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主要从四个方面介绍了我校在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所做的初步探索:第一,加强实验教学环节,对验证性实验进行改进,设法提高学生对于实验的兴趣和实验教学效果;第二,改革传统的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的模式和教学内容,将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和成型加工所学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开设综合性高分子实验课程;第三,紧密结合本校教师科研情况,开设研究创新性实验,并开设第二课程,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教师的科研,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结合本校实际情况,适量开设微量、半微量实验。  相似文献   

2.
根据农业院校“新农科”建设需要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化学类人才培养要求,开设“以油茶壳为原料制备吸附剂并用于抗生素废水的净化”综合研究性实验项目。通过本项目,学生可充分掌握与化学、材料和环境相关的多门课程内涉及的环境材料制备、结构表征、性能分析、环境污染评价等关键知识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科研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3.
结合文山学院化学与工程学院转型发展的需要,针对地方资源特点和人才培养需求,将有机化学实验设计、整合为基础实验、特色实验两大模块,构建应用型专业课程体系。强化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4.
地方院校大学生科研素质整体水平普遍不高,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探索提高大学生科研素质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以池州学院为例,结合作者自身的教学、科研经验,提出了一些具体改进措施,以期为普通地方本科高校相关专业的实践教学探索提供参考。通过开展专业情感教育、重组和优化实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参与实验的激情,通过重视基础实验、开设探索性、综合性实验项目,采用实验教学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吸收本科生参与科学研究,加强毕业论文环节教师的引导作用,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基本的科研能力。  相似文献   

5.
结合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和中国矿业大学的学科特色,面向全校非化学类学生开设了具有矿业特色的化学与社会课程,从教学内容和手段、教学组织方式和考核形式等方面对课程的建设和实践进行了讨论。依托学科和科研平台,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优质教学资源,形成了突出矿业特色、能联系热点社会问题及时更新教学内容,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学生为本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6.
外泌体是一类细胞外囊泡,广泛存在于血液,尿液,乳汁中,可用作疾病诊断标志物,药物载体等,是目前化学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然而,现有化学专业本科教学尚未开设相关实验内容,极大限制了本科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以及对科研前沿的认识和了解,不利于本科生的培养和未来发展。为缓解上述教学现状,我们以牛奶为原料,设计开发出“牛奶中外泌体的分离与鉴定”这一科研创新实验,包含:盐析及等电点法分离蛋白质、聚合物沉淀法提取外泌体、BCA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纳米金颗粒的合成、目测比色法特异性检测外泌体等五部分内容。本实验立足《化学类专业化学实验教学建议内容》和《化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结合本科阶段教学内容,涉及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物理化学、材料化学等多个二级学科,在巩固学生基础实验技能,提升科学素养的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科研探索及解决复杂问题的思维和能力。本实验模块化强,既可组合在一起作为科研创新实验,亦可拆分作为相应二级学科教学实验,十分契合不同层次的实验教学要求。  相似文献   

7.
围绕学校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依托省级重点实验室与省级化学化工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等科研教学平台,将“零排放型化学镀镍及其废液资源化为掺杂型LiFePO4/C复合材料”的科研成果进行拆解和提炼,设计为分阶段、多层次的10个教学实验项目,并予以实践。结果表明,该科教融合模式营造出良好的科研氛围,有利于学生科研素养与创新意识的培养、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冯霞 《化学教育》2019,40(2):83-88
以深度参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课程学习的经验和体会为基础,对该校在人才培养理念、化学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实验课程教学方式与要求、科研创新实践活动等方面的做法进行了梳理和总结。UCLA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模块化且循序渐进的课程设置、丰富的实验课及科研实践活动,以及对安全的高度重视等,对我国高校培养创新型化学人才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核心思想和以能力为先的人才培养理念指导下,运用腾讯会议、虚拟仿真实验以及BLACKBOARD多样化平台,并辅以微信群构筑在线课堂,结合问题导学和探究互动教学方式,选择光伏发电驱动高效催化水分解制氢气作为开展线上教学的素材,为化学实验的线上教学提供案例参考。通过对在线实验教学的精准设计和过程实施,做到了教学课堂灵活可控,在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素养方面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当前高校教育的重要命题,作为一所应用型本科院校,吕梁学院积极探索学生培养新模式,率先在化学化工系开展了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扩大实验室开放、“科研小助手”的选拔与培养等工作,项目的实施带动了多方面的变化并产出了一批科研与竞赛成果,为在全校范围全面开展学生科研训练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1.
无机化学实验(Ⅱ)结合科研选题的尝试陈慧兰,吴琴媛,徐培珍(南京大学化学系210008)1989年以来,南京大学化学系为化学专业三年级学生开设了无机化学实验(Ⅱ)必修课(学时72)。学生通过选做几个综合性的研究课题,综合应用四大基础化学实验的原理和操...  相似文献   

