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炭黑原料油中多环芳烃(PAH)含量是最重要的质量指示,然而目前尚未建立有效的分析方法。本文提出了反相HPLC分析方法,根据炭黑生成的机理及煤焦油产品的主要组成分布,选定分析双环的萘、联苯,三环的芴、菲、蒽,四环的萤蒽、芘、(艹屈)来表征炭黑原料油中整体PAH含量。本法经对某炭  相似文献   

2.
姜嘉陵  施晓乐 《色谱》1990,8(5):297-300
]在分析原油芳烃谱图特征的基础上对切割制备的各特征峰组宽标样进行了荧光光谱的同步扫描,得知其与芳环数的关系,从而将原油芳烃划分为轻芳烃、中芳烃和重芳烃三个组分。提出芳烃“A”值这一表征芳烃组分性质的指标。经回归分析,表明此值与原油的物理性质及化学组成密切相关。在此基础上,将原油划分为三种类型。随着地层的由老到新,其所含的芳烃组分具有由轻到重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3.
北京石景山地区飘尘中的多环芳烃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环芳烃(PAH)是一类重要的化学致癌物质,它们产生自燃烧过程并粘附于大气飘尘上,已有确实的证据认为PAH可以诱发肺癌,导致城市居民肺癌发病率增高。燃料的结构及烧燃过程的控制决定了PAH污染大气的状况,大气颗粒物中的PAH量是综合评价该地大气环境污染的重要指标。 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HRGC/MS)联用方法是分离,鉴定少于六个母环的PAH  相似文献   

4.
自来水中七种多环芳烃的快速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多环芳烃(PAH)在环境中分布广、浓度低,空气、土壤和水的样品中均能检出。PAH大都含有致癌和促进致癌的物质及变异性成分。世界卫生组织拟定了饮用水中六种有代表性多环芳烃总的最高可接受浓度为200ng/L。  相似文献   

5.
在目前已发现的450多种致癌物质中有200多种为多环芳烃(PAH)。水中多环芳烃的分析对于水的监测和治理十分重要,在这方面国外已进行了很多研究。我国对PAH的分析多以3,4苯并芘为代表,大多采用纸层荧光法。这种方法设备虽简单,但能分离的组分单一,操作费时。高速液相色谱法具有分离能力强,操作简单以及与荧光光度计联用时的高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6.
利用~(13)C-,~1H-n.m.r.(包括多脉冲自旋回波~(13)C-n.m.r.)及FT红外光谱对大同和抚顺两种煤的SRC芳烃馏份进行了分析。对芳烃样品的有关谱图进行了定性分析,并采用~(13)C-,~1H-o.m.r.联合推导平均分子结构的方法计算了各样品的平均结构参数。研究表明,两种煤SRC芳烃的组成结构有显著差别:抚顺SRC芳烃的芳核具有敞开式构型,稠合芳环数小(约3个),脂环发达。大同煤SRC衍生的两个芳烃馏份都具有较高的芳香度,其中DT-2A环数3-4,缩合度高,含较多的芘和荧蒽的同系物,DT-2B为6芳环的渺位缩合多环芳烃。  相似文献   

7.
闫小华  张毕奎  李焕德  马鸿宪 《色谱》2000,18(5):432-435
 建立了一种紫外检测器(UVD)与荧光检测器(FLD)串联的HPLC法,检测了火力发电厂环境中的多环芳烃(PAH)化合物。在所选择的色谱条件下12个PAH可得到完全分离,其中萘等8个PAH用UVD检测,苯并〔a〕芘等4个PAH用FLD检测。应用该方法对湖南省内几家火力发电厂的废水、烟道气、粉煤灰中的12个PAH进行了实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不少多环芳烃(PAH)对人类有致癌或致突变的特性,分离和测定各类水(地面水、饮用水等)中PAH含量历来是环境分析者感兴趣的课题。对于PAH的分离与测定,以色谱法居多。本文报道了水中痕量PAH先经Seppak-C_(18)富集,再用液相色谱柱切换和荧光检测波长分级程序法进行分离测定。方法的色谱检测极限为0.01μg/1。实验 (一)主要仪器及试剂 HPLC仪器由M6000A泵、U6K进样器、M440紫外检测器(UV.254nm,Waters Co.)  相似文献   

