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的诊断过程中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技术,探讨其诊断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东莞常安医院自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所收治的55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并将其作为实验组,另收治的5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给予两组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技术诊断并对比诊断结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检出率是85.45%;实验组患者的足背动脉血管内径为(1.44±0.33)mm,腘动脉血管内径为(4.99±0.63)mm,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的诊断过程中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技术检出率较高,可以为该疾病的有效预防以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铬也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之一。成年人体内含 6mg铬是生理上的必需量。其含量虽微 ,但存在人体组织中 ,对人的健康起着非凡的作用。不过 ,只有三价铬才具有积极的生理意义。铬能抑制体内胆固醇和脂肪酸的合成 ,起到防止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症的作用。动脉粥样硬化症意即“动脉变硬” ,产生原因是动脉血管的内壁沉积了主要由胆固醇组成的脂肪类物质 ,这些沉积物形成许多不规则的小突起 ,称为斑块 ,从而使血管增厚 ,并变硬失去原有的弹性 ,造成血液不能畅通。动脉粥样硬化可引起一系列症状。例如 ,为了使血液流过阻塞的动脉 ,心脏需要更吃…  相似文献   

3.
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作为弹性成像的一种新技术路径,具有实时、无创、定量测量组织弹性的特点和优势。因肌肉硬度与其生物学特性相关,可使用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对肌肉的生物力学特征进行评估,也可为肌骨疾病的诊断提供新的参考工具。另外还可对肌骨系统中的其他成分如肌腱、韧带、神经进行生理状态下的评估和相关疾病的诊断。本文就其在肌肉、肌腱、韧带、神经上的应用作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4.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疾病发生的主要成因,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随着纳米技术在生物医疗领域的广泛应用,以纳米颗粒为基础的解决方案为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我们阐述了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生理学特点,系统归纳了 目前纳米颗粒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设计策略,并详细介绍了基于这些策略所制备的传统纳米颗粒、仿生纳米颗粒在动脉粥样硬...  相似文献   

5.
(1)影响骨骼生长发育:动物实验表明,硅与骨骼的生长及结构有关。缺硅可使动物生长迟缓,骨骼异常(发生畸形,特别是头颅畸形),牙齿及釉质发育不良。(2)维持结缔组织结构的完整性,增加其弹性和强度:在结缔组织中,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和角质纤维细胞处于基质的包围之中。黏多糖是基质的重要成分,而微量元素硅是黏多糖及其蛋白复合体不可分割的组分。在结缔组织里,硅是重要的胶联剂,它能在单个黏多糖内部及彼此间形成连接或桥梁,并将黏多糖联结到蛋白质上。通过这种方式,硅帮助结缔组织发展纤维性成分结构,从而增强其弹性和强度(如血管壁的弹性和韧度),有助于维持结构的完整性。(3)硅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硅具有维持血管正常弹性的重要作用。调查显示,人体动脉中的硅含量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而降低。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水中硅含量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呈负相关。在英国,饮水中硅含量为17mg/L的地区,冠心病死亡率低;而饮水中硅含量为7.6mg/L的地区,冠心病死亡率高。芬兰有类似的情况。合用大量静脉和口服剂量的硅,能降低用胆固醇饲喂的兔子的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和严重性。(4)拮抗铝的毒性作用,增加铝的排泄:硅酸在生理pH值条件下,可以...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目前位居全球死亡原因首位,其关键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并导致急性心肌梗死、中风等。由于动脉粥样硬化病情进展隐匿突发,目前的诊断方式不足以筛查出早期高风险病变。如何在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前准确地识别出斑块破裂风险高的患者并对患者进行有效干预,已成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这也是降低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关键。近年来,迅速发展的分子影像及纳米医学技术为实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早期诊疗带来了新契机。  相似文献   

7.
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的一个主要症状为血管病变引起的血管狭窄。动脉粥样硬化能够引发心肌梗塞和脑梗塞等疾病,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因此,发展治疗血管狭窄疾病的有效方法至关重要。动脉血管的严重狭窄造成其血管壁剪切应力比健康血管至少增大一个数量级,这种显著区别的剪切应力可以用来作为药物靶向传递的触发信号。剪切响应性药物传递体系能够在增大的剪切应力下在血管狭窄部位释放负载的药物,从而起到靶向治疗的效果,且对于正常组织和器官的副作用很小,对于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及血管局部栓塞等血管狭窄疾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这种新的刺激响应性药物传递体系正成为领域内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剪切响应性药物传递体系的最新研究进展,分类介绍了这些剪切响应性药物载体的设计思路和作用机制,并对当前剪切响应性药物传递体系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不足进行了讨论,对其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炎症血管疾病,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口的老龄化,其发病率逐年增高。本文结合本课题组的工作,对血管硒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进行了介绍。主要的研究进展表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血管氧化性损伤有密切关系,硒作为一种重要的必需微量元素主要以硒蛋白的形式存在于血管之中,对氧化型固醇导致的血管损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机理可能与硒蛋白的抗氧化作用、调节血液前列环素和血栓素的比例改善血液流通、以及抑制氧化型固醇诱导的血管细胞凋亡等有关。  相似文献   

9.
由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侵入机体繁殖而产生的毒素和其它代谢产物所引起的感染性疾病是目前全球范围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是对其进行有效治疗与控制的重要途径. 分子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体内细菌感染的评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和机遇. 本文综合评述了计算机断层扫描、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超声成像、 磁共振成像、 荧光成像及光声成像等成像方式在细菌感染体内成像中的研究进展、 不足和发展方向等, 以期为活体细菌感染检测方法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血管平滑肌的异常增生在许多心血管疾病及病理性损伤、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中起重要作用。其起因于某些钾通道的异常表达。平滑肌的正常生长和修复的过程是细胞丝裂素产生的多功能生长因子诱导膜表面的多种钾通道过度开放,使内质网和细胞外的Ca2 大量进入  相似文献   

