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多元酸碱分步滴定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克安 《大学化学》1993,8(1):15-18
分析化学教科书中,对多元酸能否分步滴定都给出了判据。以二元酸的分步滴定为例,当△pK_a≥5,c_aK_(a_1)≥10~8,△pH=±0.3时,滴定误差|TE|≤0.5%。基于A.Ringbom误差公式导出的这一判据被广泛的采用。在我们的教学中,曾有人对此提出了疑向:(1)在c_aK_a≥10~(-8)的前提下,分步滴定的准确度是否仅决定于△pK_a,而与被滴酸的浓度大小无关?(2)c_aK_(a_1)≥10~(-8),是一元酸被准确滴定的条件,对一元酸准确滴定的误差要求是0.1%,而多元酸分步滴定的误差要求是0.5%。所以分步滴定中仍要求c_aK_(a_1)≥10~(-8)是否合理?本文拟从滴定过程的质子条件出发,导出计算分步滴定误差的精确算式,借助计算机进行计算,得到分步滴定的确切条件,同时引用浓度对数图对此条件作出直观形象的说明。  相似文献   

2.
付佩玉  杨启霞 《分析化学》1999,27(9):1054-1057
对2-(3,5-二溴-2-吡啶偶氮)-5-二乙氨基苯酚作铁(Ⅲ),铜(Ⅱ)的配位滴定指示剂进行了研究.在pH1.8~2.0时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铁(Ⅲ).在滴定铁(Ⅲ)后的溶液中,加入对铝过量的EDTA标准溶液,在pH3.8~4.0煮沸下,铝(Ⅲ)与EDTA生成稳定的络合物,过量的EDTA用硫酸铜标准溶液滴定,从而测定铝(Ⅲ).  相似文献   

3.
大量磷存在时,用EDTA络合滴定钙是困难的。由于Ga~(2+)-EGTA络合物的稳定常数较大(logKc~+-EGTA=11.0),作者叙述了一种不需添加任何掩蔽剂,以钙电极为指示电极,在pH≥11时,用EGTA电位法测定磷矿中钙的方法。方法简便、快速,相对标准偏差为2%,加入回收率为97—103%。 EGTA滴定Ca~(2+)的滴定曲线:用Ca~(2+)电极为指示电极,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EGTA电位滴定Ca~(2+)的试验表明,pH>8,EGTA就能完全络合Ca~(2+);pH<10,到达终点所需的EGTA量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钒(Ⅴ)在磷酸盐体系中过氧化氢的极谱催化波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催化波的分析条件为0.2MNaH_2PO_4,0.05MH_2O_2,pH=5底液中,钒(Ⅴ)浓度由1×10~(-8)—7×10~(-7)M之间与电流呈直线关系。推导了利用催化电流求电极活性络合物组成的关系式为,1/i=1/imax 1/βimax·1/[H_PO_4~-]~(n■)并求得电极活性络合物组成为H_2VO_5H_2PO_4~(2-),相应条件稳定常数β=25.2。同时求得在砷酸盐底液中电极活性络合物组成为H_2VO_5H_2AsO_4~(2-),相应β=28.3。另外由汞柱高对催化电流影响、电毛细管曲线、i-t曲线、三角波扫描图形等实验判断.认为催化电流是由VO_3·H_2PO_4~(2-)在电极上被吸附,因而催化了过氧化络合物的形成和在电极上放电。  相似文献   

5.
在pH =6 .5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 ,钒 (V)与 4 (2 吡啶偶氮 ) 间苯二酚生成紫色络合物 ,络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 5 5 0nm ,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 5 .2 8× 10 4L/ (mol·cm) ,工作曲线的线性范围为 0~ 10 0 μg/ (5 0mL) ,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 2 .4 0 %~ 3.2 0 % ,回收率为 97.0 %~ 10 2 .0 %。  相似文献   

6.
2-(8-喹啉偶氮)-7-苯基偶氮-1,8-二羟萘-3,6-二磺酸〔或2-(8-喹啉偶氮)-7-苯基偶氮变色酸,QAPAC与钙形成1:1的络合物,ε值为2.5×10~5,为目前测钙灵敏度最佳的显色反应之一。加入N-十二烷基二甲氨基乙酸及邻菲咯啉可改善有色络合物稳定性,并能在较宽pH范围(4—10)内测定。实验研究了pH、试剂浓度、共存离子等对测定的影响及络合物组成比,拟定了痕量钙的分光光度分析法,并试用于雨、雪等试样中痕量钙的测定。  相似文献   