9.
带极性侧链的环[6]芳酰胺的球形自组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芳酰胺是一类基于三中心氢键促进,经寡聚前体一步大环合成法得到的刚性大环分子.通过紫外-可见(UV-Vis)光谱、动态光散射(DLS)、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等实验手段,详细考察了侧链为三甘醇单甲基醚链,由六个苯环单元组成的环[6]芳酰胺的自组装行为.实验结果表明,该大环在1,2-二氯乙烷中发生自组装,其组装聚集体随温度升高产生从聚集体到单分子的解聚变化,至70℃时几乎完全解聚;在由良溶剂(二氯甲烷)和不良溶剂(芳烃类)组成的混合溶剂中,带有三甘醇醚链的环[6]芳酰胺化合物1自组装成微球,结合热稳定性实验和TEM证实是实心微球而非囊泡.进一步发现微球形成和形貌依赖于混合溶剂中不良溶剂的极性和种类,芳烃类溶剂有利于微球形成,而烷烃和极性溶剂则不利,后者更倾向于形成膜的结构.  相似文献   

10.
伊敏煤田伍牧场矿区煤中多环芳烃分布特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伊敏煤田伍牧场矿区储藏着丰富的煤层,有从褐煤至瘦煤连续变化的系列煤样。对该煤系样品索氏抽提物中芳烃馏分进行GC/MS分析,取得从萘系至m/e496分子量的一个系列的芳烃分布数据。煤中多环芳 鉴定是通过气相色谱的保留指数,质量色变和质谱多个方面考证而定出本系列样品中57个化合物的同系物。  相似文献   

11.
宋春侠  王威  刘泽龙  刘颖荣  蔡新恒 《色谱》2019,37(7):750-758
基于氯化钯配位交换色谱柱和氨基键合正相色谱柱,利用自动阀切换系统,构建了在线二维液相色谱分离平台。通过优化液相色谱分离条件,实现减压蜡油样品中含硫芳烃的在线富集与多环芳烃的环数分离。利用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对分离后的含硫芳烃和芳烃组分进行分子水平表征,得到更为详细的化合物类型与碳数分布信息。根据计算得到的平均结构信息,可以提供分离后组分典型的分子结构式,并对芳环结构和侧链位置进行了推测。建立的分析表征方法可以加深对重馏分油中含硫芳烃化合物的分子水平认识,为重油加工过程的原料选择与工艺条件优化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原油空气氧化前后多环芳烃组分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柱层析法对空气氧化前后的原油进行族组分分离,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离测定其芳香烃组分,分析多环芳烃组分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氧化过程的进行,烷基化多环芳烃占多环芳烃的含量从氧化前的71.5%增加到92.0%(175℃)和90.2%(225℃).轻质组分萘和菲的优势逐渐被重质组分艹屈取代.侧链少的多环芳烃比侧链多的更易氧化.氧化后,其他稠环化合物蒽、萤蒽、芘、苯并蒽含量降低,苯并萤蒽含量增加;苯并芘在175℃氧化后含量降低,而在225℃氧化后含量增加.与此同时,175℃氧化后生成了原油所不含有的三芳甾烃、联苯和苯并呋喃.  相似文献   

13.
应用气相色谱与离子阱串联质谱(GC-MS/MS)联用技术同时测定了湖泊沉积物中16种多环芳烃(PAH′s)。将干燥的沉积物试样用二氯甲烷-丙酮(1+1)混合溶剂提取,加入一定量的D10-芘作为回收率指示物。将浓缩为1 mL的萃取液通过硅胶/氧化铝层析柱,并先后用正己烷、二氯甲烷-正己烷(3+7)混合溶剂及甲醇淋洗层析柱,使浓缩液中的饱和烃、芳烃和非芳烃分离。将含有芳烃的淋出液收集并浓缩至1 mL供GC-MS/MS分析。加入定量的D12苯并苝作为内标,在所选定的条件下,上述16种PAH′s在40 min内达到完全分离,并进行串联质谱测定。16种PAH的检出限(3S/N)在0.03μg.L-1(萘)至0.34μg.L-1[二苯并(a,h)蒽]之间。测得方法的回收率在70%~90%之间。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沉积物中多环芳烃(PAH′s)含量的方法。样品中多环芳烃用正己烷-丙酮(1+1)混合溶液超声提取,离心分离后,所得萃取液经蒸发浓缩,然后过装有1g无水硫酸钠和2g硅胶的层析柱净化。以Varian PAHs色谱柱为分离柱,不同比例配成的甲醇和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用荧光检测器检测。方法的检出限(3S/N)在0.34~1.52ng.g-1之间。方法用于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测定,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n=5)在3.2%~10.6%之间。用标准加入法测定方法的回收率,结果在57.1%~103.4%之间  相似文献   

