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橡胶增韧塑料机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综述了橡胶增韧塑料机理研究的发展与现状,着重探讨了橡增韧机理中有关脆韧转变的定量研究,同时也讨论了分散相的形态参数、界面相容性和韧性测试条件以及分散相与基体的性能等因素对橡胶增韧塑料性能及增韧的影响,最后提出了橡胶增韧塑料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聚氨酯和丁腈橡胶是两种对环氧树脂增韧效果显著的橡胶弹性体,文章分别介绍了这两种弹性体增韧改性环氧树脂的机理和近年来的主要研究进展,并讨论了聚氨酯增韧环氧树脂和丁腈橡胶增韧环氧树脂各自的特点,展望了弹性体增韧环氧树脂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热固性树脂韧性的改进途径及其增韧机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陈平  张显友 《高分子通报》1993,(4):222-225,229
本文系统地综述了加入无机填料、弹性体及热塑性塑料;与热塑性塑料形成半IPN(Semi-Interpenetruting Polymer Network);改变交联网的化学结构;控制分子交联状态的不均匀性等增加热固性树脂韧性的途径。并对以上几种增韧途径的机理及其橡胶改性体系相分离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判据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橡胶增韧环氧树脂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研究了固化剂种类、环氧基体平均网链长度和分散相与基体间键合情况对体系韧性等的影响.结果说明,基体平均网链长度是一个更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分散相与基体间的化学键合也是重要的.文中对橡胶增韧环氧树脂的机理提出了见解.在交联密度较低的材料中,在橡胶颗粒附近叠加的应力场诱发下发生纵深度较大的断裂过程.分散相与基体间的化学键合增大该应力场强度有利于加大断裂过程区.  相似文献   

5.
核-壳粒子增韧结合了弹性体增韧和刚性粒子增强的优点,将其用于聚合物共混体系中有可能得到比基体树脂更高韧性更好刚性的复合材料。本文综述了相关核-壳粒子的分类、形态、形成机制,以及它们对聚合物基体的增韧机理,并详细阐述了反应性和非反应性聚合物共混体系中原位形成的核-壳粒子形态演化规律及其对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用单边缺口法测定了聚苯乙烯(PS)和两种橡胶增韧PS(HIPS-A,10%橡胶,机械共混;HIPS-B,6.5%橡胶,接技共聚)裂纹在亚临界和失稳扩展时的断裂韧性K_c(s)、K_c(f)。实验结果表明,在限制裂纹尺寸范围之后,可用一般单边缺口拉伸方法测定橡胶增韧塑料HIPS的断裂韧性。  相似文献   

7.
塑料的刚性填料增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刚性粒子增韧作为一种新的增韧方法,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根据刚性粒子增韧塑料的系列研究,分别讨论了有机刚性粒子和无机刚性粒子增韧塑料的机理,并集中解释了研究中的一些实验现象。  相似文献   

8.
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胶接强度大等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木材加工用的胶粘剂、涂料的固化剂、纸张湿强剂中。但是三聚氰胺的刚性三嗪环结构会导致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存在硬脆、力学性能差、强度低、拉伸和弯曲性能差等缺陷。上述缺陷限制了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在某些领域中的应用。为了扩大其应用范围,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的增韧问题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主要综述了小分子增韧和高分子增韧两种主要方法,其中小分子增韧又包括异氰脲酸酯增韧、二元醇增韧、二元醛增韧、胺类增韧以及多种小分子协同增韧。高分子增韧包括聚多元醇增韧和聚氨酯增韧。此外,还介绍了生物质增韧、硅烷增韧等其他几种方法,并阐述了上述方法的增韧机理。  相似文献   

