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报道在λ>550nm的光波照射下,醇溶液中硫堇-乙酰基丙酮锰(Ⅲ)配合物引发丙烯酰胺的光聚合反应,研究了影响染料褪色,聚合速率的有关因素,并对引发聚合的活性物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三乙酰基丙酮合锰(Ⅲ)[Mn(AA)3]是十分有效的烯烃聚合引发基,我们已报道了硫堇敏化的Mn(AA)3,引发烯烃聚合的工作[1]。本文证明了Mn(AA)3与硫堇分子间的缔合作用,即证明了光激发作用之前,基态缔合物的形成。因而有益于阐明这一体系的敏化引发机理。  相似文献   

3.
Fry等在苯溶液中研究了三乙酰基丙酮合铁[以下用M(AA)_n表示过渡金属乙酰基丙酮配合物]等金属配合物对各种敏化剂激发态的淬灭反应后,认为有两种最可能的淬灭机制,即经由激态复合物的电子能量转移机制和重原子催化系间窜越机制,如下式所示: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 ,稀土金属螯合物因其发光色度纯 ,荧光量子效率高 (理论可达 1 0 0 % ) ,在有机电致发光平板显示器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1~ 3] .用噻吩甲酰三氟丙酮作为配阴离子与稀土离子Eu3+配位 ,可得到红色电致发光材料[4~ 6] .为提高这类配合物的电致发光强度和发光效率 ,增强配体与稀土离子间的敏化作用 ,改善配合物的载流子传输性和成膜性十分重要 .本文利用配阴离子 4 叔丁基苯甲酰基吡唑啉酮 (HPMTBBP)和噻吩甲酰三氟丙酮 (HTTA)和中性配体 1 .1 0 邻菲咯啉 (Phen)与铕 (Ⅲ )作用 ,合成了铕 (Ⅲ )四元配合物 [Eu(TT…  相似文献   

5.
查显宇  张丹丹  高保娇 《化学通报》2016,79(1):48-55,42
通过氯甲基化聚砜(CMPSF)与4-羟基水杨醛(HSA)的亲核取代反应,将水杨醛(SA)基团键合在聚砜侧链,制得改性聚砜PSF-SA;再经PSF-SA的醛基分别与苯胺(AN)和环己胺(CA)发生席夫碱反应,获得了两种侧链键合了水杨醛型双齿席夫碱配基的功能化聚砜PSF-SAN和PSF-SCA,产物的结构由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表征。以两种功能化聚砜为大分子配体,与Tb(Ⅲ)离子及Eu(Ⅲ)离子分别配位,制得了二元高分子-稀土配合物,初步探索了配合物的光致发光性能。本文重点研究了功能化聚砜PSF-SAN和PSFSCA的制备反应,考察与分析了主要因素对CMPSF与HSA之间亲核取代反应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对于该亲核取代反应,适宜的溶剂为极性较强的N,N-二甲基乙酰胺,80℃为适宜的反应温度。大分子配体PSFSAN对Eu(Ⅲ)离子的荧光发射产生强烈的敏化作用,配合物PSF-(SAN)_3-Eu(Ⅲ)发射红光;大分子配体PSF-SCA对Tb(Ⅲ)离子的荧光发射也产生敏化作用,配合物PSF-(SCA)_3-Tb(Ⅲ)发射绿光。  相似文献   

6.
首先,通过苯甲醛(BA)改性的聚砜(BA-PSF)与氨基吡嗪(AP)发生席夫碱反应,制得了侧链含氨基吡嗪型双齿席夫碱配基(APSB)的功能化聚砜APSB-PSF。使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红外光谱(FT-IR)表征其化学结构。然后,以APSB-PSF为大分子配体,邻菲罗啉(Phen)为第二配体,使它们与Tb(Ⅲ)离子进行配位螯合反应,分别制备了二元高分子-稀土配合物Tb(Ⅲ)-(APSB)_3-PSF与三元配合物(Phen)_1-Tb(Ⅲ)-(APSB)_3-PSF,研究了配合物Tb(Ⅲ)-(APSB)_3-PSF和(Phen)_1-Tb(Ⅲ)-(APSB)_3-PSF的荧光发射特性与发光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大分子配体APSB-PSF不但能够强烈地吸收紫外光,且其本身荧光强度很高;当APSB-PSF与Tb(Ⅲ)离子配位生成新的二元配合物后,其自身的吸光强度基本不变,但荧光强度却大为削弱,即能量发生了转移,该配合物同时发射出Tb(Ⅲ)离子的特征荧光,且由于接受了APSB-PSF转移的能量使其发光强度大大增强,即APSB-PSF对Tb(Ⅲ)离子发生了敏化作用。而配体APSB-PSF的三线态与Eu(Ⅲ)离子的共振能级不匹配,使APSB-PSF与Eu(Ⅲ)离子的配合物几乎不发射荧光。三元配合物不仅发射出Tb(Ⅲ)离子的特征荧光,且其发光强度高于二元配合物。  相似文献   

