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亚、东亚大陆地震活动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广泛分布在中亚、东亚大陆地区6级和6级以上的地震资料、浅源大地震断层面解结果,以及地质构造方面的资料,讨论了大陆地震活动的区域特征,大陆地震活动和板块构造的关系,以及地震区内大地震活动的发展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2.
本文讨论了南北地震带强震活动的特征,7级以上大地震随时间变化,在时间上和地理区段上的转移及呼应现象,是明显的。本文也对不同大小震级的地震与构造类型的关系作了探讨,7.5级以上大地震及巨大地震沿板块边界及其附近分布并迁移,7级以上大地震以块体边界及接触部位为界呼应发生,6—7级强震受断裂构造的控制,而弱地震的分布随机性是很强的。  相似文献   

3.
江河丰枯与我国地震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长江(以宜昌站为代表)和黄河(先后以陕县和唐乃亥为代表)近百年的流量变化与当年我国地震的地理分布(地震场)关系密切,本流域出现强地震(最好是“地震群”),且流域的东、南方无地震(或仅有弱地震)是长江和黄河为丰水年的共同条件,华北的7级大震是使长江枯水的条件;祁连山区的6级以上强震是黄河枯水的条件,最后用两年的个例说明黄河、长江同为多水年的条件是南北地震带活跃,华南无地震;同为少水年的条件是南北地震带中无强震,华南、华北地震强,分析表明:地震活跃区与3.2m地温距平的高温区是基本一致的。  相似文献   

4.
云南省位于多个地块交界处,构造活动活跃且地震活动频发。利用中国静止气象卫星风云二号系列相当黑体温度TBB数据,应用小波变换和相对傅氏功率谱的时频相对功率谱方法(T-F RPS),提取并分析了云南省2008年至今发生的5.5级以上地震热红外异常信息,且对比分析了特征周期、特征幅值、异常形态、异常演化过程等参数。结果表明:(1)该系列地震热红外异常信息易于用时频相对功率谱方法(T-F RPS)提取识别,且异常特征具有"出现-扩大-减小-消失"的规律;(2)异常特征周期和持续时间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3)异常沿着断层延展,震中位于异常边缘一侧或者异常区域交汇地带,发震时刻多位于相对功率谱幅值下降阶段;(4)震级与相对功率谱峰值有一定的相关性,震级高,峰值也较高;(5)地震类型与异常面积有一定的相关性,双震型地震异常面积较大。此外,讨论了地震热红外异常与构造活动、气候状况、天气情况和季节等因素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论述新疆灾害性地震的时空分布特征的基础上,主要对环境因子与新疆灾害性地震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大量的资料处理并采用多种方法的统计相关分析,在0.01或0.05的置信水平上通过相关检验,表明环境因子与新疆灾害性地震存在着某种内在联系,进而对新疆灾害性地震在不同时间段预报提出不同程度的预报判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浙江绍兴-龙泉隆起带中主要金矿床的围岩进行了系统的地球化学研究,确定了该区存在有前中生界的原始含金建造——元古界双溪坞群以及衍生含金建造——震旦-寒武系陈蔡群和前寒武系左溪混合岩。它们在岩石成因、金银含量及分布、微量元素组合及特征等方面,均具有一定的继承和演化关系。通过变质-热液、火山-热液等地质作用,含金建造为隆起带中各类金矿床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成矿物质。  相似文献   

7.
西藏多不杂铜矿床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北侧,是近年来发现的具有超大型规模前景的矿床,对矿区内含矿岩体进行了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分析,探讨了成因类型及形成时代,认为多不杂含矿岩体主要为花岗闪长斑岩,岩石具斑状结构,块状构造,属于硅酸过饱和、铝过饱和类型,具有高钾、贫碱的特征,属于高钾钙碱性或钾玄岩系列。稀土元素特征显示岩体在岩浆形成后侵位至冷凝成岩过程中,未经历明显发生结晶分异作用。区内岩体属于S型花岗岩,形成于燕山晚期弧-陆板块碰撞背景下的火山弧区,共发生三期岩浆活动。  相似文献   

