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张华蓉  郭志谋  于伟  闫竞宇  金高娃  王联芝 《色谱》2018,36(10):1053-1060
建立了基于表面静电排斥/反相混合模式色谱的黄连生物碱分析方法。选用实验室自制的C18HCE柱,以乙腈和水为流动相,考察了甲酸、乙酸两种流动相添加剂及其在流动相中的体积分数对黄连生物碱的保留、峰形及选择性的影响。最终确定0.1%(v/v)乙酸作为添加剂能实现黄连生物碱的良好分离,结合质谱和文献对其主要色谱峰进行了识别,分别为黄连碱、表小檗碱、非洲防己碱、药根碱、小檗碱、巴马汀。参考2015版《中国药典》对黄连生物碱的含量测定方法,以盐酸小檗碱进行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在0.5~10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6,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3.74%。利用所建立的方法测定了湖北和重庆两个产地不同批次的黄连样品中各生物碱的含量。该方法简便,重复性好,精密度高,可为其他碱性化合物的分离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通过加入水溶性离子液体[C6MIM][Br]和离子对试剂NaPF6在黄连和黄柏的提取液中,原位生成非水溶性离子液体[C6MIM][PF6]萃取其生物碱,离心分相后,用HPLC测离子液体相中的生物碱小檗碱、巴马汀和黄连碱,其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8、0.9996和0.9997,线性范围为1~2000 μg/L,检出限皆为0.5 μg/L,加标回收率96.52%~104.34%。 这种方法可用于黄连和黄柏中的小檗碱、巴马汀和黄连碱的检测。  相似文献   

3.
毛细管电泳安培法检测黄连中的生物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建立了一种简单快速的毛细管电泳安培检测法分离检测黄连中的黄连碱、盐酸小檗碱、巴马汀、和药根碱.以150 μm的铂电极为工作电极,考察并优化了影响分离和检测的条件.在80 mmol/L磷酸盐缓冲液中添加50%甲醇(pH 6.0),分离电压15 kV,检测电位1.2 V (vs.Ag/AgCl)的条件下,黄连碱、盐酸小檗碱、巴马汀和药根碱在8min内获得良好分离.黄连碱、盐酸小檗碱、巴马汀和药根碱的峰电流面积和浓度分别在1.0×10-5~2.0×10-7,1.0×10-5 ~8.0×10-8 mol/L,1.0×10-5~1.0×10-7 mol/L和1.0×10-5~2.0×10-7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S/N=3)低达10-8mmol/L.方法应用于微波辅助溶剂提取黄连中生物碱的测定,回收率在97.0%~104%,RSDs≤3.8%,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微量热法研究黄连及其主要组分配伍的抑菌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微量热法,研究黄连、黄连的主要组分小檗碱、药根碱、巴马汀及其配伍模拟方的抑菌作用.以HPLC法测定黄连中小檗碱、药根碱和巴马汀的含量,并根据其含量比值配伍模拟方;微量热法测定黄连、小檗碱、药根碱、巴马汀及其模拟方对痢疾杆菌的生长代谢曲线,得出相应的热动力学参数,并进行对应分析.结果表明黄连、小檗碱、药根碱、巴马汀及其模拟方对痢疾杆菌的生长代谢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黄连作用最强,单体生物碱作用弱,配伍模拟方作用增强,但并未显现明显协同作用,黄连的抑菌作用可能为多种活性成分的综合作用.  相似文献   

5.
反萃分散液膜分离提取黄连中生物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连是一种常用的中草药,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其主要的活性成分为多种异喹啉生物碱,包括药根碱、巴马汀、小檗碱等,这些生物碱具有抗菌、消炎和抗肿瘤等作用~([1~2]).因此,从黄连中提取这些生物碱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同时测定黄连中5种生物碱含量的方法。黄连药材经甲醇超声提取后,用Spherigel C_(18)色谱柱(250×4.6 mm,5μm)进行HPLC测定,流动相为含有1-己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添加剂的甲醇-水(25:75,V/V),流动相流速为1.0 m L/min,检测波长为345 nm,同时测定了黄连药材中药根碱、表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和小檗碱含量。在1~200μg/m L浓度范围内,5种生物碱的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0,药根碱、表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和小檗碱的检测限(LOD)分别为0.19,0.13,0.11,0.18,0.15 mg/L。测定了3种不同产地的黄连生物碱的含量并进行加标回收,回收率在98%~102%之间。  相似文献   

7.
由黄连混合生物碱合成黄连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道武  庞雪  胡江磊  张龙 《合成化学》2011,19(3):406-408
以中药黄连提取物黄连混合生物碱为起始原料,经脱甲氧基或亚甲二氧基、还原加氢、环合和氧化脱氢四步反应合成了黄连碱,总收率16%,其结构经1H NMR和ESI-MS表征.  相似文献   

