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动物脑组织中微量钙的ICP—AES法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ICP-AES法测定了大白鼠脑组织中的微量钙,并对经典的Ca-PO4干扰体系在ICP-AES中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样品消解后可直接进样,磷不影响钙的测定,方法的RSD为1.16%,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7%,优化实验条件下,对降低干扰,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度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设计了一种简易的加热/冷凝去溶装置,并使之与流动注射(FI)-柱预富集-ICRP-AES)体系联接。研究了在不同情况下进样体积、去溶温度、载液流速等对分析信号强度、检出限和精密度的影响,并与非去溶体系相比较,去溶温度为120℃时,体系的去溶效率为34.2%,进样效率为72.5%;方法的检测限比非去溶体系改善近7倍。实验结果还表明,FI-柱预富集-去溶ICP-AES体系获得了ng/ml~亚ng/  相似文献   

3.
在PH8氨性溶液中,铝(Al^3+)与茜素红S(ARS)反应,显色液由紫红色转桔黄色。本文研究β修正新光度测定痕量铝。该方法可将反应液中剩余ARS干扰消除,β修正吸光度(Aβ)与Al浓度在0~25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且分析灵敏度高,实验表明,RSD≤2.9%,加标回收率91.9~109%,铝最低检测浓度.024mgL^-1。方法适合于环境水中痕量铝测定。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一种新的在线流动注射-溶剂萃取预富集-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方法。它具有原理简单,萃取装置,萃取效率高,易操作等特点,经对地表水,人发和中草药中Mn(Ⅱ)进行在线FIA-EXT-AAS分析得到比较好的结果。方法检出限为0.076μg.ml^-1,RSD1.02%线性范围0.5-5.0μgm.ml^-1回收率94-102%。  相似文献   

5.
用钼盐涂覆石墨管并以K2Cr2O7和Triton X-100为基体改进剂,GFAAS法测定肿瘤癌患血清中微量铝,大幅度提高测定灵敏度和准确度。避免了沾污。特征浓度21.15pg/0.0044A·S。加标平均加收率104.92%。相对标准偏差小于8.17%。  相似文献   

6.
本文叙述用氢化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同时测定生物样品中痕量硒,砷,锡,锑的方法。比较了浓度为2.88mol/L,4.8mol/L和6.0mol/L的HCl对Se,As,Sn,Sb,Hg和Ge谱线强度的影响,也比较了NaBH4溶液中VC对测定Se,As,Sb,Sn,Hg和Ge的影响。在4.8mol/L HCl浓度下,在1%NaBH4溶液中加0.5%VC,HY-ICP-AES的检出限是:Se 0.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高纯二氧化锆中痕量杂质元素Fe,Na,Si,Ti的ICP-AES测定方法。样品以浓H2SO4及(NH4)2SO4溶解,采用空白背景校正法消除基体Zr的光谱干扰,以基体匹配法补偿基体效应。各元素平均回收率为95%-106%,相对标准偏差为1.3%-3.0%。  相似文献   

8.
ICP—AES法测定锌及其化合物中的杂质元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样品溶解后直接测定及氢氧化钇共沉淀将锌与被测杂质元素分离后测定相结合,研究了锌及其化合物中Ag,Co,Al,Ni,Fe,Cu,Cd,Cr,Mn,In,As,Pb,Sn,Sb,Bi等15个杂质元素的ICP-AES测定方法,相对标准偏差1.6-8.1%。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γ辐照后的30%%RPO-煤油-HNO3体系萃取Sr和Cs的性能。利用ICP-AES及AAS分别测定两相中Sr和Cs浓度,分配比。试验了辐照剂量对分配比的影响。结果表明,γ射线辐照对TRPO的萃取笥能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设计了一种简易的加热/冷凝去溶装置,并使之与流动注射(FI)-柱预富集-ICP-AES体系联接。研究了在不同情况下进样体积、去溶温度、载液流速等对分析信号强度、检出限和精密度的影响,并与非去溶体系相比较。结果指出,去溶温度为120℃时,体系的去溶效率为34.2%,进样效率为72.5%;方法的检测限比非去溶体系改善近7倍。实验结果还表明,FI-柱预富集-去溶ICP-AES体系获得了ng/ml~亚ng/ml级的检出限,可望用于超痕量组分的测定。  相似文献   

