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类比,又称类比推理是依据两个或两类数学对象的相似性,有可能把一个数学对象已知的特殊属性迁移到另一个数学对象上去,所谓辩证类比就是依据辩证法理论和方法,把两个(两类)数学对象看作一个具有多种属性的统一整体,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去分  相似文献   

2.
<正>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对象有一部分属性类似,推出这两个对象其他属性亦类似的一种推理方法,是由特殊到特殊的推理.类比推理的一般步骤是:先找出两类对象之间可以确切表达的相似性(一致性);再用一类对象的性质去推测另一类对象的性质,从而得出一个猜想;最后验证猜想,但类比推理的结论不一定正确.一、性质类比例1平面几何中有如下性质:如图1,设O是等腰Rt△ABC底边BC的中点,AB=1,  相似文献   

3.
波利亚曾经讲过:类比是一个伟大的引路人.所谓类比,就是根据两个对象的某些属性的相同或相似,推导它们的其它属性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推理方法.类比是创造性的逻辑思维方式,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高考中的热点题型.……  相似文献   

4.
有资料研究表明:我国中小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令人担忧.为了改变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能力低下的现状,我们开始重视学生数学问题意识和提出数学问题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课堂中的任务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会解决数学问题,且还应重视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能力的培养.国内外很多研究表明,在解决数学问题过程中,一个独创性数学问题的解决离不开数学问题的提出.一、类比方法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意识的有效途径类比是由两个或两类思考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的相同或相似从而推出它们在另一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的一种逻辑推理方法.它具有两个特征:一是丰富的想象力,二…  相似文献   

5.
从高考试题看类比思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类比是根据两个对象或两类事物间存在着的相同或不同属性 ,联想到另一类事物也可能具有某种属性的思维方法 .类比联想可发现新的数学知识 ,类比可寻求到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思维及合情推理能力 ;因而 ,近年来高考出现了类比思维的问题 .这类问题通常以类比思维为轴心 ,与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基础知识整合 ,形成开放性的试题 ,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 ,创造能力 ,合情推理能力 .其试题新颖 ,背景独特 .1 特殊向一般类比由特殊向一般类比 ,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 ,理性思维 ,判断、猜想及探索的能力 ,以及合…  相似文献   

6.
类比是依据两个对象之间存在着某些相同或相似的属性,推出它们存在其它相同或相似的属性的思维方法.应用类比思想:疗法研究问题,能培养我们创新思维能力.下面以人教版几何第二册193页13组第2题为例,说明如何用这种思想方法去研究数学问题.  相似文献   

7.
谈高考对数学能力的考查(续文)晨旭(接上期)2.归纳推理.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是两种不同的思考和推理方法.归纳推理是一种由旧事物发现新事物的推理方法,是创造力的一种成分.虽然数学知识是一个演绎的体系,并且演绎推理是数学研究和学习的重要方法.但归纳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自王国俊教授在模糊推理中提出全蕴涵推理方法以来,对于这个推理方法的推广和完善,成为模糊推理研究的热点方向之一。特别地,最近有文献提出了五I推理方法。由于这个新推理方法中的蕴涵全部为同一种蕴涵,因此,本文将对这种推理方法进行改进,提出更一般的全蕴涵推理方法。同时分别对两个基本的推理模型FMP和FMT,给出新算法的统一表达式,并分别讨论改进方法在两个模型下算法的还原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9.
李锋  孟新颖 《数学通讯》2012,(Z1):11-13
数学归纳法是数学证明中的重要方法,它是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法,常用来证明与正整数有关的可以递推的问题.在高中数学课程中,数学归纳法并不是一个"教师容易教,学生容易学"的单元,学生在利用数学归纳法的过程中诸如"忽视  相似文献   

10.
属性数学-属性测度和属性统计   总被引:62,自引:7,他引:55  
本文研究了属性集和属性测度,它们是属性数学的基础.本文提出了属性统计方法,并指出,概率统计、模糊统计、集值统计是它的特殊情况.  相似文献   

11.
一般化是指从某类对象的研究转向对包含了该类的更广泛的一类对象的研究,它是从特殊到普遍的一种思维方法.类比是指根据两个对象之间的相似,把信息从一个对象转移给另一个对象,它是从一个具体对象到另一个具体对象的推理.[1]一般化或类比是获得发现的伟大源泉,也是产生数学猜想的重要手段,而二者有意识地结合,则可以把数学猜想引向深入,进而揭示某类数学问题更一般的规律.  相似文献   

