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核酸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没有它们就没有生命。要了解生命现象的本质,就必须了解这两类生物大分子化合物的性质、结构和功能,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用  相似文献   

2.
尿毒症患者由于肾脏损伤,使某些代谢物质积蓄在体内而引起中毒,最终导致死亡,由于其分离纯化过程复杂,至今人们对尿毒症中分子积累物的认识仍很有限。目前,已确定的中分子毒物以蛋白质和多肽为主,在前期的工作中,我们从尿毒症患者血清中分离出分子量为1007的中分子物质,实验证明该物质可加速肾衰兔的死亡。  相似文献   

3.
蛋白质变性机理与变性时的热力学参数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卢雁  李向荣 《化学进展》2005,17(5):0-910
生物大分子是近年来生命科学的研究热点和难点之一,而对蛋白质变性的研究有助于深刻揭示生命现象的机理.利用光谱学和热力学可以分别从微观和宏观角度对蛋白质变性进行研究,并由此得到表征蛋白质变性的热力学参数.这对深入了解蛋白质的折叠与伸展、变性机理、结构稳定性及生命体的新陈代谢等问题具有很大意义.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此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主要涉及蛋白质在水溶液中的变性机理、在有变性剂存在下水溶液中的变性机理及在含有其它物质水溶液中的变性机理.用来表征蛋白质变性的热力学参数有热容、变性自由能、变性焓和变性熵等.本文对这些研究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4.
在模拟蛋白质的分子识别功能方面,人工合成以氨基酸为主要结构单元的环肽由于更接近于生命物质,因此作为主体分子来模拟生命现象更贴切.目前,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环肽对碱金属、碱土金属以及磷酸酯的识别或跨膜传输等方面.环肽通过骨架或侧臂与过渡金属离子的配位研究也仅有几例.实际上,许多过渡金属,如Cu(Ⅱ),Zn(Ⅱ)和Fe(Ⅱ)等在稳定蛋白质的构象及增强.  相似文献   

5.
锌是重要的生命元素.在生物体内锌以多种形式参与代谢过程,包括糖类、脂类、蛋白质与核酸的合成与降解.对生命体系有着特殊的生物活性和催化作用。模拟合成以锌、铜等为中心离子的配位聚合物并对其结构进行研究.将为人们认识生命体系中与这些金属离子相关的生命现象提供重要的信息。4,4’-联吡啶是一种线状双基刚性配体.无支链,空间位阻少,有较好的桥联作用,  相似文献   

6.
色酮类化合物具有显著的生理活性[1,2].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元,也是合成机体抗体、激素和酶的原料,在人体内有特殊的生理功能,是维持生命现象的重要物质[3].将具有特殊生理功能的氨基酸引入色酮环母体中,有可能得到一类兼具色酮和氨基酸生物活性的新化合物,这一过程是由噁唑酮作为中间体来实现的.噁唑酮及其衍生物是合成氨基酸、芳基乙酸及许多天然产物的重要中间体[4].我们将各种取代的3-甲酰基色酮与马尿酸反应得到噁唑酮,再经酸化水解开环,方便地制得了一系列取代色酮的α-氨基酸.  相似文献   

7.
生命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生命的起源和发展的一门科学,是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学科。作为生命现象的物质基础,可概括为蛋白质、核酸、酶等几类生物大分子,以及它们的水解产物和脂、糖等几类较小的生物分子。但每一类都有庞大的数目和极其复杂  相似文献   

8.
《化学教育》1991,12(3):57-58
人们为了研究生物体内蛋白质与过渡金属离子配合物所产生的生命活动。常常合成一些结构类似但又简单的配合物,从对这些模拟化合物的研究中可以观察到类似的生命现象。  相似文献   

9.
有机化学的创始和开端就是和生命现象紧密联系着的。人类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对许多由动植物体内取得具有特殊性质的物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有机化学这个名字的本身就意味着它是研究有机体内物质的化学。自有机化学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科  相似文献   

10.
氨基酸与蛋白质体系热容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卢雁  徐全清  李向荣 《化学进展》2004,16(3):365-369
氨基酸与蛋白质都是生命现象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研究对象.利用热力学方法,特别是从热容的角度出发对其研究,对深入了解蛋白质的折叠与伸展、变性机理、稳定性及生命体的新陈代谢等问题均具有一定的意义.近年来,研究者们对蛋白质或氨基酸体系的热容研究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对此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1.
锌是重要的生命元素,在生物体内锌以多种形式参与代谢过程,包括糖类、脂类、蛋白质与核酸的合成与降解,对生命体系有着特殊的生物活性和催化作用[1].模拟合成以锌、铜等为中心离子的配位聚合物并对其结构进行研究,将为人们认识生命体系中与这些金属离子相关的生命现象提供重要的信息[2,3].4,4′-联吡啶是一种线状双基刚性配体,无支链,空间位阻少,有较好的桥联作用,它与金属离子在自组装过程中能形成各种一维,二维,及三维空间结构的配位聚合物[4~7].  相似文献   

12.
人类在探索生命科学的进程中,对糖、蛋白质及核酸这三类基本生命物质的研究日益深入。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特别是细胞生物学的高速发展,糖类化合物在生命科学中所起的作用也得到了高度重视。糖不仅作为能量物质(葡萄糖、淀粉、糖原)和结构物质(几丁质、纤维素)为人们所熟知,它的其它诸多生理、生化功能,如携带和传递生物信息,调节细胞的生长发育、分化代谢及免疫反应等,均逐渐被掲示和认识。  相似文献   