11.
卵磷脂中PE及不同种类PC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卵磷脂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是人体正常新陈代谢和健康生存不可少的物质,能改善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增强记忆力,防止心血管疾病等。在临床上卵磷脂的主要的用途是用于治疗动脉粥样硬化、脂肪肝、神经衰弱、营养不良及静脉注射脂肪乳的乳化剂、胆固醇结石的防治药物,引。美国、欧洲、日本等已将磷脂在临床上用于防治脑、心、肝、肿瘤等疾病。  相似文献   

12.
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 CVD)是全球疾病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是引发各种CVD的首要危险因素, 其发生发展通常经历持续的慢性炎症过程. 因此, 及时高效地检测AS, 对于早期评估、 诊断和治疗CVD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光学探针成像拥有极高的灵敏度和空间分辨率以及超快的信号采集处理速度, 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检测与成像. 本文综合评述了6种常见用于AS成像的光学探针, 涉及小分子荧光探针、 聚集诱导发光(Aggregate-induced emission, AIE)纳米探针、 量子点探针、 上转换纳米探针、 光声探针和多模态探针等; 并对各种探针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比较. 在此基础上, 展望了光学探针在AS成像领域的发展前景, 并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血管介入治疗高龄患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O)时超声引导监测的临床价值,选取LEASO高龄患者190例,对所有患者病变血管进行超声检查,观察病变的超声影像学表现,评估血管狭窄情况。应用超声评估血管介入治疗前后病变处收缩期血流峰值流速(PSV)、足背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超声与DSA检查相比,对患者血管狭窄程度的检出率、对不同血管的病变检出率无显著差异(P>0.05)。经血管介入治疗后,超声可以检测到病变处PSV、足背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显著差异。因此,超声是诊断LEASO的有效方法,也是血管介入治疗高龄患者LEASO时一种有效的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14.
应用超微血管成像(SMI)和超声造影(CEUS)技术对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新生血管进行评估.选取318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SMI及CEUS技术,对322个斑块进行检查,评估其新生血管的检出情况.结果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新生血管在低回声或以低回声为主导的混合性回声斑块中出现较多,斑...  相似文献   

15.
曹建芳  舒杨  王建华 《分析试验室》2022,(12):1446-1454
低密度脂蛋白(LDL)在血浆中的水平异常升高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LDL的有效分离对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至关重要。迄今为止,人们已经发展了多种LDL分离技术,尤其是基于吸附配体和基底材料的血液灌流技术,已逐渐成为一种主流LDL分离方法。本文综述了多种LDL分离方法,即血浆置换法、双重滤过法、免疫吸附法、葡聚糖硫酸酯吸附法、肝素诱导的体外沉淀法以及血液灌流法,并详细讨论了LDL分离中使用的多种吸附配体,包括非离子型(包括免疫型、疏水型、双亲型)和阴离子型,及其基底材料。并展望了未来LDL分离技术的发展,以期对新型LDL吸附剂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微量元素与心血管疾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血管疾病是因为高级神经活动受到障碍而引起的疾病。在美国、英国、日本、挪威等工业发达的国家 ,死于心血管病的人数已列为各种死亡原因的第一位。我国一些城市的初步统计结果也不例外。据 1 972年美国的估计 ,有一百万美国居民死于心血管病 ,占国内整个死亡人数的 3 0 %。而患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人有近 3千万之多 ,几乎占全国人口的 1 5%。无论从死亡人数 ,还是从患者人数来看 ,都远远超过其他疾病。经广泛研究发现 ,镉是致高血压的重要因素之一 ;铅可使末梢血管阻力增加 ,与高血压发病有关 ;锌可对抗镉所导致的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症 ,缺锌…  相似文献   

17.
核酸适配体是指能与特定靶分子结合的寡核苷酸链。因其具有易修饰、易合成和低免疫原性等特点,作为生物传感器的靶向元件,已广泛应用于各种生物标志物检测技术中。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基于核酸适配体的生物标志物的检测技术在癌症、心血管疾病、阿尔兹海默症、抑郁症等多个疾病领域的诊断研究进展,列举核酸适配体新兴技术的创新应用,以期为生物标志物的检测提供新思路,也有望为相关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主要是探讨超微血流成像技术(SMI)诊断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狭窄的应用价值。选取120例缺血性脑卒中者为研究对象,共178条病变血管,将DSA作为金标准,分析了常规血管超声和SMI检查对颈动脉狭窄的诊断准确性、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发现,常规血管超声和SMI检查的结果一致性较好(P0.05);与常规血管超声相比,通过SMI诊断不同程度颈动脉狭窄的特异性与敏感性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尤其是针对中度和重度狭窄者,SMI诊断的准确性更好,且差异显著。总之,SMI技术可为临床提供一种新型的无创检查颈动脉狭窄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钼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之一,缺钼可使亚硝酸盐不能还原成氨,使环境及生物体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增加,而亚酸盐有致癌作用。缺钼地区的人群中食管癌发病率增高。钼对心血管疾病具有一定的影响,它是维持动脉壁弹性的必需物质之一。 关于钼的电分析化学测定,早有很多报道。  相似文献   

20.
贺晖  周玲俐  刘震 《化学学报》2021,79(1):45-57
异常的蛋白质表达与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因此蛋白质已作为疾病标志物广泛应用于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监测和预后评估.然而,临床样本中的蛋白质疾病标志物通常含量极低,并存在高丰度的基质干扰,对检测方法的特异性和灵敏度提出挑战.目前,蛋白质疾病标志物的检测方法主要是免疫分析.但是,免疫分析主要依赖抗体进行特异性识别,而抗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