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MoCl5对烯烃歧化和歧化聚合的催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了单组元 MoCl_5对己烯-1歧化和歧化聚合的催化性能,低浓度MoCl_5催化剂只有烯烃歧化活性,高浓度的既有烯烃歧化又有歧化聚合活性,而且聚合反应是主要的,同时还发现Bu_4Sn-Ph_2Si(OEt)_2对MoCl_5的烯烃聚合及歧化的催化活性有明显的影响,推测MoCl_5-PhSi(OEt)与烯可能形成钼、硅、烯配合物(实验中发现它是一个深棕色固体),这个配合物在Bu_4Sn的作用下,容易形成金属卡宾络合物,促进了歧化收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烯烃歧化反应广泛用于石油化工和有机合成领域.本文介绍了常用于烯烃交叉歧化反应的多相催化剂,如负载型Re、Mo、W催化剂及其特点,影响催化剂活性的因素,如金属价态、结构、分散度、载体性质及助剂影响等,探讨了烯烃歧化反应的机理及其可能的失活途径.  相似文献   

3.
何安邦  陶斌  徐荫晟 《催化学报》1988,9(2):203-209
木文将烯烃歧化反应看成是在中心金属原子上进行的金属卡宾-烯烃与金属环丁烷的一系列相互转换过程(σ—π转换),利用自编CNDO计算程序,对七种反应过程模型进行了计算,认为:氧、Lewis酸在歧化反应中要同时存在,才能在提高反应活性过程中有协同促进作用;羰基对中心原子的配位,对反应有利;中心金属原子的更替,即中心金属原子d轨道的大小,对反应活性的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4.
考察了影响Bu_4N[Mo(CO)_5Cl]-RAlCl_2烯烃歧化催化剂活性的一些因素和反应过程中的动力学行为,并着重讨论催化剂活性衰减的原因。催化剂失活主要是由于形成的金属卡宾活性物种分解所引起。最后分析了烯烃加入顺序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烯烃歧化反应(又称烯烃复分解反应)是两分子烯烃通过碳-碳键断裂重排生成新烯烃分子的反应,自1964年Phillips公司的Banks等发现以来,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且在均相催化体系的发展尤为迅速;与此同时,多相烯烃歧化催化剂因其在分离简单、可循环再生利用方面的优势而在工业界崭露锋芒.多相烯烃歧化催化剂通常由活性金属组分(Re,Mo,W)分散到大比表面积的多孔载体制备而成.多相催化剂上烯烃歧化反应主要集中在乙烯和2-丁烯反歧化制丙烯反应,其中WO_3/SiO_2催化剂先后应用于Phillips公司的Triolefin Process和ABB Lummus公司的OCT工艺,低温Re系催化剂被法国石油研究院应用到Meta-4歧化工艺.同时丙烯歧化也是研究最多的反应,多数情况下被用作探针反应来研究催化剂的性能.烯烃歧化反应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灵活调变产物分布,为碳四烃类的高效转化利用提供很好的途径.受国内拉动内需的政策及下游应用行业强劲需求的影响,中国液化石油气的产量逐年递增.2014年我国液化气产量约为2550万吨,其中仅有39%左右用于碳四深加工,大部分当做燃料直接烧掉.从组成来看,液化气中烯烃含量在40%-50%,可以转化为高附加值的乙烯和丙烯进一步利用.本文重点开发了一条从1-丁烯出发生产乙烯/己烯的反应路线及对应的催化剂.首先从热力学角度分析了碳四歧化反应网络中各反应路径发生的难易程度.在此基础上,以Mo/Al_2O_3为催化剂考察了Mo负载量和反应条件对产物分布的影响-.在优化的6Mo/Al_2O_3催化剂上,80°C,1.0 MPa和丁烯空速3 h1的条件下,产物中乙烯和己烯的摩尔选择性超过85%,并且在48 h内保持良好的反应稳定性.为了进一步探究催化剂结构与反应性能的关系,系统考察了催化剂载体差异对Mo物种状态和反应性能的影响.借助N2吸附,NH_3-TPD,Py-IR,H_2-TPR,UV-Vis和HRTEM等表征手段,发现催化剂反应活性与其酸密度直接相关.催化剂酸量越大,丁烯转化率越高,但副反应越多;载体适宜的酸量和较大的比表面积更有利于钼物种的分散和四配位钼物种的形成,促进目标1-丁烯自歧化制乙烯/己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文献中出现了一些以歧化催化剂用于炔烃聚合的尝试[1-4],例如以WCl6-ph4Sn、MoCl5-ph4Sn体系进行炔烃聚合反应,均有活性。我们在烯烃均相催化歧化反应的研究中,试探了将此类催化剂用于乙炔聚合,结果是:(1)试验过的7种催化体系均能使乙炔聚合,生成黑色不溶的高分子,红外光谱测定表明,得到的聚乙炔是顺式和反式结构的混合物,此外,部分乙炔尚三聚环化成苯;(2)不同催化剂作用下乙炔聚合和烯烃歧化的活性和选择性没有平行关系;(3)几种催化体系对乙炔高聚和环化三聚的选择性不同(见表1)。  相似文献   

