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通过对 [Co(NH3) 6 ]Cl2 与 [CoCl(NH3) 5]Cl2 等络合物颜色的分析 ,探讨了不同络合物内界的相似性 ,说明了络合物颜色不同的起因 ;用电子光谱、CD光谱等实验数据分析了具有相似内界的系列络合物 [CoⅢ(N) 6 ]3+ 和cis (N) [CoⅢN2 O4 ]- 的颜色和构型 ,纠正了某些错误观点  相似文献   

2.
应用热分析.质谱联用技术考察了反式-[Co(en)2Cl2]Cl、K3[Fe(C2O4)3]·3H2O配合物以及相应的双配合物——反式-[Co(en)2Cl2]3[Fe(C2O4)3]·4.5H2O的程序升温热分解行为。通过对样品的热失重分析、逸出气体的质谱分析以及固相产物的物相分析,了解其热分解过程机理,比较了在受热过程中反式-[Co(en)2Cl2]Cl、K3[Fe(C2O4)3]·3H2O配合物和双配合物的过渡金属离子与配体之间以及配体与配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利用水热法合成了两种过渡金属配合物为模板剂的含水硼酸盐晶体Co(en)3[B4O5(OH)4]Cl·3H2O(1) 和 [Ni(en)3][B5O6(OH)4]2·2H2O (2),并通过元素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红外光谱及热重分析对其进行了表征。化合物1晶体结构的主要特点是在所有组成Co(en)33+, [B4O5(OH)4]2–, Cl– 和 H2O之间通过O–H…O、O–H…Cl、N–H…Cl和N–H…O四种氢键连接形成网状超分子结构。化合物2晶体结构的特点是[B5O6(OH)4]–阴离子通过O–H…O氢键连接形成沿a方向有较大通道的三维超分子骨架,模板剂[Ni(en)3]2+阳离子和结晶水分子填充在通道中。  相似文献   

4.
李理 《无机化学学报》2021,37(1):121-130
采用准刚性的双吡啶化合物3,7-di(3-pyridyl)-1,5-dioxa-3,7-diazacyclooctane(L),合成了4个过渡金属配合物[Co(NO3)(H2O)2(L)2]NO3(1)、[Co2Cl4(L)2]·CH2Cl2(2)、[Cd2(AcO)4(L)2]·4CH3OH(3)和[Cd2(NO3)2(CH3OH)2(H2O)2(L)2](NO3)2·2H2O(4)。单晶衍射分析表明,配合物1是单核结构,配合物2是24-元环状双核结构,而配合物3和4为多边形双核结构。在这些配合物中,双吡啶配体分别采用了单齿、trans-和cis-桥连3种不同配位方式。配合物经过了元素分析、红外、热重和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表征。  相似文献   

5.
由离子液体1-甲基-3-羧甲基咪唑硫酸氢盐([C6H9N2O2][HSO4])和氯化钴合成了一种新的配合物[Co(H2O)4(C6H8N2O2)2]Cl2.2H2O;采用单晶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结果表明,所合成的配合物C12H28Cl2CoN4O10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P-1,a=0.66753(5)nm,b=0.91751(6)nm,c=1.80604(13)nm,α=85.618(5)°,β=83.385(5)°,γ=83.443(5)°,V=1.08934(13)nm3,Z=2,Mr=520.23,F(000)=538,Dc=1.580g.cm-3,μ(Mo-Kα)=1.088mm-1,R1=0.0861,wR2=0.2878.单晶X射线分析结果表明,在所合成的配合物中,每个1-甲基-3-羧甲基咪唑除羧基外其它原子均位于同一平面,咪唑环带正电荷,而羧基氢原子消失;即整个1-甲基-3-羧甲基咪唑分子不带电荷.总体而言,配合物的内界[Co(H2O)4(C6H8N2O2)2]2+带两个正电荷,外界游离的两个氯离子起平衡电荷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乙醇为溶剂合成了2-氨甲基吡啶缩5-溴水杨醛席夫碱(HL,C13H11N2OBr)的Zn(Ⅱ)、Cd(Ⅱ)、Co(Ⅲ)配合物[ZnL2]、[CdL2]和[CoL2]NO3·3H2O,利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热重分析、元素分析及摩尔电导等方法对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探讨了配合物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7.
利用CoMe(PMe3)4或者CoMe3(PMe3)3与[PCP]-钳式配体,[Ph2P(ortho-C6H4)]2CH2(1),室温下反应,在实现碳氢键活化的同时,合成了钴的钳式配合物[PCP]Co(I)(PMe3)(2).配合物2与卤代烃C6Cl6,EtBr,n-BuBr以及CH3I反应,分别生成了单电子氧化加成产物3~5,[PCP]Co(II)X(PMe3)[X=Cl(3),Br(4),I(5)].X射线衍射分析测定了配合物2~6的结构.  相似文献   

