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CTAB/CnH2n+1OH/H2O体系的热力学和电化学性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微乳液通常由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油和水等四组分自发生成,注意到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和水三组分体系与上述四组分体系在相行为及其物理化学性质上具有相似性,为方便起见,人们通常以此三组分体系为对象,研究四组分体系微乳液的有关性质,并亦将其称为微乳液[1].另一方面,助表面活性剂一般为具有中等碳链长度的直链饱和一元醇,但实验已经发现,即使是像乙醇这样的短链醇,也能以相当数量存在于胶束栅栏中形成膜相[2],或存在于两亲双层中形成层状液晶[3].本文以热力学方法与无探针循环伏安法研究了直链饱和一元醇对CTAB/醇(C2H…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油酸-正丙醇-水三元体系的相行为进行了研究,表明可形成微乳液.由于体系中无传统表面活性剂,故所形成的微乳液为无表面活性剂微乳液.在反相微乳液区,固定正丙醇/油酸体积比(RP/O)为3∶5、1∶1和2∶1,考察了体系电导率(κ)随分散相体积分数(φd)的变化,结果表明κ随φd的增大先缓慢增加,后急剧增大,符合渗滤特...  相似文献   

3.
制备了柴油/复合表面活性剂/正戊醇/MnCl2盐水五元微乳液;研究了MnCl2浓度、表面活性剂浓度及正戊醇浓度对五元微乳液体系中相微乳液的形成和鱼尾相图的影响.结果表明,用MnCl2扫描时形成的中相微乳液范围较窄;在鱼尾相图中,当复合表面活性剂D0821(双(C8-10烷基)二甲基氯化铵)和AEO-3(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的质量比为4∶6时,形成单相微乳液的表面活性剂效率最高,最佳表面活性剂的质量分数为8.3%.  相似文献   

4.
倪鹏a 侯万国 a  b 《中国化学》2008,26(7):1335-1338
通常微乳液一般由四个组分构成:水相、油相、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本文报道了一种不含表面活性剂的微乳液体系(简称SFME),由呋喃甲醛(油相),水和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三组分构成,不含传统的表面活性剂。对其相行为进行了研究,发现存在一个单相微乳液区和一个两相平衡区。采用电导率法和冷冻蚀刻电镜(FF-TEM)考察了单相区域中微乳液的微结构,结果表明可分为油包水(O/W)、双连续(BC)和水包油(W/O)三个区域。液滴直径介于40-70nm。  相似文献   

5.
倪鹏a 侯万国 a  b 《中国化学》2008,26(11):1985-1990
通常, 微乳液一般由四个组分构成:水相、油相、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本文报道了一种不含表面活性剂的微乳液体系(简称SFME),由呋喃甲醛(油相),水和乙醇三组分构成,不含传统的表面活性剂。对其相行为进行了研究,发现存在一个单相微乳液区和一个两相平衡区。采用电导率法和冷冻蚀刻电镜(FF-TEM)考察了单相区域中微乳液的微结构,结果表明可分为油包水(O/W)、双连续(BC)和水包油(W/O)三个区域。液滴直径介于30~80nm。  相似文献   

6.
阴离子型微乳液的电导行为及其溶液结构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郭荣  李干佐 《化学学报》1987,45(1):55-58
根据电导测量,研究了属于W/O→双连续→O/W一类微乳液的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正丁醇/辛烷/水体系的溶液结构.并探讨了表面活性剂离子对微乳液导电行为的贡献,以及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含量、油含量对微乳液溶液结构的影响.微乳液的导电行为在W/O子区域中主要是由于SDS阴离子和在O/W子区域中是由于Na离子的影响.在双连续区(IZ)中SDS阴离子和Na阳离子都能影响导电行为增加表面活性剂含量有助于形成O/W微乳液,而助表面活性剂和油含量都增加有助于于形成W/O微乳液.  相似文献   

7.
采用逆微乳液为媒介合成六铝酸盐及其金属取代系列甲烷燃烧催化剂.首先研制了由表面活性剂、助剂、油相和水相四组分逆微乳液拟三元体系相图,选择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表面活性剂,脂肪醇为助剂,正辛烷为油相和水相[或Al(NO3)3溶液].研究了助剂脂肪醇链长、表面活性剂与助剂相对量和盐浓度对微乳液体系形成和稳定性影响,并以电导率随水含量变化的规律很好地印证了微乳液体系的相行为.选取相图中稳定微乳区合成了具有高温稳定性的甲烷催化燃烧催化剂六铝酸镧[La(Mnx/Fex)Al12-xO19-δ].用BET、TG-DTA和XRD表征了催化剂的物性和结构,并在微型固定床反应器中考察了对甲烷燃烧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利用逆微乳液作为反应介质使催化剂前驱体分散更充分,使六铝酸盐晶相形成的温度有效地降低到950℃.Fe取代的六铝酸盐具有较好高温催化活性和热稳定性,而Mn取代的同晶体则具有较好的低温催化活性,Fe和Mn离子同时对Al3 进行取代时,由于两者之间存在的协同效应明显提高了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比表面,T10仅为475℃,T90为660℃.  相似文献   

8.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中相微乳的形成和特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自1943年SdriAn。等人山发现微乳液体系并予以命名以来,对微乳液研究不断深入·微乳液是由油、水、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组成的各向同性、透明的、热力学稳定的分散体系,微乳液可分为单相微乳液和多相微乳液问.中相微乳液是多相微乳液中,与过剩盐水相和过剩油相达到三相平衡的Winsor皿型微乳液,它在三次采油、日用化工、微环境、酶催化等方面具有特殊重要的应用I‘,‘].近年来对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中相微乳液的形成和特性进行了较多研究[5。8].但对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中相微乳液的研究,目前尚未见报导,本文以澳代十四烷基毗…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测定微乳液的电导率和相图,研究了电解质(硝酸镍)对非离子型微乳液Triton X-100/正己醇/环己烷/水或硝酸镍水溶液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发现分散相为水的微乳液体系中,表面活性剂的含量越大微乳液的电导率越大;分散相为盐溶液的微乳液体系中,微乳液的电导率随着盐溶液浓度的增大而减小;而且盐溶液浓度越大微乳液的含水量越小.  相似文献   

10.
彭旭红  方建  王宏奎  赵继华  沈伟国 《化学学报》2011,69(19):2253-2258
用FT-IR法研究了水/辛烷基苯酚聚氧乙烯醚(Triton X-100)/正丁醇/环己烷组成的反相微乳液体系水池中存在的束缚、结合和自由3种不同的水的状态.分别考察了水与表面活性剂物质的量之比(Rw)、水油比φ(水与环己烷的质量比)、助剂正丁醇的含量对3种状态水含量的影响.发现在φ=2.8、m正丁醇/mTriton X...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