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课程是人才培养体系中的最基本单元,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多年来,青岛大学“物理光学”课程团队以应用物理学国家级特色专业和国家级应用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平台,以山东省重点教研项目为抓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围绕课程的创新性、高阶性、挑战度开展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构建了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目标,并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对同类课程的建设起到一定的示范和推广作用。  相似文献   

2.
充分发挥物理演示作用的几点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的教学实际情况和人才培养目标,阐述了物理演示实验的重要性,介绍了在演示实验教学中的改革性探索和实践,指出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教学模式的好与坏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优和劣.作为专业基础科的物理教师,使用哪种教学模式,才能起到真正教书育人的作用呢?  相似文献   

4.
将科研成果及时转化成演示实验教学的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吉林大学物理学院演示实验室将科研成果及时转化成演示教学实验,并对学生开放,以科研促教学,加强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一些工作。  相似文献   

5.
重点院校全开放型物理实验教学研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全开放型物理实验教学方法。讨论了物理实验教学方法实行全开放的意义,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冯端 《物理》2006,35(11):893-896
文章概述了作者于1946-2006年期间在中央大学-南京大学物理系执教的经历,漫谈了教书、读书和写书的一些体会,介绍了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教材建设方面的若干成果。  相似文献   

7.
从21世纪工科人才特征看工科物理课程体系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探讨了21世纪工科物理课程体系的特点,介绍了作者在实施改革中的一些具体作法。  相似文献   

8.
根据国家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要求,结合学生实际,重构人文素质课程体系,真正实现技术与人文的融合,使培养出的学生不仅掌握一技之长,而且能顺利实现从农村到城市、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较好地融入生活工作环境,使他们出去能干活,而且干得漂亮。  相似文献   

9.
运用现代实验技术改革工科物理实验教学内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着立足基础,着眼现代,加强对学生现代实验技术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原则,围绕物理实验课程教学目标,对工科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内容、手段、方式、考试方法诸方面进行了改革,以充分发挥其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芯片技术卡脖子问题引发了教育界对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本文从“卡脖子”问题出发,分析比较了中、美高中物理主流教科书中有关“固态电子学”相关知识的分布情况、主要内容和学习要求的差异情况。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高中物理教材中涉及的“固态电子学”知识主要以科普应用为主,整体分布较为零散,要求掌握程度较低;而美国高中物理教材中所涉及的“固态电子学”知识则包含更多与能带理论和半导体物理相关的理论知识,有利于为学生未来学习“固态电子学”、从事芯片研发行业打下一定基础。基于此,建议高中物理教材编写增加部分固体物理基础理论知识,建议师范院校人才培养应将“固体物理”设为必修课程。  相似文献   

11.
本文简单从工学院技能人才培养现状出发,性,针对性地提出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具体措施,建设等几个方面进行必要的改革。分析了技能人才的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重要就是在教学理念、管理制度,课程设置、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12.
“SEFDS”教学模式是聚焦“新工科”人才培养需求,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知识的参与度、知识体系的生成过程与产出,注重对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应用能力的培养与锻炼。文章以“安培环路定理”为例,探讨该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通过引入科研训练实验项目,成立课外实验探索小组以及组织各类学科竞赛等实验教学改革措施,进一步发挥了物理实验室的资源优势,理顺了相关管理制度,为学生营造了课内外融合的探索和创新实践环境,丰富了物理实验教学内容,提高了物理实验课程的趣味性和挑战度,有效促进了物理实验教学改革和拔尖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南京大学国家物理学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地在教学条件建设、教学队伍建设、深化教学改革、实施科研训练与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5.
中山大学是1924年孙中山先生亲手创办的一所具有优良办学传统的名牌大学。学校成立之初便设有物理学系,1996年在其基础上成立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学院现设有物理学系、光学与光学工程系和微电子学系,全院教职工141人,在校学生1337人。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有坚实的学科基础。她拥有国家物理学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和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筹建);拥有物理学(理学)和光学工程(工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点,以及材料物理与化学博士点和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博士点;拥有物理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其凝聚态物…  相似文献   

16.
通识教育,既是大学的一种理念,也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其目标是培养完整的人,即具备战略眼光、通融识见、博雅精神和优美情感的专精型人才.多年来,通识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处于被忽视的地位,教育的方式逐渐形成了高度专业化的专才教育,文科学生忽视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理工科学生对人文科学知识更是知之甚少,  相似文献   

17.
高等学校物理学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物理与工程》2011,(4):3-26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化,高等学校物理学本科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和方法有了很大的变化。为了进一步加强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学本科专业建设,规范物理学本科专业教学,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学与天文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物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的要求,重新制定物理学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以适应我国高校物理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数理基础、科研训练、自由发展"是基础科学班一流创新人才培养的基本理念。基础科学班20年探索与实践,在因材施教、基础学科人才和跨学科人才培养等方面成效显著,为一流创新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提供了宝贵经验。本文追溯了基础科学班的创立与发展,总结了它的办学理念、指导方针、培养模式,以及一些具体的做法,旨在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国家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顾牡 《物理与工程》2007,17(1):1-4,24
本文从21世纪本科人才培养的角度阐述了重新制定“非物理类理工学科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背景和意义,通过与原《基本要求》(1995年版)的对比,分析了新的《基本要求》的撰写思路、结构框架和主要特点,以期有助于对新的《基本要求》的理解和贯彻.  相似文献   

20.
李洪  吴一琦 《光谱实验室》2010,27(4):1300-1303
计算机实验室承担大学生在计算机上做实验的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和学科竞赛等各专业实验教学任务。通过对实验室在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中存在问题和重要性进行分析,以计算机实验室为例研究了实验室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以培养大学生计算机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开放、互联、共享计算机实验室对应用性创新人才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