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通过一锅法水相合成出一种β-环糊精修饰的荧光金簇。该新型金簇具有红色荧光发射、长时间的分散稳定性和荧光稳定性。透射电镜观察其平均粒径为(1.40±0.32)nm。激光共聚焦显示金簇分散在细胞质中,荧光随金簇浓度增加而增强。细胞毒性实验证实该金簇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表面修饰的β-环糊精,也为金簇载药或者靶向功能化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从而进一步拓宽其在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β-环糊精与二苯胺超分子包合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β-环糊精(主体)与二苯胺(客体)的包合反应。通过元素分析、核磁共振、差热分析及X-射线粉末分析方法确定了包合物的形成,用荧光光谱法测定了包合反应的形成常数。实验结果表明:β-环糊精与二苯胺分子形成摩尔比为2∶1的包合物。二苯胺的苯环嵌入β-环糊精分子的疏水性空腔内。包合物的分子式为C96H151O70N。热稳定性比相应主客体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戴荣继  佟斌  唐力  邓玉林  傅若农 《化学学报》2006,64(12):1248-1252
研究了β-环糊精衍生化胰酶的合成以及作为毛细管电色谱手性选择剂的分离性能. 利用乙二醇二环氧丙烷醚作为交联剂, 将β-环糊精接枝到胰酶蛋白的主链, 得到了β-环糊精衍生化胰酶. 将其通过化学键合连接到毛细管柱内壁, 制备了β-环糊精衍生化胰酶毛细管电色谱柱. 在加压毛细管电色谱模式下, 利用该柱分离了色氨酸、扑尔敏、布洛芬、异丙嗪和阿托品等对映异构体, 得到了理想的分离效果, 且在分离扑尔敏时, 随着电压的增加, 对映异构体分离的分离度和相对保留时间均增加.  相似文献   

4.
以手性化合物L-青霉胺、D-青霉胺、L-半胱氨酸为单一修饰剂或组合成双修饰剂,合成不同修饰剂修饰的CdSe纳米晶。对最佳合成条件如配料比,反应pH值,回流温度,回流时间进行了优化,对CdSe纳米晶发光强度及稳定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发现双修饰剂修饰的纳米晶比单修饰剂修饰的纳米晶荧光强度高,稳定性好;双修饰剂中第二修饰剂的空间位阻小的修饰效果好;不同手性修饰剂之间能以稳定方式结合的修饰效果好。研究了CdSe纳米晶对生物大分子的识别,仅发现核酸对CdSe纳米晶有明显的作用,用CdSe纳米晶作为荧光探针对大肠杆菌进行标记。  相似文献   

5.
刘明舜  傅南雁     《有机化学》2010,30(4):499-505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目前最具应用价值的抗生素, 其结构特征具有β-内酰胺环的基元结构, 该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和立体化学研究一直是有机合成化学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领域. 二茂铁凭借其独特的结构和多样的性质, 在生物和医药方面均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因此, 二茂铁修饰的β-内酰胺是一类结构新颖且具有潜在生物活性的化合物. 对该类化合物的深入研究, 将对新型抗生素的研发提供重要的指导意义. 综述了近年来青霉烷类和头孢烯类β-内酰胺及单环类β-内酰胺这两大类含二茂铁取代的β-内酰胺衍生物的合成与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通过两步法合成了10-甲基吩噻嗪/2-羟丙基-β-环糊精主客体化合物修饰的多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MPT-HP-β-CD/MWNT,并用FT-IR、UV-Vis、荧光光谱、拉曼光谱、TEM等对其组成进行表征。通过CV曲线、i-t曲线对谷胱甘肽(GSH)的催化性能以及对催化剂阻抗的研究,证明了MWNT可以提高导电能力,提高对GSH的催化活性。此外,还研究了pH值、温度、扫速等对催化剂催化活性的影响,表明该复合材料可用于GSH的电化学检测,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重现性以及很高的灵敏度。最优检测浓度范围为5×10-7~4.95×10-5 mol·L-1,检测限为3.96×10-8 mol·L-1S/N=3)。  相似文献   

