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引言 茶叶中的游离糖不仅是构成茶叶滋味的主要成分,给茶汤带来甜醇的味道,而且在茶叶加工过程中可发生非酶促褐变作用,生成相应的醛类和吡咯类、吡嗪类等含氮化合物,因而对于茶叶的色泽和香气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手印残留物中氨基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氨基酸是汗液中的重要成分,也是显现手印的重要物质成分.针对手印物质中氨基酸含量少,检测要求灵敏度高的特点,本文利用微波衍生化气相色谱质潜联用技术分析手印中的氨基酸成分,该方法高效、快速、灵敏,为刑事科学技术手印显现部分的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利用电喷雾质谱技术分析红参水层提取物,发现有不同于鲜参的成分,经进一步分析证明在红参加工过程中鲜参中的麦芽糖和氨基酸发生了梅拉德反应,生成了新的氨基酸衍生物.通过产物的模拟合成,电喷雾串联质谱以及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分析,对这几种成分进行了深入研究,鉴定出它们是麦芽糖分别与精氨酸,谷氨酸和天冬氨酸反应生成的双糖苷,是红参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特有成分.  相似文献   

4.
乌龙茶新品种-乌木炎中香气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引言 乌木炎是近年来以大叶乌为母本,嫁接黄金桂后培育出来的一个新品种,乌木炎在外观、汤色、滋味及香气等方面均有其独特的风格.茶叶香气是构成茶叶品质的主要因子,关于乌木炎的香气成分未见有研究报道.本文采用气相色谱/质谱对乌木炎的香气成分进行了分析,并从感官评审和香气成分两个方面初步探讨了乌木炎与其嫁接源大叶乌和黄金桂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量茶叶中铅的不确定度评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石墨炉法测定茶叶中铅的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价.依据GB/T5009.12-2003分析了1 g茶叶中的铅含量.对影响铅含量不确定度的每一个分量进行分析评估,计算得到其扩展不确定度为0.016 mg/L.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HPLC-MS/MS)高效、快速直接测定茶叶中游离氨基酸的方法。通过对质谱、色谱条件及氨基酸提取条件的优化,以含0.2%(体积分数)甲酸的5 mmol/L乙酸铵水溶液和甲醇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在电喷雾离子(ESI)源正离子扫描模式下检测,通过UHPLC-MS/MS测定,共解析了茶叶中的20种氨基酸。结果表明,茶氨酸(Thea)、Arg、Asn和Asp在50~500 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其他氨基酸在10~250 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加标回收率为92.3%~109.2%,相对标准偏差为2.00%~9.88%,检出限为0.001~0.011 mg/L,定量限为0.010~0.053 mg/L。该方法灵敏、准确,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可有效检测出茶叶中的20种氨基酸及氨基类成分。  相似文献   

7.
绍兴加饭酒的香气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顶空法气相色谱、色-质联用技术和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了1~4年陈绍兴加饭酒的香气成分和各种氨基酸的含量。测定香气成分35种,定量分析其中香气成分11种;测定游离氨基酸28种,总量为4150~5310ppm,蛋白质和肽类水解氨基酸18种,总量为10100~13200ppm。熟陈前三年,各香气成分呈下降形,氨基酸呈上升形,至第四年则相反,香气成分有上升突变,其相应的氨基酸含量均有所下降。因此构成加饭酒独特香气成分系由于氨基酸在熟陈过程中转变为高级酸及酯所致。  相似文献   

8.
茶叶的消费遍及全球。茶叶已成为人们喜爱的饮料,一个重要原因是它具有温和与优异的香气。乌龙茶是我国著名的半发酵茶,为市场上紧俏商品,其产品重视品种特征,成茶要有一定火候。红茶和绿茶香气成分在国外有较多研究,乌龙茶香气成分近  相似文献   

9.
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茶叶中氟虫腈含量过程中可能引入的不确定度进行了分析和评定.当置信度水平为95%,包含因子k为2时,通过实验数据计算得到茶叶中氟虫腈含量的相对扩展不确定度为5.75%.对各分量在构成合成不确定度时的贡献率分析,得出质量控制的关键在于控制好样品的均匀性、代表性和测试方法的精密度.  相似文献   

10.
茶叶化学成分指纹识别中样品制备方法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指纹识别实验对样品的要求, 以1H NMR和主成分分析(PCA)为测试与评估手段, 对茶叶中化学成分提取条件的优化方法进行了研究. 针对生物指纹识别实验中样本体系复杂及化学组分含量多等特点, 利用主成分分析对检测样品质控的多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最终确立了茶叶中化学成分提取制备的实验条件. 利用所建立的样品制备程序对4种茶叶进行预处理和测试, 结果表明, 所建立的方法稳定、可靠, 可以满足茶叶代谢物1H NMR指纹识别研究的要求. 本文所提出的优化方法简单可靠, 可用于复杂样本体系标准样品预处理方法的建立.  相似文献   

11.
正茶叶含丰富的营养物质,如氨基酸、多糖、蛋白质以及多种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如铜、铁、锌等),具有多种临床药理作用及保健功效。环境污染可能导致茶叶中一些重金属元素含量过高,茶叶通常不直接食用,而是经水浸泡后饮用,茶叶中重金属元素在浸泡过程中能从茶叶中溶出,通过饮用,被人体摄入。茶叶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不能作为卫生学评价  相似文献   

