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通过二硫醇化合物与二氯代物缩合,再酰化的方法合成了14个具有环状结构的新颖多聚硫醚化合物,其中12个为新化合物,得到的化合物经1H NMR,13C NMR和HREIMS确证其结构,部分化合物还经晶体X衍射方法确证.通过对II型糖尿病靶标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PTP1B)抑制活性的分析,发现一些化合物具有一定的PTP1B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2.
杨松  刘刚  宋宝安  金林红  胡德禹  张素梅 《有机化学》2006,26(10):1429-1433
以4-氯喹唑啉为起始原料, 经环化、氯化、取代三步反应, 合成了8个新的4-取代苯基氨基喹唑啉类化合物. 采用1H NMR, 13C NMR, MS, IR及元素分析对目标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生物活性测试表明, 化合物1f在1 μmol• L-1 浓度下对PC3细胞增殖抑制活性达到88.6%, 进一步研究表明该化合物具有较高的抑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磷酸化的活性.  相似文献   

3.
采用超声波辐射与相转移催化联用技术, 一锅法合成出了8个新的2-(1-萘乙酰氨基)-5-芳氨甲基-1,3,4-噻二唑化合物, 这种合成方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反应时间较短、产率较高等特点. 新化合物的结构利用IR, 1H NMR, 13C NMR, 1D NOE, MS和元素分析进行了表征. 人环氧酶-2 (COX-2)活性抑制实验结果表明, 目标化合物5f对COX-2具有很强的抑制活性, 抑制率高达95.59%; 化合物5g对COX-2也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 目标化合物无抗惊厥活性.  相似文献   

4.
二(三甲硅亚甲基)锡二芳香羧酸酯的合成和结构表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林森  邓瑞红  卢志强  孙小强  汪信  陆路德 《有机化学》2005,25(10):1298-1301
用二(三甲硅亚甲基)二氯化锡与芳香酸按1∶2的摩尔比进行反应, 合成了11个新的含硅有机锡化合物二(三甲硅亚甲基)锡二芳香羧酸酯. 通过IR, 1H NMR, 13C NMR, MS以及元素分析对这些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部分化合物生物活性的初步测定结果表明, 该类化合物对肺癌细胞SPC-A-1具有较好的体外抗癌活性.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10个2-取代苯基-5-(3,4,5-三甲氧基苯基)-1,3,4-噁二唑衍生物. 并经过元素分析, IR, 1H NMR, 13C NMR对其结构进行了确认. 初步生物活性测试表明, 部分化合物具有一定抗癌活性.  相似文献   

6.
李景智  薛思佳  郭彦玲 《有机化学》2007,27(10):1278-1281
合成并表征了9种未见文献报道的N'-(4,6-二取代嘧啶-2-基)氧化烟酰硫脲衍生物3, 结构经IR, 1H NMR, 元素分析得到确证. 初步的生物活性测试表明化合物3a具有较好的除草活性, 化合物3b具有一定的杀虫活性.  相似文献   

7.
张成仁  王柳  葛燕丽  巨修练 《有机化学》2007,27(11):1432-1437
设计并以噁唑、苯并噁唑及1,3,4-噁二唑硫醇与卤代烃反应合成了14个硫醚类杂环化合物, 其中13个化合物未见文献报道. 目标化合物的结构均通过1H NMR谱、MS和元素分析进行了表征. 采用MTT [3-(4,5-dimethylthiagol-2-yl)- 2,5-diphenyltetrogolium bromide]法对14个目标化合物进行了体外抗肿瘤活性测定, 结果表明: 在10-5 mol/L 浓度下, 10个化合物对肿瘤细胞具有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采自湛江红树林植物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中化学成分的系统研究, 从中分离得到5个聚二硫化合物. 经现代波谱学分析(IR, 1H NMR, 13C NMR, 2D NMR, MS等), 鉴定其中1个化合物是结构新颖的多聚二硫大环化合物, 命名为木榄八硫醇(neogymnorrhizol, 1), 该化合物是由4个重复的2-羟基-1,3-丙二硫醇基聚合而成的二十元大环分子; 此外还分离得到了4个已知聚二硫化合物, 它们分别为木榄六硫醇(gymnorrhizol, 2a)、新木榄二硫醇(bruguiesulfurol, 3)、木榄二硫醇(brugierol, 4)和异木榄二硫醇(isobrugierol, 5). 其中化合物3的立体化学结构经过X单晶衍射并与文献对照得以确定, 在此基础上重新对化合物45的核磁共振信息进行全归属; 同时修订了文献中对化合物4立体化学结构的表述. 探讨了聚二硫化合物可能的生物合成途径, 分析了化合物15可能的相互间的生源关系; 经体外生物活性测试研究发现, 化合物2a3均对II型糖尿病靶标分子人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hPTP1B)具有显著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9.
赵圣印  黄文龙 《有机化学》2008,28(2):240-245
根据苯并吡喃类钾通道开放剂的作用机理和构效关系, 设计合成了13个苯并吡喃-4-异硫脲衍生物, 其结构经IR, 1H NMR, MS和元素分析确证. 大鼠体外血管扩张实验研究表明, 多数化合物在1×10-5 mol•L-1 浓度下对30 mmol•L-1 KCl诱导的大鼠主动脉条收缩具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 其中化合物6l的血管收缩抑制活性较强.  相似文献   

