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三甲基氯硅烷(TMSCl)的催化作用下,取代苯甲醛与邻(芳胺甲基)苯酚经N杂缩醛化反应生成了一系列2,3-二芳基-1,3-苯并噁嗪类化合物。 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用IR、1H NMR、13C NMR和元素分析等技术手段进行了表征。 对所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初步杀菌活性测试,部分表现出良好的杀菌活性,化合物6e对菌核病菌的抑制活性为79.0%,化合物6a和6d均为74.8%,化合物6e对灰霉病菌的抑制活性为77.9%。  相似文献   

2.
以3-乙酰基嘧啶、2-甲基-5-硝基苯胺为起始原料,经加成、缩合、环化、还原得到中间体伊马替胺(6),再与异氰酸酯和芳酰基异硫氰酸酯胺解得到脲类(7a~7e)和芳酰基硫脲类(8a~8g)共12个化合物。目标化合物经过IR、1H NMR、13C NMR、HRMS等结构确证。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考察目标化合物细胞毒活性,结果显示,目标化合物对所选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其中化合物7d、7e、8d对人白血病细胞(K562)和人肝癌细胞(Hep G2)的抑制活性接近伊马替尼。  相似文献   

3.
为了寻找高效、广谱的杀虫、杀菌剂,以去糖基或部分去糖基的多杀菌素为母体进行结构修饰,合成了8种大环内酯酰化衍生物,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MS表征.对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这类化合物对鳞翅目、鞘翅目、双翅目、半翅目及线虫等害虫有较好的杀灭活性,其中化合物3e在100 mg/L浓度下对桃蚜的24 h杀灭率达到100%,化合物3f和3h在上药量为200μg时对假单胞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吕新宇  单俊  邱滔 《合成化学》2018,26(12):888-894
以α-乙酰基-γ-丁内酯为原料,经亲核取代、开环、闭环和亲核取代反应制得1-氯-1-氯乙酰基环丙烷(5); 5与1,2,4-三氮唑反应制得1-三唑基乙酰-1-氯代环丙烷(6); 6与一系列卤代化合物进行亲核取代反应制得6个新化合物(7a~7f); 7a~7f经还原反应合成了6个新型的1,2,4 三氮唑类化合物(8a~8f),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 LC-MS和元素分析表征。采用生长速率法研究了化合物的杀菌活性。结果表明:用药量为50 μg·mL-1时,化合物8f对立枯丝核菌和禾谷镰孢菌的抑制率分别为56.8%和43.8%,化合物8e对黄瓜枯萎病菌的抑制率为57.9%。  相似文献   

5.
以杨梅素为先导化合物, 设计合成了12个酰胺类杨梅素衍生物; 利用核磁共振波谱(1H NMR和13C NMR)和高分辨质谱仪(HRMS)对其结构进行了确证. 初步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 该类化合物对水稻白叶枯病菌、 柑橘溃疡病菌和烟草青枯病菌均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 化合物3a, 3e, 3f, 3h和3k对3种植物病菌表现出较好的抑制活性, 其中200 μg/mL化合物3e对水稻白叶枯病菌和烟草青枯病菌的抑制活性均为100%, 超过对照药叶枯唑(抑菌活性分别为72.85%和75.86%).  相似文献   

6.
邓晓莉  程龙  刘征  肖帅  李中燕  袁霖 《合成化学》2018,26(7):469-473
以色氨酸为起始原料,Pictet-Spengler环化反应为关键步骤,制得系列环化产物酸,再与甲醇反应合成了8种新型的四氢-β-咔啉类衍生物(2a~2h),其结构经1H NMR和13C NMR表征。并研究了目标化合物对植物性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2a~2h对9种植物病原真菌表现出广谱的抑菌活性,其中化合物2e和2f在50 mg·L-1浓度下对苹果轮纹病菌的抑菌率分别为93.12%和92.09%,其活性与参照药嘧菌酯相当,化合物2e~2h在50 mg·L-1浓度下对黄瓜灰霉病菌的抑菌率分别为89.21%、 86.14%、 79.94%和86.14%, 活性与参照药嘧菌酯相当。  相似文献   

