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利用薄膜分散法制备大单室脂质体并包载对pH变化敏感的荧光指示剂,利用荧光光谱检测法表征脂质体的稳定性。研究脂质体磷脂膜中加入磷脂酰胆碱与胆固醇的比例,温度和pH三者对脂质体稳定性的影响。实验表明,当在脂质体体系中加入胆固醇配比为2∶1,温度为30℃和pH=7.0时,脂质体稳定性最高,达到99.02%。  相似文献   

2.
利用LB技术,在不同的物理条件下对磷脂酰胆碱单分子成膜质量和分子的构象变化进行了研究,在此础上对磷脂酰胆碱和胆固醇组成的复合膜的相变过程进行了研究,利用AFM对磷脂酰胆碱分子LB膜的分子构象和二维排布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物理因素温度、pH、浓度及胆固醇对于气液界面上磷脂酰胆碱的分子构象的结构有较大的影响.通过选择合适的条件能够得到具有特殊形态和结构的磷脂酰胆碱LB膜.  相似文献   

3.
通过冻融循环和超声法制备均一的脂质体悬液,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所制备的脂质体进行微观样貌的表征,脂质体内部包载对pH变化敏感的荧光指示剂(HPTS),并监测HPTS的荧光强度变化来表征脂质体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冻融循环与超声法所制备的脂质体均具有较高的稳定性,相比之下,冻融循环所制备的脂质体稳定性更好,在11 min内脂质体的稳定性高达99.15%。在恒温震荡水浴的过程中引入不易溶于水的双硫腙染料,利用双硫腙与脂质体磷脂双分子层的疏水性构建自组装水溶性纳米探针。  相似文献   

4.
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法研究了不同类型氨基酸及其配合物与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脂质体浇铸膜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在有氨基酸存在下,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的红外谱图没有明显的变化,氨基酸稀土配合物与磷脂极性头基团有静电相互作用,作用的程度随稀土离子,氨基酸及稀土同氨基酸配比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5.
摘要:巨囊泡作为细胞的简化模型,其分相与出芽机理及动力学规律已引起许多领域科学家的关注。在富含胆固醇的典型生物膜体系如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DPPC(2-dihexadecanoyl-rac-glycero-3phosphocholine)/二油酰磷脂酰胆碱DOPC(dioleoyl-phosphatidylcholine)/胆固醇(Chol)的三组分形成的巨囊泡作为模型,从高温退火至低温会发生相分离,形成微畴。实验中借助荧光显微镜观察生物膜体系侧向分离的相结构图。实验发现,体系各组分的不同会影响磷脂膜的相结构和膜内微畴的成长,固定 DOPC/DPPC为1:1的前提下,微畴尺寸随着胆固醇参入量的增加而变大。最后运用理论进一步分析了微畴的成长机理。  相似文献   

6.
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法研究了不同类型氨基酸及其配合物与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脂质体浇铸膜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在有氨基酸存在下,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的红外谱图没有明显的变化;氨基酸稀土配合物与磷脂极性头基团有静电相互作用,作用的程度随稀土离子、氨基酸及稀土同氨基酸配比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7.
关明  王岩  陈坚 《光谱实验室》2005,22(4):760-762
以氯仿-甲醇-水(65∶25∶4,V∶V∶V)为展开系统,测定波长λS=235nm,参比波长λR=260nm,反射法双波长锯齿形扫描磷脂酰胆碱峰面积,外标两点法计算含量,建立了双波长薄层扫描色谱法测定胡麻卵磷脂中磷脂酰胆碱含量的分析方法。胡麻卵磷脂中磷脂酰胆碱的含量为62.4%,平均回收率为99.6%,RSD=3.42%。方法经济实用、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8.
盛洁  张国梁  李玉强  朱涛  蒋中英 《物理学报》2014,63(6):68702-068702
利用荧光显微镜研究了极端pH值诱导支撑磷脂双层膜的侧向再组织.结果表明,在强酸/强碱性溶液中,流动性较好的二油酰磷脂酰胆碱支撑膜出现破裂、分离、出芽或生出微管等与细胞内吞和外排相似的现象.基于极性分子与H+/H3O+或OH-的相互作用,以电中性的磷脂首基为核吸附溶液中的H+/H3O+或OH-.当磷脂膜上下叶吸附的电荷量不同时,引起两叶有效面积差,即磷脂膜曲率不对称,从而诱发磷脂膜出现各种结构和动力学的响应.本研究有助于理解极端环境对生物膜的影响,为研究生物膜的形变过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研究了稀土离子Nd^3+,Gd^3+和Yb^3+与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脂质体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这三种稀土离子的掺入都使磷脂的凝胶-液晶相转变温度明显升高,同时相变的协同隆降低。稀土离子与磷脂极性头部的PO2^-基团产生了键合作用,这种键合稳定,不受磷脂质体相态的影响。无论在凝胶相或液晶相,稀土离子的掺入都增加了磷脂双分子层的构象有序度。  相似文献   

