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2 毫秒
1.
可溶性钡盐毒性较大,人的口服致死量约为0.8g.我国有的地区自然水中含有可溶性钡盐,食用过量会引起中毒。为了确保野外工作人员的饮水安全,需要一种灵敏、简便的钡离子检定方法。我们经过研究建立了一种改进的玫瑰红酸钠检定饮水中钡离子的方法,灵敏度可达2μg/ml,能满足实际需要,方法灵敏、可靠,操作简便、快速。其原理系水中的钡离子在弱酸溶液中同玫瑰红酸钠生成玫瑰红酸钡沉淀,然后用氯仿作为浮选剂进行浮选、浓缩,则在水溶液与有机溶剂的界面间形成一层红色的玫瑰红酸钡薄膜,可目视直接观察。本文用酷酸代替矿物酸,严格限制反应液的pH值;用固体玫瑰红酸钠代替本试剂的溶液,提高了灵敏度。  相似文献   

2.
煤燃烧过程生成氮氧化物前驱体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煤中氮在燃烧条件下生成NOx前驱体(HCN、NH3)进行了研究。实验采用石英玻璃管流化床反应系统,测定了神木煤、澳大利亚烟煤、澳大利亚褐煤在400 ℃~900 ℃HCN、NH3的生成,用离子色谱测定了HCN、NH3的生成量,用差热分析测定了三种煤的燃烧峰温及起始燃烧温度。实验结果表明,在燃烧条件下煤中氮转化为HCN、NH3的比例很高,这一释出过程伴随着煤燃烧过程而发生; 在400 ℃~500 ℃燃烧时HCN、NH3的生成量占煤中总氮质量分数的50%~70%,无论是煤挥发分还是半焦中的氮都在此条件下转化生成了HCN、NH3, 这一实验规律与热解条件的实验结果不同。煤样在更高的温度下燃烧(>700 ℃)时,气体产物中的HCN、NH3的质量分数很少,这是HCN、NH3进一步氧化生成了NOx的缘故。  相似文献   

3.
卡拉胶纤维的阻燃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钡盐为凝固浴, 经湿法纺丝技术获得卡拉胶纤维(CAF). 通过极限氧指数(LOI)、 锥型量热(Cone)、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元素分析(EDS)、 X射线衍射(XRD)、 热重红外(TG-FTIR)同步差示扫描量热(DSC)法、 热裂解(Py)和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CAF进行表征. 结果表明, CAF极限氧指数高达50以上, 锥型量热过程中, CAF一直保持红热状态, 没有产生火苗, 其热释放速率及总释放热等参数均较低, 与海藻酸钙纤维(ALF)和琼胶纤维(AGF)相比, CAF具有较好的阻燃性. 可能机理为卡拉胶分子的硫酸酯基和渗入纤维内部的钡离子发生络合作用, 并促进交联成炭和改变纤维裂解过程. 裂解过程中产生的磺酰自由基与燃烧产生的氢氧自由基迅速结合, 终止燃烧反应. 同时, CAF在燃烧过程中产生大量残炭, 并形成致密的钡盐结构层和中空的纤维结构, 成为CAF阻燃的另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对目前普遍应用的氧瓶燃烧分解样品,钡盐法滴定有机硫的分析方法进行了规范化.探讨了溶液pH对测定的影响,研究了磷元素及氟元素对测定的于扰.并建立了适用于测定含磷有机化合物中硫元素的钡盐滴定法该法,该法简便快捷,准确可行、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5.
何俊  安绪武  胡日恒 《化学学报》1992,50(10):961-966
用转动氧弹燃烧热量计测量了298.15K时2-氯丁烷和1,2-二氯丁烷的标准液态燃烧反应内能变化值,得到了它们的标准所态生成焓值,并进一步考查了二氯取代地氯代烷烃气态生成焓值的影响量.  相似文献   

6.
用本实验室建立的精密转动氧弹燃烧热量计测定了标准物质对溴苯甲酸、辅助物质鲨烷及四对溴苯基卟啉(Tp-BrPP)的标准燃烧能, 并计算出了它们的标准生成焓。  相似文献   

7.
用本实验室建立的精密转动氧弹燃烧热量计测定了标准物质对溴苯甲酸、辅助物质鲨烷及四对溴苯基卟啉(Tp-BrPP)的标准燃烧能, 并计算出了它们的标准生成焓。  相似文献   