8.
贵州遵义地区是中国华南二叠系锰矿重要富集区之一,锰资源储量逾2亿t。通过对遵义长征、南茶及统子窝锰矿床23件岩矿石样品稀土元素组成进行测试分析,发现锰矿床普遍富集稀土元素,其中矿石∑REE总量介于326.3~1138.9×10~(-6)之间,平均538.84×10~(-6)。锰矿中凝灰岩∑REE总量最高,达到1824.5×10~(-6)。电子探针和能谱分析结果表明,锰矿中稀土元素主要以稀土独立矿物的形式存在,其中独居石、磷钇矿是最主要的稀土矿物,其以富集Ce,La和Nd为主要特征,部分矿段重稀土元素Y相对富集,指示遵义二叠系锰矿床伴生稀土组分主要以富集轻稀土元素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9.
于生棣  于永庆  金淑萍  杨景贤 《色谱》1991,9(3):185-187
甘蔗条螟分布于我国华南和台湾等地,是危害甘蔗的主要害虫之一。几年来,经轻工部广东甘蔗糖业研究所、中科院北京动物所和江苏省激素研究所等单位协作,用触角电位法和田间生测试验,发现用顺11-十六烯醇乙酸酯(Z11-16:Ac),顺13-十八烯醇乙酸酯(Z13-18:Ac)和顺13-十八烯醇(Z13-18:OH)按4∶5∶1的配比组成性  相似文献   

10.
太原东山煤地下气化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地下气化模型试验,获得了东山煤地下气化过程的一般规律。进行了东山煤空气气化及纯氧-水蒸气气化试验,研究了鼓风量及气氧比对煤气组成的影响、气化过程的稳定性以及试验条件下的煤层气化速率变化,进行了纯氧-水蒸气地下气化的物料衡算。试验结果表明,东山煤空气气化可以生产低热值空气煤气,鼓风量会影响空气煤气的组成;纯氧-水蒸气地下气化可以获得合格的二甲醚合成原料气,但需根据气化工作面的移动及煤气组成变化,采用移动点供风气化维持气化过程连续稳定进行。气化过程的物料衡算可以用来预测气化煤气的基本组成。气氧比影响煤气组成变化,试验条件下适宜的气氧比范围为1.8~2.2。气化工作面扩展速率在供风点附近出现最大值,变化平稳,瘦煤地下气化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张八岭隆起南缘早白垩世火山岩稀土元素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八岭隆起南缘早白垩世火山岩与北大别山东部、庐枞盆地、鲁西同期火山岩同属于中国东部岩石圈伸展减薄背景下形成的火山岩。然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却反映出,张八岭隆起南缘火山岩来源于壳幔过渡带。而北大别山东缘同期火山岩与岩浆上升过程中地壳物质的混染有关,庐枞盆地火山岩岩浆来自与俯冲洋壳有关的富集地幔部分熔融,鲁西地区火山岩岩浆与俯冲的陆壳在地幔源区发生混染和交代形成的富集型地幔部分熔融有关。稀土元素研究的结果与构造背景、微量元素以及Sr,Nd同位索等研究相吻合,进一步表明稀土元素在火山岩岩浆来源方面有很好的示踪作用。岩浆的来源不同以及研究区大型断裂的作用正是张八岭隆起地区成为金矿成矿远景区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在化学教学中如何貫徹基本生产技术教育,已經成为教师們特别关心的問题。基本生产技术教育主要是在課堂上通过課堂教学来进行,課外活动只是輔助教学的形式之一。但是,課外活动对貫徹基本生产技术教育具有很大的作用。化学課外活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化学課外活动小组、化学專題晚会、化学竞賽会、化学專題报告会、参观等。这里,我們結合北京市29中举行的化学專題“石油”报告会,来說明如何组织化学專題报告会以及它在基本生产技术教育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作为自然界中光化学反应的中心,卟啉及其衍生物逐渐成为研究的焦点。基于该类化合物的特性可获得多尺度、多形态且光学性质各异的聚集体。5,10,15,20-四(对磺酸基苯基)-卟啉(TPPS)在一定条件下受环境的微扰可以形成手性聚集体,TPPS及其聚集体可与离子型嵌段共聚物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的复合聚集体,此类聚集体具有手性特征固定可调、尺寸可控、溶胶形式稳定分散等特征。本文综述了手性聚集体这一概念的由来以及该领域的代表性工作,同时结合本课题组工作着重对静电复合型TPPS/聚阳离子手性聚集体的制备及性质进行讨论,并提出该领域的发展趋势及工作展望。  相似文献   

