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在基础物理教育课程已经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大学物理课程在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诸多方面面临着如何与中学物理课程进行有效衔接的问题.在分析《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进行大学物理课程、中学物理课程改革调研基础上,探究了教学目标差异引起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衔接、基础教育的初等思维方式惯性带来的学习障碍、教育和成长环境变化引起的适应性学习障碍等一系列大学物理课程与中学物理衔接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大学物理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等方面与中学物理课程有效衔接的主要途径和方式.  相似文献   

2.
陈琳  胡南  周密 《物理通报》2022,(4):12-16
在新高考背景下,开设大学物理预修课程成为有效衔接大学与中学物理的一种必要手段.通过调查本校学生大学物理与中学物理学情差异,指出大学物理预修课程需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工具、学习驱动性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有效衔接.同时结合“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将大学物理预修课程与大学物理课程进行有机融合.在此基础上,介绍基于物理预修的大学物理课程新体系的构建思路,主要包括物理预修线上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模式转变、教学评价的升级等.  相似文献   

3.
中学物理与大学物理如何实现有效的衔接,是每位大学物理教师必须思考的普遍性问题。中学物理实行模块化教学,即分为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大学物理相比较更具系统性,尤其是针对理工科学生的教学内容更为全面和深入。二者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思维方法上的差异导致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影响了大学物理的教学质量。作者通过分析学生由中学物理到大学物理过渡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必须要树立一种正确的学习理念,改变大学物理学习过程中的一些错误观念,从基础入手解决大学物理和中学物理课程之间的衔接。结合一些物理教学知识点,总结出实现中学物理到大学物理良好过渡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4.
在新高考改革下,上海市和浙江省的高考模式、中学物理课程的结构和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物理课程要求降低、物理知识碎片化,选考物理科目学生减少,都严重影响到大学物理课程与中学物理课程的衔接。本文对上海市和浙江省的中学物理基本要求进行了分析和对比,多角度研究了我校上海和浙江两地的2019级新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状态,发现上海生源学生物理知识水平总体上低于浙江生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大学物理课程与中学物理课程有效衔接的主要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5.
高考背景下不同省份的高中物理授课重点内容不同,导致同一所大学的新生物理基础参差不齐.这对物理基础薄弱的同学造成了很大的课堂学习和心理压力.我们对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课程思政的挖掘,教学模式上采用研讨式圆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对大学与中学物理教育衔接起到促进作用.在对学生物理知识传授的同时进行课程思政教育,使得大学物理课堂教学更具吸引性和内涵,提高教学育人效果,在潜移默化中实现立德树人.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进行中学物理课程、大学物理课程改革调研基础上,针对新课标下高中物理内容、目标及形式的变化,探究了大学物理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改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孟庆鑫  张宇  王晓鸥  霍雷  赵远  田浩 《物理与工程》2012,22(1):38-40,46
发挥大学物理基础课教学涵盖面广的特点,通过物理教学环节的设计及教学内容的挖掘,将大学物理建设成为一门隐性通识教育课程.  相似文献   

8.
根据开设大学物理课程的理工科类非物理专业的特点,结合我们的教学实践,对理工科类非物理专业的大学物理教学谈了几点体会:结合专业特点,对教材作以恰当处理;把握大学物理与中学物理的联系,重点突出它们的不同之处;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强调物理概念,淡化数学推导;采用类比法教学、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教学效率等。  相似文献   