12.
工科高分子专业的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实验教学的几点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山东科技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在工科高分子专业的高分子化学与物理课程教学中所进行的改革.一方面加强实验环节,在基本实验基础上,开设综合设计性实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同时在第二课堂中开展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并积极挖掘第三课堂,开展社会实践,增强学生社会适应性,形成了以课堂为主,实验、综合设计、毕业设计和科研相结合的特色创新教育模式,突出了对学生科研、工程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13.
化学生物学综合实验是针对化学生物学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开设的一门衔接本科-硕士教学的综合性实验课程。本文以“基于生物正交反应的蛋白质标记”科研融合型实验为例,结合化学生物学学科特点,将实验教学内容模块化,探索设计线上线下混合式-六环节教学方式,应用于本科生综合实验教学。经实践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为综合型实验课程教学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4.
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中,需要着力提升学生的探索精神、批判思维和实践能力,如何激发学生的科研志趣、提高创新能力是专业基础实验课程面临的挑战。高分子化学实验作为一门专业实验必修课,更应适应时代发展潮流与人才培养趋势,课程在夯实基础实验内容和基本原理的前提下,以更具吸引力的前沿性、应用性的实验背景为引导,通过内容编排,增加"自主研究"的教学模式,给予学生更加广阔的自由发挥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素养。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以"水凝胶的制备与性能研究"为试点项目,进行了自主探索型立体式高分子化学实验课程体系的建设探索,将经典的溶液聚合实验,拓展为4个有应用背景的"科研工作坊",均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我们相信,这种自主研究的实验教学方式,以及立足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思路,将是未来高分子化学实验课程坚持并不断探索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在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过程中,实行动态管理制度,低年级统一培养,高年级通过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和参加科研训练的办法遴选拔尖学生,探索"扎根课堂打好基础,依托科研提高能力,着眼交流开阔眼界"的培养模式,实现"以高水平科研带动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在基础核心课程中设置平行的英文班和阅读讨论班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2016年,随着北京大学综合改革计划的推进,进一步明确了"一体化、多层次、开放式、重基础、求创新"的教学指导思想,在注重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方法培养、注重数学和物理基础知识学习的基础上,构建多样化和多模式的立体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适合的课程学习和个性化学术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为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针对本校化学实验课程实际,探讨化学实验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及课程实施的改革思路,设置基础实验、综合实验和专业实验,加强实验内容与实践的联系,坚持导师制与实验教学的结合。  相似文献   

17.
《大学化学》2021,36(7)
人才培养是高校最主要的职责。本科阶段是科研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时期,而实验教学是提高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环节。本文系统介绍了在"基础型-综合型-探究型-设计型"多层次、递进式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如何运用"扶-牵-引-放"四步教学法,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发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实验能力,进而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和创新能力,实现了知识和技能传授与科研创新素质培养并重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8.
以化学专业大四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尝试在化学生物学创新实验课程中开设小班式创新实验,从实验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设计创新实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大学前3年所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的科研能力训练和创新能力培养是大学本科教学的核心问题之一。化学实验教学是实现全面化学教育最有效的形式,对学生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课程团队将本院科研与实验教学有机结合,提升了实验教学梯度和深度。本文主要从课程定位与目标、课程团队建设、课程内容建设、课程实施与评价等方面介绍课程建设情况。经过近十年的探索与实践,该课外科研实验课程教学在人才培养、教改和科研等方面均取得了不错的成效,有效地促进了实验课程改革。同时,针对课程中的不足,本文提出进一步的改进方向与措施,并对未来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20.
高振昊  苗志伟 《化学教育》2021,42(20):52-57
南开大学化学学院为了提高本科生培养质量,通过开展“国创项目”创新综合实验,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科研创新实践教学环节。介绍了在本科生有机化学综合实验中开设的新型F-N-P环三磷腈阻燃剂的合成及阻燃聚碳酸酯的应用实验,同时介绍了实验具体实施过程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