7.
丝胶蛋白质与铜(Ⅱ)的配位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运用pH滴定、光谱法、电子自旋波谱、X射线衍射研究丝胶蛋白质与铜 (Ⅱ )的配位反应及其络合物的高次结构 .当溶液的 pH >9 1时 ,丝胶蛋白质与Cu(Ⅱ )生成了稳定的络合物 ,此络合物具有拉伸八面体Cu(N) 4(OH-) 2 型配位结构 ,高次结构为无规卷曲非晶结构 .  相似文献   

8.
钯 8 羟基喹啉 5 磺酸形成的络合物的峰电流 (pH 8.6 ,- 0 .6 8V)具有吸附特性 ,为不可逆电极反应过程。其电子转移数 (n)、电子转移系数 (α)及饱和吸附量 (Γs)分别为 2、0 .4 6和 2 .2× 10 - 9mol cm2 ;钯 与8 羟基喹啉 5 磺酸的络合比为 1∶2 ;稳定常数 (K)为 8.73× 10 7。加入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未形成三元络合物 ,催化电流是由与十二烷基硫酸钠共吸附在电极表面上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氧化了络合物的电极反应中间体所产生的。  相似文献   

9.
用单扫描极谱法研究了8-氮鸟嘌呤(8-AG)与Cu2+形成络合物的条件,测定了该络合物有关的特征常数。在pH 3.00的HAc-NH4Ac缓冲溶液中,8-AG与Cu2+可以形成1∶1的络合物。该络合物产生一个不可逆吸附还原波,有1个电子和1个质子参与了电极反应,该络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为5.73×105,反应活化能为12.1 kJ/mol,电极反应速率常数为1.04×10-4cm/s。  相似文献   

10.
络合滴定中的指示剂校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络合滴定一种浓度较高的金属离子时,如果有敏锐的终点和很小的滴定误差,当这种金属离子浓度较低时,尽管其K'_(MY)C_M仍相当大,存在终点敏锐度下降和滴定误差上升的现象。其原因在于指示剂金属离子络合物与EDTA金属离子络合物存在竞争平衡。通常使用的指示剂浓度为10~(-5)~10~(-6)M,则当C_M小于10~(-3)~10~(-4)M时,此种竞争平衡已经影响到终点的敏锐度,也影响到滴定误差。下面我们讨论指示剂对变色敏锐度和滴定误差的影响及其校  相似文献   

11.
本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为了揭示滴定过程滴定液中各种型体平衡浓度的变化,国外某些专著和教科书将滴定液的初始浓度对数图与滴定曲线并联来讨论滴定过程的规律,并提出可由滴定液的浓度对数  相似文献   

12.
氟罗沙星的电化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测定氟罗沙星(FLRX)的新方法。在0.05 mol/L KH2PO4 NaOH(pH=7.12)缓冲溶液中,FLRX Cu(Ⅱ)络合物在-0.36 V(vs.SCE)处产生一个灵敏的不可逆吸附还原峰。峰电流ip 与氟罗沙星浓度在5.0×10-8~4.0×10-6 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下限可达3.0×10-8 mol/L。络合物性质和电极反应机理研究表明,络合物组成比为:Cu(Ⅱ)∶FLRX=1∶2,是以Cu(Ⅱ)为中心原子,四个O为配位原子的螯合物。其电极过程为具有吸附性的不可逆还原过程。  相似文献   

13.
丝胶蛋白质与铜(Ⅱ)的配位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运用pH滴定、光谱法、电子自旋波谱、X射线衍射研究丝胶蛋白质与铜(Ⅱ)的配位反应及其络合物的高次结构.当溶液的pH>9.1时,丝胶蛋白质与Cu(Ⅱ)生成了稳定的络合物,此络合物具有拉伸八面体Cu(N)4(OH-)2型配位结构,高次结构为无规卷曲非晶结构.  相似文献   

