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制备了由SmFeN磁性颗粒(MPs)和芥子酸(SA)组成的复合基质,并应用于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法(MALDI-TOF-MS)分析典型的低分子多肽类物质,使分析物相关的质谱峰明显增强。试验确定复合基质中SA和MPs的质量比的最佳值为4∶0.5,此时,[Sub P+Na]~+的信号强度增加了约40倍。同时,采用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法对复合基质的工作机理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以α-腈基阿魏酸(CFA)为基质,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法(MALDI-TOF-MS)对新合成的聚合物A和B进行分析,获得了聚合物的相对分子量、分子量分布、重复结构单元以及末端基结构等信息。与常用基质2,5-二羟基苯甲酸(DHB)、α-氰基-4-羟基肉桂酸(HCCA)、芥子酸(SA)和蒽三酚(DIT)等几乎不能解吸/电离聚合物A和B的结果相比较,CFA展现出优越的基质性能,获得了分辨率和信噪比较高的聚合物质谱图,为聚合物分析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并为该类聚合物合成反应条件的优化和反应机理的推导提供确凿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常用于DNA分析的基质3-羟基吡啶甲酸(3-HPA),以及常用于高分子聚合物分析的基质2-(4-羟基苯基偶氮)苯甲酸(HABA)、反式-3-吲哚基丙烯酸(IAA)和1,8,9-三羟基蒽(Dithranol)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基质溶剂、浓度及激光强度对基质本身在激光解吸电离/质谱(LDI/MS)过程中产生基质簇峰的影响,对基质簇峰可能形成的过程进行了推测,并对各基质簇峰进行了归属,提出了基质簇离子峰m/z值遵循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4.
采用湿法纺丝技术制备了海藻酸钠/磷虾蛋白(SA/AKP)复合纤维, 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了SA/AKP复合体系的氢键相互作用, 用X射线衍射仪、 流变仪及SEM研究了盐(NaCl)浓度对复合体系的结晶、 流动性和形态结构的影响. 结果表明, SA/AKP复合体系中存在分子内和分子间氢键, 分子间氢键的强度随复合材料中盐浓度的增加而增强. 盐浓度的增加导致SA/AKP复合材料的结晶度增加, 流动黏度先降低后增加, 力学性能先增加后降低. SA/AKP纤维的SEM照片显示结晶的盐与纤维分离, 并且复合纤维表面沟槽结构逐渐减少, 表面更加致密光滑. AKP在SA/AKP复合体系中呈完全取向状态.  相似文献   

5.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质谱(MALDI-MS)作为一种有力的分析手段,在生物分子分析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很难应用于分子量小于500的待测物的分析。该文利用聚多巴胺修饰还原法制备了核壳结构的聚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银纳米壳层(PSMA@Ag)复合微球。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法验证了聚多巴胺(PDA)的成功修饰。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紫外-可见光谱(UV-Vis)分析结果,发现Ag纳米壳层成功地包覆在PSMA微球的表面。将制备的PSMA@Ag复合微球作为辅助基质直接应用于MALDI-MS,成功地从0.5μL待测物样品中检测到2 pmol脯氨酸(M_w=115)和1 pmol丝氨酸(M_w=105)。研究结果证明PSMA@Ag微球对MALDI的离子化过程有促进作用,为解决MALDI-MS在分析小分子待测物时背景噪声过大,信号无法分辨的问题提供了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海藻酸钠(SA)纤维的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 以丙烯酸(AA)为化学交联组分, SA为离子交联组分, 聚乙烯醇(PVA)为微晶交联组分, 采用湿法纺丝和冻融循环方法制备含有PVA微晶交联点和海藻酸钠/聚丙烯酸(SA/PAA)双网络结构的海藻酸钠/聚丙烯酸/聚乙烯醇(SA/PAA/PVA)复合纤维. 通过流变性能、 力学性能、 红外光谱、 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测试研究了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含量和PVA微晶交联对SA/PAA/PVA纺丝原液和复合纤维的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当MBA质量分数为0.5%时, 纺丝原液的损耗模量(G″)最小, 可纺性最好, 复合纤维的断裂强度达到2.83 cN/dtex, 断裂伸长率达到9.38%, 比再生SA纤维分别提高了15.98%和38.96%; PVA冷冻之后形成微晶交联点并且PAA和PVA已经复合到体系中; PAA和PVA的加入提高了复合纤维的结晶度; 复合纤维的表面形貌趋于光滑和规整, 纤维断面更加致密.  相似文献   

