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本文以中性红为核,二氧化硅为壳,利用反相微乳液技术,通过正硅酸四乙酯的水解制备了掺杂有中性红的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并用TEM技术进行了表征。核中性红能够催化测定葡萄糖,乳酸和L-谷氨酸的反应,而壳二氧化硅不仅克服了电活性物质中性红易流失的缺点,且具有高的生物亲和性。分别与葡萄糖氧化酶、乳酸氧化酶以及L-谷氨酸氧化酶混合后,修饰在碳阵列电极表面。最后在该酶阵列电极表面滴加一层Nafion, 防止电活性物质抗坏血酸、尿酸等的干扰。该酶阵列传感器与流动注射分析技术(FIA)相结合,可应用于同时检测大鼠血样中的葡萄糖,乳酸和L-谷氨酸浓度。该方法无需通过传统的色谱柱的分离,大大简化了实验条件,为这一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有效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2.
流动注入式乳酸生物传感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制了一种测定L-乳酸的生物传感器,将乳酸氧化酶(LOD)通过共价键固定在尼龙钢上制备乳酸氧化酶膜,将制得的酶膜固定在氧电极上构成乳酸生物传感器;将透析膜放在氧化酶膜上产生对L-乳酸扩散高度限制来改变该生物传感器的响应;酶膜机械强度高,在氧电极上反复装卸而不损坏,所构成的乳酸生物传感器的校正曲线的乳酸定量上限达5mmol/L,响应时间小于30s;初步血样测试的结果显示该乳酸生物传感器用于临床血乳酸的测定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Zn(Ⅱ)、La(Ⅲ)共掺杂TiO2纳米粒子(掺杂0.5%Zn(Ⅱ)及0.5%La(Ⅱ)),并制成了TiO2、掺杂0.5%Zn(Ⅱ)及共掺杂0.5%Zn(Ⅱ)和0.5%La(Ⅱ)的TiO2纳米晶多孔膜电极,对该3种电极进行了电化学及光电化学研究,实验发现,用Zn(Ⅱ)单独掺杂TiO2纳米多孔膜电极的光电流大于未掺杂的TiO2纳米多孔膜电极,而Zn(Ⅱ)和La(Ⅲ)共掺杂TiO2纳米多孔膜电极的光电流又大于Zn(Ⅱ)单独掺杂TiO2纳米多孔膜电极,对该掺杂电极的光电转换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掺杂有模板分子L-苯基乳酸的聚吡咯膜通过循环伏安法聚合到碳糊电极表面。在0.1 mol.L-1NaOH溶液中恒电位过氧化处理,将此修饰电极先在D-酪氨酸溶液中富集,在pH2.0的0.1 mol.L-1KCl溶液中溶出。然后将修饰电极再置于0.1 mol.L-1NaOH溶液过氧化处理,以洗脱残留在电极上的D-酪氨酸,按同样方法测试L-酪氨酸。酪氨酸对映体在经过掺杂和过氧化洗脱的聚吡咯电极表面的溶出电位比裸碳糊电极的溶出电位向负方向移动了大约200 mV。在最优化的工作条件下,L-酪氨酸与D-酪氨酸溶出峰电流的比值可以达到2.18。  相似文献   

5.
磷钼酸掺杂的聚吡咯薄膜电极的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离子在导电聚合物修饰电极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因止匕自从导电聚合物薄膜修饰电极的研究开始以来,A们尝试了在导电聚合物膜中掺杂各种各样的离子[‘一句,以使导电聚合物膜向功能化方向发展.在这些众多的掺杂离子中,人们无感兴趣的是将那些电活性阴离子作对离子掺杂人导电聚合物膜中,如时C叫6【‘,司、杂多酸根离子”河等·将电活性阴离子作为对离子掺杂人导电聚合物膜修饰电极中,有助于人们对这种修饰电极的研究,因为这些对离子可以作为一种探针来检测对离子在腰中的传输情况.杂多酸掺杂的导电聚合物电极还具有电催化性能,对…  相似文献   