14.
配位吸附波同时测定PbⅡ和In(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长利  罗川南  张霞  赵迪思  孙长春 《分析化学》2004,32(10):1359-1361
在0.05 mol/L氯乙酸-氯乙酸钠(pH 3.0)介质中,Pb2+、In3+与二溴邻苯二胺双草酰胺酸酯(DBAC)生成络合物,并吸附于电极表面,分别于-0.50V、-0.63V(vs.SCE)得到络合物吸附还原波.其二阶导数峰电流与Pb2+、In3+浓度分别在2.5×10-8~6.0×10-6 mol/L 、7.5×10-8~3.4×10-6 mol/L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分别为1.5×10-8 mol/L Pb2+和4.5×10-8 mol/L In3+.应用于陶瓷颜料、矿石中微量Pb、In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用2-QADN2,7-金属络合物示波极谱法同时测定铜镍钴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2-QADN2,7-金属络合物的极谱特性。在pH9.60的缓冲溶液中,Cu(Ⅱ)、Ni(Ⅱ)、Co(Ⅱ)和Cd(Ⅱ)与2-QADN2,7的络合物在-0.37、-0.69、-0.77和-0.82V产生灵敏的极谱波,利用这些波可测定痕量的铜、镍、钴和镉。铜的检测下限为2.0×10~(-8)mol/L,镍、钴及镉的检测下限为5.0×10~(-8)mol/L。提出的方法用于同时测定头发和茶叶中的痕量铜、镍和钴,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在pH2时,钛(Ⅳ)和汞(Ⅱ)均能与EDTA生成络合物。于pH4.5的缓冲溶液中,分别以苦杏仁酸和碘化钾从Ti-EDTA和Hg-EDTA络合物中,取代出等当量的EDTA,再以PAN为指示剂,用锌标准溶液滴定,以测得钛与汞各自的含量。为了控制钛汞合金的产品质量,分析钛汞  相似文献   

17.
在 0 .0 5mol/L氯乙酸 氯乙酸钠 (pH 3.0 )介质中 ,Pb2 + 与二溴邻苯二胺双草酰胺酸酯 (DBAC)生成络合物 ,并吸附于电极表面 ,于 - 0 .6 0V(vs.SCE)得到络合物吸附还原波。其二次微分极谱峰电流与Pb2 + 浓度在 2 .5× 10 -8~ 6 .0× 10 -6mol/L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检出限为 1.5× 10 -8mol/L。方法应用于陶瓷颜料、矿石、人发中微量铅的测定 ,结果满意。初步探讨了电化学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8.
在0.2 mol.L-1的氨水-NH4Cl(pH 9.5)缓冲溶液中,1.0 mol.L-1NaNO2存在下,钴(Ⅱ)-中性红(NR)络合物于-1.19 V(vs.SCE)处产生灵敏的极谱波,二阶导数波峰电流与钴浓度在2.0×10-8~5.0×10-6mol.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0×10-8mol.L-1。研究了钴(Ⅱ)-中性红(NR)络合物的电极反应机理,证明了该波为不可逆极谱催化波,测得电活性络合物组成为钴(Ⅱ)∶(NR)=1∶1。电活性络合物的中心离子钴(Ⅱ)还原,电子转移数n=2。该方法用于维生素B12注射液和天然水中痕量钴的测定,测得分析结果的RSD(n=6)值均小于0.7%,回收率在98%至101%之间。  相似文献   

19.
在0.02 mol/L (CH2)6N4-HCl(pH 3.57)介质中,In(Ⅲ)与N-邻羧基苯基-N′-(2-氨基乙基)草酰胺生成络合物,并吸附于电极表面,于-0.60 V(vs.SCE)得到络合物吸附还原波.其2次微分极谱峰电流与In(Ⅲ)浓度在3.8×10-7~2.2×10-5 mol/L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3.6×10-8 mol/L.方法已应用于陶瓷颜料、矿石、人发中微量In(Ⅲ)的测定,并对电化学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8-羟基喹啉(HOx)是许多金属有效的络合剂,其与金属络合物的极谱行为已有报道.镉的络合物吸附波体系已有不少报道,但镉与8-羟基喹啉络合物的极谱波尚未见报道.我们在试验中发现,镉在5×l0~(-2)mol·L~(-1)HCl-9.4×10~(-2)mol·L~(-1)HOAc-9.0×10~(-2)mol·L~(-1)NaOAc-5.O×10~(-4)mol·L~(-1)HOx溶液中,于-0.69V(vs.SCE)处出现一灵敏的络合物吸附波,峰电流与镉浓度在2.7×10~(-8)~8.9×10~(-6)mol·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测下限为1.8×1O~(-8)mol·L~(-1).用极谱直线法求得Cd(Ⅱ)与HOx络合物的络合比为1:1.本法用于河水及污水中痕量镉的测定,效果理想,回收率在95%~104%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