9.
朱琳  陈强  徐昆 《化学进展》2014,(6):1032-1038
双网络水凝胶(DN凝胶)是由具有很强的结构非对称性的两种聚合物形成的特殊的聚合物互穿网络。相对于单一聚合物网络(SN凝胶)而言,DN凝胶的机械强度和韧性都有惊人的提高,其拉伸断裂应力和断裂应变分别能达到1~10 MPa和1000%~2000%、韧性(撕裂能)可以达到102~103J·m-2。DN凝胶性能的提高,主要是由强对称结构的第一重网络(刚而脆)与第二重网络(软而韧)相互缠结和互穿的结果。对DN凝胶断裂过程和增韧本质的理解是设计下一代具有理想机械性能的DN凝胶的关键所在。一些DN凝胶表现出大的滞后、屈服、细颈和软化现象,而这些现象用经典的Lake-Thomas断裂理论是没有办法解释的。根据DN凝胶的滞后和细颈等实验现象,Brown和Tanaka等提出了"破坏区"理论来解释DN凝胶超乎寻常的高韧性。最近,龚剑萍等提出的"牺牲键"理论也已经很好地应用于设计和制备具有新型微纳米结构的高韧性DN凝胶。本文着重阐释了DN凝胶的增韧机理,总结了这一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并讨论各种因素对凝胶韧性的影响,最后对DN凝胶增韧机理存在的问题和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高抗冲聚苯乙烯的增韧机理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概述了以高抗冲聚苯乙烯(HIPS)为中心的有关橡胶增韧机理的理论,并且总结了界面,性能、粒子尺寸、粒 距及缠结密度等因素对橡胶/高分子共混体系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用丁腈橡胶(NBR)增韧聚乳酸(PLLA),并分别以马来酸酐(MAH)、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以及两者并用做界面增容剂来提高聚乳酸与丁腈胶的相容性.研究发现,当单独以DCP为界面相容剂时,体系的物理机械性能最优,与纯的PLLA相比,断裂伸长率提高了60多倍,冲击强度提高了5倍,且此方法简单易操作.为进一步理解丁腈橡胶增韧聚乳酸的机理,采用偏光显微镜和透射电镜对所制样品的形貌进行了观察,实验发现,3种体系中,PLLA/NBR/DCP体系的橡胶分散相尺寸小而均一,且分散均匀,两相之间相界面模糊,相容性较好.另外,在该体系中,PLLA的结晶尺寸小且分布均匀.以上各因素使得其韧性得到了提高.而该体系中PLLA较快的结晶速率还有利于提高制品结构与性能的稳定性.基于所得到的物理机械性能与体系形态结构的结果,对不同增容剂在NBR增韧PLLA体系中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环氧树脂的共混增韧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环氧树脂是一热固性树脂,固化后的环氧树脂的韧性较差,针对这一不足,详细介绍近几年来有关环氧树脂共混增韧改性的一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环氧树脂作为主要的热固性树脂之一,性能优异,应用广泛。但由于其固化交联密度高,脆性大的缺点,环氧树脂的实际应用受到了极大地限制。因此,环氧树脂的增韧改性成为了人们研究的重点。本文主要从橡胶、聚硅氧烷、热塑性塑料、树枝状聚合物、嵌段聚合物、纳米填料这几种主要增韧材料出发,系统综述了近几年来环氧树脂增韧改性的研究进展,简要阐述了各种材料的增韧机制,并对环氧树脂增韧改性的研究进行了分析与展望。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双酚A对多官能度环氧基和羧基聚丙烯酸正丁酯橡胶增韧环氧树脂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双酚A,拉伸断裂能有大幅度提高,同时不降低弹性模量。这可能是由椽胶提高断裂伸长与双酚A提高屈服应力产生协同效应的结果。对羧基橡胶增韧的三元共混体系,拉伸断裂能随羧基官能度上升而增加。断裂面的形态研究表明,由于羧基橡胶与双酚A的酯化反应,大大减少了羧基橡胶聚集对增韧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文阐述了橡胶微粒对热塑性树脂的增韧机理,以及核-壳弹性体对塑料共混物性能的影响。其目的是为合成抗冲改性用核-壳弹性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聚(β-羟基丁酸酯-β-羟基戊酸酯)(PHBV)是一种拥有生物可降解性、生物相容性、压电性、光学活性等诸多优良特性的热塑性树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PHBV脆性大,韧性差,导致其应用受到限制。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纳米材料增韧改性PHBV的进展。当纳米材料添加到PHBV时,可以起到异相成核剂的作用,改善结晶性能,从而降低PHBV的脆性。在众多的纳米材料中,纳米纤维素质量轻、强度高、模量大并可生物降解,有希望在不影响PHBV自身降解性的基础上提高其韧性。文章最后概括了目前纳米纤维素增韧PHBV存在的几点问题,同时对用纳米纤维素增韧PHBV的发展前景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7.
CaSO_4晶须补强增韧聚氨酯弹性体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提高聚氨酯弹性体的力学性能是聚氨酯研究领域里普遍关心的课题之一,一般采用刚性粒子和纤维类无机填料增强聚氨酯弹性体,但上述填料在提高强度的同时,会导致韧性降低,空易造成脆性断裂,因此填料能否同时补强增韧聚氨酯弹性体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晶须是一种单晶纤维状材料,其直径极小,几乎不存在任何缺陷,由于内在的完整性,高度有序的原子排列,使其强度接近晶体理论--原子间价键的强度,晶须凭借微细的直径、较短的长度、极高的强度,成为一种新型补强增韧剂,目前晶须的复合基体多为陶瓷基、金属基和树脂基,有关复合基体多为陶瓷基、金属基和树脂基,有关复合聚氨酯弹性体的理论及应用研究报道很少,本文制备了具有较高强度和韧性的CaSO4晶须/聚氨酯弹性体复合材料,通过微观分析揭示了CaSO4晶须对聚氨酯弹性体补强增韧的机理,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刚性有机填料同时增韧增强改性硬PVC韧性体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刚性有机填料(简称ROF)是用作塑料改性剂的刚性有机聚合物,如PS、PMMA、SAN等。实验发现将少许ROF填充到硬聚氯乙烯韧性体中,能使基体的冲击强度和拉伸强度同时提高,获得既增韧又增强的双重效果。克服了传统的弹性体增韧改性损害基体强度的缺陷。  相似文献   

19.
刚性有机粒子对聚氯乙烯/氯化聚乙烯共混体系形态和增韧机理的研究周丽玲,吴其晔,杨文君,刘士龙,张漫(青岛化工学院橡胶系青岛266042)关键词刚性有机填料,聚氯乙烯PVC,氯化聚乙烯(CPE)形态,增韧机理在共混改性中,弹性体增韧硬质聚氯乙烯(nyV...  相似文献   

20.
刚性粒子增韧聚合物机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冲击力场中,在材料冲击面上的压强近乎无穷大,韧性来源于材料的局部位移。理论上能提高材料局部快速位移的手段都能提高材料的韧性。对于所有以颗粒形式增韧的体系,颗粒和基体之间形成弹性过渡区,从而实现“破裂—下楔—压缩—应力方向改变”是增韧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