7.
采用溶剂蒸发法制备了Cu3(BTC)2质量分数为60%的Cu3(BTC)2@PS复合基质膜, 并对其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 结果显示, Cu3(BTC)2 均匀分布于复合基质膜中且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 以醇醛缩醛化反应为探针反应, 测试了复合基质膜的催化性能, 结果表明, 在该膜催化下苯甲醛的转化率高达99%, 苯甲醛二乙缩醛的选择性为99%. 此类催化膜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能实现连续24 h高效率生产苯甲醛二乙缩醛, 可将其应用于工业上的连续化生产.  相似文献   

8.
将几种香豆素类新基质(香豆素、3-羟基香豆素(3-HC)、3-氨基香豆素(3-AC)、3-羧基香豆素(3-CC)和4-甲基-7-羟基香豆素(4-M-7-HC))分别应用于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 TOF-MS)测定葡聚糖和3种糖蛋白的研究.香豆素和3-羟基香豆素分别与2,5-二羟基苯甲酸(DHB)混合组成2种二元基质,极大地改善了基质和葡聚糖样品的共结晶状况,样品分布更加均匀.葡聚糖样品更易解吸/电离,每个激光点照射样品均能产生较强的质谱信号,且谱图重现性更好,得到了理想的MALDI TOF-MS谱图.当香豆素类基质用于分析糖蛋白时:3-HC和4-M-7-HC是测定糖蛋白A的优异基质,能检测到m/z 为66 672 Da 的离子信号.而3-AC测定糖蛋白B的基质效果比糖类分析常用基质2,5-二羟基苯甲酸更好.因此,这些香豆素类化合物将为MALDI TOF-MS分析多糖和糖蛋白提供更多新基质选择.  相似文献   

9.
采用碱性新基质2-氨基-5-硝基噻唑对DNA和蛋白质样品进行了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分析.结果表明,2-氨基-5-硝基噻唑能有效地解吸电离DNA和蛋白质样品.采用正离子检测模式,分析分子量小于5000的pd(T)10,pd(C)10,pd(A)8,pd(G)10和pd(5′ATCGATCGAT3′)DNA样品时,分辨率均可达到1万以上;与分析DNA样品的常用基质相比,2-氨基-5-硝基噻唑解吸/电离样品分子所需要的激光强度小,易于获得信噪比和分辨率高及重复性好的谱图;分析蛋白质胰岛素、细胞色素C及牛血清白蛋白样品能达到与α-氰基-4-羟基肉桂酸(HCCA)和3,5-二甲氧基-4-羟基肉桂酸(SA)相同的效果.采用负离子检测模式则能以较高的信噪比获得分子量达到7000的DNA的分子离子峰信号.此外,以2-氨基-5-硝基噻唑为基质的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MALDI)测定还表现出一定的耐盐能力.  相似文献   

10.
以体外培养的人膀胱癌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四唑盐比色检测法、明胶酶谱法研究Ce4+对人膀胱癌细胞的存活、基质金属蛋白酶 9表达与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稀土(0 01mmol·L-1)对细胞的生长没有显著影响,但强烈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 9的表达,而此浓度Ce4+能提高基质金属蛋白酶 9的活性。高浓度稀土(1 0mmol·L-1)对细胞的生长、基质金属蛋白酶 9表达与活性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以溶液复合成膜法制备了密胺苯二醛多孔聚合物(MA)/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混合基质膜,利用扫描电镜(SEM)表征了混合基质膜的形貌。考察了不同MA用量下MA/PDMS混合基质膜的气体分离性能,结果表明,MA的加入可以在提高PDMS膜渗透系数的同时提高CO_2气体分离选择性;随着混合基质膜中MA含量的增加,混合基质膜的渗透系数均明显提高,气体分离选择性则先增大后减小。双组分混合气体分离测试结果表明,MA/PDMS(1.2%(w,质量分数))混合基质膜对CO_2/N_2和CO_2/CH_4的分离选择性分别是19.2和6.0,CO_2的渗透系数达到8100Barrer,均高于纯PDMS膜。MA/PDMS(1.2%(w))混合基质膜对CO_2/N_2混合气的分离性能突破了Robeson上限。  相似文献   