7.
将烯烃均相歧化催化剂WCl6-Bu4Sn中的WCl6成分用浸渍法负载于各种高分子载体上,用于庚烯-1的催化歧比反应。聚苯乙烯负载体系使庚烯-1歧化反应产率提高了近三倍,歧化反应选择性提高了近一倍,对实验结果分析表明:聚苯乙烯分子中的苯环侧基对钨成分弱的络合作用可能是催化剂活性提高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8.
高分子负载的庚烯—1歧化催化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烯烃均相岐化催化剂WCl6-Bu4Sn中的WCl6成分用浸渍法负载于各种高分子载体上,用于庚烯-1的催化歧化反应,聚苯乙烯负载体系使庚烯-1歧化反应产率提高了近三倍,歧化反应选择性提高了近一倍,对实验结果表明:聚苯乙烯分子中的苯环侧基对钨成分弱的络合作用可能是催化剂活性提高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9.
以乙烯为探针分子,采用TPSR手段研究催化剂担体对乙烯二次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担体的性质差异导致不同类型的乙烯二次反应,从而将直接影响到烯烃选择性。结果催化剂CO加氢反应结果及催化剂表面CO/H2-TPSR、C2H4/H27脉冲反应表征,发现担体的碱性促使乙烯歧化生成甲烷和丙烯,而担体的酸性促使乙烯歧化的同时,存在强烈的丙烯加氢作用,从而促进乙烯歧化,导致烯烃选择性大幅度下降,因而酸性担体不利于烯烃生成。  相似文献   

10.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钨负载量不同的W/SiO2/Al2O3 催化剂. 采用X 射线衍射(XRD)、激光拉曼(Raman)光谱、紫外-可见(UV-Vis)光谱、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2-TPR)和氨程序升温脱附(NH3-TPD)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 实验结果表明: 钨的负载量对催化剂上氧化钨物种的分散程度、还原性以及催化剂的酸性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对该类催化剂上1-丁烯自歧化反应进行了详细考察, 结果表明: 当钨的质量分数为6.0%时,W/SiO2/Al2O3催化剂表现出最佳的歧化活性和稳定性. 原因在于6.0%的钨负载量可以使催化剂上氧化钨物种具有中等程度的分散性、合适的还原性, 并且使催化剂具有一定程度的酸性, 这些因素有利于在催化剂上形成烯烃歧化活性位.  相似文献   

11.
具有官能基烯烃的歧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综述了具有官能基烯烃歧化的主要内容及某些新进展。包括:不饱和酯、不饱和酮、醚以及不饱和含氮化合物、含卤烯等的歧化。  相似文献   

