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非除氧条件下6-溴萘硫酸钾超分子组合室温燐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海容  晋卫军  刘长松 《分析化学》2002,30(10):1183-1186
极少量环己烷存在下 ,由于超分子化合物 β CD BNS 环己烷的形成 ,不经除氧可观察到强的室温光(RTP)发射。同时 ,对影响超分子化合物发光性质的各种因素如形成三元包合物、空间匹配效应、客体分子的结构以及醇和体系中其它组分的相互作用作了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2.
选取3种不同结构的苄醚型树枝状分子为分枝,以N-乙酰氨基葡萄糖为内核,合成出一类树枝化碳水化物;利用DSC、热台偏光显微镜、XRD和CD/UV光谱等手段研究该类化合物的液晶性,并命名为树状碳水化合物液晶。研究表明,连接有楔形树枝状单元的化合物形成手性柱状六方相或者向列相,连接有锥形树枝状单元的化合物未能如预期形成立方相,而仍然形成手性柱状六方相.超分子手性很可能源于树枝状单元与糖内核的协同自组装,使得树状分子沿着柱轴螺旋式堆砌;而糖环内核则对超分子柱的手性起调控作用,从而避免了外消旋的发生.该类化合物为研究碳水化合物诱导手性超分子聚集体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超分子化合物是通过2个以上的物质经弱相互作用形成的有序分子聚集体[1].配位化合物中的许多弱化学键,如氢键、偶极、疏水缔合和芳环堆砌等是构筑超分子化合物的重要因素,作为无机新材料的超分子化合物,在光学、催化、磁性材料、导体和分子识别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2-5].  相似文献   

4.
利用水热合成方法制备了化合物[4,4′-H2bipy]2[β-Mo8O26],用元素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和电子顺磁共振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构解析表明标题化合物是由/3型[Mo8O26]^4-多阴离子与质子化的4,4’-联吡啶通过氢键作用形成的三维结构超分子化合物.  相似文献   

5.
超分子化合物是通过2个以上的物质经弱相互作用形成的有序分子聚集体 .配位化合物中的许多弱化学键,如氢键、偶极、疏水缔合和芳环堆砌等是构筑超分子化合物的重要因素.作为无机新材料的超分子化合物,在光学、催化、磁性材料、导体和分子识别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邻乙酰氨基苯甲酸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有机化工原料,主要应用于农药、  相似文献   

6.
用PM3分子轨道方法研究了α-环糊精的包合作用对环己烷构象平衡的影响。发现α-环糊精的包合作用可以改变环己烷的构象平衡。计算结果表明,虽然环己烷的椅式构象比船式构象稳定18.5 kJ*mol-1, 但在α-环糊精的包合物中,船式环己烷包合物比椅式环己烷包合物稳定4.4 kJ*mol-1。因此,超分子体系中客体分子的构象平衡不能简单地从其游离态的构象平衡外推得到,而应该考虑在超分子体系中分子间相互作用对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徐承柏  佟振合 《有机化学》1990,10(5):448-450
Hassel和Barton成功地研究了环己烷的构象变化,为研究单糖、多糖以及甾体等天然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奠定了基础。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含环己烷环的液晶化合物中六员环的构型直接影响液晶的性质。例如,反式1-烷基-4-(对-氰基)苯基环已烷可以形成液晶,而顺式异构体分子不能有序排列。De Schryver  相似文献   

8.
氢键碱度的神经网络法计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氢键在生命科学和化学等领域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化合物可以通过提供质子和接受质子等两种方式与其它化合物形成分子间氢键,其形成氢键的能力分别称为氢键酸度(hydrogen-bondacidity)和氢键碱度(hydrogen-bondbasicity).可以用正辛醇/水分配系数和环己烷/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差(ΔlogP)[1]、溶剂化显色参数[2-3]等表示化合物形成氢键的能力,其中应用较多的是Abraham等[4]提出的总氢键酸度()和总氢键碱度().但由于和要通过实验得到,繁琐不便,限制了它们的广泛应用.本文用神经网络法研究了理论计算得到的量子化学参数与之间的相…  相似文献   

