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多元弱酸分步滴定的准确条件一直是酸碱滴定中的一个教学难点。基于分布分数的分析指出了当前分析化学教材中有关探讨磷酸分步滴定的某些错误结论,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滴定突跃大小的计算,对多元弱酸分步滴定的准确条件进行了探讨分析。结果表明:若人眼判断滴定终点时有±0.2pH的不确定性时,滴定误差控制在0.5%,强碱滴定多元弱酸时,分步滴定的准确条件是:Kai/Ka(i+1)≥105.0;cKai≥10-8.7。  相似文献   

2.
王欢  李梦龙  周向葛 《化学通报》2014,77(11):1138-1140
化学分析教科书中给出的弱酸能被准确滴定的条件是cKa≥1.0×10-8。本文根据这一判据的来源(滴定突跃≥0.3pH单位),对一元酸体系的滴定情况进行了严格数学处理。计算结果表明,只有同时满足弱酸的浓度c1.0×10-3mol/L和cKa≥1.0×10-8条件下,弱酸才能被准确滴定。对于浓度极稀的酸溶液(c≤1.4×10-4mol/L),无论强酸还是弱酸都不能被准确滴定。对教材很少涉及的不同浓度酸碱互相滴定的情况也给出了有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陈冬年 《化学教育》2022,43(2):125-129
为解决混合酸(碱)、多元酸(碱)滴定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一些思路:(1)应在搞清滴定反应及其优先次序前提下,充分利用滴定曲线这一有力工具解决各种问题。(2)教学中,应遵循由易到难、步步深入的原则。在充分讲授单种一元酸滴定的基础上,可按强碱滴混合一元酸、强碱滴多元酸、强碱滴复杂混合酸的顺序安排教学内容。由于规律相似,所以在学生学完强碱滴定酸之后,只需对强酸滴定碱略作介绍即可。另外,提出一种无需复杂计算,仅利用单种一元酸(碱)滴定曲线拼合出复杂酸(碱)体系的近似滴定曲线的新方法,获得的曲线虽不十分精确,但足以给滴定分析可能性判断以及指示剂选择等问题提供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4.
在国内现行教学参考书中,关于络合滴定中金属离子被准确滴定的判断条件的论述,大抵是以log(c·K'_(MY))≥6为单一离子被准确滴定的界限;以△log K_(MY)≥ 6 作为混合离子可以连续滴定的判断标准。由于这些判断都是在某一特定条件下(△pM=±0.2,TE=±0.1%,C=10~(-2)M时)导出的,因此条件一变,标准亦随之而变。为了作出准确的判断,又  相似文献   

5.
以一元强酸和一元弱酸组成的混合体系为对象,并以指示剂确定终点,推导能否实现混酸分步直接准确滴定的判据。研究发现:只有待滴定酸的浓度≥0.544 mol·L-1且弱酸的p Ka处于5.6–8.3之间时,才有可能在滴定误差不超过0.1%的要求下实现同浓度混合液中一元强酸和弱酸的分步直接准确滴定,这两个条件会随着滴定准确度要求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6.
多元酸碱分级滴定的可行性判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现行判据的不可靠性在判断多元酸碱分级滴定的可行性时 ,现行文献 [1~ 4] 常采用 Δp K≥ 4 (或 Δp K≥ 5)、c0 Kn≥1 0 -8为判据标准。认为当 Δp K≥ 4时 ,可使分级滴定的结果满足 :误差 | TE|≤ 1 % ,滴定突跃 | J|≥0 .4 0 (目标 ) ;当 Δp K≥ 5时 ,可使分级滴定的结果满足 :误差 | TE|≤ 0 .5% ,滴定突跃 | J|≥ 0 .6 0(目标 ′)。当 c0 Kn≥ 1 0 -8时 ,可使最后一级 (总量 )滴定的结果满足 :| TE|≤ 0 .2 %且 | J|≥ 0 .6 0或 | TE|≤ 0 .1 %且 | J|≥ 0 .4 0 (目标 )。1 .1 上述标准并非达到滴定目标的充要条件计…  相似文献   