8.
采用反应力场分子动力学(ReaxFF-MD)方法, 模拟了富燃料条件下乙烯在空气中的燃烧以及燃烧产生的自由基与氮气的相互作用. 采用ReacNetGenerator程序提取反应网络, 结合自编后处理程序确定反应网络上的相关反应, 分析了乙烯燃烧的反应路径, 以及自由基与N2的相关反应和NO的生成路径. 结果表明, 乙烯燃烧路径与已报道的通过乙烯燃烧反应机理模拟得到的燃烧路径一致, 说明用ReaxFF-MD方法模拟乙烯高温燃烧有效而可靠; 乙烯在富燃料条件下燃烧产生的CH, C2H, C2, C2O自由基是瞬发型NO生成的重要反应物. 这些自由基与N2的反应和NO的生成路径, 为构建乙烯和大分子碳氢燃料燃烧氮氧化物排放的反应机理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9.
腐植酸的氨化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风化煤分离、纯化得到的腐植酸经化学转化为它的钙盐和钡盐或经甲基化和硅烷化作用制成相应的衍生物,用以封住腐植酸分子上的羧基和酚羟基或两者.将腐植酸及其各种衍生物在常温下用干燥过的氨进行氨化,然后用红外光谱法、核磁共振法和模型化合物的化学反应对氨化产物进行表征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氨主要与腐植酸分子上的羧基作用,同时又选择性地与邻位二酚基作用.在100℃以上长时间加热时,腐植酸会失水生成五元环的酸酐结构,证明腐植酸分子上有一定量的邻位羧基,而腐植酸铵的羧酸铵基会同时转化为酰胺基和少量羧基.基于上述结果可以概括出一些可能对改进腐铵肥料的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具有参考价值的意见.  相似文献   

10.
读者园地     
问 :1 .燃烧 -碘量法测定钢铁中硫 ,可用碘标准溶液或用碘酸钾标准溶液滴定 ,两者有何不同 ?2 .燃烧 -碘量法测定钢铁中硫时 ,对淀粉吸收液有何要求 ?——读者  李纬    答 1 :用燃烧 -碘量法测定硫 ,将试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 SO2 导入吸收液中生成 H2 SO3 ,以淀粉为指示剂 ,用碘或碘酸钾标准溶液进行滴定 ,根据所消耗的标准溶液量计算出试样中硫含量 ,两者原理是相同的。用碘标准溶液滴定 ,试剂配制方便 ,适用于测定含硫量 w( S)≥ 0 .0 1 %的试样。对含硫量 w( S)≤ 0 .0 1 %的试样最好用碘酸钾 -碘化钾标准溶液滴定 ,因为它比…  相似文献   

11.
用本实验室建立的精密转动氧弹燃烧热量计测定了标准物质对溴苯甲酸、辅助物质鲨烷及四对溴苯基卟啉(T_(p-Br)PP)的标准燃烧能,并计算出了它们的标准生成焓。  相似文献   

12.
氨基酸锌固态配合物的制备和热化学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备了锌与Lα色氨酸、Lβ亮氨酸、Lα缬氨酸、Lα苏氨酸的6种固态配合物。用转动弹热量计测定了这些配合物在298.15K的恒容燃烧能,并计算了它们的标准燃烧焓和标准生成焓。  相似文献   