9.
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呈现大众化,人才竞争也日益激烈.在新的时期,大学物理课程与中学物理课程衔接问题的研究与探索,成为全面提高大学理工科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紧扣教育部《理工科类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和《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结合高中和大学培养目标和教学方式的不同特点,就大学物理课程中的近代物理部分与中学物理课程脱节的表现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加强教学衔接的对策,希望为顺利实现从中学向大学的过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作为物理学科教学的重要内容,实验教学在学生知识学习与技能培养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深化理解概念,并且能促进学生综合运用知识于实际的能力。文章基于对"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与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和衔接问题"的调查与结果分析,对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模式进行探析,即尝试在结合STEM教育理念的情况下,将项目式学习理论融入到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学习、完成角色转变,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高等教育发展要求和大学物理的课程特点出发,指出在大学物理的教学过程中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科学素质的重要前提.结合具体教学实例,就教学过程中如何以物理知识为载体潜移默化地进行思维方法的培养和训练,努力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做了详细的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12.
赵亚运  李方犁 《物理通报》2021,(2):26-28,32
大学物理是理工类学生的必修课,往往因为学习或教学过程忽略与中学物理结合等问题,成为大部分学生的难点课程.因此,文章对中学物理到大学物理的过渡教学进行研究,主要为学生对大学物理的学习提供帮助,为教师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浙江大学大学物理课程教学现状和新课改高中物理课程现状的调查,以及对浙江大学正在学习大学物理甲课程的300位本科生的问卷调查,并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如何做好大学物理和中学物理教学衔接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是本科大学生各专业重要的通识性基础课程,在人才培养中具有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互联网+"背景下,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并将其融入课程教学,发挥MOOC优势,结合基础物理实验课程自身特点,开展"课堂教学+实验操作+泛在学习"的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进一步提高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科学和工程问题是大学物理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美国大学物理教学的侧重点就包括培养学生对物理知识运用的能力。本文以大学物理中"电磁学"部分为例,通过对美国大学物理教材章节内容设置的分析,总结出美国大学物理教材在知识点广度、新概念引入、数学推导、章节归类和前后逻辑衔接等方面的特点;同时结合与国内大学物理课程对应内容的比较,浅谈"电磁学"中上述要素在"学以致用"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分3个方面(物理学在人才科学素质中的地位,"大学物理"和"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作用和任务,"大学物理"和"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教学定位)阐述了作者的观点:在教育部研制"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之际,应该坚持将"大学物理"和"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作为理工科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两门重要的通识性基础课,并且应该保证基础物理课程拥有相应的学时.  相似文献   

17.
如何完成由中学物理到大学物理的过渡性教学,是每位大学物理教师必须思考的普遍性问题。作者通过分析学生由中学物理向大学物理过渡学习出现的问题,及对大学物理教育目标的剖析,提出大学物理教学关键是要充分认识大学物理教学目标,并围绕该目标,实施大学物理教学过程,即教学要在系统性和方法论上下工夫。鉴于力学部分在大、中物理中的重要地位,结合力学教学实践,总结出通过力学教学实现中学物理到大学物理良好过渡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8.
"要重视和提高大学物理基础课的教学水平",这样的口号喊了许多年了,政策激励,名师示范,各种措施都采用过.在物理知识范围日益扩大,物理问题日益繁难的情况下,传统的以阐述概念为重点的大学物理教学面临着表达方式陈旧、求解手段乏力、课程不易展开、概念难以深化、知识难以跨越等诸多困难.本文结合力学、热学、几何光学、量子力学等课程的具体示例,依据Mathematica软件的方便和强大功能,从求解微分方程,更新表达方式,展开课程内容,攻克知识难点和课程难点,深化物理概念等几个方面,论述了引入计算手段对于提升大学物理基础课教学水平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以期引起教师们对于计算手段提升物理教学水平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从2 0 1 0年高等学校物理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制《 理工科类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出发, 结合 我院的大学物理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 对我院《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进行调查. 结合我院以培养应用型人才 为目标及笔者多年工作在教学一线的经验基础上, 提出了大学物理教学改革的方向, 旨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20.
在物理知识范围日益扩大,物理问题日益繁难的情况下,传统的以阐述概念为重点的大学物理教学面临着表达方式陈旧、求解手段乏力、课程不易展开、概念难以深化、知识难以跨越等诸多困难.本文结合力学、热学、几何光学、量子力学等课程的具体示例,依据软件Mathematica的方便和强大功能,从求解微分方程,更新表达方式,展开课程内容,攻克知识难点和课程难点,深化物理概念等几个方面,论述了引入计算手段对于提升大学物理基础课教学水平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