12.
选用包括纳米粒子在内的多种基质化合物,构成了多种不同组成的液相基质.以多肽、蛋白、大环寡糖和有机小分子等数种类型化合物为样品,系统地考察了不同液相基质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分析中的应用情况,探讨了与固体制样方法的异同点.实验结果表明,有些液相基质对多类化合物具有较好的通用性,而有些液相基质对某些特定类型化合物的分析特别有效.  相似文献   

13.
(ZnBaLa)BO3∶Eu3+的合成与发光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温固相扩散法合成了发光材料Zn1.5xBa1.5yLa1-x-y-z)BO3∶Eu3+z(x+y+z<0.4).对样品进行了XRD和IR分析,结果表明:在空气中900 ℃条件下,合成了荧光体样品,LaBO3中La3+离子被部分Zn2+和Ba2+离子取代使晶系发生了变化,LaBO3属于正交晶系,而(Zn0.27Ba0.24La0.61)BO3∶Eu3+0.05经过XRD属于立方晶系,a=0.639 7,V=0.261 8 nm3.扫描电镜测其晶貌,平均粒度为22 μm左右.样品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显示:在基质BO3结构中O2—Eu3+的CT带位于295 nm,Eu3+的强发射来自5D0→7F1和5D0→7F2跃迁,存在磁偶极和电偶极两种跃迁.  相似文献   

14.
固体基质室温燐光分析法测定痕量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AgCl·PVA·Ag+ 吸附FIn- 所形成的离子缔合物AgCl·PVA·Ag+ ·FIn- 能在滤纸基质上发射强而稳定的室温光信号的特性 ,建立了以滤纸为基质的固体基质室温光测定痕量银的新方法。该离子缔合物对应于聚乙烯醇 (PVA)存在下Fajans(法扬斯 )法的终点。在一定条件下 ,离子缔合物的光强度与吸附层的Ag+ 含量成正比 ,线性范围为 1.72~ 8.6× 10 - 1 2 g 斑 ,(0 .4 μL 斑 ) ,工作曲线对应的回归方程ΔIp =2 80 .81+35 4 5mAg+ (10 - 1 2 g 斑 ) ,n =6 ,相关系数r =0 .9995。该方法快速、灵敏、准确。用于人发、茶叶中银的测定 ,与AAS法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5.
基于Witting反应,制备了可用于酸性小分子分析的新型基质1,1-二(3-氟苯基)乙烯(EDF),并通过核磁共振和质谱确认了EDF的结构.首先取适量EDF溶于二氯甲烷中,涡旋振荡5min,配制成1g·L^(-1)的EDF基质溶液;将食品级包装材料汉堡包装纸剪成0.5cm×0.5cm的碎片,取100.00mg在5mL甲醇中室温超声提取2h,过0.22μm滤膜,得到待测样品溶液.然后采用逐层点样的方法,移取0.6μL的EDF基质溶液快速点在不锈钢靶板圆点处,以二氯甲烷为溶剂的EDF基质溶液迅速挥干,因其沸点低以及移取的量少,正好覆盖圆点的范围,再移取0.8μL待测样品溶液点在不锈钢靶板的相同位置,待其自然挥干后,进行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分析,并对比了EDF与常用基质9-氨基吖啶(9-AA)、α-氰基-4-羟基肉桂酸(CHCA)以及1,6-二苯基-1,3,5-己三烯(DPH)对全氟辛烷磺酸(PFOS)和全氟丁烷磺酸(PFBS)的检测性能.结果表明,EDF可以达到和上述几种常见基质类似的信号强度,且背景更干净、几乎无基质干扰峰.以EDF为基质,以二十一烷酸为内标,建立的PFOS和PFBS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均为20~250μg·L^(-1),检出限(3S/N)均为1μg·L^(-1).按标准加入法对实际包装纸样品进行回收试验,回收率为90.3%~108%,测定值的相对标准误差(n=7)在30%以内.说明该EDF基质检测结果较理想,适用于检测包装材料中的全氟磺酸.  相似文献   