7.
滴定分析的可行性界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滴定分析教学中常常遇到所谓滴定的可行性问题,即能够准确进行滴定的条件。如用NaOH滴定一个弱酸,这个弱酸的浓度与离解常数应符合什么条件滴定才能准确进行(本文仅讨论用指示剂目测终点的情况)。关于这个问题的结论,各教科书上虽都明确指出:弱酸能被准确(误差≤0.1%)滴定的条件是CK_a≥10~(-8)。但对于这个可行性界限的来源,众说不一。一些教科书上通过比较不同C和K_a的滴定曲线形状后,定性地得出这个结论。另一些书上通过计算一系列不同C、K_a体系的滴定突跃后列表归纳出这个结论。络合  相似文献   

8.
从滴定曲线图入手,分析了以酸碱指示剂确定终点时,强-弱混酸体系(HCl-HA)的滴定情况。结果表明,在Er=±0.1%,且2种一元酸的初始浓度均为 0.10 mol·L-1的条件下,是不可能将2者分别准确滴定的。但若Er=±0.5%,弱酸HA则可以与HCl分开并各自准确滴定,其需要满足的条件为:10-7.57≤Ka,HA≤10-6.50。方法简单实用,应用于教学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杜运清  刘东 《大学化学》1994,9(2):46-49
在涉及具体指示剂时的混合离子(M,N)络合滴定中(K_MY>K_NY),从理论上判断M能否准确滴定的方法应是:将N与EDTA的反应作为主反应的副反应处理,计算终点误差,依其值大小和滴定条件下N与指示剂显色与否作出判断.用条件lgc_M~(SP)·K’_MY≥6和△lgcK’≥6及△lgc_N~(SP)·K’_(NIn)≤-1进行判断,其结论不可靠;因为它不能说明检测终点时的△PM(或△pM’)和终点误差的大小.  相似文献   

10.
柳青  王海水 《化学通报》2020,83(5):476-479
突跃范围是选择指示剂的主要依据,也是决定能否准确滴定的重要条件。滴定一元弱酸HB溶液时,计量点前(滴定分数a=0.999),许多溶液中c_(HB)与[OH~-]或c_(HB)与[H~+]具有相同数量级,因此通用教科书介绍的近似式■存在较大局限性。本文新推导出了满足误差要求(在±0.02pH以内)的适用滴定各种浓度一元弱酸HB的pH的近似公式。计量点前,溶液酸性情形(pK_a≤4.0),溶液■;溶液碱性情形(pK_a4.0),溶液■。计量点后(a=1.001),考虑弱碱B~-对溶液pH影响,则有溶液■。  相似文献   

11.
用碘量法测定复杂含硒物料中常量硒并对测定条件做试验。试样经硝酸及硫酸溶解、蒸发至冒烟后,盐类溶于盐酸中。在酒石酸存在下加盐酸羟胺,于70℃保温1h,放置1.5h使硒还原为单质硒并陈化。过滤,将单质硒溶于盐酸中,溶解温度为90℃,溶解时间为5min,滴定时溶液酸度宜在0.2~0.5mol·L-1(盐酸介质)。滴定时采用分步滴加碘化钾溶液,随即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至淀粉指示剂所显蓝色消失,至再次加入碘化钾无蓝色出现为终点。按所耗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体积计算试样的含硒量。  相似文献   

12.
林道广  王海水 《化学通报》2019,82(6):563-565,533
通常情况下,一元弱酸HA溶液氢离子浓度可按近似式■估算。不同于现有教科书,本文以新的方式导出上述公式,并用数学方法推导出了[H~+]_(AV1)和[H~+]_(AV2)近似式的使用条件。(1)溶液中[H~+][OH-]时,可忽略水的离解,此时可用[H~+]_(AV1)估算溶液pH。[H~+]_(AV1)与氢离子准确浓度[H~+]T相对误差不大于±5%时,需要满足两条件c6.0×10~(-6)mol·L~(-1)和c K_a≥10K_w;(2)用[H~+]_(AV2)估算溶液pH的条件为[H~+]■[OH-]和[HA]≈c,即同时忽略水的离解和忽略HA的离解。[H~+]_(AV2)与[H~+]T相对误差不大于±5%时,要求满足c K_a≥10K_w和c≥105K_a。本文首次用数学方法推导出c K_a≥10K_w或c≥105K_a等条件,与现教科书有关内容比较,具有判据严谨、边界条件清晰、学生容易理解等优点,对提高教学效果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问题的计算机处理已有不少报道。本文以滴定过程中溶液体系始终满足电荷平衡关系为依据,导出通用酸碱滴定曲线方程式(以下简称通式),用BASIC语言编制出计算程序,结构简单,功能较全,通用性强。一、通用酸碱滴定曲线方程式在通式推导过程中,把被滴定溶液体系中的强酸(强碱)看成是离解常数K_a(K-b)》1(用程序计算时,取1×10~4)的弱酸(弱碱):把盐看成是组成盐的相应酸  相似文献   