7.
以2,5-二取代-1,3,4-噁二唑为中心核,酯基(COO)为桥键,烷基(n=5~9)为末端基团,在单侧苯环侧位上引入氟原子,设计合成了两个系列新型不对称弯曲形液晶化合物9a~9e和10a~10e;并通过IR,1H NMR,13C NMR,19F NMR和MS对其结构进行鉴定,经差热扫描仪(DSC)和偏光显微镜(POM)测定其液晶相态.结果表明:所有目标化合物的分子结构正确,都呈现向列相态,向列相态温度范围最宽达78℃;侧位单氟苯环结构化合物9a~9e的向列相态温度范围没有二氟苯环结构10a~10e的宽,并且化合物9a~9e都呈现奇偶效应.  相似文献   

8.
基于具有潜在杀线虫活性的托烷衍生物结构,通过1,3-偶极环加成反应,设计合成了19个未见报道的8-氮杂双环[3.2.1]辛烷-3-异噁唑肟类衍生物,通过~1H NMR,~(13)C NMR和高分辨质谱对目标化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初步的生物活性测试表明:在浓度25 mg/L下,目标化合物对南方根结线虫表现出良好的抑制活性,活性最好的化合物8-甲基-8-氮杂双环[3.2.1]辛烷-3-酮-O-((3-(4-硝基苯基)-4,5-二氢异噁唑-5-基)甲基)肟(9e)在1 mg/L浓度下对根结线虫的抑制率达55.6%.  相似文献   

9.
以3,5-二羟基-4-甲基苯甲酸甲酯为原料,通过7步反应,高产率地合成了反式-(+)-水合蒎醇[(+)-1],其结构通过IR,MS和NMR等技术进行了确认,该化合物的光学纯度e.e.高达99%.  相似文献   

10.
为了寻找更高效、更经济的抗肿瘤药物,以L-苯丙氨酸为起始原料,经氨基保护、酰胺缩合、脱保护、再缩合、再脱保护、再缩合等多步反应,设计并合成了8种新型苯丙氨酸衍生物的小分子肽,并采用FTIR、1H NMR、I3C NMR、HRMS和元素分析等测试方法对其结构进行确认.采用溴化噻唑蓝四氮唑法(MTT)比色法对所有目标化合物进行了抗肿瘤活性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所有化合物对肝癌细胞SMC7721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化合物5e和8b对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11.
以氰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为母体结构,利用生物等排原理和活性亚结构拼接的方法设计并合成了2个系列新型含吡啶甲基苯基醚结构的2-氰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2-氰基-3-[4-(2-氯吡啶-5)-甲氧基]苯甲胺基-3-烷(硫)基丙烯酸酯.所有化合物的结构均通过1H NMR、13C NMR、元素分析或者高分辨质谱确证.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显示出较好的除草活性,其中化合物13e和13g,在剂量为375 g/ha时对油菜茎叶处理的抑制率达到100%;当剂量为187.5g/ha时,化合物13e对油菜茎叶处理的抑制率仍然达到100%.构效关系研究发现苯环上取代基的位阻效应和电子效应能够显著地影响该类化合物的除草活性.  相似文献   

12.
以3,4-亚甲二氧基苯酚和1-H-1,2,4-三唑为主要原料,合成了12种1-[(6-烷(苄)氧基-3,4-亚甲二氧基)苯基]-2-(1H-1,2,4-三唑)-乙酮(醇)类化合物.化合物经IR、1H NMR、13C NMR、元素分析测试技术进行了表征确证.初步牛物测试结果表明,在质量浓度为1×10-4g/mL下,化合物Vc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抑制率达81.3%;化合物Ⅳe对马铃薯干腐病菌的抑制率达83.4%;化合物Ve、Vf对玉米弯孢病菌的抑制率分别达79.7%和72.4%.  相似文献   