9.
多酸是较好的受体分子,当它与有机电子给体作用时,可形成超分子化合物.90年代初这类化合物的研究才刚刚起步.作为一类新型电、磁、非线性光学材料极具开发价值[1].用氨基酸作为电子给体对生物活性研究意义重大[2],有关Keggin结构的超分子化合物已见报道[3],但标题化合物这类手性阴离子[4]与手性氨基酸所形成的杂多化合物及单晶结构尚未见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10.
基于毛细管电泳同时测定了β-环糊精与苯甲酸、苯乙酸和邻羟基苯甲酸的包结常数及包结反应的热力学参数,从分子结构和热力学角度讨论了超分子化合物形成的规律。结果表明:氢键在超分子化合物中具有重要作用,环糊精与芳香羧酸的包结反应在热力学上呈现熵焓补偿效应。该方法快速、准确,并有较高的重现性。  相似文献   

11.
超分子化学是当今化学中发展迅速、极具前景的研究领域.分子识别是形成超分子化合物的基础.环番由于兼备冠醚、环糊精和多齿配体的一些特性,在分子识别、离子识别、超分子催化、模拟酶、分子自组装、材料科学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2.
合成了3种N-乙氧羰基-N'-取代芳基硫脲并确定了其晶体结构,晶体结构表明,在这些化合物中存在分子内及分子间的氢键,分子间的氢键将化合物1和2组装成了一维链状的超分子结构,由于空间因素,化合物3没有形成类似于1,2中的氢键组装成的链状超分子结构,而是形成了氢键链接的二聚体.同时在化合物1,3中还存在分子间的芳环间的π-π相互作用.在化合物1的晶体中,这种π-π相互作用使相邻的超分子链之间相互关联.化合物3的晶体中,相邻的二聚体间又通过π-π相互作用连接成了无限延伸的一维链状结构.  相似文献   

13.
基于有机小分子多级自组装形成的超分子凝胶,由于其潜在的应用前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合理设计凝胶因子并实现在适当的溶剂中自组装形成纤维状结构,对于分子识别和自组装来说都有一定挑战。三萜化合物具有独特的手性骨架结构,是一类重要的生物活性天然产物,在消炎、降血脂、保肝护肾、抗菌、抗肿瘤、抗真菌等方面有着重要的药用价值。近年来,基于独特的手性刚性骨架和具有多个可修饰位点的特点,此类化合物的聚集性质和在超分子组装方面的应用已经引起关注。本文总结了未经修饰的五环三萜化合物的聚集组装性质和基于此类骨架的功能分子在超分子凝胶方面的研究,并介绍了此类超分子凝胶潜在的应用。结果表明,发展基于此类天然产物骨架的超分子组装体,不仅为超分子凝胶的研究引入新的构筑基元,并且能够达到阐述生物活性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力以及充分利用自然界资源创造新材料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通过2-氨基吡啶与β环糊精醛3在甲醇水溶液中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含吡啶基β-环糊精衍生物4,并采用荧光光谱滴定法测定了它与几种脂肪氨基酸在磷酸盐缓冲溶液(pH= 7.2, 0. 1mol· L-1)中于 25℃时形成超分子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化学计量法结果显示,化合物4与氨基酸形成了1:1的超分子配合物.圆二色谱研究表明,在溶液中化合物4的取代基浅包结进入自身环糊精空腔.修饰环糊精中的吡啶基作为一种光谱探针,不仅可以识别氨基酸分子的尺寸或形状,而且还可以识别L/D-型手性对映体之间的差异.与单-[6-(1-吡啶基)-6-脱氧]-β-环糊精5相比,化合物4对氨基酸的对映体选择性发生翻转,其中对D/L-丝氨酸给出最高的对映体选择性达5.4.从主-客体间几何互补、诱导楔合以及几种弱相互作用力的协同效应,讨论了环糊精衍生物选择性结合氨基酸形成超分子配合物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使用C6H11CO2Na和bipy为配体与Mn(ClO4)2·6H2O在水热条件下反应,制备了双核化合物[Mn2(O2CC6H11)2(bipy)4](ClO4)2(C6H11CO2H=环己烷甲酸;bipy=2,2′-联吡啶)。在双核阳离子[Mn2(O2CC6H11)2(bipy)4]2+结构中,锰原子之间通过两个环己烷甲酸根采取顺-反构型连接。该双核分子之间通过π-π堆积和弱C-H…O的氢键形成一个三维超分子网状结构。磁性质研究表明,锰离子之间存在弱反铁磁性耦合。  相似文献   