8.
通过柔性配体1,3-丙二胺缩邻香兰素(H2L)与和La(NO3)3.6H2O反应,合成了1个由2个H2L桥连的双核稀土配合物[La2(NO3)6(H2L)2].CH2Cl2(1),该配合物与(NH4)(PF6)继续反应生成了1个由2个NO3-离子桥连的双核配合物[La2(NO3)2(H2L)4](PF6)4.4H2O.2CH2Cl2(2),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确定了2个配合物的晶体结构。配合物1和2为结构完全不同的2个双核结构,因抗衡阴离子PF6-有去阴离子的作用,配合物1中的NO3-离子被配体取代,导致配合物1的结构翻转,形成了1个新颖的双核结构2。  相似文献   

9.
两个基于Mn席夫碱氰基桥联化合物的合成、结构和磁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利用MnⅢ席夫碱配合物作为前驱体,与含有氰根桥联配体的构筑基块K3[CoⅢ(CN)6]或Na[N(CN)2]反应合成了2个新的化合物[MnⅢ6(Salen)6(H2O)6.CoⅢ(CN)6][CoⅢ(CN)6].6H2O(1)和[MnⅢ(5-Br)Salen.N(CN)2].H2O(2),其中Salen为二-邻苯甲醛乙二胺。利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测试了其磁学性质。结构分析表明化合物1由1个七核阳离子簇[Mn6Co]3+和一个平衡阴离子[Co(CN)6]3-组成的离子对化合物。而化合物2则为由MnⅢ组成的一维中性链结构,[N(CN)2]-利用叠氮桥联方式和金属离子配位。磁性研究表明,化合物1中[Co(CN)6]3-几乎不传递磁耦合作用,所以是一个顺磁体,但MnⅢ自身的零场分裂导致低χMT在低温时随温度下降而减小,而2则表现出弱的链内反铁磁性耦合作用。对比化合物1和2的磁性得知共轭体系[N(CN)2]-比同样是五原子配体[Co(CN)6]3-传递较强磁耦合作用。  相似文献   

10.
水热条件下,以钴(Ⅲ)-胺配合物[Co(en)3]~(3+),[Co(dien)2]~(3+)为模板,合成出了3例新的稀土草酸盐化合物{[Co(en)3]·[KLa2(C2O4)5(H2O)6]·H2O}n(HNU-9)、{[Co(dien)2][La2(C2O4)4(H2O)2]·x H2O}n(HNU-11)和{K3[Co(dien)2][La4(C2O4)9(H2O)2]·5H2O}n(HNU-12)。在这3个化合物中,不同的模板剂(Co(en)3~(3+),Co(dien)2~(3+),K++Co(dien)2~(3+))以不同的方式存在于这些化合物中,从而构筑出不同拓扑结构的三维骨架结构。有意思的是,由于中心金属原子La的配位模式不同,HNU-11和HNU-12展现出未报道过的新颖拓扑结构。可见,具有高配位数的中心稀土金属原子较易构筑出具有新颖拓扑结构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11.
合成了含硫席夫碱1-苯基-3-甲基-4-(α-呋喃甲酰基)吡唑啉酮-5缩氨基硫脲(HL)及其Ni(Ⅱ),Co(Ⅲ)和Cr(Ⅲ)配合物.元素分析及摩尔电导率表明,新配合物的组成为[NiL2]·C2H5OH,[CoL2]Cl·H2O,[CrL2]Cl·1/2H2O.运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和磁矩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抗菌实验表明,配合物具有较强的抗菌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12.
合成了5-溴水杨醛缩三乙烯四胺Schiff碱(H2Y),并制备了Cu(Ⅱ),Co(Ⅱ)和Mn(Ⅱ)的配合物[Cu2Y(H2O)2](NO3)2(1),[Co2Y(H2O)。(NO3)2](2),[Cu2ClY]Cl·H2O(3)和[MnY](4),利用元素分析、摩尔电导、IR和UV光谱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它们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通过水热法合成了2种铜配合物[Cu2(HNOR)2Cl]n(1)和[Cu2Cl3]·H3NOR·H2O(2)(H2NOR=氟哌酸),并对其结构进行了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结果表明,虽然反应物相同,但在酸度和碱度条件下分别生成具有不同结构的配合物。通过氢键和π-π相互作用,2种配合物形成了稳定的二维结构。同时,选择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作为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进行了抑菌活性实验。抑菌活性表明,2种配合物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都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分别用绝对不对称合成和改进的拆分方法制备标题配合物Λ-(+)D-cis-[CoBr(NH3)(en)2]Br2(1)和Δ-(-)D-cis-[CoBr(NH3)(en)2]Br2(2), 以及制备了cis-[CoBr(NH3)(en)2]Br2·2H2O(3)(en=1,2-乙二胺). 用元素分析、差热-热重、旋光度、UV-Vis、CD 光谱等对产物进行了表征.通过CD 光谱法获得了绝对不对称合成Co(III)配合物的产物ee 值分布图援当利用绝对不对称合成得到的手性Co(III)配合物去“逆向拆分”外消旋溴代樟脑磺酸铵[NH4(dl-BCS)]时只获得部分拆分, 初步认为这与交互拆分过程中阴阳离子之间的有效手性识别有关, 对于手性Co(III)配合物的绝对不对称合成还提出了一个新的反应机理,即“催化-结晶诱导”机理.  相似文献   

