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6篇
化学   46篇
物理学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N,N’-二对甲苯磺酰基-4,4’-二氨基二苯砜与二溴代烷为原料, 高度稀释条件下合成了三种新型有硫原子桥连的氮杂环蕃N,N’-二对甲苯磺酰基-1,8-二氮杂[8.1]对环蕃-15-砜(C); N,N’-二对甲苯磺酰基-1,10-二氮杂[10.1]对环蕃-17-砜(D); N,N’-二对甲苯磺酰基-1,12-二氮杂[12.1]对环蕃-19-砜(E). 提供了三种环蕃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用IR, 1H NMR和元素分析证实了新化合物结构. 分析了化合物D的单晶结构数据, 为环蕃化合物的空间结构研究提供了晶体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李湘广  杨秉勤  谷利军  宁伟 《应用化学》2009,26(10):1184-1188
将二茂铁磺酰氯或二茂铁甲酰氯和1H-苯并咪唑衍生物反应,合成了12个未见文献报道的N-(酰基二茂铁)苯并咪唑类化合物,用IR、1HNMR、元素分析和MS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含有活泼氢的苯并咪唑衍生物能与二茂铁酰氯生成相应的N-(酰基二茂铁)苯并咪唑衍生物,并有较好的收率。  相似文献   
3.
文献报道了Ho(NO_3)_3·5H_2O和Ho(NO_3)_3·(?)H_2O的热分解行为,但Ho(NO_3)_3·5H_2O脱水机理不清,Ho(NO_3)_3·4H_2O按文献[1]不能制出。六水、三水合物的热分解及与DMF的配位作用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4.
以L-苯丙氨酸和α-溴代肉桂醛为起始原料,Fe2+、 Ni2+和Zn2+为金属核心,设计并合成了3种新型的光催化材料(C18H19NO4BrFe2+、 C18H19NO4BrNi2+和C18H19NO4BrZn2+),其结构经UV-Vis, FL, 1H NMR, IR, MS(EI)和元素分析表征。研究了目标产物在甲醇 水中对罗丹明B(RhB)的降解性能。结果表明:C18H19NO4BrFe2+、 C18H19NO4BrNi2+和C18H19NO4BrZn2+对RhB的降解率分别为54.1%、 63.9%和72.7%。  相似文献   
5.
Mannich反应在有机合成中有着广泛的用途[1].能够发生Mannich反应的具有活泼氢的化合物有多种,胺一般使用伯胺或仲胺.能够代替甲醛或聚甲醛发生Mannich反应的化合物很少.文献报道用二氯甲烷代替甲醛或聚甲醛,可以使Mannich反应产率提高[2].本文发现苯并咪唑烷可以代替甲醛或聚甲醛发生Mannich反应,产率较好.反应式见Eq.1.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七种N-二茂铁酰胺酸的红外光谱,讨论了分子中氢键对一些主要吸收峰的影响,并对某些构象异构体和互变异构现象用红外光谱作了定性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1,4-二氢吡啶衍生物合成方法的改进和芳构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改进了Hantzsch合成法,通过一锅煮合成1,4-二氢吡啶衍生物,大大缩短了反应时间,操作简便,发现氯化铁是一个较好的1,4-二氢吡啶衍生物芳构化的氧化剂。  相似文献   
8.
1,4-二氢吡啶衍生物合成方法的改进和芳构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进了Hantzsch合成法,通过一锅煮合成1,4-二氢吡啶衍生物,大大缩短了反应时间,操作简便,发现氯化铁是一个较好的1,4-二氢吡啶衍生物芳构化的氧化剂。  相似文献   
9.
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化学会委托,西北大学化学系、北京大学稀土材料化学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稀土化学与物理开放实验室联合承办的第二届全国物理无机化学学术报告会于 2000年 9月 24日至 28日在西安举行。 应邀出席会议的代表中包括了 5位中科院院士、 40多位博士生导师、若干位杰出的年轻化学家以及《无机化学学报》、《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化学学报》等杂志编辑部的负责人。 报告会交流了 1996年福州会议以来我国物理无机化学学科的重要研究成果,展望了 21世纪物理无机化学的发展前景。 …  相似文献   
10.
Two copper (Ⅱ) a-methacrylate complexes with benzimidazole, Cu [CH_2=C( CH_3)-COO]_2(C_7H_6N_2)_2(1) and Cu_2 [CH_2=C(CH_3)-COO]_4(C_7H_6N_2)_2 (2), have been prepared and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es, IR and electronic reflectance spectroscopies. The single 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study of the two complexes shows that complex 1 has a square planar configuration, while complex 2 has a binuclear cage structure. The crystal structural analyses show that both complexes 1 and 2 are monoclinic, with space group P2_1/c, a=0.924 16(8) nm, b=1.233 02(13) nm, c =0.989 1(3) nm, β=91.912(13)°, D_c=1.386 g/cm~3, Z=2, R=0.033 9 for the former; and a=0.905 7(2) nm, b=2.252 1(5) nm, c=1.623 5(4) nm, β=90.11(2)°, D_c =1.411 g/cm~3 , Z=4, R=0.056 8, Cu-Cu=0.266 21 nm for the latter. Different structural types of complexes 1 and 2 were produced simultaneously in the reaction of copper (Ⅱ) α-methacrylate with benzimidazole in methanol solution. The forming mechanism of the complexes has been summariz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