16.
原油是最复杂的化学体系之一,人们对原油这种复杂的胶态分散体及其稳定性的研究兴趣与日俱增,尤其是与石油稳定性密切相关的沥青质超分子聚集体。但人们对形成沥青质超分子聚集体的主要作用力长期以来颇有争议。本文重点介绍了石油组分及其模型化合物在溶液中形成超分子聚集体的超分子化学作用研究进展。通过实验方法和理论计算证明沥青质聚集体是沥青质分子间通过氢键、π-π堆积、偶极-偶极相互作用等多种分子间弱相互作用力协同作用形成的热力学稳定结构;合成具有沥青质结构特点的纯化合物,研究它们在溶液中的行为,是提高对沥青质在液态相中自缔合行为认识的有效方法;结合现阶段的研究状况,对石油组分模型化合物的超分子化学作用研究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庞树峰  黄瑞甫  吕席卷 《应用化学》2010,27(10):1199-1203
设计合成了4种含有不同取代基团的偶氮苯(Azobenzene,AZO)双亲化合物,研究了它们在环己烷中的聚集行为,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它们的微观形貌。结果发现,取代基不同的偶氮苯化合物在环己烷中分别组装得到球状、棒状和管状聚集体。紫外光谱测试表明,这些聚集体在350nm附近有1个最大吸收峰,取代基对其没有明显影响。4种化合物在环己烷中均出现了波长为625nm的荧光发射峰,这是由于化合物发生聚集所引起的。考虑到分子的结构特征及其组装环境,初步断定,在环己烷中聚集行貌的差异主要来源于取代基之间和疏水尾链之间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8.
祝黔江  薛赛凤  陶朱 《化学进展》2015,27(6):625-632
利用瓜环外壁的结构导向作用设计并构筑瓜环-金属离子超分子配位聚合物可能成为瓜环配位化学研究的一个新方向。根据瓜环外壁作用类型,研究内容包括:1) 瓜环外壁取代烷基推电子效应对瓜环基超分子配位聚合物形成的促进作用;2) 瓜环外壁与化合物芳环的相互作用对瓜环基超分子配位聚合物形成的促进作用;3) 瓜环外壁与无机阴离子的相互作用对瓜环基超分子配位聚合物形成的促进作用;4) 瓜环外壁取代羟基的配位作用对瓜环基超分子配位聚合物形成的促进作用。这些瓜环基超分子配位聚合物可能具有吸附捕集、分离提纯和分析等功能性质。  相似文献   

19.
利用水热法合成了一个结构新颖的超分子化合物[Co(μ2-ClO4)2(H2O)2]·2MA (1),晶体结构表明化合物1是靠氢键和p - p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的有机-无机杂化型三维超分子配合物。结构中存在两种不同的超分子构件:a)一维无机链通过氢键形成二维(4,4)拓扑网状构筑单元[Co(μ2-ClO4)2(H2O)2];b)三嗪环之间靠p - p相互作用形成的zigzag链状构筑单元。二者之间通过丰富的氢键和p-p相互作用最终形成了一个三维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20.
利用圆二色谱研究了β-环糊精(β-CD)对D/L酪氨酸的手性识别行为,制备出了β-CD与L-酪氨酸(L-Tyr)的固体超分子化合物,并用元素分析、薄层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及热分析对包合物进行了表征,用荧光光谱法测定了包合物的形成常数.实验结果表明,β-CD具有选择包结L-酪氨酸的特性;主客体形成11的包合物,其组成为L-Tyr/β-CD·12H2O;稳定常数为5.13×103L/mol;包合物的热稳定性比主客体皆有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