11.
用酶循环荧光测定法,多功能微孔板检测系统检测人血清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的浓度。通过底物和酶的循环反应将待测物质NADH的量扩大至荧光可检测范围。该方法的荧光强度与NADH的质量在0.00—0.80pmo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建立的线性方程式为:y=99.377x+13.481,r=0.9941,加标回收率为95.5%—100.0%,批内RSD为1.0%—2.7%,批间RSD为1.9%—12.6%。该方法准确度、灵敏度高、稳定性好,可用于NADH的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12.
GFAAS测定氧化砷处理移植性食管癌大鼠后各组织的砷浓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了大鼠各组织中的砷浓度。在大鼠移植性肿瘤组织内一次性注射 10 μg砷后 ,观察不同时间大鼠各脏器砷的分布。组织通过 80℃水浴用硫酸 硝酸 高氯酸混酸体系封闭消解 2h后 ,滴加 30 %双氧水 ,得到定容的消化液。用 0 1%TritonX 10 0 0 2 %AgNO3溶液作消化液的基体改进剂 ,D2 灯校正背景 ,标准加入法校准曲线测定。此法相对标准偏差为 3 2 %~ 8 7%之间。检出限为 1 5 7μg·L- 1 。回收率为 81 7%~ 10 5 %。分析结果表明 ,注射到肿瘤组织内的砷 2h内扩散到其他组织达最大值 ,而后随机体代谢活动的结果 ,砷浓度随时间延长又渐渐减少。  相似文献   

13.
融合分子生物学技术与原子吸收光谱对血清中元素铜、铁和锌的化学形态进行研究。用60%乙醇低温(4℃)沉淀血清蛋白的方法将血清中的铜,铁,锌分为结合态和非结合态,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分别测定血清中Cu,Fe和Zn三种元素的总量及非结合态含量,通过减差法求出血清中结合态元素含量,从而建立了Cu,Fe和Zn元素这两种化学形态的分离分析方法,并讨论了有关的实验条件。该方法铜、铁和锌的检出限分别为9·84×10-3μg·mL-1,2·76×10-2μg·mL-1,1·06×10-3μg·mL-1,相对标准偏差为0·30%~2·31%,回收率为95·0%~104·0%。该法已应用于SD大鼠血清中Cu,Fe和Zn三种元素不同化学形态的测量。  相似文献   

14.
应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过磷酸钙中主量元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磷肥是农业生产中最常用的肥料之一。文章通过X射线荧光分析技术测定了过磷酸钙中九种成分的含量,各元素的测定精度都在0.20%~0.005%之间,所以X射线荧光光谱法是一种测定过磷酸钙肥料有效成分和其他元素的快速、有效的方法。通过磷肥中各种成分的含量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选用的过磷酸钙中有效P2O5≥16%(18.101%),不是假磷肥;所以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技术可以识别磷肥真假;(2)所测定磷肥中SiO2,TFe2O3,MgO, CaO和K2O含量比较高,分别是16.954%, 1.495%, 1.580%, 21.428%和1.585%,所以以过磷酸钙作为肥料时可以起到微肥的作用,但是研究磷元素作用时应当注意这几种成分对磷肥效果的干扰作用;(3)Al2O3的含量为3.225%,长期使用磷肥应当注意Al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直流辉光放电过程中需要控制的三个重要工作参数为放电电流、放电电压和放电室内氩气气压.该文介绍了一种应用于直流辉光放电等离子体激发光源的自动调节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在放电电流恒定的情况下调节放电室内氩气气压,实现了对放电电压的信号采集和自动控制.文卷阐述了该控制系统的设计思路、电路原理及控制方案.该自动调节控制系统改善了以往用手动调节时精度低且操作复杂的情况,提高了放电电压的控制精度,缩短了放电电压的稳定时间.文中给出了自动控制方式下激发源放电电压的稳定性测试结果,控制精度由手动调节时的4%FS改善为小于1%FS,放电电压稳定时间由手动时的大于90s缩短到30 s以内.采用该控制系统对中低合金钢和锡肯铜标准样品进行了样品精密度实验.元素含量分析精密度比手动调节方式显著提高,各元素含量测试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均优于3.5%.中低合金钢标准样品中Ti,Co,Mn元素含量测试结果的RSD范围由手动时的3.0%~4.3%减小到1.7%~2.4%,S和Mo元素RSD范围由5.2%~5.9%减小到3.3%~3.5%.锡青铜标准样品中Sn,Zn,Al元素RSD范围由2.6%~4.4%减小到1.0%~2.4%,Si,Ni,Fe元素的RSD范围由6.6%~13.9%降低到2.6%~3.5%,并给出了实测数据.  相似文献   