8.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电喷雾离子阱串联质谱法对由乙醇提取的黄连生物碱进行了研究.优化出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离黄连生物碱的条件:流动相为V(乙腈):V(H2O)(三乙胺2 mmol/L)=30:70;柱温为30℃;流速为0.5 mL/min,并结合电喷雾串联质谱检测出了黄连生物碱中的小檗碱、药根碱、巴马汀、黄连碱以及微量的表...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利用毛细管电泳简便、准确地测定白头翁汤中黄连和黄柏共煎生物碱煎出量的方法。采用自组装毛细管电泳装置,采用75μmi.d.×50cm弹性石英毛细管,以0 05mol/LNa2B4O7 CH3OH(体积比为85∶15)溶液作缓冲液,运行电压为14kV,检测波长为232nm。另外,通过实验优化了提取溶剂中乙醇的含量。实验结果表明:以小檗碱、巴马汀提取量为指标,30%(体积分数)的乙醇水溶液是提取白头翁汤中黄连和黄柏共煎生物碱的最佳溶剂。小檗碱和巴马汀的质量浓度分别在15 0mg/L~65 0mg/L、12 5mg/L~50 0mg/L时与其峰面积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小檗碱的平均回收率不低于95%。  相似文献   

10.
研究对二妙丸类方(二妙丸、三妙丸、四妙丸和加味四妙丸)起重要作用的基本方二妙丸的物质基础及其配伍变化. 正交组合二妙丸类方组方药有效部位, 四氮唑盐(MTT)法评价优选出对保护尿酸钠结晶(MSU)致人血管内皮细胞(HUVEC)损伤起重要作用的二妙丸黄柏生物碱部位, HPLC/DVD法建立黄柏生物碱部位指纹图谱, HPLC-ESI-MS/MS分析共有峰成分, 鉴定了12个生物碱成分, 并比较了二妙丸类方有效部位群HPLC/DVD指纹图谱配伍类方前后黄柏生物碱共有峰相对峰面积比值的变化. 结果表明, 黄柏生物碱配伍二妙丸及其类方后总相对含量分别为122.9%, 80.7%, 60.2%和94.2%, 小檗碱、巴马汀等重要生物碱也呈现较大的变化趋势, 茵芋碱、5-羟基小檗碱和四氢巴马汀等成分配伍二妙丸类方后消失. 研究显示, 基本方二妙丸中的黄柏生物碱是二妙丸类方中保护HUVEC起重要作用的物质基础, 其相对含量变化与配伍类方后的功效变化一致.  相似文献   

11.
为了建立黄连色度测量方法并分析其与有效成分含量之间的相关性,应用灰色关联分析(GRA)与主成分分析(PCA)对不同产地黄连药材进行质量评价。收集了来自15个不同产区黄连药材,依据国际照明委员会CIE L*a*b*数字化系统,采用分光测色计测定15批黄连药材色度值,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表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和盐酸小檗碱4种生物碱含量,并运用SPSS 23.0软件对色度与生物碱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将黄连药材中生物碱类成分含量、药材水分、灰分、浸出物含量及色度值作为考察指标,采用GRA法构建黄连质量评价模型并采用SIMCA-P 14.1软件进行PCA及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分析;结果表明,色度测量方法准确可靠;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黄连色度L*a*b*Eab* (总色度值)值与表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和盐酸小檗碱的含量均有显著相关性。GRA分析结果显示,产地为重庆市的黄连与最优参考序列的相对关联度最高、质量最优;PCA分析结果显示产地为陕西省铜川市的黄连对主成分贡献率较高。GRA与色度测定所建立的黄连质量评价模型可作为黄连药材质量评价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朱妙琴 《分析试验室》2007,26(Z1):144-146
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以CH3CN-0.1%,H3PO4的0.5%SDS溶液(50:50)为流动相体系,有效分离了黄连、左金丸和反左金丸样品中的小檗碱型生物碱组分.该方法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在0.9999以上,回收率高.同时测定了黄连、左金丸(黄连-吴茱萸6:1)及反左金丸(黄连-吴茱萸1:6)中药根碱、巴马汀以及小檗碱等3种生物碱的含量,并比较了其间存在的差别.本方法分离度高,准确、简便、快捷.  相似文献   

13.
延胡索(Corydalis turtshnninovii Bess.f.Yanhusuo Y.H.Chou et C.C.Hsü)*块茎又称元胡,能活血散瘀,利气止痛.药用主要作为镇痛药.赵承嘏[1]曾从其块茎中分得十三种生物碱,分别命名为延胡索素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子、丑和寅.其中甲素鉴定为紫堇碱,丙素为普鲁托品,丁素为l-四氢黄连碱,戊素为dl-四氢黄连碱,己素为l-紫堇单酚碱,庚素为d-紫堇球碱,寅素为a-别隐品碱.黄鸣龙[2]除证明乙素为dl-四氢巴马汀外,还分得黄连碱和去氢紫堇碱.  相似文献   