10.
盛洁  王开宇  马贝贝  朱涛  蒋中英 《物理学报》2018,67(15):158701-158701
利用荧光显微技术表征了多聚赖氨酸诱导的负电性磷脂巨囊泡的动力学响应行为.研究发现,多聚赖氨酸可吸附至二油酰磷脂酰胆碱和二油酰磷脂酸混合磷脂巨囊泡的表面,诱导其发生粘连、出"绳"及破裂现象.分析认为,在低盐环境中,膜形变由多聚赖氨酸吸附于二油酰磷脂酸富集区引起的膜两叶应力不对称,以及静电相互作用等因素产生.研究结果对基于聚合物-巨囊泡体系的药物输运控释、细胞形变、微控反应和基因治疗等方面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支持.  相似文献   

11.
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在帕金森病的发病机理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因而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α-syn在膜上的动力学过程对理解其功能至关重要.本文使用基于脂质体的单分子荧光衰减方法——LipoFRET,首次对较高浓度下α-syn与磷脂膜的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进行了单分子层面上的研究.研究发现,在溶液中α-syn浓度升高时,其中央NAC区域可离开磷脂膜表面进入水相中;而N端部分位于膜表面内的位置变浅,并有更高的概率脱离膜表面进入溶液中.利用单分子荧光成像对α-syn解离的观察则发现,随着溶液中的α-syn浓度升高,脂质体上的α-syn解离速率加快.因此高浓度下,α-syn在膜上各区域垂直位置变化促进了蛋白从膜上的解离.结合LipoFRET的实验结果可以推断,α-syn的解离可能是由于不同的α-syn分子膜作用位点互相竞争而导致的解离.这样的特征,可能是体内环境中影响α-syn控制其聚集的重要性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单层膜在固定表面压力下的过量分子面积和固定分子面积时的过量表面压力研究了卵黄鞘磷脂和1,2-二油酸基磷脂酰胆碱在单层膜中的混合性行为,通过分析过量吉布斯能量、过量亥姆霍兹能量和弹性系数评估了混合脂单层膜稳定性和压缩性. 热力学分析表明,相对于两组分理想混合时过量分子面积和过量表面压力呈现出正偏差,表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为排斥力. 能量极值点出现在卵黄鞘磷脂含量为0.6处,表明该比例下单层膜结构状态不稳定. 排斥力诱导了单层膜中产生相分离.  相似文献   

13.
邵太丽  李萍  赵志刚  宋雪飞  朱昌青 《发光学报》2012,33(11):1187-1191
在油相中成功合成了脂溶性CdSe/ZnS核壳量子点纳米粒,粒径平均为4.5 nm,量子产率达29%,发射波长为540 nm。通过薄膜分散法,以蛋黄卵磷脂、胆固醇为膜材,将脂溶性的CdSe/ZnS核壳量子点包覆于脂质体磷脂双分子层中,由于磷脂分子的两亲性,使得脂溶性的CdSe/ZnS核壳量子点同时又具有亲水性。通过透射电镜对脂质体形态进行了表征,倒置荧光显微镜证实了发光CdSe/ZnS核壳量子点成功包埋于脂质体双分子层中,包裹的发光CdSe/ZnS核壳量子点具有更稳定的发光及抗光漂白性质。  相似文献   

14.
原子力显微镜观察脂胞囊形貌结构及稳定性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了液晶态脂胞囊形貌结构和稳定性.实验结果显示,对于1,2-二油酸甘油-3-磷脂酰乙醇胺(DOPE)超分子聚集体,在扫描区域内,可观察到一些大小不同球形颗粒;对于1,2-二油酸甘油-3-磷脂酸乙醇胺(DOPE)和1,2-二油酸甘油-3-磷脂酰胆碱(DOPC)混合的超分子聚集体,则不仅观察到类似脂胞囊的球形颗粒,而且也观察到了双层膜结构,其厚度约为5~6 nm.  相似文献   