6.
制备了基于氮掺杂石墨烯的多酚氧化酶修饰电极,并将其应用于苯酚的检测。首先利用改进的Hummers方法制备氧化石墨,然后以聚苯胺为氮源,采用水热还原法制备了氮掺杂石墨烯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对制备得到的氮掺杂石墨烯进行微观结构表征。将制备得到的氮掺杂石墨烯与多酚氧化酶复合,利用戊二醛交联的方法制备酶修饰电极,采用循环伏安法、差示脉冲伏安法等电化学方法研究了该酶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性能及最优运行条件,结果表明在pH值为6.5时酶修饰电极性能最优;该酶修饰电极对苯酚的检出限为1.21×10~(-6)mol·L~(-1)(S/N=3),线性检测范围为2×10~(-5)~7.7×10~(-4)mol·L~(-1)。同时,该酶修饰电极具有很好的抗干扰性能,可用于水中苯酚含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7.
为了改善镍电极的高温充电效率,采用机械混合的方式将球形Ni(OH)2与不同比例的Lu2O3混合后制成粘结式镍正极。充放电测试、循环伏安和XRD等实验结果表明,掺杂Lu2O3后镍电极的析氧过电位明显提高,高温充电效率得到了很大改善,在充电后的电极中β-NiOOH生成;而且Lu2O3的掺杂比例对镍电极的高温性能在不同的充放电倍率下有不同程度的影响,3.5%是最好的掺杂比例,掺杂对高温小电流充电效率的改善作用要大于高温大电流充电。  相似文献   

8.
将聚烯丙胺基二茂铁与聚苯乙烯磺酸盐生成的离子配合物用乙醇溶解后掺杂到溶胶-凝胶中,将此溶液滴涂在玻碳电极表面,制成化学修饰电极.详细地研究了该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性能及其稳定性.实验发现,在0.1mol/L磷酸盐缓冲液(pH=2.5)中,该修饰电极对抗坏血酸的电化学氧化具有很好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在自制的硅纳米线上采用热丝化学气相沉积方法制备了硼掺杂金刚石纳米棒电极.采用循环伏安及计时电流方法测定了在磷酸缓冲溶液中的药物比阿培南的浓度,灵敏度达到0.038μA μM-1较相同条件下制备得到的普通硼掺杂金刚石电极(0.028μA μM-1)相比有所提高.该纳米棒电极由于特殊的表面形貌,较普通硼掺杂金刚石电极表现出...  相似文献   

10.
用循环伏安法(CV)制备了聚吡咯亚硝酸根离子选择性电极。表征了电极的性能。在10-1~5×10-5mol/L浓度范围内电极电位与亚硝酸根离子浓度成良好的线性关系,斜率51mV/PNO-2。观察了NO-2在PPy膜中掺杂-去掺杂过程,从而验证了电极响应是基于掺杂机理。  相似文献   

11.
以氯离子为掺杂阴离子,采用化学氧化法合成了聚苯胺(PAn).将PAn作为导电固定相填充到多孔陶瓷管中以制备PAn电极柱,并以此电极柱作为三电极体系中的工作电极.在电极柱上施加0.6V的负电位使PAn呈还原态,PAn中掺杂的氯离子发生脱掺杂,从而在PAn骨架上留下在三维空间上与氯离子完全匹配的空穴,即形成了“离子印迹”P...  相似文献   

12.
合成了第四周期过渡金属磷钼三元杂多酸类化合物,采用电化学聚合法研制了该类杂多酸-聚吡咯薄膜修饰电极,该电极制备过程简便,快速,研究了膜电极的电化学行为,发明掺杂膜电极性能稳定,对酸性水溶液中的H2O2,NO2,ClO3,BrO^-3,IO3等物质具有较好的电催化还原作用,初步探讨了电催化还原机理。  相似文献   

13.
用电化学方法将磷钼杂多酸催化剂固定在导电聚吡咯膜电极上,从而制得具有表面功能的磷钼杂多酸掺杂的聚吡咯膜修饰碳纤维微电极。该电极既保持了磷钼杂多酸的电化学活性和电催化性能,又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在酸性水溶液中不仅能催化还原ClO3而且对NO6-2离子有有更显著的电催化还原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利用电化学阳极氧化法和浸渍法制备出N掺杂TiO2纳米管电极。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光谱(UV-Vis/DRS)技术对其进行表征。考察了该电极对甲基橙的光电催化活性,结果表明:N掺杂前后TiO2纳米管形貌相似,管径约90nm,N掺杂后TiO2对波长大于400nm的光吸收明显提高,并且吸收边界发生红移。氨水浓度为1.5mol/L时,制备的N掺杂TiO2纳米管电极对甲基橙的光电催化活性最高。对N掺杂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聚吡咯固定L-氨基酸氧化酶手性电极的制作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向英  刘斌  李佳  徐金瑞 《分析化学》2000,28(6):741-744
本方法将L·氨基酸氧化酶掺杂在毗咯溶液中用电化学聚合法制备手性电极,该电极对L一苯丙氨酸测定在2.0X10-’-1.4X10-‘。ilL的底物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4.0X10-‘rnoliL对DL.苯丙氨酸的平均回收率102.8%。  相似文献   