16.
石春山  叶泽人 《化学学报》1989,47(11):1056-1060
建立了Eu^2^+离子f→f跃迁发射产生的判据运用这-判据预测, 设计并合成了近四十种掺Eu^2^+的复合氟化物, 在这些基质中均观察到Eu^2^+的f-f跃迁尖峰发射。本文对所提供的判据从化学键性质和晶场效应方面作了简要解析, 并对判据的运用条件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苗楠  张宇  张建业  邹汉法 《分析化学》2011,39(5):605-610
考察了3,4-二氨基苯基苯甲酮(DABP)作为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新型基质分析磷脂的能力.与传统基质2,4,6-三羟基苯乙酮(THAP)、2,5-二羟基苯甲酸(DHB)、α-氰基-4-羟基肉桂酸(CHCA)相比,用优化后的DABP基质溶液体系McOH-H2O-HCI(80:20...  相似文献   

18.
用作“表面离子”的钌螯合物Ru(dpphen)32+与脂肪酸类成膜分子以1:2混合时能够得到稳定的混合单分子膜.以十八烷基三氯硅烷(octadecayl trichloro silane, OTS)分子部分取代Ru(dpphen)32+,得到功能分子组份可控的混合单分子膜.研究表明,OTS分子在纯水表面上可以形成交联网状单分子膜结构,混入硬脂酸(SA)分子后,网状结构逐渐被破坏.SA含量增加,破坏的程度就增大,直至SA/OTS为3:1时,完全没有网状交联结构,形成可以用来沉积LB膜的均匀致密的单分子膜.表面离子Ru(dpphen)32+与OTS和SA一起构成三组份混合单分子膜,OTS和Ru(dpphen)32+为表面离子.单分子膜中混有Ru(dpphen)32+分子,可以有效地阻止OTS的交联发生,同时Ru(dpphen)32+/SA基团与OTS/SA基团是均匀共混的.改变Ru(dpphen)32+/SA基团与OTS/SA基团的混合比,即可以做到Ru(dpphen)32+的组份精确可控,得到可用来沉积LB膜的均一、稳定的单分子膜.  相似文献   

19.
曹宇  束怡  洪春雪  娄杰  束家有 《应用化学》2012,29(2):174-179
通过1,4-对苯二酚二缩水甘油醚和2,2′-二苯并咪唑二乙胺反应合成四苯并咪唑单体(TBMZ),经甲醛等缩合生成酚醛聚合物为基质的苯并咪唑螯合树脂(PTBMZs)。 新型螯合树脂配基含量达2.1~3.02 mmol/g。新树脂及其单体结构经13C核磁共振谱、FT-IR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DSC分析确证。 测定了Cu2+、Ni2+、Zn2+、Cd2+和Co2+氯化物在pH值为1.0~6.0的缓冲溶液中的配位容量。 实验结果表明,该类螯合树脂对Cu2+有高度的选择性,KCuX≥4.3非竞争条件下,PTBMZ-1的最大配位容量为1.15 mmol/g(pH=5.0,Cu2+),PTBMZ-2的最大配位容量为0.97 mmol/g(pH=5.0,Cu2+),配基占有率分别为35.9%,33.4%。 PTBMZ-1树脂对Cu2+吸附较快,t1/2=21 min。 电子顺磁共振谱和FT-IR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形成n(金属离子)∶n(配基)=1∶2的螯合物为主。  相似文献   

20.
建立了Eu^2^+离子f→f跃迁发射产生的判据运用这-判据预测, 设计并合成了近四十种掺Eu^2^+的复合氟化物, 在这些基质中均观察到Eu^2^+的f-f跃迁尖峰发射。本文对所提供的判据从化学键性质和晶场效应方面作了简要解析, 并对判据的运用条件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