13.
用特征值-特征向量法对甲烷-空气燃烧时NOX生成的化学反应机理进行了简化,得到了仅由15个基元以应组成的简化反应模型。对比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在较宽燃空比内与全面模型很好吻合,因而可望用于燃烧过程数值模拟时对NOX生成的预测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Peters等人提出的简化甲烷氧化反应机理的基础上,用准稳态近似法对甲烷-空气燃烧中NOx的生成机理进行了简化,并用简化后的机理对良性搅拌反应器进行了计算,得到了与实验数据及用详细化学反应机理的计算值较为符合的结果,证明了对甲烷-空气燃烧中NOx生成进行数值模拟时采用简化反应机理是可行的。同时,对生成NO的三种反应机理的相对重要性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5.
生物质燃烧碳烟的物化特性及生成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棉花秸秆和木屑为研究对象,设定不同的燃烧工况,在管式炉中进行燃烧并采集碳烟物质,采用TEM、EDS、GC-MS等检测方法对生物质燃烧过程中生成碳烟的物化特性进行研究,并根据检测结果对碳烟生成机理进行分析和推测。检测及分析结果表明,碳烟颗粒典型形貌有胶囊状、球状、链状、网状等。燃烧工况影响燃烧过程使碳烟颗粒表现出不同的微观形貌。碳烟生长过程中伴随着颗粒的碰撞和凝并,形成形貌复杂的链状或网状颗粒聚团。生物质燃烧中碳烟主要由纤维素热裂解生成,成分包括糠醛类、酚类、醛类、呋喃、烷烃、烯烃等含碳化合物。推测碳烟生成机理为,在生物质燃烧过程中,纤维素发生化学键的断裂与重排,生成CO、CO2和残炭分子碎片等,而残余碳基再通过重整、脱水、碳化、断键等反应生成各种醛类、酮类等产物,醛类、酮类化合物之间通过缩聚、环化反应生成苯环结构,再进一步转化为苯酚、甲苯等化合物。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两段反应器研究了三种煤在不同燃烧方式下抑制NOx生成的效果。结果表明,煤的热解气和部分气化生成气再燃均能较好的抑制NOx生成,抑制效果优于空气分级燃烧,解耦燃烧方式抑制NOx生成的效果最显著,相对于传统燃烧其NOx排放降低了32%以上。煤种对各种燃烧方式降低NOx的程度有明显影响,煤中单位氮含量的燃料比(固定碳/挥发分)越小,煤的热解气和部分气化生成气再燃以及解耦燃烧方式下NOx的排放量越低。在煤部分气化生成气再燃烧方式中,部分氧化气化段通氧量不同,降低NOx排放的效果也不同,在氧气体积分数为8%~10%时的NOx生成量最低。基于解耦燃烧技术原理,研制了1.4 MW解耦燃烧工业锅炉,在燃烧同一煤种时,解耦燃烧锅炉和传统立式锅炉相比,烟气中NOx排放量降低了32.9%。  相似文献   

17.
用钡盐直接滴定法测定硫酸根是一个快速简便的方法,通常以Thorin[苯-2-胂酸钠-(-1偶氮-1)-二羟基萘-3,6-二磺酸钠]为指示剂。最近,Budesinsky等发现Sulfonazo Ⅲ[2,7-双-(邻-磺苯基偶氮)-铬变酸]与Ba~(2+)的颜色反应具良好的灵敏性与选择性,用作钡盐滴定法指示剂时,终点颜色由红尖锐地变成蓝色。它不  相似文献   

18.
当需要可溶性钡盐的时候,可以简单而迅速地由硫酸钡来制得。硫酸钡在任何药房中都可买得到。用来作为X光透视用的硫酸钡,不含任何其他杂质,因此为了制备试剂完全适合。制取可溶性钡盐的过程如下:取粉状硫酸钡与其重量的二倍,且经过良好干燥的淀粉相混合,放满在坩埚中,用带有小孔的盖紧密地盖住,最好在烤炉上进行加热。当烟完全逸出后再将坩埚加热20—25分钟。从混合物的颜色来确定反应是否结束:最初为纯白色,以后逐渐变黑,最后在炭烧尽的阶段内又重新变白。  相似文献   

19.
二甲基甲酰胺(DMF)在同样条件下只与重稀土硝酸盐水合物发生配体交换反应,生成固体配合物。测定它们的热力学常数,可提供这些配合物在稀土分离工艺中应用的理论依据。本文用转动弹量热计测定了硝酸钆与二甲基甲酰胺配合物的恒容燃烧能,换算了它的标准燃烧焓,并由此计算出它的标准生成焓。这些数据未见文献报道。 (一) 实验部分  相似文献   

20.
在初中化学第二章第八节“物质不灭定律”这个题目里,教本上用氯化铁和苛性钠为材料。但这实验只说明“两种溶液进行反应而生成沉淀,反应物的总重量等于生成物的总重量”。而教本上例举的硷式碳酸铜锻烧的实验是不适宜作演示材料的。而大纲(修订草案)里指出的:“硫或磷在密闭容器里燃烧,在燃烧以前和燃烧以后容器和容器里所含物质的总重量不变”。这一内容作为演示材料也不够好。为了比较好的证明物质不灭定律,我用稀盐酸和大理石作用,生成的二氧化碳气用苛性钠(或苛性钾)溶液吸收。装置如图。用时将分液漏斗的盖盖好,整套装置(包括仪器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