15.
分别用绝对不对称合成和改进的拆分方法制备标题配合物!-( )D-cis-[CoBr(NH3)(en)2]Br2(1)和"-(-)D-cis-[CoBr(NH3)(en)2]Br2(2),以及制备了cis-[CoBr(NH3)(en)2]Br·22H2O(3)(en=1,2-乙二胺).用元素分析、差热-热重、旋光度、UV-Vis、CD光谱等对产物进行了表征.通过CD光谱法获得了绝对不对称合成Co(III)配合物的产物ee值分布图.当利用绝对不对称合成得到的手性Co(III)配合物去“逆向拆分”外消旋溴代樟脑磺酸铵[NH4(dl-BCS)]时只获得部分拆分,初步认为这与交互拆分过程中阴阳离子之间的有效手性识别有关,对于手性Co(III)配合物的绝对不对称合成还提出了一个新的反应机理,即“催化-结晶诱导”机理.  相似文献   

16.
[Gd(Gly)3(H2O)2]Cl3·H2O的合成与晶体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胜利  任非  史启祯 《应用化学》2001,18(4):281-285
氯化钆;甘氨酸;固态配合物;[Gd(Gly)3(H2O)2]Cl3·H2O的合成与晶体结构  相似文献   

17.
用常规溶液法由氯化锰(MnCl2·4H2O)和4-甲基-1,2,3-噻二唑-5-甲酸(HL)反应制备了配位聚合物[Mn3(L)6(H2O)4]n(1),加入配体菲咯啉(phen)后合成了配合物[Mn2(phen)4(H2O)2Cl2](L)2·3H2O (2).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及单晶X射线衍射进行了配合物...  相似文献   

18.
合成了柔性配体3-吡啶甲酸-1,2-乙二酯(3-pyridinecarboxylic acid 1,2-ethanediyl ester,pcaede),并将其分别与Co盐和Hg盐进行组装,得到4个新配合物[Co(pcaede)2Cl2.2CH3CN.H2O]n(1),[Co(pcae-de)2Cl2.H2O]n(2),[Hg(pcaede)I2]n(3)和[Hg(pcaede)Br2]n(4),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及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配合物1和2为含有孔道的一维链状结构,配合物3是1D内消旋螺旋链,配合物4则是锯齿形1D链状结构.研究结果显示,孔道中填充的溶剂分子和平衡阴离子对配合物的组装有显著的影响.此外对4个配合物中配体的构象进行了理论计算.  相似文献   

19.
将配体L[2,5-二-(3,5-二甲基吡唑-4-巯基)-1,3,4-噻二唑]与Co(NO3)2 6H2O,Cd(NO3)2 4H2O和MnCl2 4H2O进行配位反应,得到三个配合物[Co(L)2(H2O)4](NO3)2 4(CH3CH2OH)(1),[Cd(L)2(H2O)4](NO3)2 4(CH3CH2OH)(2),[Mn(L)2(Cl)2(CH3OH)2]2(CH3OH)(3),并用元素分析,FT-IR和X射线单晶衍射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配体L呈"U"形,配合物1~3呈"S"形.配合物中Co(II),Cd(II),Mn(II)的配位环境均为扭曲八面体,每个金属离子同时和两个配体进行配位.配体和配合物体外抑菌活性研究结果表明,配体及其配合物都有一定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20.
三氯化钇与茚基钠以 1∶2摩尔比于THF中 ,在 5 0℃下反应 ,歧化生成了离子型配合物 [(C9H7) 3 Yb] 2 Cl[Na·6THF](I) .X射线结构分析表明 ,配合物I是由阴离子 {[(C9H7) 3 Yb] 2 Cl}-及阳离子 [Na·6THF] 组成的离子对 ,阴离子由一个氯桥把两个 (C9H7) 3 Yb基团连接在一起 .配合物 [(C9H7) 3 Yb) 2 Cl] [Na·6THF]为三斜晶系 ,P1空间群 ,晶胞参数 ,a =1.0 682 (2 )nm ,b =1 2 687(3 )nm ,c=1 2 869(2 )nm ,α =87 2 2 3 (1)° ,β =81 75 5° ,γ =88 2 17° ,V =1 72 73 (1)nm3 ,Z =1.配合物I的结构用重原子法确定 ,用full matrixleast squares法修正 ,一致性因子为R =0 0 62 ,Rw =0 0 72 .配合物 {[(C9H7) 3 Yb] 2 Cl}[Na·6THF]与金属钠反应 ,生成 (C9H7) 2 Yb·2THF (II) .配合物II的分子结构经过了X射线的表证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