7.
新型标题18核钢-稀土簇合物从pH3.5的Cu~(2+)-RE~(3+)-pyb(RE=Sm,Tb,pyb=吡啶甜菜碱)水溶液反应体系中分离,经单晶结构测定.分析表明,簇合物阳离子具有一个包裹μ_(12)-ClO_4~-配体的八面体结构的[Cu_(12)RE_6(μ_3-OH)_(24)(μ_(12)-ClO_4)]~(17+)核,其外围有18个水分子和12个桥连pyb羧基配体.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含硫堇的三乙酰基丙酮合锰(Ⅲ)[简称Mn(AA)3]溶液的紫外光谱的变化。Mn(AA)3通过中间体Mn(AA)2,最终还原形成Mn(Ac)2。观察了氧对反应的影响。Mn(AA)3的这一敏化分解还原过程与文献报道的它的直接光解反应是一致的,还讨论了反应机理,并为1100nm处的带,即Mn(AA)3的电荷转移吸收带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9.
使氯甲基化聚砜(CMPSF)的氯甲基与乙醛酸(GA)的羧基发生酯化反应,将乙醛(AL)基团键合在聚砜侧链,制得改性聚砜PSF-AL;接着,又使3-氨基吡啶(AP)的伯氨基与PSF-AL的醛基发生席夫碱反应,在聚砜侧链合成与键合了具有特定结构的双齿席夫碱配基AA,从而获得了双齿席夫碱配基功能化聚砜PSF-AA,采用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氢谱(1H NMR)等技术手段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以功能化聚砜PSF-AA为大分子配体,与Tb(Ⅲ)离子及Eu(Ⅲ)离子分别配位,制得了二元高分子-稀土配合物PSF-(AA)3-Tb(Ⅲ)和PSF-(AA)3-Eu(Ⅲ),初步探索了两种配合物的光致发光性能。 重点研究了功能化聚砜PSF-AA的制备反应,考察与分析了主要因素对CMPSF与GA之间酯化反应的影响规律,优化了反应条件。 CMPSF与GA之间的酯化反应属氯烷的亲核取代反应,实验结果表明,适宜的溶剂为极性较强的N,N-二甲基乙酰胺,75 ℃为适宜的反应温度。 大分子配体PSF-AA对Eu(Ⅲ)离子不产生敏化作用,而对Tb(Ⅲ)离子的荧光发射则产生强烈的敏化作用,配合物PSF-(AA)3-Tb(Ⅲ)发射出较强的Tb(Ⅲ)离子的特征荧光,即表现出发射绿光的光致发光性能。  相似文献   

10.
通过三步大分子反应法,制备了糠醛缩苯胺型席夫碱功能聚砜和糠醛缩环己胺型席夫碱功能化聚砜。首先,通过傅克烷基化反应在聚砜(PSF)侧链键合氯甲基,制备氯甲基化聚砜CMPSF;以制备的氯甲基化聚砜为亲电试剂,与糠醛(FF)发生傅克烷基化反应,制备侧链键合有糠醛基团的功能化聚砜PSF-FF;使糠醛的醛基分别与苯胺(AN)和环己胺(CA)的氨基发生席夫碱反应,制备糠醛缩苯胺型席夫碱功能聚砜PSF-FA和糠醛缩环己胺型席夫碱功能化聚砜PSF-FC。用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氢谱(IHNMR)表征功能化聚砜的结构。在此基础上,以这两种功能化聚砜为大分子配体,分别与Eu(Ⅲ)离子和Tb(Ⅲ)离子进行配位,制备了二元配合物PSF-(FA)3-Eu(Ⅲ)、PSF-(FA)3-Tb(Ⅲ)和PSF-(FC)3-Eu(Ⅲ)、PSF-(FC)3-Tb(Ⅲ),初步探索了配合物的光致发光性能。重点研究了制备糠醛缩胺型功能化聚砜PSF-FA和PSF-FC的反应,考察分析了主要因素对CMPSF与FF之间傅克烷基化反应(属亲电取代反应)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对于该傅克烷基化反应,N,N-二甲基乙酰胺因极性较强为适宜的溶剂,反应适宜的温度为70℃。二元配合物PSF-(FA)3-Eu(Ⅲ)发射Eu(Ⅲ)离子特征荧光(红光),即大分子配体PSF-FA可敏化Eu(Ⅲ)离子的荧光发射,而PSF-(FA)_3-Tb(Ⅲ)无明显的荧光效果,大分子配体PSF-FA的三重态能级与Eu(Ⅲ)离子共振能级比较匹配;配合物PSF-(FC)3-Tb(Ⅲ)发射Tb(Ⅲ)离子的特征荧光(绿光),即大分子配体PSF-FC可敏化Tb(Ⅲ)离子的荧光发射,而PSF-(FA)_3-Eu(Ⅲ)无明显的荧光效果,大分子配体PSF-FC的三重态能级与Tb(Ⅲ)离子共振能级比较匹配。  相似文献   