10.
3-氨基-二氢噻吩-2-酮类Schiff碱的合成和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3-氨基-二氢噻吩-2-酮(DL-高半胱氨酸硫内酯)盐酸盐与取代苯甲醛反应, 得到3-氨基-二氢噻吩-2-酮类Schiff碱. 合成了9个化合物, 其中7个为首次报道的新Schiff碱类化合物. 化合物结构经IR, 1H NMR和元素分析证实, 并对这些化合物进行了室内毒力测试, 结果表明此类化合物具有很好的杀菌、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1.
沈永嘉  倪彩英 《有机化学》1994,14(4):390-396
通过Adole反应和Grigard反应合成了相应的两种立体异构的1,3,5-三-α-萘基苯. 报道了它们的UV, IR, FD-MS和NMR . 论了两种异构体的^1H NMR 和^1^3C NMR的区别.  相似文献   

12.
三个新茂钛催化剂的合成及苯乙烯间规聚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三个新茂钛催化剂:茂基三呋喃甲氧基钛,茂基三(四氢呋喃甲氧基)钛,茂基三苄氧基钛,其结构均经元素分析、^1HNMR、^1^3CNMR、IR及MS确证。它们与甲基铝氧烷(MAO)组成的催化体系对苯乙烯间规均聚合有良好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3.
赵新华  毛希安  吴萍 《化学学报》1998,56(10):994-998
首次在室温下测定了^1^7^1Yb在YbCl~2中的化学位移、化学位移各向异性、自旋-晶格弛豫时间、自旋-晶格弛豫时间的各向异性,计算出自旋-自旋弛豫时间。根据TMS(^1H)的绝对屏蔽常数,计算了^1^7^1Yb在YbCl~2和在AYbI~3(A=K,Rb,Cs)中的平均绝对屏蔽常数(σ~i~s~o),逆磁绝对屏蔽常数(σ~i~s~o^d)和顺磁绝对屏蔽常数(-σ~i~s~o^p),并且对^1^7^1Yb的各项屏蔽常数与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对取代的杂氮硅三环类化合物(Silatrane)-(3R,4S)-1-氯甲基杂氮硅三环-4-羧酸(1)和(3R,4S)-1-氯甲基-3-甲基杂氮硅三环-4-羧酸(2)及它们相应的三乙基铵盐(3)和(4)的结构采用^1H,^1^3C,^2^9Si NMR进行研究, 其一维^1H NMR谱根据二维同核和异核相关谱进行了归属。从测得的偶合常数及化学位移分析, 得出羧基及其铵盐的取代造成相邻另外两环上的-CH2-CH2-O-链上二面角发生扭拐,成为拐折旁式构象。分子动力学方法的模拟计算证明了这种构象变化。另外根据溶液中^2^9Si及^1H的化学位移实验结果, 讨论了该类化合物环上取代对分子内配键(N-Si)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膜荚黄芪苷元的结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曹正中  俞家华  甘立宪  周维善 《化学学报》1983,41(12):1137-1145
从膜荚黄芪的根中分得膜荚黄芪皂苷甲,皂苷乙和皂苷丙.膜荚黄芪皂苷甲是主要成分.药理试验有降压和抗炎作用、皂苷甲经Smith氧化降解得到膜荚黄芪苷元1.用IR,~1HNMR,~(13)C NMR,MS和化学降解证明其结构为1.根据镧系位移试剂的~1H NMR,1的C_(20)和C_(24)的构型分别确定为S和R.  相似文献   

16.
由于精细化工行业的迅速发展,作为“工业味精”的表面活性剂,已广泛进入日化、轻工、纺织、建筑、石化、金属加工等生产领域,对其的分析也显得日益重要。表面活性剂的分析历来是比较困难的课题之一,而通过核磁共振(NMR)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文献则更少[1]。本文利用NMR为多种表面活  相似文献   

17.
Ring cleavage reaction between trimethylacyloxysilances and epichlorohydrin using 5-t-buty 1-2-furanatochromium (IIIe n(TBF)3Cr) as catalyst was studied in detail and the products, various esters of β-trimethylsiloxy-y-chloropropanol, were obtained. Relative reaction rates between various acyloxysilances and epichlorophydrin were compared by determining the half-lives of the acyloxysilances. The direction of ring cleavage was examined with IR, ^1H NMR, ^1^3C NMR and HPLC and comparable to that reported in literature. Toxicity of these products was determined.  相似文献   

18.
以甘氨酸乙酯盐酸与取代的苯甲醛为原料,制得了一系列亚胺,然后用亚胺与C~6~0反应,得到带有不同取代基的吡咯烷骈[60]富勒烯衍生物.经^1HNMR,^1^3CNMR,FT-IR,UV-vis以及TOF-SMS等方法对所得化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并进行了产物的生物活性测试。  相似文献   

19.
2-氨基-5-硫代-1,3,4-噻二唑啉和1-O-乙酰-2,3,5-三-O-苯甲酰核呋喃糖通过熔融缩合和Vorbruggen缩合, 所得两个产物经^1H, ^1^3C NMR, 质谱以及X射线结晶学分析, 鉴定为位置异构体2-亚氨基-5-硫代-1,2,4-噻二唑啉-3-β-D-核呋喃糖苷和2-氨基-5-硫代-1,3,4-噻二唑啉-4-β-D-核呋喃糖苷。  相似文献   

20.
Coα, Coβ-二腈六甲基N-(3-咪唑基)丙基酰胺钴啉酯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冯亚青 《有机化学》1996,16(6):532-538
维生素B~1~2衍生物, 二腈六甲基钴啉酯单酸与3-咪唑基丙胺的反应, 合成了五个新的在钴呵啉环外围b, c, d, e, f-侧链酰胺类钴啉酯化合物3b-f, 产物结构经UV/VIS、CD、IR、^1H NMR、^1^3C NMR和MS-(FAB)分析确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