13.
龚军性  周文明 《应用化学》2009,26(5):523-529
为了寻找新的低毒高效杀菌剂,以芝麻酚和1-H-1,2,4-三唑为主要原料,合成了12个1-[6-烷(苄)氧基-3,4-二氧亚甲基)苯基] -2 -(1H-1,2,4-三唑)-乙酮(醇)类化合物。所有化合物的结构经IR, 1HNMR, 13C NMR确证。初步生物测试结果表明:在质量浓度为100μgmL下,化合物Ⅴc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抑制率达到了81.3%;化合物Ⅳe对马铃薯干腐病菌的抑制率达到了83.4%;化合物Ⅴe,Ⅴf对玉米弯孢病菌的抑制率也分别达到了79.7%和72.4%;化合物Ⅳd对小麦赤霉病菌和马铃薯干腐病菌的抑制率分别达到了68.9%和65.7%。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七元环的杂化合物2a~2k,并发现化合物2a~2k会向其同分异构体六元环内酰胺3a~3k转化.化合物2a~2k的结构通过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波谱(NMR)、质谱(MS)和元素分析确证.初步的抑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2a~2k对白色念珠菌、标准新生隐球菌、临床新生隐球菌、大肠杆菌和枯草牙孢杆菌均有较好的抑菌活性,而六元环内酰胺3a~3k对所测菌种没有活性.实验还测定了部分混合物(2a~2e和3a~3e)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2a~2e和3a~3e混合物的抑真菌效果比单一的化合物2a~2e要好,化合物3a~3e的存在增强了化合物2a~2e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5.
吴玉芹  李立冬  胡琼  尹飞  胡亚东  张浩  胡益民 《化学通报》2014,77(12):1219-1223
以炔基苯胺衍生物为底物,通过钯催化C-N偶联合成一类系列吲哚衍生物。优化实验表明,以2%醋酸钯为催化剂,4%三苯基磷为配体,在有机碱的DMF溶液中加热至130℃为优化实验条件。产物结构经IR、1H NMR、13C NMR、HRMS分析确证,其中化合物2e经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确证。  相似文献   

16.
宋红  毛会玉  石德清 《应用化学》2011,28(10):1173-1178
通过2-(4,6-二甲氧基嘧啶-2-氧基)苯甲醛(1)与芳氧乙酰肼2的缩合反应,合成了10个含嘧啶结构的芳氧乙酰腙化合物3,其结构经1H NMR、IR、EI-MS或ESI-MS和元素分析测试技术确证。 除草活性测试(活体盆栽)结果表明,大部分目标化合物在1.5 kg/hm2浓度下, 无论苗前或苗后处理对苋菜均显示出很强抑制活性,化合物3e和3h的抑制率分别为100%和97.7%,而化合物3a、3b、3d、3e、3f和3h苗后处理对苋菜的抑制率均超过97%,对马唐的除草活性最差。 苯环4-位取代基性质对除草活性有规律性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为了从噻唑类化合物中寻找新的活性物质,利用4-[(2-氰基亚胺基-1,3-噻唑烷-3-基)甲基]-2-氨基噻唑与芳酰基异氰酸酯的缩合反应,合成了一系列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型含酰基脲结构的噻唑类衍生物6.经1H NMR,MS和元素分析对所有目标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此外,经13C NMR进一步证实了化合物6a,6e及6h的结构.初步生物活性试验结果表明,在浓度为50μg/mL时,部分目标化合物表现出一定的杀菌活性.如化合物6d对小麦赤霉的抑制率为65.3%;化合物6f对花生褐斑的抑制率为67.3%;化合物6g对苹果轮纹的抑制率为56.1%.  相似文献   

18.
以芳香醛、丙二腈和相应的酮为原料一锅法合成了5个邻氨基吡啶氰1a-1e。在强碱催化下,将制得的中间体1与环己酮加热回流成功合成了5个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吡啶并嘧啶酮类似物2a-2e。目标化合物2的结构经IR,1H NMR,13C NMR,ESI和元素分析确证。  相似文献   

19.
刘年金  曹松  马严明  申丽  钱旭红 《应用化学》2009,26(10):1159-1164
以无溶剂Ugi四组分反应合成关键含氟中间体,然后经三氟乙酸脱除保护基,合成了8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型含氟Philanthotoxin-12衍生物。重要的中间体和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HRMS或MS的确认。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了初步的杀虫活性测试,其中含氟的化合物6b在100 mg/L浓度下对棉铃虫和菜青虫的杀死率分别为44%和42%。  相似文献   

20.
为寻找高效农用抗菌先导化合物,通过活性亚结构拼接法设计合成了50个含6-氟喹唑啉片段的新型1,3,4-噁(噻)二唑类衍生物6 a?6 y和8a?8y,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HRMS手段进行了表征,且化合物6i和8x的结构最终由X射线单晶衍射法加以确认.初步抗菌测试表明,部分化合物表现出较好的体外抗真菌活性.在50μg/m L浓度下,化合物6b、6d、6t、6v和6x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抑制率分别为58%、58%、55%、63%和60%,化合物6 v和8v对苹果腐烂病菌的抑制率分别为71%和64%,化合物6 v对油菜炭疽病菌的抑制率为72%,它们均优于对照药剂噁霉灵(分别为51%、61%和70%).此外,部分化合物在100μg/m L浓度下也表现出一定的体外抗细菌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