15.
脂质体能够作为药物载体,具有疏水特性的柱芳烃和配体分子自发嵌入到磷脂双分子层膜后可构建抗生素缓释体系。实验结果表明,包载在脂质体内部的抗生素能够通过柱芳烃通道向外释放,在1 800 s时,释放率可以达到99.51%。配体分子在与柱芳烃结合后会阻塞柱芳烃通道,阻碍抗生素向外释放,当配体分子和柱芳烃配比为1∶1时,脂质体内部抗生素释放速率几乎趋近于0。  相似文献   

16.
对精制胡麻卵磷脂进行了化学反应鉴别,反应呈阳性;并进行了酸值、碘值、丙酮不溶物、乙醇可溶物等项目的检查,结果表明各项指标达到国家标准.扫描胡麻卵磷脂样品和磷脂酰胆碱标准品红外光谱,结果表明样品与标准品在官能团区及指纹区吸收峰峰形及峰位置吻合.紫外光谱扫描发现胡麻卵磷脂样品207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采用紫外吸收光谱法及校准曲线法,测定了样品中磷脂酰胆碱的含量;结果表明,在0.0102-0.0512mg/mL浓度范围内,磷脂酰胆碱吸光度与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04),平均回收率为99.09%(RSD=0.84%),样品中磷脂酰胆碱含量为88.6% (RSD-0.36%).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和稳定性,为卵磷脂样品中磷脂酰胆碱含量的快速测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采用小角X射线散射法和~(31)P核磁共振技术研究了蓖麻酸对磷脂酰乙醇胺和胆固醇混合脂质体液晶态结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蓖麻酸对磷脂胆固醇混合脂质体结构有稳定作用。在含有高效分散剂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制成的液晶态蓖麻酸多相脂质体由立方六角相构成。  相似文献   

18.
通过π-A曲线(π:膜对浮片所施之力,A:单分子所占的面积)研究浓度、pH值、温度以及蔗糖对磷脂酰乙醇胺相变的影响.实验表明:(1)当浓度较高时,磷脂酰乙醇胺的π-A曲线随着浓度的增加重合性较好,平均分子面积和表面膜压有较好的对应.当浓度较低时,π-A曲线重合性较差,在低密度情况下,磷脂酰乙醇胺分子的排列不紧密,致使分子的随机运动对膜压的影响较大;(2)亚相处于较强的酸性或者碱性状态下均会使磷脂酰乙醇胺分子的相变变慢,pH值过高或过低都会对膜有较大的破坏作用;(3)当温度逐渐增大,而保持平均分子面积不变时,随着温度的增加,t-pa曲线(温度-膜压)逐渐由一条直线变成抛物线,这说明随着温度的增加磷脂酰乙醇胺凝聚膜会向液态扩张膜转变,即随着温度的增加相变延迟;(4)蔗糖对磷脂酰乙醇胺单分子膜有较强的稳定作用,且这种作用在生理条件下最为明显.用原子力显微镜直接观测了不同压力下转移至云母表面分子层的形貌特征,进一步解释了磷脂酰乙醇胺单分子膜相变的微观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9.
丙甲菌素是富含α-氨基异丁酸的膜活性肽,能自发插入到脂双层中并相互聚集形成通道结构,对真菌以及革兰氏阳性菌都有抗菌作用.用丙甲菌素与二油酰磷脂酰胆碱的混合溶液在硅片表面制作高度取向的多层膜,并将其浸入水中,用固-液界面X射线散射测量方法,研究了丙甲菌素对磷脂多层膜的结构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高浓度条件下,丙甲菌素使脂双层厚度变薄,脂膜的弯曲模量减小.该实验结果有助于理解丙甲菌素与脂双层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0.
采用小角X射线散射法和31P核磁共振技术研究了蓖麻酸对磷脂酰乙醇胺和胆固醇混合脂质体液晶态结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蓖麻酸对磷脂胆固醇混合脂质体结构有稳定作用。在含有高效分散剂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制成的液晶态蓖麻酸多相脂质体由立方六角相构成。 关键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