12.
苦苣菜,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华北、东北等地.苦苣菜富含氨基酸,其中精氨酸、组氨酸对浸润性肝炎有一定疗效.近年来,苦苣菜的保健功能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由于高效液相色谱AccQ.Tag 法采用柱前衍生,具有衍生物稳定时间长、准确度高、重现性好等优点, 广泛用于各种类型样品的氨基酸成分分析.笔者选用AccQ.Tag法对北京地区野苦苣菜氨基酸成分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13.
栽培草莓品种果实香气特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通过对4个不同栽培草莓(Fragaria ananassa Duch.)品种果实糖和氨基酸测定及香气的GC-MS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氨基酸和糖含量不同,氨基酸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丰香、瓦尔达、哈达和全明星;哈达、丰香、全明星和瓦尔达4个品种果实分别检测出39、46、37和44种香气成分,各占总峰面积98.52%、99.15%、98.77%和95.4l%,检测成分的多少与氨基酸总量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67;哈达有5种独有的成分,丰香有9种独有的成分,全明星有3种独有的成分,瓦尔达有2种独有的成分,4个品种共有的成分有19种。  相似文献   

14.
依据SN/T 1950-2007方法,对茶叶中敌敌畏残留量的测量不确定度进行分析和评定.该检测过程所产生的测量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于测量重复性、标准物质纯度、标准物质称量、标准溶液稀释、样品称量、定容体积、标样溶液峰面积和样品溶液峰面积的测量.分析结果表明:茶叶中敌敌畏残留量为0.050 mg/kg时,其扩展不确定度为0....  相似文献   

15.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了39份龙井茶叶中的挥发性成分,结合质谱数据库与保留指数,从24份西湖核心区龙井茶中获得了200余种挥发性化合物,这些挥发性成分中主要含有醇类、酯类、酮类、杂环类等化合物,经筛选得到26种共有组分.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对24份西湖核心区龙井茶和15份疑似龙井茶进行了有效区分.该方法适用于茶叶的品质鉴定、真假识别、产地溯源等方面的研究,也为其他产品的挥发性成分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一种高效、快速可直接测定茶叶中21种游离氨基酸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检测方法。茶叶样品经粉碎、超声提取、离心净化、定容后,采用Capcell Pak C18柱(5μm, 2.1×150mm)进行梯度洗脱分离,流动相为0.3%甲酸水溶液-乙腈,流速0.4mL·min~(-1)。茶叶中21种游离氨基酸在7.2~335.5ng·mL~(-1)范围内的线性关系良好(R~2≧0.996),检出限0.1~3.8 mg·kg~(-1),定量限0.4~12.5 mg·kg~(-1),加标回收率72.1%~104.2%,相对标准偏差RSD≦5.3%(n=6)。该方法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选择性好,适用于茶叶中21种游离氨基酸的快速检测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7.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对烟草中的游离氨基酸进行了快速分离与测定。烟草中17种氨基酸在8 min之内实现了快速分离和测定。同时采用聚类分析法(CA)和主成分分析法(PCA)对31个烟草样品(4个品种:烤烟,香料烟,晒烟,白肋烟)中烟草氨基酸含量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烟草样品中氨基酸总量为:白肋烟晾晒烟香料烟烤烟。聚类分析表明不同种类烟草样品可以完全各自聚为一类,同时主成分分析中第一主成分与第二主成分占到氨基酸总变量的73.3%,其中第一主成分占到总变量的62.3%,表明不同种类间烟草样品中氨基酸组分及含量差异较大,其结果与聚类分析一致。该方法简单快捷,各种氨基酸的含量分布特征能反应不同种类烟丝的特性,可用于不同种类烟草的比较和分类。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一种用于测定中药制剂中氨基酸成分的毛细管电泳-荧光检测方法. 用含有α-环糊精(α-CD)的硼砂缓冲溶液为背景电解质, 经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衍生的5种氨基酸在50 min内可以得到很好的分离和测定. 考查了各个分离参数对分离的影响, 得到的优化条件为: 含45 mmol/L的α-环糊精的80 mmol/L硼砂缓冲溶液(pH值9.2)作为背景电解质, 分离电压20 kV; 柱温22 ℃. 衍生试剂FITC与单个氨基酸的化学计量比为4∶1时, 能够获得稳定荧光强度的氨基酸衍生物. 在优化条件下, 各氨基酸成分在73.5~2900 nmol/L 的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为0.9906~0.9998). 保留时间和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8%~3.0%和0.7%~5.7%, 检测限(3倍信噪比)为3.5~35 nmol/L. 该方法准确可靠, 可用于质量控制为目的的中药制剂中氨基酸成分的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19.
刘辉军  吕进  林敏  余良子 《分析测试学报》2007,26(5):679-681,685
利用遗传算法(GA)提取茶叶的近红外吸收特征波长的方法,研究建立了绿茶水分和氨基酸的近红外分析模型,并对波长选择前后两种成分的模型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经遗传算法波长选择后,简化了分析模型,同时模型的稳健性增强。氨基酸预测集的均方根误差(SEP)减小82.1%,水分预测集的均方根误差减小(SEP)76.6%,它们在波长选择前后对应的分析波长数之比分别为995∶7和1990∶33。  相似文献   

20.
茶与化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饮茶在我国有数千年历史 ,且经久不衰 ,现在几乎普及至世界所有国家和地区 ,这是基于茶叶中含有 6 0 0多种化学成分 ,其中大多数成分对人体有营养保健作用以及对许多疾病有预防和治疗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