14.
采用微量热法研究和比较中药黄连中四种生物碱(BAs)的抗菌(大肠杆菌)作用。这四种生物碱分别为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和药根碱。用LKB-2277生物活性检测系统,以停留法测定了37 ℃时大肠杆菌在BAs作用下的热流功率-时间曲线,并记录生长速率常数k, 指数生长期和稳定期的最大热功率Pm, log、Pm, stat, 生长抑制率I, 传代时间tg,指数生长期的总产热量Qt, log,半数抑菌浓度IC50等热动力学参数。结果显示这四种生物碱具有相异的抗大肠杆菌生长代谢的作用,k, Pm, log和Qt, log值随BAs浓度的增加而相应的减少。综合分析k, Pm, log, Qt, log, I 和IC50值可以看出,BAs抑制大肠杆菌生长代谢强度按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药根碱的顺序依次减弱。构效关系研究表明,母环C-2和C-3上连接的亚甲二氧基比甲氧基更能显著增强相应化合物的抗菌作用,而C-9和C-10上连接的亚甲二氧基或甲氧基对这种抗菌作用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5.
应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三种原小檗碱类生物碱: 盐酸小檗碱(Berberine hydrochloride)、药根碱(Jatrorrhizine)和盐酸巴马汀(Palmatine hydrochloride)与抗凋亡蛋白Bcl-2之间的相互作用, 探讨了这三种生物碱对Bcl-2蛋白的荧光淬灭机理, 分别测定其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 实验结果表明, 盐酸小檗碱、药根碱和盐酸巴马汀等三种原小檗碱类生物碱都能够使Bcl-2蛋白的内源性荧光发生淬灭, 其荧光淬灭过程是静态淬灭过程. 通过比较三种生物碱与Bcl-2蛋白的相互作用, 发现随着分子柔性增强, 其与Bcl-2蛋白的结合能力增强. 因此, 增强生物碱的分子柔性有可能增强其靶向Bcl-2蛋白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利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与溶剂异辛烷和助溶剂正辛醇形成反胶束体系,用于苦参生物碱的萃取分离。研究了pH值、表面活性剂浓度、增溶水量W0、盐种类及浓度等因素对萃取的影响。结果表明:SDBS-异辛烷-正辛醇反胶束体系对苦参生物碱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较高萃取率,在pH 5.0,增溶水量W0 25,0.05 mol/L SDBS,0.05 mol/L KCl,室温,萃取时间5 min,反萃取时间20 min的最佳萃取条件下,氧化苦参碱、氧化槐果碱、槐定碱、苦参碱、槐果碱5种生物碱及总生物碱的萃取率和RSD分别在74.1%~87.2%和0.63%~3.0%之间。本方法选择性高,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17.
中药黄连中所含的多种生物碱中主要成分是小檗碱、棕榈碱、药根碱和黄连碱等,为了分析鉴定黄连总碱中微量生物碱,运用ESI-MS-MS,FaB-MS-MS以及LC-MS-MS等多种质谱方法对由甲醇提取的总碱部分提取物进行了分析研究,并结合LC-NMR对其中1种未知物的结构给予了确认.  相似文献   

18.
盐酸黄连碱的全合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2,3-二甲氧基苯甲醛为起始原料,经脱甲基、环和、缩和闭环等5步反应合成了盐酸黄连碱,总收率9.9%,其结构经1H NMR和MS表征.  相似文献   

19.
隆俊  张善军  陈应春 《合成化学》2008,16(1):118-119,122
以苯胺为原料经取代、关环、甲基化、还原、消除反应合成了呋喃喹啉类生物碱白鲜碱,总收率17%,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MS确证.  相似文献   

20.
非水毛细管电泳测定黄连饮片中5种生物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一种非水毛细管电泳(NACE)同时测定黄连饮片生品与炮制品中小檗碱、巴马汀、药根碱、木兰碱和黄连碱含量的方法。分别考察了非水溶剂、缓冲液体系及其浓度和pH、运行电压、运行温度和检测波长等条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选择非水毛细管电泳分离模式,以40 mmol/L乙酸钠-40 mmol/L乙酸铵的无水甲醇缓冲溶液(pH 5.8)为电泳介质,未涂渍标准熔融石英毛细管(64.5 cm×75 μm,有效长度56 cm)为分离通道,检测波长为254 nm,分离电压为25 kV,压力进样(5 kPa×6 s),柱温为20 ℃。结果显示,5种生物碱在20 min内可实现基线分离,加标回收率为98.37%~101.03%。该方法简单、准确,重现性较好,可用于黄连饮片内在质量的评价和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