13.
蛋白质的电分析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生命现象的许多过程皆伴随着电子传递反应,应用电化学方法研究生物体系的电子传递及其相关过程是揭示生命本质的较好途径。本文从酶生物传感器、蛋白质修饰电极和免疫传感器3个方面评述了近年来蛋白质的电分析化学研究的现状和进展,并提出了今后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31PNMR研究水生动物细胞死亡过程的动力学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细胞凋亡的研究有助于理解胚胎发育、免疫耐受、细胞群体稳定等重要生命现象, 并对治疗疾病具有潜在的价值, 故已成为研究的热点[1~5]. 已有文献报道, 细胞的死亡形式与细胞内ATP(三磷酸腺苷)的含量有关, 在细胞凋亡的过程中, 细胞内ATP的含量必须保持一定的水平[6,7]. 如在研究人的T-细胞死亡过程中, 发现当ATP的含量降低时, 细胞死亡的方式是坏死而不是凋亡[1,8]. 对于在细胞死亡过程中能量代谢物质的动态变化, Davis等[9]在对神经系统PC12细胞的凋亡过程的研究中发现, 尽管ATP的含量保持不变, 但Pi(无机磷)进入ATP和蛋白质的量明显减少, 进入磷酸肽的量明显增加. 以上结果表明, 可以利用31P NMR研究细胞的死亡过程. 本文首次利用31P NMR观测水生动物不同部位细胞死亡过程中ATP, PCr(磷酸肌酸), Pi和磷脂等能量代谢物质的含量变化并得到变化的速率常数, 所得结果有助于人们了解细胞死亡过程中能量代谢物质的变化规律和判断细胞死亡的快慢.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几种典型的海洋生物生理活性物质——河豚毒素,西加毒素,石房蛤毒素,刺尾毒素的研究。这些生理活性物质不仅能特异地支配着离子通道,而且支配着受体和细胞机能的调节。今天,获得飞跃发展的生命科学领域,用分子和亚分子水平解释复杂的生命现象,海洋生理活性物质正是强有力的工具。因此,海洋生物的生理活性物质对生命科学方面的贡献是不可估量的。  相似文献   

16.
生命是物质运动的最复杂的形式。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就曾指出:“生命是蛋白体的存在方式”。用现代生物学的观点来看,“蛋白体”实际上就是蛋白质和核酸的复合体。近十几年来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充分证明:核酸在生命活动中起着极其关键的作用,是最重要的生物高分子之一。历史1868年 Miesher 从外科绷带的脓细胞中分离到一种含磷极多的物质,他称之为“核素”(Nuclein),即我们今天知道的核酸和蛋白质的复合  相似文献   

17.
5-氟尿嘧啶及其衍生物是一类抗代谢抗癌药物,由于5-氟尿嘧啶的脂溶性低,选择性较差.为了提高其选择性,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增强原药的效果,许多药物科学家和化学工作者对其进行结构上的修饰和改造.一方面在5-氟尿嘧啶分子中引入亲脂性较大的基团,另一方面将生物体内源物质引入到5-氟尿嘧啶分子中,已成功开发了如替加氟(Tegafur)等前药.糖类物质与生命现象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细胞识别、血型区分等多种生理功能中起着重要作用,且糖苷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程度的抗癌活性.基于此,我们将糖苷类物质引入到5-氟尿嘧啶分子中,设计合成了一类含糖苷的5-氟尿嘧啶衍生物,目标产物的合成路线如下:  相似文献   

18.
天然无序蛋白质是一类新发现的蛋白质,它们在天然条件下没有确定的三维结构,却具有正常的生物学功能,广泛参与信号传递、DNA转录、细胞分裂和蛋白质聚集等重要的生理与病理过程.无序蛋白质的发现是对传统的蛋白质"序列-结构-功能"范式的挑战.在这篇综述里,我们首先回顾了蛋白质的传统范式以及无序蛋白质的发现过程,然后介绍无序蛋白质在结构、序列、功能等方面的特征与相互作用,并以分子识别过程为例,进一步阐述目前国际上对无序蛋白质所具有优势的一些认识与观点.我们还分析了无序蛋白质研究在生命科学和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并介绍了国内在无序蛋白质领域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9.
血清白蛋白与偶氮胂Ⅲ结合反应的分光光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蛋白质是生命的体现者,蛋白质含量的测定在生化、药物、食品及临床分析中有着重要作用。某些生命物质如多肽、酶、蛋白质、激素等的分离提纯更是离不开蛋白质的定量。在蛋白质临床分析中染料结合法有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0.
陈雅琼  宋洪东  吴懋  陆扬  管骁 《化学进展》2022,34(10):2267-2282
蛋白质-多糖复合体系作为生物活性物质传递系统的壁材,有着人工合成聚合物或无机物等其他材料不可比拟的多重优势。本文就蛋白质和多糖之间的连接方式及蛋白质-多糖复合体系形成传递系统的多种形式进行了综述,以及对此领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结合蛋白质和多糖的结构特点,二者之间的链接方式分为非共价结合的物理共聚,和共价结合的美拉德偶联、化学交联、酶催化交联等方式,文中分别对各种连接方式的原理和机理,以及其影响因素做了深入阐述。以蛋白质-多糖复合体系为壁材对活性物质的传递形式大体上分成乳化系统、胶束、纳米凝胶、分子复合物以及壳核结构等系统。不同的活性物质的特征和传递需求,可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结构的蛋白质和多糖种类以及二者的连接方式和传递系统的形式。并且,随着研究的逐步发展和推进,此领域的发展趋势朝着智能化和靶向性的方向进行。目前活性物质的蛋白质-多糖复合体系的传递系统,还依然面临着系统设计、评价和应用等多方面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在更全面更深入了解认识其对活性物质影响和功效的基础上,安全合理地设计和深入细致地评价活性成分的传递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