12.
本文系统考察了镧系14种稀土氧化物对烯烃歧化催化剂MoO_3/SiO_2的影响,发现其中多数均可使催化剂的寿命延长,并以Tb及Pr的效果最佳,其稳定时间可达未改性时的1.6倍。主要原因是稀土添加剂有抑制积炭的能力和缩短催化剂的增活期(为未改性的40%~75%)。通过ESR表征,从本质上阐明了Tb_4O_7的作用在于促进了歧化活性中心——挠动四棱锥结构的Mo~(5 )值的增长。在增活期过程中,活性物种前体的减少服从一级反应力学规律。  相似文献   

13.
对用浙江缙云县产天然丝光沸石制备甲苯歧化催化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沸石的粒度、添加的金属组份以及制备方法对催化剂的歧化活性和稳定性都有明显的影响。其岱石口矿制成的催化剂担载镍、鉍后,歧化性能可以达到合成丝光沸石催化剂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刘和众  郭和夫 《催化学报》1982,3(2):151-153
烯烃歧化反应(metathesis)是在温和条件下碳碳双键断裂生成新的烯烃化合物的反应: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近年来国外金属有机化学家报道的烷基及芳基三氧合铼(14e,Ⅶ)络合物RReO3的合成和反应,以及利用该类络合物催化的烯烃歧化、烯烃环氧化和醛与重氮化合物烯烃化反应。  相似文献   

16.
在Silicalite-2分子筛担载的铁催化剂中添加MnO和K2O助剂,可显著提高其CO加氢制低碳烯烃的选择性及催化活性.MnO助剂主要抑制乙烯和丙烯的加氢反应而提高烯/烷比值;K2O助剂则增加催化剂对CO的吸附能力,同时抑制乙烯在催化剂表面的二次反应(主要是乙烯的歧化反应),从而有利于提高低碳烯烃的选择性及催化剂活性.  相似文献   

17.
在Silicalite-2分子筛担载的铁催化剂中添加MnO和K2O助剂,可显著提高其CO加氢制碳烯烃的选择性及催化活性,MnO助剂主要抑制乙烯和丙烯的加氢反应而提高烯/烷比值,K2O助剂则增加催化剂对CO的吸附能力,同时抑制乙烯在催化剂表二次反应(主要是乙烯的歧化反应),从而有利于提高低碳烯烃的选择性及催化剂活性。  相似文献   

18.
Cu, Zn─SOD酶模型化合物催化O2歧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为了解Cu,Zn-SOD酶结构和功能关系,尤其是Cu周围配位构型对催化O^-2歧化活性的影响,本文用NBT法测定了Cu,Zn-SOD酶和两个Cu-im-Zn模型配合及相应单核配合物催化O^_2歧化的活性,结果表明不同咪唑桥联方式和不同配位构型的化合物催化O^-2歧化的活性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9.
在环烯烃开环歧化聚合反应(ROMP)中,降冰片烯类是一类应用的最多的单体。为合成具有高反应活性的单体,选择双环戊二烯与烯丙醇隔绝空气下的Diels-Alder反应,产物与α-氯代乙酰氯反应得到氯乙酸降冰片烯甲酯,在实验中对反应的温度、时间、比例等条件进行进一步精确。  相似文献   

20.
王琳琳  徐徐  陈小鹏  孙文静  童张法 《色谱》2007,25(3):413-417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对松脂的催化歧化新工艺的反应产物进行分析,共分离出45个峰,鉴定出其中的38个化合物,并发现松脂歧化产物中歧化松节油的主要成分为对伞花烃,含量为16.26%;歧化松香的主要成分为脱氢枞酸和氢化树脂酸,其含量分别为41.58%和21.43%。在此基础上对松脂歧化反应过程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松脂原料中的酸性物质发生分子间氢转移反应,萜烯烃的存在促进了脱氢反应的进行;在树脂酸提供的酸性环境下松脂原料中中性油的主要成分双环单萜烯发生开环异构形成单环单萜烯,单环单萜烯再进行催化脱氢转化为对伞花烃。分析结果表明,直接以松脂为原料进行催化歧化反应可同时获得特级歧化松香和高含量的对伞花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