11.
用气液色谱法研究过一系列作为Lewis碱(B)的有机配体和作为Lewis酸(A)的配合物之间的加合作用.研究较多的碱已有脂肪醇、醚、酮、醛、脂及胶等.对生物体系中广为存在的杂环配体碱的工作还很少.本文着重研究噻吩,呋喃和吡咯这类小分子杂环配体和Ni[CF_3COCHC(C_4H_4S)=NCH_2]_2(以下简称A)配合物的加合反应. Ni[CF_3COCHC(C_4H_4S)=NCH_2]_2的合成参考文献.固定液角鲨烷系英国进口,  相似文献   

12.
首次合了五种Cr(β-dik)Cl_2py_2型(其中β-dik分别为乙酰丙酮、苯甲酰丙酮、三氟乙酰丙酮、2—噻吩甲酰三氟丙酮、二苯甲酰甲烷)和一种Cr(pmbp)Cl_2(thf)混合配体配合物、一种Cr(pmbp)_3配合物。并对上述化合物进行了电子光谱、红外光谱等的表征工作。  相似文献   

13.
二过碘酸合银[Ag(Ⅲ)]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为双电子转移反应,没有中间自由基产生,不能引发丙烯腈聚合[1,2].我们发现,Ag(Ⅲ)与不同还原剂组成氧化还原体系,在一定条件下,能引发烯类单体聚合.本文研究了Ag(Ⅲ)为氧化剂、丙烯酰胺(AM)为还原剂引发AM聚合反应的动力学,得到了聚合速率方程和表观活化能,测得了聚合物分子量M,探讨了引发机理.  相似文献   

14.
锰(Ⅲ)离子可以引发烯类单体自由基聚合。羧酸,α-羟基羧酸对丙烯酰胺聚合有促进作用,其活性顺序为羟基多元羧酸(柠檬酸)>羟基羧酸(乳酸)>羧酸(正丁酸)。测定了在较高酸性([H~+]=3.0M)的硫酸水溶液中,单独Mn~(3+),Nn~(3+)-乙醇酸,Mn~(3+)-乳酸引发丙烯酰胺聚合的活化能与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 3_丙烯酰胺基_9_乙基咔唑 (AAECZ) /氯化二苯基碘钅翁盐 (DPIOC)组成的光敏引发体系引发的甲基丙烯酸甲酯 (MMA)光聚合 ,并研究了各因素对聚合速率的影响 ,得到了聚合动力学方程 ;讨论了温度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并探讨了引发机理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经典Claisen酮酯缩合法,合成了一种新型双官能团配体6-对甲基苯甲酰乙酰基-2-吡啶甲酸(H2L),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和质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以H2L为配体合成了铕的二元配合物和1,10-菲咯啉为第二配体的三元配合物,并通过红外光谱、差热热重分析、荧光光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及其发光性质研究。结果表明:所有配合物均能发射铕(Ⅲ)的特征光谱,最强发射峰在615nm左右,配体极好地敏化了稀土离子的发光。第二配体的引入使三元配合物的荧光强度明显大于二元配合物的荧光强度。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NaHSO_3-O_2-MnSO_4体系引发丙烯酰胺(AM)水溶液聚合的动力学,并探讨了其引发机理。用该体系可在室温下迅速引发AM聚合,且所得的聚丙烯酰胺(PAM)分子量可达1000万。为了比较,对NaHSO_3-O_2等几个引发体系也作了一定研究。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了三乙酰基丙酮金属配合物淬灭 吨酮光化学敏化α-蒎烯异构化反应的方法, 测定由不同中心金属离子构成的乙酰基丙酮配合物的kq, 通过对所测定的kq数值的进一步分析 , 为鉴别由激发态复合物的电子能量移机制和重原子催化学间窜越机制.提供了新的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了三乙酰基丙酮金属配合物淬灭 吨酮光化学敏化α-蒎烯异构化反应的方法, 测定由不同中心金属离子构成的乙酰基丙酮配合物的kq, 通过对所测定的kq数值的进一步分析 , 为鉴别由激发态复合物的电子能量移机制和重原子催化学间窜越机制.提供了新的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20.
乙酰丙酮(AA)、苯酰丙酮(BA)为配体的钕(Nd)、铁(Fe)混合催化剂与三异丁基铝[Al(i-Bu)_3]组成络合催化体系,能使苯乙炔在甲苯/己烷混合溶剂中直接聚合成膜。研究了其聚合反应规律及动力学行为,并对聚苯乙炔膜进行了全面表征,揭示了钕、铁两组分催化剂具有协同催化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