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化学   41篇
物理学   2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1,4,5,8-萘四甲酸二酰亚胺(NTCD)为原料,运用真空气相沉积-分子自组装法制备了NTCD有机纳米材料。通过扫描和透射电镜、荧光光谱、紫外光谱、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表征了其结构。通过NTCD独特的荧光特性,建立了测定三聚氰胺荧光的纳米化学传感器。该体系荧光强度变化与三聚氰胺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8.0×10~(-7)~4.0×10~(-5) mol/L,检出限为1.33×10~(-8) mol/L。方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为食品有害添加剂三聚氰胺的检测提供了新手段。  相似文献   
2.
以干青蒿叶为原料,考察石油醚萃取青蒿素的工艺条件,如温度、时间、溶剂量及超声功率等因素,正交法确定了最佳萃取工艺条件为温度40℃,超声功率90W,时间20min(两次),液固比120∶1(mL.g-1)。紫外分光光度法直接测定不同产地青蒿中青蒿素的含量,结果表明:用超声波强化石油醚萃取青蒿素与常规浸泡法石油醚萃取比较,用超声波可以大大缩短萃取时间,提高了萃取率。  相似文献   
3.
正交优化-微波辅助提取银杏叶黄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微波萃取银杏叶黄酮类化合物,与传统溶剂萃取黄酮类化合物方法相比较,微波萃取法具有萃取时间短、溶剂用量少、耗能低、萃取效率高等优点。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结果,确定提取的最佳条件为:温度55℃,功率800W,液固质量比70∶1,处理时间6min,提取率可达3.578%。在相同温度下,微波法与索氏提取法相比,微波法所需时间是索氏提取的1/80;溶剂下降30%,而且提取率增大。微波提取技术用于银杏叶中黄酮的提取具有省时、高效、节能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用荧光光度法研究了水、甲醇、乙醇十二烷基硫酸钠(SDS)、β-环状糊精(β-CD)、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CTMAB)、聚氧乙烯月桂醚(Brij35)7种不同介质,及反应时间、金属离子、pH条件对4-羟基咔唑荧光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7种不同介质中Brij35在酸性条件下对4-羟基咔唑荧光增敏效果最好,在λex/λem=337/357nm处有强荧光峰。据此,建立了一种用Brij35增敏荧光光度法测定4-羟基咔唑含量的新方法,其线性范围为4.0×10-7~1.0×10-4 mol/L,检出限为6.5×10-8 mol/L,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91%。  相似文献   
5.
应用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了青蒿素与溶菌酶的相互作用,发现青蒿素对溶菌酶荧光有猝灭作用。以Lineweaver-Burk双倒数方程和能量传递原理分别计算了二者反应的结合常数(K25℃=646.4L/mol,K35℃=518.8L/mol)和作用距离(r=3.08nm)。实验表明,随着温度升高,溶菌酶与青蒿素的猝灭曲线斜率降低,证明了二者的相互结合作用为单一的静态猝灭过程,其作用机制属能量转移机制。通过测定热力学参数,判断了青蒿素和溶菌酶之间的作用力类型,青蒿素与溶菌酶以疏水作用力相结合,导致溶菌酶内源荧光的静态猝灭。通过青蒿素与溶菌酶的结合反应,探讨了药物青蒿素在生物体内与蛋白酶的相互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6.
啤酒花主要成分~([1])包括α-酸和β-酸,由于每种酸的酰基中饱和烃侧链不同,分别含有3种不同的异构体组分:律草酮(Humulone)、共葎草酮(Cohumulone)和近葎草酮(Adhumulone).在啤酒生产的发酵过程中,加入的α-酸发生异构化反应,经过分子内重排,形成两个系列的五元环化合物,trans-iso-α-酸,cis-iso-α-酸.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 9种有机小分子存在下两种萘酚在 β CD超分子体系中的离解常数 (Kc)及不同有机小分子与 β CD、两种萘酚的相互作用。实验表明 :小分子的加入可有效改变 β CD空腔的极性。对 1 萘酚而言 ,KC 随乙腈、甲醇、乙醇、丁酮加入而减小 ;对 2 萘酚而言 ,KC 则随丁酮、乙腈、丙酮、乙二醇、正丁醇、甲醇的加入而增大。有机小分子与萘酚 / β CD包合物的作用机理可从形成氢键和溶剂效应得到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8.
靶向分子羧甲基多糖与DNA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溴化乙锭(EB)为荧光探针, 结合紫外光谱法研究了壳聚糖、羧甲基壳聚糖、羧甲基纤维素与DNA的相互作用, 药物分子与DNA作用程度可用作用常数D来表示, 实验表明: 几种生物多糖与DNA分子的作用强弱顺序为: 壳聚糖>羧甲基壳聚糖>羧甲基纤维素;多糖主要以嵌插方式与DNA作用, 使EB-DNA荧光猝灭.  相似文献   
9.
荧光法测定香烟烟气中总的多环芳烃含量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张海容  宋浩斌 《光谱实验室》2004,21(6):1185-1188
有机溶剂萃取不同香烟烟气焦油中有机物 ,用荧光法分析了烟草的总体特征光谱 ,同时以多环芳烃菲作参比 ,定量分析了各种品牌香烟在去掉过滤嘴和保留过滤嘴条件下 ,烟气在溶剂中的多环芳烃含量 ,为卷烟品质、烟气中有害物质的评价提供了一种实用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0.
环糊精诱导室温Ling光法中两种新型简便快速的防氧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张海容  魏雁声 《分析化学》1996,24(11):1253-1257
在环糊精诱导室温Ling光法中除氧技术是重要的实验条件。本文首次成功地建立了在反应体系中以Zn(s)+HCl产生H2和Na2CO3+HCl产生CO2作除氧剂,α-氯代萘作模型化合物的CD-RTP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