14.
综述了自由基聚合在α-烯烃均聚及与功能性单体共聚制备功能化聚烯烃方面的研究进展。自由基聚合方法具有易操作、成本低等优点,特别是随着活性自由基聚合的发展,使对通过自由基聚合所得聚合物的结构进行精确调控成为可能。目前在α-烯烃均聚方面,通过选择适当的溶剂以及添加有机锂盐,使在相对温和条件下自由基引发α-烯烃合成高分子量聚合物成为可能。在共聚体系中,路易斯酸或布伦特斯酸的引入可以大幅提高共聚物中α-烯烃的含量。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在康滇构造带中段——攀西地区的地球物理探测:重力场、磁力场(包括古地磁和航磁测量)、地热场、大地电磁测深、天然地震、古地磁与块体运动、地壳与上地幔的爆炸地震深部探测等资料,从整体上研究了攀西地区的深部结构、性质与综合地球物理场特征。结果表明,攀西构造带并不是一个已完全消亡的“古裂谷”带,也不是中、新生代以来所形成的正在盛期的现代裂谷系。而是这条“古裂谷”带由于受到临近地区岩浆活动和构造运动的多期作用与改造所形成的活动构造带——“复苏”的“古裂谷”带。  相似文献   

16.
温浩 《应用化学》1987,(1):66-66
本工作完成了非电解质体系汽-液相平衡数据库(NEDB)的全线联通,使之成为一个对用户透明的、较为完整的体系,并使对数据及数据规律的研究以库的形式结合起来,提出了在线利用数据库资源的概念,为流体相平衡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郑长龙 《化学教育》2010,31(5):15-19
在课堂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基于整体观,提出了化学课堂教学板块理论,认为“情景”、“任务”、“活动”和“评价”是“板块”的基本构成要素,并对基于“板块”的化学课堂教学设计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东部沿海和西藏南部广泛分布有中、新生代的花岗岩类岩石。为了研究它们H-O同位素体系的纬度和高度效应,我们首先研究了现代大气降水δD,δ~(18)O值的高度和纬度效应。在此基础上,我们研究了西藏拉萨-亚东地带花岗岩类岩石中羟基矿物的δD值。它们具有明显的高度效应。根据黑云母δD值计算出来的西藏高原在20—40Ma期间的年平均隆起速度为0.1mm。中国东部沿海燕山晚期晶洞花岗岩全岩δ~(18)O,δD值具有明显的纬度效应。每个岩体中δ~(18)O-δD值之间的负相关关系代表在热水-岩石相互作用体系中ω/r比相同条件下温度与岩石δ~(18)_O,δD值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中国大陆强地震的成组活动和概率预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在中国大陆东部自777年至1984年(不包括东北深震)强地震之中,划分出24个组;在中国大陆西部自公元前193年至公元1991年的强地震之中,划分出21个组。由这些组的统计,对中国大陆东部和西部分别给出了强地震以成组形式发生的概率以及组内地震数目、组内相继两次地震时间间隔、地震组活动期长度和地震组活动区大小等地震组各参数的概率的估算方法与各种经验概率值。  相似文献   

20.
非线性系统失稳的前兆与地震预报——响应比理论及其应用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本文在分析了不同的非线性系统的失稳过程后得出:其失稳前兆为响应率不断增高或响应比不断增高,而且系统临近失稳时加载与卸载的响应是不同的.将这一理论用于地震预报.利用起潮力引起的地壳中应力的周期性变化,作为加、卸载的手段.如能分别测量出固体潮加载周期与卸周期引起的响应(如地形变、重力、地震活动性等)的比值,这一参量必然包含地震孕育的特征信息. 用1970—1988年间发生在中国大陆的9个M≥7的大地震的资料,将该区域内中小地震所释放的能量的平方根(Benioff称之为释放应变)作为固体潮加卸载的响应,9个地震中的7个,在震前其响应比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