7.
系列单取代烷氧基-2-羟丙基-β-环糊精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环氧氯丙烷和脂肪醇为原料, 通过相转移催化法合成了乙基、正丙基、正丁基和正戊基缩水甘油醚(14), 并利用所合成的缩水甘油醚和β-环糊精为原料, 分别在弱碱水溶液(1.5%)和强碱水溶液(30%)中制备并用硅胶柱分离出单2位取代的乙氧基、丙氧基、丁氧基和戊氧基-2-羟丙基-β-环糊精(1a4a)和单6位取代的丙氧基、丁氧基和戊氧基-2-羟丙基-β-环糊精(2b4b), 利用薄层色谱、红外光谱、差热扫描量热分析、质谱和核磁共振等手段对所合成的产品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8.
以中草药有效成分β-榄香烯为起始原料, 在碱性条件下与氨基化的聚乙二醇(PEG)反应合成了一系列β-榄香烯单取代PEG衍生物, 利用IR, 1H NMR及13C 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并采用WST-1法观察其对人宫颈癌细胞(Hela)、人白血病细胞(K562)的抑制作用, 探讨其体外抗肿瘤活性. 细胞实验结果表明经PEG修饰的β-榄香烯的抗癌活性有不同程度的增强.  相似文献   

9.
利用圆二色光谱, 核磁, 等温滴定量热法和化学滴定方法研究单-6-马来二氰二硫代酸钠-β-环糊精在水溶液中的自包合性质。化学滴定实验结果表明十二烷基硫酸钠(SDS), Cu2+和Co2+可以破坏单-6-马来二氰二硫代酸钠-β-环糊精的构象, 并且得出单-6-马来二氰二硫代酸钠-β-环糊精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式是自包合的结论; Cu2+可以作为打开单-6-马来二氰二硫代酸钠-β-环糊精的自包合结构的"钥匙", 使其构象改变后可以与中性红发生包合作用; 加入EDTA与Cu2+配位后, 单-6-马来二氰二硫代酸钠-β-环糊精恢复自包合结构, 同时释放中性红客体分子。  相似文献   

10.
孙德志  李玲  曲秀葵  尹宝霖 《化学学报》2006,17(17):1765-1769
在298.15 K下利用纳瓦级等温滴定微量热法研究了γ-环糊精与丹皮酚(Pae)及其两种同分异构体(2'-羟基-5'-甲氧基苯乙酮, Hma; 4'-羟基-3'-甲氧基苯乙酮, Ace)在水溶液中的相互作用, 并结合核磁共振对其相互作用的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 试验表明, γ-环糊精与三种药物分子都是1∶1结合, 其中 Pae, Hma与γ-环糊精相互作用过程是焓驱动, 而Ace与γ-环糊精相互作用却是焓-熵共驱动; 1H NMR 谱表明 Pae, Ace 与γ-环糊精形成典型的包结物, 其中 Pae 分子从 g-环糊精空穴的小口端进入, Ace分子从 g-环糊精空穴的大口端进入, 而 Hma 与γ-环糊精之间只是以弱相互作用结合而非包结作用. 结果显示γ-环糊精对三种同分异构体具有明显的分子识别功能.  相似文献   

11.
利用圆二色光谱, 核磁, 等温滴定量热法和化学滴定方法研究单-6-马来二氰二硫代酸钠-β-环糊精在水溶液中的自包合性质。化学滴定实验结果表明十二烷基硫酸钠(SDS), Cu2+和Co2+可以改变单-6-马来二氰二硫代酸钠-β-环糊精的构象, 并且得出单-6-马来二氰二硫代酸钠-β-环糊精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式是自包合的结论;Cu2+可以作为打开单-6-马来二氰二硫代酸钠-β-环糊精自包合结构的"钥匙", 使其构象改变后可以与中性红(NR)发生包合作用;加入EDTA与Cu2+配位后, 单-6-马来二氰二硫代酸钠-β-环糊精恢复自包合结构, 同时释放中性红客体分子。  相似文献   

12.
利用γ-环糊精(γ-CD)、氢氧化钾、甲醇和水,制备了γ-CD-MOFs,并使用X射线粉末衍射、热重分析和扫描电镜对其结构、稳定性和形貌进行表征。由于γ-CD-MOFs的结构中含有一维孔道,在其孔道中引入黄光发射的罗丹明6G (R6G)染料,获得了荧光复合材料R6G@γ-CD-MOFs,并探索了其对不同金属离子的荧光响应情况。实验结果表明,R6G@γ-CD-MOFs能够从12种金属离子中选择性传感Fe3+离子,在2×10-4~2.0×10-2 mol·L-1范围内其荧光猝灭常数(Ksv)为1.03×104 L·mol-1。  相似文献   

