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6 毫秒
1.
在有机结构理论中价键本性及基团效应的研究是二个重要的课题。解决这二个课题的途径可从探索电子的动态及作用关系着手。量子化学是从理论上探討电子本性,而各种物理实验可以间接或直接测定电子的分布密度。在这个目的上顺磁共振譜是极其有效的方法。电子顺磁共振谱的研究对象是自由基及离子基的未偶电子。与其他光谱法比较,电子顺磁共振谱在有机结构研究上具有下列各种特点: (1) 谱线结构比较明显且简单,易用理论说明情况; (2) 从谱线数据(超精细结构、线宽、裂距、线形、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谷氨酸缩邻香草醛席夫碱(简写LG)及其铜、锌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热分析、电子光谱、红外光谱和电子顺磁共振波谱等手段对它们进行了表征,并用电子顺磁共振法研究了铜配合物抗O-2性能。  相似文献   

3.
电子顺磁共振成像技术及其应用1996-10-28收稿,1997-03-18修回向智敏男,40岁,博士。*联系人向智敏徐端钧徐元植*(浙江大学化学系杭州310027)电子顺磁共振(EPR)是在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领域中,检测含有未偶电子的顺磁物质(如自由...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导了利用电子顺磁共振方法,研究了硅质载体釉化前后的顺磁共振讯号与色谱分离效能的关系。结果表明,硅质载体中的Fe~(3 )离子是影响极性物质分离的主要杂质。载体的釉化作用是属于一种高温的化学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5.
邻竿草醛谷氨酸铜,锌配合物的合成,波谱及其抗O^—2性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合成了谷氨酸缩邻香草醛席夫碱及其铜,锌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热分析,电子光谱,红外光谱和电子顺磁共振波谱等手段对它们进行了表征,并用电子顺磁共振法研究了铜配合物抗O^-2性能。  相似文献   

6.
本文阐述有关电子顺磁共振法的基本原理。文内介绍作者实驗室内利用电子順磁共振法研究順磁粒子(如芳香族负离子基团及离子化輻射对聚合体作用时所生成的基团)結构所得的結果。也列举了在固相内某些基团的转变方向及速度的定量研究結果。一、引言。方法的基本原理电子順磁共振現数是1944年E.K.扎沃伊斯基发现的,此现象是:处于彼此相互垂直的恒定磁場H与高频埸中的顺磁粒子吸收高频場的能量遵守下列公式  相似文献   

7.
TX-100反相微乳液的红外光谱及电子顺磁共振研究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双核酞菁钴磺酸盐(PDS)脱硫催化剂的抗CN~-中毒性能。并根据红外、电子顺磁共振和原子吸收等光谱测定及量子化学理论计算(EHMO)的结果,在分子-电子水平上提出了PDS自解CN-中毒的双中心机理。  相似文献   

9.
成功分离得到了一例双核铁氢自由基阳离子盐cis-[Fe_2Cp_2(μ-H)(μ-PPh_2)(CO)_2]~(·+)[Al(OC(CF_3)_3)_4]~-(cis-1~(·+)[Al(OC(CF_3)_3)_4]~-)晶体,并使用单晶X射线衍射、电子顺磁共振、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以及密度泛函理论对它进行了表征和理论计算。电子顺磁共振和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分析表明,自由基的自旋密度主要均等分布于2个铁原子上。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制备了十二烷基磺酸铜配合物,用电子顺磁共振谱(ESR),红外光说(IR)和量子化学计算研究了它们的电子结构。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制备了十二烷基磺酸铜配合物,用电子顺磁共振谱(ESR),红外光谱(IR)和量子化学计算研究了它们的电子结构。  相似文献   

12.
多孔碳电极ESR电解池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孔碳电极ESR电解池及其应用陆君涛贺萍庄林江蓉(武汉大学化学系430072)关键词电子自旋共振波谱电化学多孔电极吸附锂嵌入电子自旋共振(ESR)又称电子顺磁共振(EPR),是微波波段的电磁共振吸收技术,专用于检测未成对电子的样品,包括自由基、某些过...  相似文献   

13.
构建了一种新型香豆素-萘酰亚胺荧光/电子顺磁共振双功能探针CNNOH,并结合荧光光谱、电子顺磁共振(EPR)波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探针可结合荧光光谱的灵敏性和EPR波谱的特异性进行次氯酸的检测;由于香豆素与萘酰亚胺之间存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效应,探针分子具有较大的Stokes位移(135 nm),可有效避免由激发光导致的杂散光对检测的干扰.该双功能探针具有检出限低(0.214μmol/L)、反应速度快(~10 s)、检测范围宽(0~5 mmol/L)、选择性好及在生理条件下稳定的特点,预期在活体细胞检测方面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碘掺杂聚苯胺呋喃是一类非共轭导电聚合物。用紫外吸收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电子顺磁共振波谱、光电子能谱等对该聚合物的结构性质及导电机制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氧空位对光催化材料的可见光吸收范围与电子-空穴分离效率都具有重要影响,铋玻璃内含有丰富的氧空位缺陷.采用盐酸腐蚀铋玻璃原位合成BiOCl光催化材料,研究了玻璃网络外体对氧空位浓度的影响规律,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以及电子顺磁共振(EPR)对合成的BiOCl材料的结...  相似文献   

16.
改型镍体系催化丁二烯顺1,4-聚合活性中心价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型镍系Ni(naph)_2-Al(i-Bu)_2OC_8H_(17)-BF_3·OEt_2的电子顺磁共振谱指出,活性中心主要由Ni(Ⅰ)组成,预混丁二烯能稳定Ni(Ⅰ)和缩短聚合反应的诱导期,但不改变聚合反应的表观活化能。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了配体 2 ,2′-对苯二甲硫基二乙酸和过渡金属铜 ( )、钴 ( )、镍 ( )配合物的合成。经元素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红外光谱、差热 -热重分析等推算了它们的组成并指认了谱带的归属。对铜 ( )配合物进行了电子顺磁共振谱研究。  相似文献   

18.
NaVPO5晶体的水热合成与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水热合成体系中加入还原剂,利用五价钒化合物成功地合成出纯相NaVPO5晶体,并用电子顺磁共振和四圆衍射对其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了配体2,2′-对苯二甲硫基二乙酸和过渡金属铜(Ⅱ)、钴(Ⅱ)、镍(Ⅱ)配合物的合成。经元素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红外光谱、差热-热重分析等推算了它们的组成并指认了谱带的归属。对铜(Ⅱ)配合物进行了电子顺磁共振谱研究。  相似文献   

20.
微量组分在固体物质中的分布,结构和价态对分析化学工作者来说是很感兴趣的,但却缺少有效的研究方法。本文利用电子顺磁共振(FPR)技术,通过研究Mn~(+2)在碳酸钙中的分布,顺利地找到痕量杂质在固体中分布的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