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化学   9篇
物理学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导电胶粘剂的导电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导电胶的导电机理.导电胶作为无铅焊焊料的替代品,相关研究已受到普遍的重视,但对导电胶导电机理研究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应用与发展.导电胶的导电机理相当复杂,通常可以分为导电通路如何形成与材料形成导电通路后如何导电这两个方面的内容来研究.对此,人们提出了许多阐述导电胶导电机理的理论和模型.本文详细介绍了渗流理论、界面热力学理论、有效介质理论、量子力学隧道效应理论等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导电理论,对其适应范围、优缺点等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2.
 以聚醚二元醇、甲苯二异氰酸酯为原料,合成了聚醚型聚氨酯预聚体(PUP)。采用该预聚体、扩链剂1,4-丁二醇、交联剂三羟甲基丙烷对TDE-85/甲基四氢邻苯二甲酸酐(MeTHPA)环氧树脂体系进行改性,通过示差扫描量热法与红外光谱法分析,探讨了聚氨酯(PU)改性环氧树脂体系固化反应机理及固化反应动力学特征。固化反应机理研究表明,TDE-85与MeTHPA之间的固化反应形成环氧聚合物网络Ⅰ,1,4-丁二醇及三羟甲基丙烷同PUP进行了扩链、交联反应形成了PU聚合物Ⅱ。异氰酸酯基同环氧基反应,使得聚合物Ⅰ与聚合物Ⅱ形成了接枝化学键。固化反应动力学研究表明,PU的加入可明显降低环氧树脂固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活化能由TDE-85/MeTHPA树脂体系时的83.14 kJ/mol降至PU改性后的67.91 kJ/mol。  相似文献   
3.
以苯酚及4,4′-二氯甲基联苯为单体,盐酸作催化剂经Friedel-Crafts烷基化反应,合成了联苯酚醛(BN)树脂,并在此基础上通过BN树脂和4-硝基邻苯二甲腈发生亲核反应合成了邻苯二甲腈基联苯酚醛(PBN)树脂,采用高温发泡法制备了邻苯二甲腈基联苯树脂中空微球.利用红外吸收光谱(FTIR)、核磁氢谱(~1H-NMR)、凝胶渗透色谱(GPC)、热失重(TG)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对制备的PBN树脂以及PBN中空微球进行了结构与性能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自固化和固化剂固化的PBN树脂中空微球均已完全固化,2种固化产物中都形成了异吲哚啉和酞菁环结构,固化剂固化产物中还有三嗪环结构的形成.PBN树脂的自固化产物和固化剂固化产物固化物在1000°C氩气氛围残炭率分别为67%和70%,在600°C空气氛围残炭率分别为70%和47%.PBN树脂中空微球粒径分布范围为350~800μm,数均粒径和体积平均粒径分别为562和583μm,单分散指数为1.04.  相似文献   
4.
摘 要 梯形聚硅氧烷液晶具有独特的稳定性、透明性及成膜性等优点,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新型功能材料。本文综述了梯形聚硅氧烷液晶近年来的发展现状;介绍了梯形聚硅氧烷液晶的结构特点,根据液晶基元接枝到梯形高分子主链上的方式,将梯形聚硅氧烷液晶分为鱼骨形和划艇形两种;总结了挂接不同侧基的梯形聚硅氧烷的合成路线,包括梯形聚苯基倍半硅氧烷、梯形聚甲基倍半硅氧烷、梯形聚氢基倍半硅氧烷、梯形聚乙烯基倍半硅氧烷等;介绍了几种液晶基元不同的梯形聚硅氧烷液晶的合成;最后提出了几个梯形聚硅氧烷液晶研究工作面临的问题,并对梯形聚硅氧烷液晶的发展前景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梯形聚硅氧烷液晶具有独特的稳定性、透明性及成膜性等优点,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新型功能材料。本文综述了梯形聚硅氧烷液晶近年来的发展现状。介绍了梯形聚硅氧烷液晶的结构特点,根据液晶基元接枝到梯形高分子主链上的方式,将梯形聚硅氧烷液晶分为鱼骨形和划艇形两种。总结了挂接不同侧基的梯形聚硅氧烷(包括梯形聚苯基倍半硅氧烷、梯形聚甲基倍半硅氧烷、梯形聚氢基倍半硅氧烷、梯形聚乙烯基倍半硅氧烷等)的合成路线。介绍了几种液晶基元不同的梯形聚硅氧烷液晶的合成方法。最后提出几个梯形聚硅氧烷液晶研究工作面临的问题,并对梯形聚硅氧烷液晶的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聚氨酯和丁腈橡胶是两种对环氧树脂增韧效果显著的橡胶弹性体,文章分别介绍了这两种弹性体增韧改性环氧树脂的机理和近年来的主要研究进展,并讨论了聚氨酯增韧环氧树脂和丁腈橡胶增韧环氧树脂各自的特点,展望了弹性体增韧环氧树脂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聚氨酯—聚丙烯酸树脂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芝华  郑子樵 《合成化学》2000,8(4):339-343
讨论了在聚氨酯水分散体中进行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聚合的一些特征。研究表明,聚氨酯水分散体起着种子乳液的作用,发生了核-壳型事过程;复合乳液中聚氨酯链形成其壳,聚丙烯酸树脂分子链形成其核,二树脂的分子链相贯穿与缠结,形成了互穿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8.
利用紫外光作为辅助条件,在反胶束体系中采用一步双原位法合成了硝酸(HNO3)、对甲基苯磺酸(TSA)和5-磺基水杨酸(SSA)掺杂的银/聚苯胺(Ag/PANI)纳米复合材料.通过对复合材料进行红外光谱(FTIR)、紫外光谱(UV-Vis)、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导电性能的测试,研究了不同质子酸对Ag/PANI纳米复合材料结构、形貌和导电性能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3种酸掺杂制备的Ag/PANI纳米复合材料均为聚苯胺包覆银粒子的核-壳结构.不同的质子酸掺杂会对Ag/PANI纳米复合材料的电性能有重要影响.在3种酸掺杂的复合材料中,TSA掺杂的复合材料的电导率最佳,为215.14 S·cm-1.  相似文献   
9.
二羟甲基丙酸因其独特的结构CH3C(CH2OH)2COOH,它是目前比较理想的一种亲水单体。由它制备的水性聚氨酯比国内用酒石酸等法合成的产品在贮存稳定性方面,有较大提高[1]。为此,本工作进行了二羟甲基丙酸的合成工艺研究。1实验部分1.1主要试剂与仪...  相似文献   
10.
惯性约束聚变实验用玻璃微球堵口特种胶研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不同固化和热处理过程后的胶粘剂的剪切强度、表面形貌特征、热性能的研究,分析了增韧剂和偶联剂对环氧有机硅胶粘剂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增韧剂含量的增加,胶粘剂热分解温度下降;增韧剂质量分数为25%时,有机硅与环氧树脂相容性较好,制备的胶粘剂综合性能较好;硅烷偶联剂能改善胶层与金属界面的胶接强度,提高环氧有机硅胶粘剂的拉伸剪切强度。显微组织观察分析表明,环氧有机硅胶粘剂中环氧树脂分子链与有机硅高分子链处于一定微相分离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