考在三角函数这个知识点的考查力度不大,层次较低,因此,教师的日常教学也就比较平稳,学生的应变能力不强;(2)本题是在解三角形、函数、不等式、解析几何等交汇处命题,综合性较强.  相似文献   

8.
新旧教材并立,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全国有11个省市自行命题,多元化的高考背景,在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考潜能的考试目标指导下,圆锥曲线作为高考的传统重点部分,在试卷中地位有没有变化,考查的内容和形式又怎样,这是需要弄清的. 本文通过对 2004年全国及 11个省市 27份试卷进行分析,试图对这些问题作出回答,并对今后的教学提出一点看法.一、从分数所占比例看———重点考查地位没动摇  全国及 11个省市共 27份试卷 (辽宁、江苏、广东文理合卷,共他为文理分卷),满分都是150分.圆锥曲线在每份试卷中所占分值较高且比较平稳,最低为 17…  相似文献   

9.
1问题提出《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基二[2016]4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启动了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新一轮招生、考试、评价改革。《指导意见》明确了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主要衡量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习要求的程度,考试成绩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基本依据,实现“两考合一”《教育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教基[2019]15号)(以下简称《命题意见》)提出“依据课程标准科学命题,提升科学化命题水平”《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程标准)提出了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程总目标,提出内容要求和核心素养达成要求,以及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及评价的依据学业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0.
一、命题特点2012年新课标全国高考数学试卷以《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为命题依据,遵循"稳中有变、立足基础、突出能力、锐意求新"的指导思想,体现"大稳定、小创新、重运算、考思维"的稳健、成熟试题设计理念,宽视角、多视点、有层次地考查考生的数学素养和学习潜能.它具有重基础、图创新;讲传承、  相似文献   

11.
数学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主题、基本线索和知识结构,是实现数学课程目标、实施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同时,教材是制定教学大纲和高考考试大纲的基本依据.罗增儒教授指出:“教材是课程的载体,因此高考命题最具体、最方便的依据其实是教材.”历年高考命题中有大量试题直接源于教材或由教材中的例、习题改编而来.比如:2011年高考数学陕西卷文理18题直接考教材上余弦定理的叙述及证明、2016年四川卷理10题改编于教材一道求线段中点轨迹方程的例题、2017年全国卷Ⅲ文12题的双曲正弦、余弦函数背景源于教材习题.  相似文献   

12.
不等式证明是高中数学的重、难点内容之一 ,也是历年高考、竞赛命题的热点内容 .如何巧妙、简捷地实现不等式的论证 ,往往需要一定的技巧 .本文以人教社出版的新教材上的问题为例 ,谈谈一些巧思妙证 .1 活用二元均值不等式例 1  (P11习题第 1题 )求证(a +b2 ) 2 ≤ a2 +b22 .证明 ∵a2 +(a+b2 ) 2 ≥ 2a(a +b2 ) ,b2 +(a +b2 ) 2 ≥ 2b(a +b2 ) ,∴将上面二式相加 ,得a2 +b2 +2 (a +b2 ) 2 ≥ 4 (a +b2 ) 2 ,故  a2 +b22 ≥ (a +b2 ) 2 .评注 证法似乎繁点 ,但其中的配凑项技巧十分有用 .例 2  (P15例 6 …  相似文献   

13.
本篇突现了这么一个主题 :在数学中 ,题目的形式是可以变化多端的 .同一个知识内容的题 ,可以用多种不同的形式呈现 ,从而可以考查很不相同的一些方面 ,体现很不相同的考试要求 .也不仅仅是本篇已提及的一些形式 ,比如 :个别题是否可以结合考一点学生对解题方向与策略 (专家认为这很重要 )方面的判断能力 ;个别题是否可以考一下学生对解题错误的监控评判能力 ;还有 ,如本篇所涉及的 ,可否 (怎样 )考类比地归纳地提出问题的能力 .爱因斯坦不是说 :“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么 !考试 ,既要考知识也要考能力 .看来 ,要真正地实现考能力 ,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呢 !]  相似文献   

14.
不等式作为工具知识,渗透在中学数学各个分支中,诸如集合问题,方程(组)的解的讨论,函数单调性的研究,函数定义域的确定,三角、数列、复数、立体几何、解析几何中的最大值、最小值问题,无一不与不等式有着密切的联系,许多问题最终都可归结为不等式的求解或证明.由于不等式知识的工具性,并综合了多种数学思想(等价转化、分类讨论、数形结合、函数方程),使得不等式极其容易与其他知识点融合交汇,符合考试大纲中“对数学能力的考察要以数学基础知识、数学思想方法为基础”的要求,容易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因而不等式一直是高考命题的…  相似文献   

15.
<正>在圆锥曲线中,经常涉及到求最值及取值范围的问题,这类问题也是历年高考命题的热点,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和难点是如何准确建立相关不等式.因此,需要掌握建立相关不等式的几种基本方法.一、通过基本不等式建立不等式  相似文献   

16.
魏志平 《中学数学》2005,(10):19-20
解析几何是用代数的方法来研究几何问题的一门学科,不等式是代数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圆锥曲线中的范围问题将二者有效地结合起来了,因此,它成为各级各类考试中命题的热点. 圆锥曲线中二元范围问题就是问题中含有两个变量或者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必须引进第二个变量的范围问题.这类问题的基本解法是由已知条件得到与两个变量有关的一个等式和不等式,等式的作用是消元,不等式的作用是获得范围,难点是不等式的构造,本文就此作一点简单的归纳.  相似文献   

17.
纵观2013年安徽省数学高考试卷,试题的总体难度明显高于往年,但全卷命题视角独特,立意新颖,设问巧妙,情境设置合理,选材紧扣教材而又高于教材,重视知识的生成、发展、迁移、归纳和拓展,做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考潜能”的“四考”合一,体现了崇尚质量、重视能力的特点.为高等学校选拔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符合新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中“注重对考生能力的考查”的要求,虽然受到社会各界不同的褒贬,  相似文献   

18.
20 0 0年普通高校招生数学试题的显著特征有三 :其一 ,体现了国家教育部关于高中课程改革的要求和精神 ;其二 ,坚持了“重基础 ,出活题 ,考能力”的命题原则 ;其三 ,坚持了数学应用题的考查 .这三条特征统一在素质考查和素质教育的导向之中 .素质教育是重基础、重能力 (特别是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的教育 ,高考数学应用题集中地反映了对考生素质的考查 .这些数学应用试题不是通常意义下的内容简单、背景材料陈旧、数学结构浅显、数学化直接的“应用题” .数学应用当然不是“应用数学” ,而是指用数学的观念和意识 ,综合地运用数学…  相似文献   

19.
<正>中考数学试题是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而命制的.中考数学命题"既要重视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与技能的结果的评价,也要重视对学生在数学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性评价."江苏省徐州市2015年中考数学考试说明强调:掌握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用待定  相似文献   

20.
北京市2005年中考是由合格初中毕业生参加的选拨性考试(两考分开),数学试题的命题依据是&;lt;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gt;和&;lt;北京市实施素质教育调整九年义务教育部分学科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的意见&;gt;,及原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数学教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