14.
络合滴定中的指示剂校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络合滴定一种浓度较高的金属离子时,如果有敏锐的终点和很小的滴定误差,当这种金属离子浓度较低时,尽管其K'_(MY)C_M仍相当大,存在终点敏锐度下降和滴定误差上升的现象。其原因在于指示剂金属离子络合物与EDTA金属离子络合物存在竞争平衡。通常使用的指示剂浓度为10~(-5)~10~(-6)M,则当C_M小于10~(-3)~10~(-4)M时,此种竞争平衡已经影响到终点的敏锐度,也影响到滴定误差。下面我们讨论指示剂对变色敏锐度和滴定误差的影响及其校  相似文献   

15.
用传统的分段滴定法测定混合酸中各组分酸的含量,一般要求各组分酸的电离常数间比值要大于10~4,各组分酸浓度相差不能太大,否则不能由一次滴定分别求得各组分酸含量。例如由定量的二氯乙酸(K′=3.32×10~(-2))和定量的醋酸(K′=1.76×10~(-5))所组成的混合酸,在分步滴定曲线上,第一突跃十分不明显,第二突跃较明显(见图1中A线所示)。测定范围受到了很大限制。  相似文献   

16.
迄今为止,Gran法以直线外推法计算结果,而此法涉及的直线的斜率和截距两个参数的误差基本上是迭加的,因此误差较大。本文导出了简单、准确的斜率法计算公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由斜率法和外推法组合的Gran法计算图。 1.方法的理论基础和计算公式的导出: (1)理论基础:设被测试液的浓度为C_0,体积为V_0,电动势为E_0;于试液中连续I次加入浓度为C_s的标液体积分别为V_s 毫升,加入的总体积为VsI毫升,得到相应的电动势为E_I 毫伏。如令△E_I=E_I-E_0;x=C_sV_g/C_0V_0;a=V_g/V_0;y_r=(1+al)10~(△E)_I~(/S),则有  相似文献   

17.
张云  杨立 《分析试验室》2003,22(4):21-24
以Ce^4 标准溶液作滴定剂,用单点滴定法与双点滴定法对Fe(Ⅱ)的测定进行了研究。实验发现,在滴定分数α=0.9~1.0的条件下,单点滴定法有较高的准确度;在第一滴定点的滴定分数α≈0.9、△V=0.5~1.0mL的条件下,双点滴定法有较高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8.
滴定计算分析法同时测定Fe(Ⅲ)与Fe(Ⅱ)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铂电极为指示电极,Ce^4 标准溶液为滴定剂,对氧化还原滴定计算分析法同时测定Fe(Ⅲ)与Fe(Ⅱ)进行了研究。导出了同时测定Fe(Ⅲ)与Fe(Ⅱ)的滴定计算式。结果表明,电极的系统误差是影响测定结果准确度的主要因素,而且系统误差对Fe(Ⅲ)的影响比较大,对Fe(Ⅱ)的影响比较小。用刚开始滴定的实验数据,Fe(Ⅲ)的误差比较小;用接近化学计量点的实验数据,Fe(Ⅱ)的误差比较小。  相似文献   

19.
酸碱滴定平衡模型的理论与算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酸碱滴定是分析化学中一项基础的但并未完全解决的课题。经典的当量模型不能测定CK_(?)<10~(-8)及△pK_(?)<4的酸溶液。由Gran 等人创立,后经发展的基于溶液平衡原  相似文献   

20.
在酸碱滴定的理论研究中,等当点与突跃点的关系和酸碱滴定的浓度下限问题历来是许多研究者感兴趣的课题。第一个问题已有文献论述,第二个问题尚未见到文献报道。在有关文献及教科书中,对于一元弱酸的浓度下限是由K_aC判据来确定的。一般认为K_aC小于10~(-3)时,不能准确滴定,这一判据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