15.
Guo K  Zhou J  Liu Z 《色谱》2012,30(2):128-134
通过对升温速度、二维补偿温度、调制周期等关键实验参数的优化,建立了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GC-TOF MS)分析重馏分油中芳烃组分的方法,得到了重馏分油芳烃组分按环数分布的二维点阵图。根据谱库检索、标准化合物对照及文献报道,对重馏分油芳烃组分中菲、甲基菲及芘、苯并蒽等常见多环芳烃(PAH)进行了准确定性,并将该方法应用到重馏分油加氢处理工艺研究中,对菲、芘的加氢处理产物进行了定性分析。该研究为重馏分油芳烃组分的准确定性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为加深对油品加氢规律的认识提供了技术支持。全二维气相色谱与普通一维色谱对比,在重馏分油的芳烃组分分析上体现了极大优势。  相似文献   

16.
采用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GC-FID)对多环芳烃(PAH′s)萘、菲、蒽、荧蒽和苯并[a]蒽等进行测定。提出了摩尔碳原子响应值(Rc)和相对摩尔碳原子响应值(RRc)的概念,并描述了不同PAH′S的Rc和RRc的变化规律。通过多元线性拟合得到了PAH′S中两种不同碳原子C_1和C_0的个数与摩尔响应值(R)之间的数量关系。  相似文献   

17.
李海静  张香文 《色谱》2017,35(8):867-874
采用全二维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GC-MS),通过优化程序升温和调制周期,建立了喷气燃料裂解产物中芳烃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该方法对多环芳烃(PAH)同分异构体具有良好的分离能力。利用MS检测器谱库检索结果、芳烃标准品及相关的文献报道,对喷气燃料裂解产物中常见的单环芳烃、二环芳烃、三环芳烃及四环芳烃等共27种芳烃进行了准确定性,并利用外标GC×GC-FID法对其进行定量。定量结果表明,芳烃含量均随着裂解产气率的增加而增大,当裂解产气率达到22%时,二环芳烃开始产生,且其含量随着裂解产气率的增加呈指数形式增加。该方法与传统的气相色谱-质谱相比,具有更好的分离及定性能力,可应用于复杂样品的分离及其定性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8.
游钒  朱岚  何玲  冉良骥  金燕  孙成均 《分析化学》2014,(12):1723-1728
采用双三元液相色谱系统结合荧光检测器,建立了在线固相萃取-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人尿液中7种多环芳烃代谢物的方法。目标化合物首先在Turboflow Cyclone固相萃取柱上在线富集浓缩,然后通过六通阀转移至Hypersil Green PAH色谱柱,以乙腈-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分离,流速1.0 mL/min,柱温30℃,荧光检测器检测,分离周期为20 min。在优化的色谱条件下,5~2000 ng/L或50~20000 ng/L范围内,7种多环芳烃代谢物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方法检出限为0.5~15 ng/L,加标回收率为80.7%~110.7%。应用本方法对吸烟和非吸烟人群尿液中7种多环芳烃代谢物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吸烟者尿液中的2-羟基萘、1-羟基萘、2-羟基菲、2-羟基芴、4-羟基菲、6-羟基显著高于非吸烟者。  相似文献   

19.
正多环芳烃(简称PAHs)是由二个或多个苯环互相键结而形成的碳氢化合物~([1]),欧盟已经对PAHs的使用进行了限制~([2]),美国环境保护署(EPA)认为需要优先监测的污染物质中有16种PAHs。其中苯并[a]芘和二苯并[a,h]蒽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归为强致癌物质。由于塑料价格便宜、物理性质优良,其应用日趋广泛。而塑料及其制品则是多环芳烃的主要存在载  相似文献   

20.
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塑料制品中多环芳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正己烷-二氯甲烷(2+1)混合溶剂加入于塑料样品中,在水浴中于室温下超声萃取30 min,所得溶液在控温30℃的水浴中用旋转蒸发浓缩至2 mL,并将此溶液通过硅胶柱净化分离.先用正己烷淋洗硅胶柱以洗去非极性的正构烷烃,然后以正己烷-二氯甲烷(3+2)混合溶剂淋洗,所得洗脱液先经旋转蒸发浓缩至2 mL,再用氮气吹拂浓缩至恰为1.0 mL,此溶液供气相色谱-质谱分析之用,对相应的分析条件也作了详述.由于采用了先旋转蒸发后氮气吹拂的浓缩方法,不仅使蒸发时间缩短,而且减少了低沸点多环芳烃(PAH)的挥发损失.按所提出的方法测定了塑料中16种PAH,方法的检出限(3S/N)小于0.01 mg·kg-1.选用一种含PAH甚少的塑料样品作为基体,加入3个浓度水平含16种PAH的混合标准溶液按方法操作进行回收试验,测得回收率在87.2%~100.2%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7)在1.3%~5.8%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