12.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的精髓 ,是应用的指导与手段 .因此 ,数学学习不能只关注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还要重视数学思想方法 .在分式学习中我们就可以学习类比和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1、类比的思想方法类比法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的某种属性相同或相似而作出的推论 .类比的基础是比较 :对两个或两类对象进行比较时 ,发现它们的相同或相似点 .由于类比的目的在于用一个或一类对象的特点得出另一个或另一类对象的特点 ,所以类比法是一种创造性思想方法 ,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但应用中应注意到 :进行类比的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的相似有其同一性和特定性的一面 ,一般也总存在差异性的一面 .因此从两个或两类对象的相似出发 ,并不必然地能得出它们的其他属性也一定相同或相似的结论 .由类比得出的结论我们必须证明其合理性 .在本文不论是概念的引入还是基本性质、运算法则的得出 ,都通过与分数的类比进行类似地 ,请同学们类比分数的乘除法、加减法的法则 ,自己写出分式乘除法法则、加减法法则 .2、转化的思想方法所谓解题———就是把未知的问题转化为已知的问题 .同一个数学问题 ,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 ,对问题的分析、理解的层次不同 ,可以导致转化...  相似文献   

13.
试论类比推理在数学解题中的几个误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类比是根据两个对象或两类事物间存在着的相同或不同属性,联想到另一类事物也可能具有某种属性的思维方法.利用类比联想可以发现新的数学知识,利用类比可寻求到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创造思维及合情推理能力.  相似文献   

14.
类比是根据两种事物某些属性的相似,推断出它们其他的属性也可能相似的一种推理方法,平行类比可分为概念类比、结构类比、解法类比和性质类比,通过类比可发现新的数学知识和新的解题方法,通过类比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通过类比可深刻揭示知识的内涵和外延,本文结合近几年高考中的平行类比和自己的数学实践,出一些预测性试题,供读者参考,以开拓视野,提高应变能力。  相似文献   

15.
基于逻辑相似度和剩余蕴涵,研究了五蕴涵推理方法(QIP)和相似度推理方法(FSI)的鲁棒性,给出了在四个常用蕴涵下QIP的鲁棒性的具体结果,以及基于修正的Kleene蕴涵的FSI的鲁棒性结论,并且对这两种推理方法的鲁棒性进行了初步的比较.  相似文献   

16.
<正>类比是从特殊到特殊的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事物在某些属性上都相同或相似,进而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的方法.它在中学数学中广泛存在,比如从算术到代数中运算的类比,从低维到高维几何的结论的类比等.特别地,七年级数学的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中可以建立一种对应,实现线段和角的类比以及解题方法的迁移,现举例具体说明.  相似文献   

17.
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不同的对象的某些方面(如特征、属性、关系等)相同或相似,推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思维形式,它是由特殊到特殊的推理,是一种横向思维.归纳推理是把某类事物中个别或一部分事  相似文献   

18.
<正>新课标、新教材在高中数学选修2-2《推理与证明》一章中介绍了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归纳、类比是合情推理的常用思维方法.归纳是从几个已知的特殊现象归纳出一般的未知结论,类比是根据两个对象或两类事物间存在着相同或不同的属性,联想到另一类事物也可能具有某种属性的思维方法.由等差数列到等  相似文献   

19.
从徐光启的两篇短文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对待数学的证明推理方法——它在几何学中表现最为明显——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有一种意见认为这种方法即公理化的方法既脱离生活和直觉,而且没有用处.并且进而认为这是几个世纪的争论已被否定了的方法,因此不但不应强调,而且应该进行根本的改革.如果认为这种方法代表一种理性主义的思维,而且正是我们这个民族所缺少的,则什么是理性主义?理性主义要求以批判的态度对待现存的一切秩序,而数学的推理方法怎么会体现这种批判的态度?我是主张在中学阶段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数学推理方法的训练的,而且也认为它是体现了一种…  相似文献   

20.
运用类比方法培养创新意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类比方法,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同或相似而推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逻辑思维方法.一、类比方法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运用数学类比思维可以把陌生的对象和熟悉的对象进行对比,把未知的东西和已知的东西相对比,特别是在资料少,还不足以进行归纳推理和演绎思维的情况下,类比可以启发思路,提供线索.类比法具有两个特征.一是适用范围广,可以跨越各个种类进行不同类事物的类比,既可以比较本质的属性,又可以比较非本质的特征.二是具有较强的探索性和预测性,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中,根据教材的特点,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