13.
以层状氢氧化锌硝酸盐(Zn-LHS)和氢氧化镍锌硝酸盐(NiZn-LHS)为主体,采用共沉淀和离子交换法制备十二烷基苯磺酸根离子(DBS)和磺丁基醚-β-环糊精(SBE-β-CD)插层氢氧化物盐(Zn-LHS-DBS和NiZn-LHS-SBE-β-CD),系统考察客体阴离子浓度和pH值等因素对插层材料超分子结构的影响,并用XRD、FT-IR、TG-DTA和SEM对其结构、热稳定性和形貌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采用共沉淀法在DBS浓度为0.19~0.38mol·L-1,pH=6.0~7.0,水热温度60~100℃条件下合成晶型单一且结构完整Zn-LHS-DBS;采用离子交换法可合成结构完整NiZn-LHS-SBE-β-CD;无论离子交换还是共沉淀法都不能合成单一晶型Zn-LHS-SBE-β-CD,这可能与SBE-β-CD分子结构以及Zn-LHS水热稳定性差有关。此外,由于氢氧化物盐层板和客体间存在超分子作用而导致DBS和SBE-β-CD在层间具有较高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首次以手性联萘酚修饰的三乙基铝为催化剂对消旋的β-环氧醇的动力学拆分进行了研究, 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其回收原料的ee值可达60%. 同时研究了不同条件下三乙基铝与手性配体形成的手性路易斯酸对β-环氧醇的动力学拆分的影响, 并探讨了在三乙基铝催化下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5.
合成了具有潜在生物活性的二氟亚甲基取代的Goniodiol类似物. 该合成路线的关键步骤为: 铟粉引发对醛的二氟炔丙基化反应引入二氟亚甲基; 在2,2,6,6-四甲基-1-氧基哌啶(TEMPO)催化下, 三氯异氰尿酸(TCCA)氧化1,5-二醇高效率地关环生成α,β-不饱和-δ-内脂环.  相似文献   

16.
马文瑾  张静  王艳宾  武海顺 《化学学报》2007,65(12):1110-1116
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B3LYP方法, 在6-31G*水平上对GamN (m=1~9)团簇的几何构型、电子结构、振动频率等性质进行了理论研究. 给出了将GamN团簇中化学键键型和成键数目的多少与团簇的稳定性相结合, 可以较快找到GamN团簇基态结构的一种方法. 通过对基态结构的能量二次差分讨论, 得到m为奇数的GamN团簇比m为偶数的稳定.  相似文献   

17.
以妊娠双烯醇酮醋酸酯为起始原料, 经过6步反应以15.0%的总收率, 首次合成了孕甾-5,20-二烯-3β-醇-3-O-β-D-吡喃木糖苷. 关键反应为选择性还原α,β-不饱和酮, 夏皮罗反应, Koenig-Knorr 反应.  相似文献   

18.
郭磊  蔡晓晶  陈莉  陈苏 《无机化学学报》2007,23(9):1577-1581
以氯化锌、氯化镉和硫化钠为原料,采用巯基乙醇为表面修饰剂,H2O/DMF为溶剂,制得未团聚且分散均匀的纳米晶溶液,同时得到表面富含羟基基团不同锌镉组成的复合ZnxCd1-xS纳米晶。利用FTIR、EDS、UV-Vis、XRD、荧光光谱(PL)考察了复合纳米晶结构和光学性能的关系,并利用紫外灯摄像技术对ZnxCd1-xS纳米晶的光致发光性能进行  相似文献   

19.
严军林  刘静  陈希  房喻 《化学学报》2007,65(17):1779-1783
合成了双客体化合物N,N'-双二茂铁亚甲基丁二胺的季铵盐(1)和侧链携带β-环糊精(β-CD)的聚丙烯酰胺(3), 利用FTIR, 1H NMR, 元素分析等手段表征了合成化合物. 在此基础上以1H NMR、循环伏安、X射线粉末衍射以及扫描电镜等手段研究了化合物13间的主客体包结作用. 结果表明, 处于1两端的二茂铁基均可被位于3侧链的β-CD包结, 引起高分子化合物3分子内和分子间的物理交联, 形成超分子三维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20.
王建南  陆长德  白伦 《化学学报》2007,65(2):111-115
为了深入研究蚕丝丝素基材料的自组织/自组装机制, 设计了四种结构单纯的蚕丝结晶区肽段: GXGAGAGXGA (X: A, S, Y, V), 保温培养1~15 d, 使之自聚集. 采用ThT 荧光光谱法和尿素抑制处理研究了它们形成β-片层结构的能力. 结果显示: 肽段GA在溶液中保温聚集1 d就明显有β-片层结构生成, 按A, S, Y, V的顺序分别保温12, 8, 14, 13 d, 聚集体中β-片层结构比例趋于稳定, 其中形成β-片层结构比例最高的是GS, 其次是GA, GY和GV较少. 肽段溶液中尿素的存在对β-片层的形成影响十分显著, 尿素浓度为1 mol/L时足以使GS, GY和GV自聚集时无法形成β-片层结构; 大于2 mol/L时开始影响GA的β-片层形成, 随着尿素浓度的增加β-片层结构的比例随之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