16.
以苯胺为单体,L-天冬氨酸(L-Asp)为模板分子,采用化学氧化法合成了掺杂L-Asp的导电聚苯胺(PAn).将PAn作为固定相填充到多孔陶瓷管中制备导电PAn电极柱,并以此电极柱作为工作电极.循环伏安图表明PAn电极柱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活性.在电极柱上施加-0.6 V的还原电位,PAn中掺杂的L-Asp发生脱掺杂,从而在PAn膜上留下了与L-Asp完全匹配的空穴.由于PAn具有掺杂/脱掺杂完全可逆的独特性能,因此对带有分子印迹的PAn电极柱施加0.5 V的正电位后,由于存在强烈的分子印迹作用,L-Asp在电极柱上被富集,而D-天冬氨酸(D-Asp)的富集效果远低于L-Asp,从而实现对Asp对映体的识别.  相似文献   

17.
乙醇对双核酞菁钴掺杂聚苯胺膜修饰电极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乙醇对双核酞菁钴(b i-CoPc)掺杂聚苯胺(PAn)膜修饰电极特性的影响。用循环伏安法(CV)考察了乙醇浓度不同时,玻碳电极(GC)上双核酞菁钴掺杂聚苯胺的电聚合过程,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 is)、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了在氧化铟锡玻璃(ITO)电极上b i-CoPc掺杂的PAn膜,研究了乙醇对膜以及该膜修饰电极对溶液中分子氧电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乙醇对苯胺的电聚合有促进作用,有助于增加b i-CoPc掺杂量,膜的光谱特性发生变化,表面形貌更加均匀。乙醇存在下制备的修饰电极对溶液中分子氧的电催化活性明显提高。当乙醇含量为10%时,制备的电极催化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18.
利用循环伏安法将银和L-缬氨酸聚合修饰在玻碳电极表面,制成银掺杂聚L-缬氨酸修饰电极(Ag-PLV/GCE),研究了肾上腺素在该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建立了电化学测定肾上腺素的新方法.在pH3.5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扫描速率为40 mV/s时,肾上腺素在修饰电极上产生一对氧化还原峰,Epa=0.422 V,Epc=0.3...  相似文献   

19.
Dy改性SnO2 / Sb电催化电极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改进钛基SnO2/Sb电极的电催化性能,采用高温热氧化法制备了稀土Dy改性钛基SnO2/Sb电极。以苯酚为目标有机物,考察了所制备电极的电催化活性,并采用SEM、EDS、XRD等分析方法表征了电极的形貌、组成及结构。对制备温度和Dy添加量进行了详细的实验研究,确定了适宜的制备条件为热处理温度650℃、Dy添加量1%左右。研究表明,结晶良好的掺杂SnO2晶粒有助于苯酚的快速彻底分解。Dy掺杂后,半径较大的Dy^3 可能取代半径较小的Sn^4 ,导致SnO2晶胞膨胀。引入Dy可提高SnO2晶粒的形核与长大速率之比,使SnO2的平均粒径变小,有利于电极催化性能的改善。但同时Dy掺杂使杂质原子Sb、Dy在电极表层富集,高含量的Dy会降低电极的性能。  相似文献   

20.
元素掺杂是一种有效改善电极性能的手段。为了提高钛基锡系形稳阳极的催化活性,La被作为一种改性剂掺杂在Ti/Sb-SnO2电极的涂层中。掺杂改性后电极涂层的形貌通过SEM及XRD进行了检测;并通过EDS检测了涂层中各元素的组成比例;利用电化学阳极极化曲线(LSV)测试了电极的电化学性能。利用掺杂改性后的电极和未改性电极电解处理模拟对硝基苯酚(p-NP)废水,在相同条件下,掺杂La改性后电极处理废水的降解率为92.8%,远高于未改性电极处理废水的降解率(72%)。实验表明,稀土La改性后的Ti/Sb-SnO2电极在处理p-NP废水的优越性相当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