16.
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氰化镀银液中的铜和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媛  唐明 《光谱实验室》2001,18(5):618-620
提出了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氰化镀银液中铜、铁含量的方法,在测定条件下,其他共存元素均无干扰。该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为铜(1.92%-2.63%、铁3.13%-3.73%,样品加标回收率为铜96.8%-101.6%、铁97.5%-101.1%。  相似文献   

17.
The effects on the ultrasonic propagation properties of livers of the addition of 1% orotic acid to rat diets were examined. In rats, dietary orotic acid exerts several effects on lipid metabolism; its overall consequence is that excessively high hepatic fat concentrations are built up over a short period of time, thus making this an ideal model to study the ultrasonic propagation properties as a function of sequential development of fatty liver. Over a 16-day period on the orotic acid diet, the supplemented rat liver lipid concentrations increased from a normal range of 2%-4% to the lower 20's%; hepatic water concentration decreased from a normal value of approximately 70% to approximately 50%; total protein concentration decreased slightly from a normal range of 17%-20% to 11%-16%; and rat liver weight increased from approximately 11 g to around 20 g. Ultrasonic attenuation coefficient and speed were assessed in liver tissue with the scanning laser acoustic microscope at 100 MHz. As hepatic lipid increased, ultrasonic attenuation at 100 MHz increased temporally from a normal range of 12-14 dB/mm to a maximum of 54 dB/mm and ultrasonic speed decreased from a normal range of 1553-1584 m/s to a minimum of 1507 m/s. Multivariant linear regression was used in the analysis of covariance to fit the least-squares estimates to th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Strong correlates of ultrasonic speed with both water concentration and fat concentration in the liver were observed.  相似文献   

18.
19.
ICP-AES法测定慢性乙肝患者头发中生命元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建立了用ICP-AES法同时分析头发中多种生命元素的方法,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4% ̄4.9%,回收率介于94% ̄129%之间。测定了东莞地区159例在样大学生慢性乙肝患者头发样品中的Al、Ba、Ca、Co、Cr、Cu、Fe、Mg、Mn、Ni、Pb、Sr、Zn等十三种生命元素的含量,并和健康人比较,初步分析了头发中生命元素含量和慢性乙型肝炎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铽-培氟沙星的荧光特性研究及培氟沙星的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适宜条件下 ,铽 (Ⅲ )与培氟沙星反应极易形成络合比为 1∶2络合物。据此建立了简单、快速、灵敏测定培氟沙星的荧光方法 ,并优选了反应的最佳条件 ,探讨了络合物分子内部能量传递的机理及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 ,在 0 0 1~ 1 6 7μg·mL- 1 浓度范围内培氟沙星与其荧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其线性方程为F=12 0 0 1C 2 6 0 8,检出限为 0 0 1μg·mL- 1 。经样品测定 ,其回收率为 95 2 %~ 10 1 7% ,RSD为 2 9%~3 0 %。该方法可成功地用于不经任何处理的血清及胶囊中培氟沙星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